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梅花鹿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被引量:16
1
作者 戚文华 岳碧松 +6 位作者 蒋雪梅 权秋梅 郭延蜀 米军 左林 熊远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2-451,共10页
2007年3—11月每月定期5d,每天06:00—18:00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的冻列乡、崇尔乡、热尔乡观察记录四川梅花鹿行为发生过程、内容、结果及其周围生境.建立了四川梅花鹿的行为谱、警戒行为谱及其PAE编码系统,填补了有蹄类警戒行为PAE... 2007年3—11月每月定期5d,每天06:00—18:00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的冻列乡、崇尔乡、热尔乡观察记录四川梅花鹿行为发生过程、内容、结果及其周围生境.建立了四川梅花鹿的行为谱、警戒行为谱及其PAE编码系统,填补了有蹄类警戒行为PAE编码的空白.分辨并记录了四川梅花鹿的11种姿势、83种动作及136种行为,描述了各种行为的相对发生频次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与其他有蹄类相比,梅花鹿的行为与鹿科其他动物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铁布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四川梅花鹿发情期的几种发声行为 被引量:9
2
作者 郭延蜀 郑慧珍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7-193,共7页
2006年9~11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梅花鹿发情期的声行为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四川梅花鹿的发声行为可分为雌、雄鹿的报警叫声,雄鹿的吼叫声和求偶叫声。雌鹿的报警叫声持续时间257~539ms,频率范围140... 2006年9~11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梅花鹿发情期的声行为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四川梅花鹿的发声行为可分为雌、雄鹿的报警叫声,雄鹿的吼叫声和求偶叫声。雌鹿的报警叫声持续时间257~539ms,频率范围1409.5~4474.6Hz,主频率3534.8±89.12Hz;雄鹿的报警叫声持续时间136~187ms,频率范围271.8~3910.5Hz,主频率3244.3±79.32Hz;两者在持续时间、最低频率、最高频率上差异极显著(P<0.01),在间隔时间上差异不显著(P=0.624)。吼叫是雄鹿的主要发情行为之一。雄鹿每次吼叫1声,持续时间1580~4972ms,频率范围234.6~6171.4Hz,主频率2264.6±166.44Hz。雄鹿吼叫声的主频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P<0.01)。在整个吼叫过程中,一只雄鹿的吼叫常会引起周围其它雄鹿的吼叫反应。雄鹿每日吼叫的次数与其在繁殖群中的等级序列有关,不同序列等级雄鹿的吼叫频次存在显著差异(P<0.01)。雄鹿的吼叫声在白天和夜晚均能听到,但主要发生在06:00~08:00、17:00~19:00和01:00~03:00三个时间段。四川梅花鹿雄鹿的求偶叫声有4种,其生物学意义与发情炫耀、追逐、激惹和爬跨等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发声行为 发情期 铁布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白颊噪鹛四川亚种繁殖期鸣声声谱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明 郭延蜀 +1 位作者 韩艳良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3-916,共4页
2008年3~10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郊通过声谱分析对白颊噪鹛四川亚种Garrulaxsannio oblectans繁殖期的鸣声与行为做了初步研究。其鸣声类型具有占区、驱赶、雌雄应答、求偶、交配、乞食、召唤、报警、惊叫及集群觅食等鸣声。其鸣声大多由... 2008年3~10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郊通过声谱分析对白颊噪鹛四川亚种Garrulaxsannio oblectans繁殖期的鸣声与行为做了初步研究。其鸣声类型具有占区、驱赶、雌雄应答、求偶、交配、乞食、召唤、报警、惊叫及集群觅食等鸣声。其鸣声大多由短的重复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鸣声组成。鸣声音节中最常见为单音节鸣声,最少的为多音节鸣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颊噪鹛四川亚种 鸣声 声谱分析 繁殖期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内脏系统初步解剖 被引量:2
4
作者 戚文华 +2 位作者 郭延蜀 米军 熊远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对一只成年雌性四川梅花鹿内脏系统作了初步的观察和研究,其气管长440mm;食道呈漏斗状,具伸缩性,粗细不等;胃属于反刍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容积分别占全部胃室的80%、6%、6.5%、7.5%;肠道全长是体长的12.79倍,小肠较发达,全长... 对一只成年雌性四川梅花鹿内脏系统作了初步的观察和研究,其气管长440mm;食道呈漏斗状,具伸缩性,粗细不等;胃属于反刍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容积分别占全部胃室的80%、6%、6.5%、7.5%;肠道全长是体长的12.79倍,小肠较发达,全长11661.36mm,占肠道总长的58.8%,具有较发达的盲肠;卵巢较小,子宫属于双角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内脏系统 解剖
下载PDF
川中丘陵地区黑尾蜡嘴雀繁殖期声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承忠 郭延蜀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21-126,共6页
2008年3-8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郊通过野外观察、录音、室内计算机处理及声谱分析对黑尾蜡嘴雀繁殖期的行为和鸣声之间的联系做了初步研究.黑尾蜡嘴雀有占区、驱逐、求偶、报警、屈服、飞行、采食、召唤等鸣声,结合鸣声和行为之间的联系确... 2008年3-8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郊通过野外观察、录音、室内计算机处理及声谱分析对黑尾蜡嘴雀繁殖期的行为和鸣声之间的联系做了初步研究.黑尾蜡嘴雀有占区、驱逐、求偶、报警、屈服、飞行、采食、召唤等鸣声,结合鸣声和行为之间的联系确定了每种鸣声的生物学意义.通过对862组鸣声样本8种鸣声的声学特征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发现黑尾蜡嘴雀的鸣声结构简单音节类型较少,鸣叫过程中往往出现高度的音节重复现象,并多有谐波;各类鸣声在声学特征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尾蜡嘴雀 繁殖期 声行为
下载PDF
四川南充地区棕背伯劳繁殖期鸣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靳晓娜 郭延蜀 +1 位作者 薛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7-920,共4页
2008年3~8月,对四川南充地区棕背伯劳繁殖期鸣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期间共记录到430次棕背伯劳的鸣声。根据对其行为和鸣声波谱图、语谱图特点的分析,繁殖期棕背伯劳的鸣声可分为:占区、驱逐、求偶、幼鸟乞食、召唤和应答6种叫声,... 2008年3~8月,对四川南充地区棕背伯劳繁殖期鸣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期间共记录到430次棕背伯劳的鸣声。根据对其行为和鸣声波谱图、语谱图特点的分析,繁殖期棕背伯劳的鸣声可分为:占区、驱逐、求偶、幼鸟乞食、召唤和应答6种叫声,对棕背伯劳繁殖期鸣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伯劳 繁殖期 鸣声
下载PDF
笼养状态下白领凤鹛声行为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郭延蜀 韩艳良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78-282,共5页
2006年12月-2007年7月,对从四川省成都市鸟市购买的8只(4♀,4♂)野外白领凤鹛(Yuh ina d iade-m ata)的鸣声与行为进行了记录观察,并对主要日常鸣声进行了声谱分析.其结果表明:白领凤鹛具有恫吓、报警、惊叫、召唤、求救、采食、飞行、... 2006年12月-2007年7月,对从四川省成都市鸟市购买的8只(4♀,4♂)野外白领凤鹛(Yuh ina d iade-m ata)的鸣声与行为进行了记录观察,并对主要日常鸣声进行了声谱分析.其结果表明:白领凤鹛具有恫吓、报警、惊叫、召唤、求救、采食、飞行、应答和求偶炫耀等9种鸣声;日常的鸣声主要以采食、飞行和召唤3种声音为主,惊叫、召唤和求救3种鸣声常常连续发生.本文通过白领凤鹛的鸣声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初步探讨了其鸣声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领风鹛 鸣声 语谱图
下载PDF
红嘴山鸦青藏亚种鸣声的初步探讨
8
作者 韩艳良 郭延蜀 +2 位作者 于德芳 余志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7-370,377,共5页
2006年10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红嘴山鸦鸣声进行了记录并将其主要鸣声进行了声谱分析。非繁殖期红嘴山鸦具有联络、呼唤、应答、报警、惊叫和集群觅食鸣声6种叫声,其中联络和报警声最为常见,呼应声和应答声是一个连续... 2006年10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红嘴山鸦鸣声进行了记录并将其主要鸣声进行了声谱分析。非繁殖期红嘴山鸦具有联络、呼唤、应答、报警、惊叫和集群觅食鸣声6种叫声,其中联络和报警声最为常见,呼应声和应答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获得了联络、呼唤、应答、报警、惊叫和集群觅食鸣声6种叫声的语谱图及其频谱特征。初步探讨了红嘴山鸦的鸣声与其相应行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嘴山鸦 鸣声 行为
下载PDF
红翅薮鹛滇西亚种人工孵化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郭延蜀 韩艳良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729,共3页
2007年4~6月对红翅薮鹛滇西亚种卵进行了人工孵化试验。入孵10枚,受精9枚,受精率为90%;出雏4羽,孵化率为44%;孵化温度为37.7℃,相对湿度为45%~60%;平均孵化期为15d;平均卵失重为0.91g,平均失重率为19.43%;孵化期卵的实际重量(y)与卵... 2007年4~6月对红翅薮鹛滇西亚种卵进行了人工孵化试验。入孵10枚,受精9枚,受精率为90%;出雏4羽,孵化率为44%;孵化温度为37.7℃,相对湿度为45%~60%;平均孵化期为15d;平均卵失重为0.91g,平均失重率为19.43%;孵化期卵的实际重量(y)与卵孵化期天数(x)的直线回归方程是y=4.792-0.054x(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翅薮鹛滇西亚种 人工孵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