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奇煌 +1 位作者 杨新乾 吴卫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颅内动脉瘤术后,治疗组72例行持续腰大池 引流,对照组49例每天腰椎穿刺,通过比较两组并发症及预后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持续腰大池引流后,有症状性脑血管痉 挛的发生率从34...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颅内动脉瘤术后,治疗组72例行持续腰大池 引流,对照组49例每天腰椎穿刺,通过比较两组并发症及预后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持续腰大池引流后,有症状性脑血管痉 挛的发生率从34.69%降低为18.31%,脑积水的发生率从26.53%降低为11.27%,脑梗塞的发生率从20.4%降低为 7.04%.出院时恢复良好者占76.06%,而对照组为57.14%,以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5.63%,死亡率为零,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零,两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能够减少 蛛网膜下腔中的痉挛因素,减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腰大池引流 颅内动脉瘤 术后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新乾 赵奇煌 +1 位作者 田宏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4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95例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脑脊液漏患者全部治愈;18例严重颅内感染患者治愈17例;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40例;15例顽固性颅内高压患者全...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95例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脑脊液漏患者全部治愈;18例严重颅内感染患者治愈17例;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40例;15例顽固性颅内高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难治性脑脊液漏、蛛网膜下腔出血、顽固性颅内高压及严重颅内感染能取得安全可靠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腰大池引流 神经外科 脑脊液漏 严重颅内感染 顽固性颅内高压
下载PDF
高压氧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新乾 赵奇煌 +1 位作者 吴卫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综合治疗 疗效探讨 HBO 神经外科治疗 治疗情况 临床应用价值 水平
原文传递
脑血疏口服液促进血肿吸收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寿先 +3 位作者 王喆 王增武 李胜君 邢洪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4期452-453,共2页
目的评价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高血压脑出血和130例颅脑外伤病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基础治疗方法相同,即给予脱水降颅压、脑神经细胞营养药预防消化道出血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发病... 目的评价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高血压脑出血和130例颅脑外伤病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基础治疗方法相同,即给予脱水降颅压、脑神经细胞营养药预防消化道出血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发病24h后给予脑血疏口服液鼻饲或者口服,每日3次,每次10mL,疗程为4周。分析两组治疗前后Glasgow(GC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血肿体积变化。结果高血压脑出血、颅脑外伤病人两组治疗前GCS评分、BI评分、脑出血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第4周时,治疗组GCS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急性脑出血、脑外伤效果明显,有效减少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血肿吸收和抑制水肿形成,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颅脑外伤 脑血疏口服液 GLASGOW评分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经颅手术修补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寿先 +3 位作者 王喆 王增武 李胜君 王道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0-761,共2页
潍坊市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手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30例,效良良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手术修补 市人民医院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伟 王增武 +2 位作者 秦时强 郭晖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6例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资料,26例均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行血管重建术。结果22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肌力较前下降,1例恢复期发生脑出血,2例... 目的探讨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6例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资料,26例均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行血管重建术。结果22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肌力较前下降,1例恢复期发生脑出血,2例言语功能无明显改善。22例复查DSA示烟雾血管均不同程度减少,侧支循环形成,其中2例烟雾血管完全消失。结论血管重建术可明显改善缺血型烟雾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型烟雾病 血管重建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 疗效
下载PDF
颞浅动脉-颞前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庞春晓 +5 位作者 王丽娜 王增武 谢昆明 李义飞 陈乐美 郭晖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5-809,共5页
目的探讨题浅动脉-颗前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题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患者42例,其中搭桥受体血管为... 目的探讨题浅动脉-颗前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题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患者42例,其中搭桥受体血管为角回动脉者12例(颞浅动脉-角回动脉搭桥组).搭桥受体血管为题前动脉者30例(颞浅动脉-题前动脉搭桥组)。回顾性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安全性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189.16±21.23)min vs.(179.46±16.9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2组患者复查颅脑CT血管成像示吻合血管均通畅。颞浅动脉-颗前动脉搭桥组发生术区脑梗死2例.题浅动脉-角回动脉搭桥组发生术区脑梗死1例.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d比较,术后1个月2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颇浅动脉-题前动脉搭桥组患者的mRS评分[(0.13±0.115)分]明显低于颞浅动脉-角回动脉搭桥组[(0.42±0.2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动脉-题前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颞浅动脉-颞前动脉搭桥 颞浅动脉-角回动脉搭桥 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永和 张振 +7 位作者 曹培成 卜振富 李爱军 王喆 刘琦 邱少博 韩力浩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患者的诊断、手术人路、操作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23例Hunt—Hess分级Ⅲ-Ⅴ级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血肿形成患者实施手术。并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患者的诊断、手术人路、操作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23例Hunt—Hess分级Ⅲ-Ⅴ级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血肿形成患者实施手术。并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动脉瘤夹闭术4例,动脉瘤夹闭术加去骨瓣减压术18例,动脉瘤栓塞术加去骨瓣减压术1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按Glasgow预后指标分级:其中1级9例,2级8例,3级4例,4级1例,5级1例。结论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等方面有别于其他类型动脉瘤,采取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内血肿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道奎 曲秉坤 +4 位作者 王寿先 王增武 王喆 曹培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对改善预后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高度怀疑为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42例外伤患者,早期行DSA检查,诊断明确的给予及时治疗。结果病情平稳后立即行DSA检查,检查在入院后1—7d,共发现8例创...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对改善预后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高度怀疑为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42例外伤患者,早期行DSA检查,诊断明确的给予及时治疗。结果病情平稳后立即行DSA检查,检查在入院后1—7d,共发现8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患者,8个动脉瘤,6例位于大脑前动脉分支,2例位于颈内动脉段。3例在破裂之前、5例在二次破裂之前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其中3例行开颅手术治疗,5例行介入治疗。随访12个月,无再出血病例,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例行DSA复查未见复发,2例因经济原因未行复查。术后肢体偏瘫加重1例,3个月时肢体肌力恢复正常。结论对于高度怀疑为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早期行DSA检查,手术或介入治疗是治疗创伤性动脉瘤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动脉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寿先 +3 位作者 王增武 王喆 李圣君 靳世刚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18,共2页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少见,发病率约为0.5%~1%,易于误诊,死亡率较高。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创伤性动脉瘤6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19~60岁,平均42.6岁。伤后到我院就诊时间8...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少见,发病率约为0.5%~1%,易于误诊,死亡率较高。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创伤性动脉瘤6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19~60岁,平均42.6岁。伤后到我院就诊时间8h~5个月。受伤机制均为交通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治疗 诊断 创伤性动脉瘤 临床资料 就诊时间 受伤机制 发病率
原文传递
支架取栓术后亚低温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晖 徐文君 +3 位作者 李伟 庞春晓 王增武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275-280,共6页
目的观察支架取栓术后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LVO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支架... 目的观察支架取栓术后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LVO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支架取栓术后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予以支架取栓治疗。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5、7、9、11、13、15 d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治疗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和治疗后15 d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的差异。结果治疗后1、3、5、7、9、11、13、15 d,2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水平总体低于对照组(F=2030.805,P<0.001)。治疗前,治疗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14.7±4.32)分vs(14.43±4.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1,P=0.810)。治疗15 d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83±2.21)分vs(6.00±4.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79,P=0.013)。2组治疗前ASPECTS评分及治疗15 d后mTICI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支架取栓术后亚低温治疗AIS-LVO,能显著降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取栓术 亚低温 脑卒中 急性 大血管闭塞 S100Β蛋白
原文传递
不同型号Sofia导管在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 乜全民 +2 位作者 郭晖 王增武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型号Sofia导管在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应用Sofia导管行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基底动脉取栓患者(36例)和大脑中动...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型号Sofia导管在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应用Sofia导管行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基底动脉取栓患者(36例)和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内动脉取栓患者(40例)分别分为5F Sofia导管组及6F Sofia导管组,分别对比分析2组患者应用不同型号导管的脑动脉再通成功率、血栓逃逸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预后、术后脑出血率及术后死亡率,并通过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型号导管组相关资料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应用5F Sofia导管在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内动脉取栓的血栓逃逸率为20.00%(3/15),应用6F Sofia导管的血栓逃逸率为4.00%(1/2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脑动脉再通成功率、术后脑出血率、NIHSS评分差值及良好预后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5F Sofia导管在基底动脉取栓组中脑动脉再通成功率为86.36%(19/22),高于6F Sofia导管脑动脉再通成功率[50.00%(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因6F Sofia导管再通失败采用补救措施,导致再通时间延长,良好预后率明显低于5F Sofia导管[35.71%(5/14)vs 72.73%(1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术后脑出血率、血栓逃逸率和术后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内动脉闭塞首选6F Sofia导管,基底动脉闭塞首选5F Sofia导管,正确选择Sofia导管型号可降低血栓逃逸率,提高脑动脉再通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直接抽吸技术 脑动脉 再通 Sofia导管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相智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4期5709-5713,共5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标准疗法,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CEA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新的手术方式不断出现,主要包括传统CEA、外翻式CEA以及相关改良术式等。但目前关于CEA术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标准疗法,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CEA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新的手术方式不断出现,主要包括传统CEA、外翻式CEA以及相关改良术式等。但目前关于CEA术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未来深入研究CEA在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手术相关问题等,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卒中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增武 +4 位作者 王寿先 王道奎 王喆 李圣君 王金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2例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采用瘤颈成形辅助技术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术治疗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2例;另10例大脑中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2例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采用瘤颈成形辅助技术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术治疗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2例;另10例大脑中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结果动脉瘤瘤腔致密栓塞26例,大部分栓塞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和效果可靠的优点,采用球囊辅助和支架辅助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动脉瘤 弹簧圈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病灶性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闫红梅 王喆 +4 位作者 王寿先 张振 王道奎 美香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1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病灶性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40例病灶性难治性癫痫患者联合应用长程视频脑电图、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术前评估,确定致痫灶与病灶的关系,采用单纯病灶切除术、病灶切... 目的探讨病灶性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40例病灶性难治性癫痫患者联合应用长程视频脑电图、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术前评估,确定致痫灶与病灶的关系,采用单纯病灶切除术、病灶切除加周围皮质切除术、病灶切除加周围皮质软膜下横切术或皮层热灼术等手术方法,随访复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40例患者术前评估致痫灶与病灶位置基本一致,术中均应用皮层电极监测,与术前评估相符。术后随访11~48个月.EngelⅠ级30例(75.0%),Ⅱ级7例(17.5%),Ⅲ级2例(5.0%),Ⅳ级1例(2.5%)。36例(90%)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结论病灶性难治性癫痫,术前需应用长程视频脑电图、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以明确病灶与致痫灶的关系,采用多种手术方法联合的方法是治疗病灶性难治性癫痫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颅内病灶 外科手术
下载PDF
HIF-1、Survivin、MMP-9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胜 王道奎 +3 位作者 张居民 侯磊磊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坏死因子(HIF-1)、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27例同一患者原发、复发胶质瘤脑组织中HIF-1、Survivin、MMP-9的表达... 目的探讨缺氧坏死因子(HIF-1)、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27例同一患者原发、复发胶质瘤脑组织中HIF-1、Survivin、MMP-9的表达,并研究其与胶质瘤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HIF-1、Survivin、MMP-9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P<0.05),且在复发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程度较原发肿瘤有所增强(P<0.05)。结论 HIF-1、Survivin、MMP-9可作为评价胶质瘤复发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缺氧坏死因子 生存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深部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新乾 赵奇煌 +1 位作者 吴卫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深部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3年10月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5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3d拔管,术后1个月内总优良率为82.8%;55例随访2~30月,总优...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深部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3年10月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5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3d拔管,术后1个月内总优良率为82.8%;55例随访2~30月,总优良率为92.7%。结论: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凝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方法,特别适应于血肿量不大、部位较深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 治疗 深部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方法 尿激酶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高压氧综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寿先 +5 位作者 王增武 王喆 王道奎 李圣君 靳世刚 张振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高压氧组(21例)在常规治疗脑血管痉挛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方...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高压氧组(21例)在常规治疗脑血管痉挛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脑血管痉挛,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4.3%,脑梗死发生率为4.8%;对照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47.6%,脑梗死发生率为23.8%。高压氧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发生牢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高压氧
原文传递
双侧额底纵裂入路切除大型鞍区、鞍后、长人第三脑室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淑文 王增武 +4 位作者 王喆 秦时强 魏广鑫 王道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切除大型鞍区、鞍后或者长人第三脑室肿瘤的手术策略。方法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双侧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切除56例大型鞍区、鞍后或者长人第三脑室肿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双侧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切除大型鞍区、鞍后或者长人第三脑室肿瘤的手术策略。方法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双侧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切除56例大型鞍区、鞍后或者长人第三脑室肿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总结双侧额底纵裂人路在切除此类肿瘤手术中的优越性及注意事项。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49例(88%),次全切除7例(12%);术中垂体柄保留47例(84%),断裂4例(7%),5例(9%)未见垂体柄;术中嗅神经保护完好50例(89%),单侧损伤6例(11%);术前视力下降或者视野缺损的41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较术前好转39例,无变化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无颅内感染病例;单侧嗅觉丧失2例,额叶轻度水肿2例,3周后水肿消失;脑脊液漏1例,经腰大池引流后2周脑脊液漏停止;尿崩30例,1个月内尿崩消失25例,2~6个月尿崩消失5例;术后1年随访,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56例(100%),4(7%)例肿瘤大部分切除患者复发再次手术。结论经额底纵裂人路有利于切除大型鞍区、鞍后或者长人第三脑室肿瘤,术野显露充分,便于保留垂体柄、下丘脑、重要穿支动脉、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视神经、视交叉等重要结构,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鞍区 鞍后 第三脑室 显微外科手术 双侧额底纵裂入路
原文传递
MDR1基因SNPs与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振 王永和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研究癫痫耐药机制及克服的办法已成为重要的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多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MDR1,ABCB1)及其表达产物P-gp蛋白在动物模型及人类难治性癫痫脑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多,P-gp蛋白与耐药机制的形成有关,应用P-gp蛋白抑制剂... 研究癫痫耐药机制及克服的办法已成为重要的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多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MDR1,ABCB1)及其表达产物P-gp蛋白在动物模型及人类难治性癫痫脑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多,P-gp蛋白与耐药机制的形成有关,应用P-gp蛋白抑制剂能够增加细胞内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浓度,减少其应用。国外大多数研究发现MD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影响MDR1功能和P-gp蛋白表达,与难治性癫痫的耐药性相关,但是有的学者持相反观点,可能与研究的单倍体局限性有关。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tag SNPs)能够特异识别某一单倍型,将来通过对MDR1基因tag SNPs研究,对难治性癫痫的的遗传学研究、发现其遗传标志、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多耐药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