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手术期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伟宙 +4 位作者 曾滔 张世科 徐鹏 曾国华 吴文起(审校)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目前治疗>2 cm上尿路结石的"金标准",围手术期合并尿路感染是PCNL术后引发尿源性感染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准确、高效的诊断尿路感染不仅对预判术后感染具有重要价值,更对制定抗菌药...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目前治疗>2 cm上尿路结石的"金标准",围手术期合并尿路感染是PCNL术后引发尿源性感染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准确、高效的诊断尿路感染不仅对预判术后感染具有重要价值,更对制定抗菌药物的应用策略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旨在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PCNL围手术期尿路感染的诊断、治疗及临床意义进行总结,探讨PCNL围手术期关于尿路感染仍需注意的关键问题以及今后需要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尿路感染 诊断 治疗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结石细菌培养在PCNL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曾滔 +6 位作者 吴伟宙 陈东 赵志健 段小鹿 梁叶萍 曾国华 吴文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结石细菌培养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感染性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60例行一期PCNL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14例,女446例。年龄(52.4±12.2)岁。结... 目的探讨结石细菌培养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感染性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60例行一期PCNL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14例,女446例。年龄(52.4±12.2)岁。结石负荷(1499.6±1435.3)mm^2。收集清洁中段尿及术中结石标本用于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记录患者膀胱中段尿和结石的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结石细菌培养阳性者与阴性者术后发热和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1060例,膀胱中段尿培养出22种细菌,结石培养出52种细菌。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中段尿[31.8%(337/1060)与20.9%(222/1060),P<0.001]。中段尿和结石中最常见的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但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中段尿高于结石[52.3%(116/222)与43.6%(147/337),P<0.05]。中段尿和结石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均高于40%,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药物耐药率均低于10%,两者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发热111例(10.5%),尿源性脓毒血症22例(2.1%)。结石细菌培养阳性患者术后发热和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结石细菌培养阴性患者[23.7%(80/337)与4.3%(31/723);4.2%(14/337)与1.1%(8/723),P均<0.05]。术前膀胱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中,结石细菌培养阳性者的术后发热率高于阴性者[17.9%(30/168)与4.2%(28/670),P<0.05]。结石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术后抗菌药物与结石药敏试验结果一致者的术后发热率低于与结石药敏试验不符者[17.5%(22/126)与27.5%(58/211),P<0.05]。结论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高,细菌菌谱复杂,多重耐药比例高。即使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为阴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症 经皮肾镜取石术 尿培养 结石培养 术后感染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促进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 被引量:14
3
作者 雷琳 +2 位作者 罗光恒 孙兆林 郝佳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62例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不同分为ERAS...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62例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不同分为ERAS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两组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治疗组医师完成。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患者主观感觉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ERAS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的手术时间分别是(297.930±31.030)min和(350.340±24.940)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是(2.730±0.640)d和(4.500±0.620)d,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分别是(3.100±0.880)d和(7.250±0.620)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RAS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患者的VAS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5.670±0.880)分和(8.780±0.940)分,QoL舒适度评分分别是(21.700±2.380)分和(38.060±3.030)分,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能促进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S 腹腔镜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快速康复
下载PDF
基于基因表达谱分析趋化因子家族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单刚 张珩 +3 位作者 田野 徐述雄 罗光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6-348,共3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后得到差异基因及所涉及生物学信号通路。方法使用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GSE36895、GSE46699、GSE53757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进行分析后取交集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后...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后得到差异基因及所涉及生物学信号通路。方法使用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GSE36895、GSE46699、GSE53757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进行分析后取交集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后使用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及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的cytoHubba应用程序得到PPI互作网络及关键基因并进行排序,最后将所得关键基因在TCGA及GTEx数据库中进行验证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通过对GEO数据库ccRCC的3个数据集使用R软件等工具进行分析,934个DEGs,其中上调504个,下调430个。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富集在免疫应答、炎性反应、白细胞迁移及血管生成等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上。构建DEGs的PPI互作网络并通过cytoHubba筛选出最重要的10个基因并与TCGA及GTEx数据库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趋化因子家族相关基因在ccR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结论趋化因子家族相关基因在ccR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在肠-肾轴中对草酸钙结石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思豪 雷敏 +6 位作者 李南曦 黄欣果 陈诗琪 黄文昊 李舒珏 吴文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3-716,共4页
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的主要类型,其形成与草酸和钙的代谢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定居在人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机体内多种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既往认为肠道菌群中产甲酸草酸杆菌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保护因素,但近年来发现,调节机体草... 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的主要类型,其形成与草酸和钙的代谢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定居在人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机体内多种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既往认为肠道菌群中产甲酸草酸杆菌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保护因素,但近年来发现,调节机体草酸代谢的细菌不仅限于产甲酸草酸杆菌。草酸钙结石患者具有与健康人群不同的肠道菌群,其通过肠-肾轴调节草酸在机体内的代谢,影响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本文阐述草酸钙结石患者肠道菌群特点,总结肠道菌群在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潜在功能及未来可能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草酸钙 肠道菌群 肠-肾轴 治疗
原文传递
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肠梗阻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6
作者 云昭 张珩 +2 位作者 田野 罗光恒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82-887,共6页
目的分析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并依据危险因素构建术后肠梗阻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术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膀胱... 目的分析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并依据危险因素构建术后肠梗阻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术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然后根据危险因素构建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辨识能力及准确度。结果最终纳入326例患者,其中65例在术后发生肠梗阻。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膀胱癌根治术后发生肠梗阻与性别、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后血肌酐水平、术后血白蛋白等因素相关,依据以上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后,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95%CI:0.724~0.802),预测模型的Bootstrap校正曲线表明模型预测准确度良好。结论男性、行淋巴结清扫、术后血肌酐水平升高、术后血白蛋白下降可作为建立膀胱癌根治术后发生肠梗阻的临床预测模型的预测因子,根据这些预测因子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预测患者在膀胱癌根治术后发生肠梗阻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膀胱根治性切除术 肠梗阻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不同镇痛药物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单刚 赵俊华 +3 位作者 张珩 田野 罗光恒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36-941,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药物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中的止痛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SWL术中镇痛药物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文献纳入标准...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药物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中的止痛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SWL术中镇痛药物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文献纳入标准:对门诊行ESWL的≥18岁上尿路结石患者,使用单一用药或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用药,伴或不伴术中疼痛追加镇痛用药,对照组采取安慰剂或其他药物镇痛;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局部浸润或表面涂抹;结局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排除标准:研究对象有药物滥用史或<18岁;数据不完整或无法提取数据的研究。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和WinBugs 1.43软件对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比较ESWL术中使用不同镇痛药物患者的VAS。结果:最终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1427例患者。17篇文献质量等级均为B级,漏斗图评估结果显示均无发表偏移。网状Meta分析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强效阿片类、非甾体类、局麻类、弱效阿片类、安慰剂之间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均不包含0)。网状Meta分析镇痛效果排序由强至弱依次为强效阿片类、非甾体类、局麻类、弱效阿片类,排序概率分别为0.7719、0.7657、0.4141、0.4059、0.1425。结论:在ESWL术中,强效阿片类、非甾体类、局麻类、弱效阿片类药物与安慰剂比较,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镇痛效果由强至弱依次为强效阿片类、非甾体类、局麻类、弱效阿片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术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镇痛 网状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应重视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雷琳 +2 位作者 罗光恒 田野 孙兆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2541-2543,共3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常见的良性疾病。BPH患者中,约30%的患者将发展至进展期,约40%的进展期BPH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治疗,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进展期BPH的有效手段。多数前列腺电切术需要切除前列腺部尿道的尿...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常见的良性疾病。BPH患者中,约30%的患者将发展至进展期,约40%的进展期BPH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治疗,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进展期BPH的有效手段。多数前列腺电切术需要切除前列腺部尿道的尿路上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术后 尿道修复 BPH患者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电切术 外科治疗 中老年男性 进展期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差异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单刚 张珩 +2 位作者 田野 罗光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89-2192,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前列腺癌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后得到差异基因及所涉及生物学信号通路。方法使用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GSE46602、GSE55945、GSE69223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进行分析后取交集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后使用DAVID数...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前列腺癌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后得到差异基因及所涉及生物学信号通路。方法使用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GSE46602、GSE55945、GSE69223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进行分析后取交集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后使用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生物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的cytoHubba应用程序得到蛋白互作(PPI)网络及关键基因并进行排序,最后将所得关键基因在TCGA数据库中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对GEO数据库前列腺癌的3个数据集使用R软件等工具进行分析,总共发现了225个DEGs,其中55个表达上调、170个表达下调。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富集在细胞迁移调节和血管生成等功能中,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和p53等信号上。构建DEGs的PPI互作网络并通过cytoHubba筛选出最重要的10个基因并与TCGA数据库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1(TWIST1)、Snail家族转录抑制因子2(SNAI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等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基因。结论通过深层次的生物信息挖掘或许可以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为将来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尿路上皮细胞在老年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琳 +2 位作者 罗光恒 孙兆林 郝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探索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是否存在尿路上皮细胞及其形态特点。方法:取5只老年雄性SD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取尿道、前列腺及膀胱组织,完成病理切片和HE染色,观察前列腺导管内尿路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SD大鼠3种... 目的:探索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是否存在尿路上皮细胞及其形态特点。方法:取5只老年雄性SD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取尿道、前列腺及膀胱组织,完成病理切片和HE染色,观察前列腺导管内尿路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SD大鼠3种组织内CK7、CK20和尿斑蛋白Ⅲ(UroplakinⅢ,UPⅢ)的表达情况。另取10只老年雄性SD大鼠,同法将膀胱、前列腺腹侧叶和前列腺侧叶组织取出碎冰保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大鼠,以UPⅢ阳性设门检测不同部位前列腺组织中是否存在UPⅢ阳性的细胞及其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可观察到SD大鼠前列腺导管开口处存在形态与膀胱和尿道尿路上皮细胞相似的尿路上皮细胞,但该细胞未呈现典型的伞状细胞结构;其免疫组化CK7和UPⅢ阳性、CK20阴性。随着前列腺导管延伸至管腔底部,CK7和UPⅢ的表达逐渐减低,直至消失。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表明前列腺腹侧叶及侧叶组织内有UPⅢ阳性的细胞,该细胞分别占各组织内细胞总数的(55.96±3.85)%和(50.76±3.99)%。结论: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存在与膀胱尿路上皮相似的尿路上皮细胞,但该细胞未呈现典型的伞状细胞形态结构;该细胞免疫组化CK7和UPⅢ表达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前列腺导管 尿路上皮细胞 尿斑蛋白
下载PDF
老年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尿路上皮屏障的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珩 +2 位作者 罗光恒 田野 孙兆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262-1266,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尿路上皮屏障的病理学特点。方法取10只老年雄性SD大鼠,予水合氯醛麻醉后取膀胱、前列腺部尿道及前列腺组织行病理连续切片,完成HE染色镜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组织内细胞角蛋白7(CK7)、细... 目的观察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尿路上皮屏障的病理学特点。方法取10只老年雄性SD大鼠,予水合氯醛麻醉后取膀胱、前列腺部尿道及前列腺组织行病理连续切片,完成HE染色镜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组织内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20(CK20)、尿斑蛋白Ⅲ(UPⅢ)、闭锁小带蛋白-1(ZO-1)及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情况;各抗体免疫组化结果行平均吸光度(IA)值分析。结果HE染色观察到在膀胱、前列腺部尿道和前列腺导管近端存在尿路上皮伞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膀胱、前列腺部尿道及前列腺导管中CK7、UPⅢ、ZO-1及Occludin均呈阳性,CK20呈阴性;CK7和UPⅢ在前列腺导管近端呈阳性,导管腺泡腔底部呈阴性;ZO-1和Occludin在前列腺导管中呈阳性。IOD/Area显示CK7和UPⅢ在膀胱、前列腺部尿道、前列腺导管近端、中段和腺泡腔底部的表达分别为0.16、0.13、0.06、0.05、0.00和0.17、0.16、0.08、0.05、0.00(P<0.05);ZO-1和Occludin在膀胱(0.14和0.13)表达高于其他部位(0.11~0.12和0.09~0.10,P<0.05);ZO-1和Occludin从前列腺导管近端到中段和腺泡腔底部表达无明显差异(0.12~0.11和0.09~0.09,P>0.05);CK20的IA值极低(0.00~0.01,P>0.05)。结论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存在部分尿路上皮屏障,随着前列腺导管逐渐延伸至腺泡腔,尿路上皮屏障逐渐消失。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上皮屏障的修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术 前列腺导管 尿路上皮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 尿斑蛋白
原文传递
趋化因子CCL5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2
作者 云昭 张珩 +2 位作者 田野 罗光恒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52-57,共6页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CL5 (C-C chemokine ligand 5)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GSE36895、GSE46699、GSE53757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进行分析后取交集得到差异...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CL5 (C-C chemokine ligand 5)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GSE36895、GSE46699、GSE53757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进行分析后取交集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DEGs),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的cytoHubba应用程序得到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及关键基因并进行排序,最后将所得关键基因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及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中进行验证。随后使用细胞及动物实验验证CCL5对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GEO (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ccRCC的三个数据集使用R软件等工具进行分析,共得到934个DEGs,其中上调504个,下调430个。构建DEGs的PPI互作网络并通过cytoHubba筛选出最重要的10个基因并与TCGA及GTEx数据库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了趋化因子家族相关基因在ccR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dU检测提示CCL5沉默组786-o细胞的增殖显著减少(P<0.05),CCK8检测提示CCL5沉默组786-o细胞的增殖显著亦减少(P<0.001)。通过小鼠异种移植肿瘤模型实验发现,相较空白对照组,在第50天,CCL5沉默组的肿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趋化因子CCL5在ccRCC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趋化因子 CCL5
下载PDF
尿路上皮屏障相关蛋白在前列腺导管内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珩 +6 位作者 罗光恒 田野 杨晓飞 罗蕾 邦权 孙兆林 刘旋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9年第8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索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尿路上皮屏障的表达情况。方法:随机选取10只SD大鼠,予水合氯醛麻醉后取膀胱、前列腺部尿道及前列腺组织行病理连续切片,完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织尿斑蛋白Ⅲ(UPⅢ)、... 目的:探索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尿路上皮屏障的表达情况。方法:随机选取10只SD大鼠,予水合氯醛麻醉后取膀胱、前列腺部尿道及前列腺组织行病理连续切片,完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织尿斑蛋白Ⅲ(UPⅢ)、闭锁小带蛋白-1(ZO-1)及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另取20只SD大鼠同法取膀胱、前列腺腹侧叶和侧叶组织,随机均分两组,分别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荧光酶联聚合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织中UPⅢ、ZO-1和Occludin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膀胱和尿道内见极性排列尿路上皮细胞;前列腺导管尿道开口处见未呈极性排列的尿路上皮细胞,随着前列腺导管向腺泡腔底部延伸,前列腺导管开口处的尿路上皮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最终转化为单层极性排列的腺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UPⅢ、ZO-1和Occludin在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导管开口处均呈阳性表达,其中UPⅢ在前列腺导管开口处的阳性表达随着导管向腺泡腔底部延伸而逐渐转为阴性,而ZO-1和Occludin在前列腺导管中均呈阳性。Western blot结果示膀胱、前列腺腹侧叶和侧叶3个部位UPⅢ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 273.20±95.91、1 656.40±81.30和28.00±8.86;ZO-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 811.20±87.10、845.20±110.14和30.00±16.17,Occludi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 911.20±71.56、916.80±104.22和32.80±6.72。RT-PCR检测结果示3种相关蛋白均在膀胱内表达,其中UPⅢ和Occludin也在前列腺中表达,腹侧叶表达高于侧叶,ZO-1在前列腺中表达极低。结论: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存在一定量的尿路上皮屏障,这将为研究前列腺切除术后创面屏障的修复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术 前列腺导管 尿路上皮屏障 尿斑蛋白Ⅲ 闭锁小带蛋白-1 闭锁蛋白
原文传递
尿斑蛋白Ⅲ在SD大鼠前列腺各叶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张珩 +2 位作者 罗光恒 田野 孙兆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索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皮尿斑蛋白Ⅲ(UPⅢ)的表达情况。方法随机取5只SD大鼠,予水合氯醛麻醉后取膀胱、前列腺部尿道及前列腺组织行病理连续切片完成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其中尿路上皮和UPⅢ的表达。... 目的探索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皮尿斑蛋白Ⅲ(UPⅢ)的表达情况。方法随机取5只SD大鼠,予水合氯醛麻醉后取膀胱、前列腺部尿道及前列腺组织行病理连续切片完成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其中尿路上皮和UPⅢ的表达。另10只SD大鼠同法取膀胱、前列腺腹侧叶和侧叶3个部位组织,随机均分2组,分别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B)和实时定量荧光酶联聚合反应(RT-PCR)检测3个部位中UPⅢ的表达。结果 HE结果显示:膀胱和前列腺部尿道内可见尿路上皮细胞,呈极性排列;前列腺导管尿道开口处也可见尿路上皮细胞,未呈极性排列,其尿路上皮细胞随着前列腺导管向腺泡腔底部延伸,数量逐渐减少,细胞排列由极性转变为非极性,直至转化为单层极性排列的腺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显示UPⅢ在膀胱、前列腺部尿道和前列腺导管内皮均有阳性表达,前列腺导管内皮的阳性表达随着导管向腺泡腔底部延伸而逐渐转为阴性。WB结果显示膀胱、前列腺腹侧叶和侧叶UPⅢ的表达量分别为2 277.20±95.90、1 665.00±78.36和27.40±10.29(P<0.05);RT-PCR结果显示UPⅢ在3个部位的表达量分别为26.60(26.48~26.88)、31.87(31.23~32.24)和0.00(0.00~17.00)(P<0.05)。结论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皮表达一定量的UPⅢ,说明前列腺导管内存在尿路上皮,将为研究前列腺切除术后创面修复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导管 尿斑蛋白Ⅲ 前列腺切除术 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