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大成》中公孙穴的临床应用探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晓月 何新芳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10期66-67,共2页
探究公孙穴在《针灸大成》中的临床应用规律,为现代临床提供更多思路。整理书中公孙穴的相关文献,发现公孙穴可用于治疗脾胃、肝胆、心系、妇科、肢体经络等病证,运用广泛。
关键词 《针灸大成》 公孙穴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颊针面针之异同浅议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炜雄 丁玉宝 +1 位作者 赵凯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分析颊针与面针的异同,拓宽面部全息微针疗法治疗思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查阅相关资料,从颊针与面针的起源发展、脏腑肢体分布、临床应用等方面分析两者异同。[结果]相同点:颊针与面针都属于面部全息微针系统针法。不同点:... [目的]分析颊针与面针的异同,拓宽面部全息微针疗法治疗思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查阅相关资料,从颊针与面针的起源发展、脏腑肢体分布、临床应用等方面分析两者异同。[结果]相同点:颊针与面针都属于面部全息微针系统针法。不同点:(1)起源:面针源于《灵枢·五色》,结合生物全息理论;颊针吸取了中医学的气街、经络、大三焦理论和现代医学的心身理论、全息理论。(2)脏腑肢体分布:面针的脏腑肢体分布主要集中在面部中轴线上及两侧颊部;颊针的脏腑肢体分布主要集中在两侧颊部。(3)取穴原则:面针在肢体疼痛方面选取相应肢体穴位,并根据疼痛对应"皮脉肉筋骨"不同层次选取相应的脏腑穴位,内科疾病根据中医脏腑生理、病理相关理论选穴;颊针主要根据全息对应和三焦理论取穴。(4)操作方法:面针针刺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每隔5~10分钟运针1次;颊针不追求针感,较少使用手法,留针20~40分钟。(5)应用范围,面针主要应用于躯体疼痛、麻醉镇痛和脏腑功能调整,颊针多用于躯体、内脏疼痛。[结论]面针与颊针均属面部全息微针系统,两者理论及临床应用有一定差异,可相互补充,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针 面针 异同点 全息针法 起源 穴位分布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金匮要略》奔豚气之针灸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魏曼婷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0期99-100,共2页
通过提炼《金匮要略》中奔豚气相关条文病因病机,分析其证治,补充针灸用穴治疗方案,从而拓宽奔豚气在临床治疗的途径,增强临床疗效。
关键词 奔豚气 《金匮要略》 针灸
下载PDF
《伤寒论》心悸之病机探析及针灸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翔宇 何新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7期766-768,共3页
《伤寒论》中不乏针药结合治疗疾病的条文,也有较多针对心悸的经典方剂,但并未提及心悸的针灸疗法。针灸治疗心悸疗效确切,且治疗伤寒诸病,针灸与方剂不可偏废,故本文分析《伤寒论》中有关心悸的条文,归纳其病因病机,从而探究针灸治疗... 《伤寒论》中不乏针药结合治疗疾病的条文,也有较多针对心悸的经典方剂,但并未提及心悸的针灸疗法。针灸治疗心悸疗效确切,且治疗伤寒诸病,针灸与方剂不可偏废,故本文分析《伤寒论》中有关心悸的条文,归纳其病因病机,从而探究针灸治疗心悸的方法,丰富和完善临床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心悸 针灸疗法
原文传递
《望诊遵经》学术思想撷英 被引量:2
5
作者 丁玉宝 梁志唯 +3 位作者 庄礼兴 赵凯林 陈炜雄 《江苏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8-10,共3页
《望诊遵经》为清代医家汪宏所撰的诊断学专著。汪氏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中博采众论,参以己验,成此望诊专著。全书共分两卷:上卷总述望诊之理及气色与疾病的关系;下卷分述体表各部位的望诊提纲。其学术思想主要可归... 《望诊遵经》为清代医家汪宏所撰的诊断学专著。汪氏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中博采众论,参以己验,成此望诊专著。全书共分两卷:上卷总述望诊之理及气色与疾病的关系;下卷分述体表各部位的望诊提纲。其学术思想主要可归纳为:提倡三因结合望诊法;独创望气十法;重视周身各部位望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诊遵经 望诊 汪宏 清朝
下载PDF
手三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ACDF术后神经功能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胥海斌 钟志宏 +7 位作者 冯博闻 谭汶键 汪锦丹 冯崇廉 单丹红 张平 陈璐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8期126-127,共2页
目的:观察评价针刺手三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行ACDF术后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 目的:观察评价针刺手三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行ACDF术后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刺双侧手三针,比较两组治疗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改良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进而评价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者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改良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本骨科协会改良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率为73.33%(22/30),对照组改善率为60.00%(18/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三针能够有效改善神经根行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且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三针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