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蜈蚣抗肝癌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宁迪敏 田莎 +1 位作者 郭垠梅 田雪飞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9-41,共3页
蜈蚣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因其走窜主力最速,有活血祛瘀、豁痰攻毒散结的功效,使其广泛被应用于临床的抗肿瘤治疗,尤其是肝癌的治疗领域。本文从蜈蚣入药的文献记载、药理机制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 蜈蚣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因其走窜主力最速,有活血祛瘀、豁痰攻毒散结的功效,使其广泛被应用于临床的抗肿瘤治疗,尤其是肝癌的治疗领域。本文从蜈蚣入药的文献记载、药理机制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虫类药物 蜈蚣 原发性肝癌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文献挖掘探讨原发性肝癌用药规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垠梅 吴泳蓉 +4 位作者 张振 邝高艳 宁迪敏 田莎 田雪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通过收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病例,分析其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方用药和思路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医药治疗肝癌经验病例,以主题词为"原发性肝癌""中医""肝癌"检索中国知网自建库... 目的通过收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病例,分析其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方用药和思路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医药治疗肝癌经验病例,以主题词为"原发性肝癌""中医""肝癌"检索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0年7月所收录文献,以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Apriori关联规则结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01篇,筛选出个113复方,涉及272味中药,词频最高的药物是白术、茯苓、柴胡、白花蛇舌草、黄芪、甘草、鸡内金、半枝莲、莪术、八月札、党参、麦芽等。使用药物在"四气"中所占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寒、温、平、凉、热。使用药物在五味中所占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甘、苦、辛、淡、酸、咸、涩。药物使用归经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肝、胃、肺、心、肾、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心包等。Apriori关联规则计算结果显示规则支持最高为茯苓+黄芪+白术配伍以及茯苓+白花蛇舌草+白术配伍。结论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以扶正健脾为组方首选,配伍疏肝、清热、化瘀软坚散结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中医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关联分析
下载PDF
鳖甲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7
3
作者 童东昌 刘利娟 +2 位作者 宁迪敏 朱文豪 田雪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3-170,共8页
鳖甲是临床常用药物,现代对鳖甲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鲜见文献研究。该文在系统查阅鳖甲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历代本草方书中的相关内容,对鳖甲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功效主治、炮制方法及用药禁忌进行全... 鳖甲是临床常用药物,现代对鳖甲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鲜见文献研究。该文在系统查阅鳖甲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历代本草方书中的相关内容,对鳖甲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功效主治、炮制方法及用药禁忌进行全面考证。通过考证发现,在基原上,古籍文献所载的鳖甲当来源于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背甲,山瑞鳖T.steindachneri的背甲不宜作为中药鳖甲的来源。鳖甲的道地产区在今长江中下游的岳阳、荆州、安徽东南部及江苏西部。关于鳖甲的品质评价,本草古籍中常以鳖甲的肋数如七肋、九肋作为品质评价的标准,但通过文献研究及对药材市场的实地考察,发现以肋数作为品质的评价标准在现代并不可取。随着时代的更迭,鳖甲的功效主治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后世将鳖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需要注意的是,鳖甲治劳热骨蒸当来源于《神农本草经》,而不是《本草衍义》等古籍所言的《药性论》。在炮制方面,鳖甲炮制方法多样,主要以醋制为主。在用药禁忌方面,鳖甲不能与矾石、理石配伍,孕妇禁用,脾虚胃弱、肝虚无热者慎用。该文的考证结果为鳖甲的正本清源及进一步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 本草考证 基原 品质 功效主治 炮制
原文传递
蜈蚣中药配伍减轻蜈蚣所致肝肾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田莎 姚天振 +4 位作者 宁迪敏 黄晓蒂 郑敏楠 龙琰 田雪飞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分别研究大黄、灵芝、人参对蜈蚣提取液所致大鼠肝肾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蒸馏水)、蜈蚣组(4.5 g/kg)、蜈蚣(4.5 g/kg)+灵芝组(1.08 g/kg)、蜈蚣(4.5 g/kg)+人参组(0.8 g/kg)、蜈蚣(4.5 g/kg)+大黄组(0.45 g/... 目的分别研究大黄、灵芝、人参对蜈蚣提取液所致大鼠肝肾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蒸馏水)、蜈蚣组(4.5 g/kg)、蜈蚣(4.5 g/kg)+灵芝组(1.08 g/kg)、蜈蚣(4.5 g/kg)+人参组(0.8 g/kg)、蜈蚣(4.5 g/kg)+大黄组(0.45 g/kg),灌胃给药14 d,每日1次,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各组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肝脏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及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正常组、蜈蚣+灵芝组、蜈蚣+人参组、蜈蚣+大黄组的谷丙转氨酶、血肌酐、丙二醛值均低于蜈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灵芝、人参、大黄对蜈蚣所致肝组织的片状坏死,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灵芝、人参、大黄对蜈蚣所致肝肾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其抗肝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肝毒性 肾功能 灵芝 人参 大黄
下载PDF
薯蓣丸调控HIF-1α与p53表达改善线粒体损伤治疗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邓哲 欧阳昭广 +7 位作者 胡玉星 冯婷 陈铮甲 宁迪敏 张博宇 雷宜晨 刘华 田雪飞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010-1016,共7页
目的观察薯蓣丸对肿瘤微环境中HIF-1α与p53的表达以及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及其对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雄性BALB/c裸鼠(n=24,5周龄),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模型组(0.9%生理盐水0.2 mL/d)、薯蓣丸组(薯蓣... 目的观察薯蓣丸对肿瘤微环境中HIF-1α与p53的表达以及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及其对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雄性BALB/c裸鼠(n=24,5周龄),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模型组(0.9%生理盐水0.2 mL/d)、薯蓣丸组(薯蓣丸0.4 g/d),薯蓣丸+顺铂组(薯蓣丸0.4 g/d+每周腹腔注射顺铂5 mg/kg)、顺铂组(每周腹腔注射顺铂5 mg/kg)。每只裸鼠灌胃剂量为0.2 mL/d,每2天测量1次肿瘤体积与小鼠体质量,连续干预14 d后脱颈处死,剥离皮下移植瘤;电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线粒体结构和数量;Western blot与RT-qPCR法分别检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中HIF-1α、p53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薯蓣丸组可抑制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HIF-1α的mRNA与蛋白表达(P<0.05),上调抑癌基因p53的mRNA与蛋白表达(P<0.05),同时改善线粒体结构损伤;与薯蓣丸组或顺铂组相比,薯蓣丸联合顺铂组对HIF-1α、p53基因表达及改善线粒体结构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薯蓣丸可通过促使HIF-1α的失活与p53的活化,改善线粒体结构损伤,从而抑制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与顺铂联用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微环境 薯蓣丸 线粒体损伤 HIF-α p53
下载PDF
Niuhuang(Bovis Calculus)-Shexiang(Moschus)combination induces apoptosis and inhibits prolifer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via PI3K/AKT/mTOR pathway 被引量:2
6
作者 NING Dimin DENG Zhe +4 位作者 WU Yongrong MEI Si TENG Yongjie ZHOU Qing TIAN Xuefei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第1期83-92,共10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iuhuang(Bovis Calculus,BC)and Shexiang(Moschus)(BC-Moschus)o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 SMMC-7721 and a nude mouse model of subcutaneous xenografts,and to explo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iuhuang(Bovis Calculus,BC)and Shexiang(Moschus)(BC-Moschus)o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 SMMC-7721 and a nude mouse model of subcutaneous xenografts,and to explore its anti-HCC mechanism.Methods The BC-Moschus combination was applied to two liver cancer models in vivo and in vitro.SMMC-7721 was divided into the BC-Moschus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nd different doses(rude drug dosage 0.625,1.25,2.5,and 5 mg/m L)of BC-Moschus extract were used for the intervention.The proliferation ability of HCC cells was detected using the Cell Counting Kit-8(CCK-8)assay,and the migration ability was detected by a wound healing assay.A subcutaneous xenograft model was prepared using nude mice with human HCC.Specific pathogen-free-grade BALB/c nude mice(5-week-old)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groups(n=6 per group):control(0.9%physiological saline 0.2 m L/d),BC-Moschus[BC 45.5 mg/(kg·d)+Moschus 13 mg/(kg·d)],and cisplatin(DDP,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5 mg/kg per week)groups.All groups were administered for 14 d.The volume and mass of the subcutaneous xenografts in nude mice were observed.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pathway,apoptosis-associated factor p70 S6 Kinase(S6K),Bax,Bcl-2,caspase-3,and caspase-9 in nude mice subcutaneous xenografts were measur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and Western blot.Terminal Deoxynucleotidy Transferase-Mediated d 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was us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poptotic cells.Results The CCK-8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the BC-Moschus combination inhibited HCC cell proliferation in a superior manner to the use of BC and Moschus alone,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 was dose-and time-dependent(P<0.01).The wound healing assay showed that the BC-Moschus combination inhibited HCC cell migration(P<0.01).In the subcutaneous xenograft model of nude mice with human HCC,we found that the tumor volume and weight of the BC-Moschus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uhuang(Bovis Calculus) Shexiang(Moschu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I3K/AKT/mTOR singnaling pathway Caspase-3 CASPASE-9 Bcl-2 Bax Cell apoptosis
下载PDF
壁虎与石龙子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3
7
作者 童东昌 朱文豪 +2 位作者 宁迪敏 刘利娟 田雪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44-151,共8页
壁虎和石龙子药用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两者常混为一谈,而现代对两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观察、有效成分及抗癌机制等方面,鲜见文献研究。该文在系统查阅壁虎和石龙子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历代本草方书中的相关内容,对两者的名称... 壁虎和石龙子药用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两者常混为一谈,而现代对两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观察、有效成分及抗癌机制等方面,鲜见文献研究。该文在系统查阅壁虎和石龙子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历代本草方书中的相关内容,对两者的名称、基原、功效主治、炮制方法及用药禁忌进行全面考证。通过考证发现,在先秦,壁虎与石龙子被当作同一物,至汉代则知两者为不同的动物,到三国时期两者又被混淆,直至明代《本草纲目》才明确两者的关系。在基原上,石龙子的基原包括蜥蜴科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山地麻蜥E.brenchleyi及石龙子科中国石龙子Eumeses chinensis。壁虎的基原包括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铅山壁虎G. hokouensis,无蹼壁虎G. swinhonis及蹼趾壁虎G. subpalmatus。功效主治方面,历代本草记载石龙子的主要功效为利水,壁虎的主要功效为祛风、化瘀。在炮制上壁虎与石龙子有多种炮制方法,但主要以传统"火制法"为主。关于用药禁忌,古籍文献记载石龙子恶硫黄、芜荑、斑蝥,孕妇忌用;壁虎慎用于血虚气弱之人。该文的考证结果厘清了壁虎和石龙子从名称、功效主治到炮制等多方面的历史沿革,为壁虎及石龙子的正本清源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 石龙子 本草考证 基原 功效主治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雷公藤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文豪 周青 +6 位作者 童东昌 张振 郭垠梅 宁迪敏 黄振 郑飘 田雪飞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8-75,102,共9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对雷公藤治疗肝癌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雷公藤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预测靶点;在DrugBank、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中筛...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对雷公藤治疗肝癌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雷公藤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预测靶点;在DrugBank、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中筛选肝癌相关靶点;通过R语言软件映射得到雷公藤治疗肝癌靶点,并绘制韦恩图;在STRING网站构建治疗靶点PPI网络图;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雷公藤-活性成分-靶点-肝癌"互作网络图;通过R语言软件对治疗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PubChem、RCSB PDB数据库,AutoDock、PyMOL软件对药物潜在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活性成分51个和潜在治疗靶点120个,靶点主要涉及酰胺结合、肽结合、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生物学过程,并主要富集于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乙型肝炎、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中。分子对接验证显示对接得分大于-5kcal/mol占100%,即所有靶点与成分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证实了雷公藤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预测了雷公藤治疗肝癌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雷公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经方“黄连”角药配伍特点及其临床运用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勇力 黄振 +4 位作者 吴若霞 吴泳蓉 朱文豪 宁迪敏 田雪飞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11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经方中黄连“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并深入剖析以黄连为角药的类方鉴别,为现代临床用药谴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谨遵经旨,对经方中黄连“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进行详尽梳理,并从独立成方之“角药”、作为方... 目的:分析、总结经方中黄连“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并深入剖析以黄连为角药的类方鉴别,为现代临床用药谴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谨遵经旨,对经方中黄连“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进行详尽梳理,并从独立成方之“角药”、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以及类方鉴别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经方中独立成方之黄连“角药”两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7对,黄连的角药配伍,寒热并用,表里同调,虚实相兼,使得其可用于下利、呕吐、肠鸣、烦躁、心下痞等多个方证。结论:经方中蕴含着丰富的黄连“角药”配伍知识,理解掌握经方中黄连“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及其类方的准确运用,可扩大主治,减少药味,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角药 经方 配伍特点 寒热并用 伤寒论
下载PDF
龟鹿二仙胶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文豪 童东昌 +3 位作者 郭垠梅 张振 宁迪敏 田雪飞 《江苏中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79-81,共3页
肿瘤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龟鹿二仙胶可通过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降低肿瘤细胞耐药性、改善骨髓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而成方中单药抗肿瘤作用亦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多种... 肿瘤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龟鹿二仙胶可通过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降低肿瘤细胞耐药性、改善骨髓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而成方中单药抗肿瘤作用亦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多种途径来实现。虽然龟鹿二仙胶抗肿瘤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主要聚焦于免疫系统,今后需进一步研究其相关作用机制,为肿瘤临床治疗拓宽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鹿二仙胶 抗肿瘤剂(中药) 药理学 综述
下载PDF
大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lncRNA-miRNA-mRNA转录网络整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飘 陈博威 +2 位作者 宁迪敏 肖唯 田雪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22-29,共8页
目的挖掘大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探讨其抗肝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O、miRDB、miRTarBase、TargetScan数据库获取大柴胡汤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及肝细胞癌的差异表... 目的挖掘大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探讨其抗肝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O、miRDB、miRTarBase、TargetScan数据库获取大柴胡汤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及肝细胞癌的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微小RNA(miRNAs)和mRNAs,通过R语言和Perl软件筛选大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的关键lncRNAs、miRNAs、mRNAs。采用Cytoscape3.7.0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lncRNA-miRNA-mRNA转录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予分子对接验证,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得到大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的97个有效成分和42个靶点,构建了由19个关键lncRNAs、23个关键miRNAs和42个关键mRNAs组成的lncRNA-miRNA-mRNA转录网络。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基因参与了肿瘤的生存、凋亡、自噬、氧化应激、蛋白激酶等生物学过程,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大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特点,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大柴胡汤 转录网络 生物信息学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