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强国目标下煤炭安全保供及高效降碳效力研究
1
作者 葛世荣 刘淑琴 +3 位作者 刘金昌 王兵 小雅 向玲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1,共12页
煤炭安全保供及高效降碳效力研究可为能源强国目标下煤炭领域发展规划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本文从安全保供和高效降碳两个角度入手,研究了煤炭在能源强国目标下继续保持主体能源地位的潜力、能力和实力,着重通过构建煤炭安全保供的系统... 煤炭安全保供及高效降碳效力研究可为能源强国目标下煤炭领域发展规划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本文从安全保供和高效降碳两个角度入手,研究了煤炭在能源强国目标下继续保持主体能源地位的潜力、能力和实力,着重通过构建煤炭安全保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了煤炭安全保供的效力,分析了2060年前煤炭领域的降碳效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炭的可采储量和资源分布是安全保供的基本保障,结合近20年煤炭供应和消费关系可知,我国煤炭资源具备稳定、安全、坚实的保供能力;未来煤炭的安全保供效力在波动中逐渐趋向于动态的柔性平衡;传统煤炭能源向煤基能源过渡效力是构建能源强国目标下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环节。我国煤炭领域在清洁转化与利用中体现出显著的降碳潜力,未来随着煤炭地下气化和富油煤开发利用等技术的发展应用将展现出较强的降碳效力,至2060年总体的降碳效力约为1×10^(9)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国 煤炭领域 安全保供 高效降碳 效力预测
下载PDF
热机械分析确定沥青软化点的试验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金昌 王桐 +3 位作者 小雅 刘琴 申辰阳 李亚平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4,共5页
针对现有沥青软化点测试方法误差大、可测范围窄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热机械分析(TMA)确定沥青软化点的试验和方法,探究了旋转薄膜蒸发温度、煅烧温度和沥青平均粒径对软化点测试结果的影响,TMA测试沥青软化点试验的不确定度评定以及沥青... 针对现有沥青软化点测试方法误差大、可测范围窄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热机械分析(TMA)确定沥青软化点的试验和方法,探究了旋转薄膜蒸发温度、煅烧温度和沥青平均粒径对软化点测试结果的影响,TMA测试沥青软化点试验的不确定度评定以及沥青分子组成和结构与软化点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旋转薄膜蒸发处理温度对沥青软化点的影响最为明显,处理温度越高,沥青软化点越高;TMA测试沥青软化点试验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2936,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更小的不确定度;MALDI TOF-MS和~(13)C-NMR结果展现了平均分子量越大,分子中重组分越多,沥青的软化点越高,并且沥青芳香族组分含量越高,缩聚程度越高,芳香度越大,其软化点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热机械分析 软化点 试验设计 组成与结构
原文传递
氯化-脱氯化和热缩聚合成煤液化残渣基纺丝沥青的分子结构特征
3
作者 刘金昌 刘琴 +4 位作者 申辰阳 李亚平 小雅 解强 梁鼎成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8,共6页
纺丝沥青的性质决定其能否连续、稳定工业化生产沥青基碳纤维,也是影响碳纤维性能的重要因素,而合成方法是调控纺丝沥青性质的重要手段。对比传统热缩聚法,氯化-脱氯化法可以从分子维度调控合成,以制得纺丝性优异的沥青前驱体。迄今,针... 纺丝沥青的性质决定其能否连续、稳定工业化生产沥青基碳纤维,也是影响碳纤维性能的重要因素,而合成方法是调控纺丝沥青性质的重要手段。对比传统热缩聚法,氯化-脱氯化法可以从分子维度调控合成,以制得纺丝性优异的沥青前驱体。迄今,针对采用热缩聚法和氯化-脱氯化法合成的纺丝沥青分子结构特征差异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MS)及固态核磁共振(^(13)C-NMR)表征纺丝沥青的分子组成与结构,采用平均分子模型方法构建纺丝沥青的分子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氯化-脱氯化法合成的纺丝沥青具有更高的碳含量,且在FTIR中1 490和696 cm^(-1)波长处和XPS C 1s中287.1 eV结合能处均表现出特有由氯化反应产生的特征峰;由MALDI TOF-MS和^(13)C-NMR分析可知,由氯化-脱氯化法合成的纺丝沥青具有更高的聚合度、分子量和芳香度,其平均分子量达857,芳香度达0.87,且纺丝沥青的分子结构更趋向于在一维方向上发展的线性结构。根据表征分析结果,采用Shoolery-Budde提出的平均分子模型,构建了由氯化-脱氯化法和热缩聚法合成的纺丝沥青的分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丝沥青 氯化-脱氯化法 热缩聚法 分子结构特征 平均分子模型
下载PDF
低浓度CO_(2)的捕集技术及吸附法在碳捕集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亚平 刘金昌 +6 位作者 黄卢洁 申辰阳 小雅 刘思博 董云泽 徐焓烨 李璇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22期155-159,共5页
碳捕集是碳封存与利用的先要环节,但迄今针对混合气体中低浓度CO_(2)的捕集问题仍需深入研究。对比研究了吸收法、膜分离法、深冷分离法和吸附法在用于碳捕集时的可行性与优缺点,在综合考量工艺可实现性、工艺成熟度、能耗投资及设备成... 碳捕集是碳封存与利用的先要环节,但迄今针对混合气体中低浓度CO_(2)的捕集问题仍需深入研究。对比研究了吸收法、膜分离法、深冷分离法和吸附法在用于碳捕集时的可行性与优缺点,在综合考量工艺可实现性、工艺成熟度、能耗投资及设备成本等因素后,确定了吸附法在捕集低浓度CO_(2)方面存在的显著优势。在此基础上,对沸石分子筛、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碳纳米管、石墨烯与氧化石墨烯、活性炭及活性炭纤维作为碳捕集吸附剂时的特点与优缺点进行深入剖析。论文研究成果为低浓度CO_(2)的捕集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低浓度 捕集 吸附法 吸附剂
下载PDF
DMSO萃取分离环己烷-异丙苯混合液的模拟及优化研究
5
作者 王勉 高警威 +4 位作者 小雅 岳彦龙 杨轩 马晓慧 罗远通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期4-5,共2页
从煤直接液化油中分离主要组分环己烷对于其高附加值化工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芳烃抽提工艺中常用的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借助Aspen PLus软件模拟环己烷-异丙苯体系的萃取精馏过程,通过单因数实验对萃取精馏过程的溶剂比、... 从煤直接液化油中分离主要组分环己烷对于其高附加值化工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芳烃抽提工艺中常用的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借助Aspen PLus软件模拟环己烷-异丙苯体系的萃取精馏过程,通过单因数实验对萃取精馏过程的溶剂比、回流比、萃取剂进料位置及原料进料位置四个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为环己烷-异丙苯体系的分离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油 萃取精馏 Aspen Plus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