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尿激酶原对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安雪聪 宁海 +2 位作者 姚家雪 张岱曦 刘晓堃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6期421-425,429,共6页
(1)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冠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疗效。(2)方法选取连续就诊于唐山市工人医院行补救性PCI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16例。随机分为尿激酶原组(PCI术中经抽吸导管于冠脉... (1)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冠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疗效。(2)方法选取连续就诊于唐山市工人医院行补救性PCI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16例。随机分为尿激酶原组(PCI术中经抽吸导管于冠脉靶病变远端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30例与对照组(PCI术中经抽吸导管于冠脉靶病变处行血栓抽吸)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TIMI 0级血流人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后TIMI 3级血流人数、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2小时ST段回落情况及术后30天LVEF、LVED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等发生的差异。(3)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一般资料及罪犯血管、植入支架数量等手术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CTFC、TIMI 3级血流人数及术后30天LVEF、LVE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0天MACE事件发生率、出血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补救性PCI患者冠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组织灌注,降低MACE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补救性PCI 重组人尿激酶原 血栓抽吸
下载PDF
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对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伯亨 张亚静 +6 位作者 岳博成 刘英英 曹丽红 张阳 宁海 安雪聪 刘晓堃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5期179-182,共4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与替罗非班对高血栓负荷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4月就诊于唐山工人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存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 目的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与替罗非班对高血栓负荷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4月就诊于唐山工人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存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经血栓抽吸导管于病变远端注射重组尿激酶原)44例与B组(在PCI术中经血栓抽吸后于病变近端注入替罗非班)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肌组织灌注水平、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等发生情况。结果在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研究对象中,平均年龄为61.53±8.53岁,男性63例(70.0%)。A、B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在PCI术后恢复TIMI血流3级的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帧数、心肌组织灌注分级、术后2h内ST段回落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发现,A、B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在PCI时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较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进一步提高术后的心肌组织灌注水平,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重组人尿激酶原 替罗非班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的不同用药方式在高龄血脂异常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宁海 安雪聪 +4 位作者 张岱曦 张伯亨 姚家雪 张琦 刘晓堃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60-362,366,共4页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的不同用药方式在高龄血脂异常患者中的疗效及患者依从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10月于唐山工人医院就诊的168例年龄≥75岁的高龄血脂异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每日服药组与隔日服药组。每日服药组给...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的不同用药方式在高龄血脂异常患者中的疗效及患者依从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10月于唐山工人医院就诊的168例年龄≥75岁的高龄血脂异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每日服药组与隔日服药组。每日服药组给予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隔日服药组给予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隔日。检测每日服药组与隔日服药组用药前及用药6月后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外周血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分别计算两组患者LDL-C变化率、LDL-C达标率及Lp-PLA2变化率;记录两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人数;并对比、分析每日服药组与隔日服药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试验开始时共168例患者参与本研究,年龄在75~89岁,平均(78.26±2.98)岁,试验结束时有49例患者因依从性差被排除,最终有119例患者完成了本试验,其中每日服药组52例患者(n=52),隔日服药组67例患者(n=67)。瑞舒伐他汀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的TC、TG及LDL-C水平较用药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服药组LDL-C下降35.96%,隔日服药组LDL-C下降3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服药组与隔日服药组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LDL-C达标率分别为76.9%、7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服药组与隔日服药组外周血Lp-PLA2水平分别降低了57.81%、5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服药组中患者依从性好者占61.90%(52/84例),隔日服药组中依从性好者占79.76%(67/8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日服用瑞舒伐他汀与每日服用瑞舒伐他汀在降低LDL-C及Lp-PLA2水平方面取得了类似的效果,并且隔日服用瑞舒伐他汀较每日用药减少了费用,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高龄 隔日服药 疗效 依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