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亚文化转向:十年后的一些反思 被引量:11
1
作者 安迪.贝内特 胡疆锋(译) 陈曦(校) 《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67-86,共20页
后亚文化转向让人们了解到青年文化研究者在过去十年中进行的讨论和辩论.虽然后亚文化转向带来了新的分析工具和概念方法,也为一些著作选集提供了依据,但它同样引起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批评,这类批评否认后亚文化理论是一种可行的青年研... 后亚文化转向让人们了解到青年文化研究者在过去十年中进行的讨论和辩论.虽然后亚文化转向带来了新的分析工具和概念方法,也为一些著作选集提供了依据,但它同样引起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批评,这类批评否认后亚文化理论是一种可行的青年研究方法.对于后亚文化理论,可能存在一种重要批评,认为关于文化产业在建构青年的认同和有品质的生活方式上发挥的作用,它采取了幼稚的、本质上来说是赞扬的立场.同样,一直有人认为,尽管后亚文化理论主张新的个性化、反思性的青年认同已经出现,但人们并不需要努力去寻找证据,来证明结构性不平等在决定青年人生机遇和文化归属方面持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亚文化 亚文化 青年 认同
下载PDF
赫伯迪格、朋克和后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强赫(译) 《文学与文化》 2021年第4期81-90,共10页
迪克·赫伯迪格的《亚文化:风格的意义》是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中接受度最广的一本专著,但相较于CCCS明显的现代主义立场,赫伯迪格对风格的解读方式具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这与马格拉顿21年后出版的后亚文化理论研究之间有着惊人的相... 迪克·赫伯迪格的《亚文化:风格的意义》是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中接受度最广的一本专著,但相较于CCCS明显的现代主义立场,赫伯迪格对风格的解读方式具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这与马格拉顿21年后出版的后亚文化理论研究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赫伯迪格认为朋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赋意义的存在,它拒绝带有连贯意义的风格所指,并通过能指拼贴的空洞叙事实现风格的颠覆。这种颠覆不仅源于对阶级的反映,而且同样受到了来自艺术、媒体、消费实践本身的刺激。马格拉顿及其他后亚文化学者去阶级化的风格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青年实践的政治性,赫伯迪格对朋克风格的解读,意味着在后亚文化时代颠覆性风格的持续存在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伯迪格 朋克 后现代 后亚文化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