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孟浩然隐逸思想的成因 被引量:5
1
作者 《襄樊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8-82,共5页
孟浩然隐逸思想的成因极为复杂,主要是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宗教的影响,包括儒教的"无道则隐"、佛教的超脱尘世苦、道教的逍遥人生的影响;二是历史上消极遁世者的影响;三是地理环境的影响。此外,孟浩然游访寺庙、道观的活... 孟浩然隐逸思想的成因极为复杂,主要是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宗教的影响,包括儒教的"无道则隐"、佛教的超脱尘世苦、道教的逍遥人生的影响;二是历史上消极遁世者的影响;三是地理环境的影响。此外,孟浩然游访寺庙、道观的活动对他隐逸思想的形成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隐逸思想 唐代诗人
下载PDF
孟浩然诗歌“清淡”风格的形成 被引量:2
2
作者 《襄樊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81-86,共6页
孟浩然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清淡”。这种风格的形成 ,就诗作的表现手法而言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浓景淡写 ,二是浓情淡出。浓景淡写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即 :用“清词淡语”写浓景 ,“舍艳取淡”写浓景 ,“淡笔轻点”写浓景。浓情... 孟浩然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清淡”。这种风格的形成 ,就诗作的表现手法而言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浓景淡写 ,二是浓情淡出。浓景淡写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即 :用“清词淡语”写浓景 ,“舍艳取淡”写浓景 ,“淡笔轻点”写浓景。浓情淡出的主要形式有两种 ,即 :用缓出的形式言激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诗歌 艺术风格 清淡美 表现手法 唐代
下载PDF
孟浩然隐逸思想定位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0-42,共3页
古人认为孟浩然是个真隐。现当代研究者大多认为在孟浩然的思想里,隐逸思想与仕进思想并存。我认为隐逸思想在孟浩然的思想中处于重要地位,但不是他思想的主流。
关键词 孟浩然 隐逸思想 定位
下载PDF
孟浩然仕进思想新论 被引量:3
4
作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603-607,共5页
The desire for feudal official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MENG Hao\|ran’s thought. There wer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auses in the formation of Meng Hao\|ran’s desire for becoming a feudal official, including influ... The desire for feudal official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MENG Hao\|ran’s thought. There wer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auses in the formation of Meng Hao\|ran’s desire for becoming a feudal official, including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self\|confidence in his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stimulation of well\|known people in Xiangyang, encouragement of the flourishing Tang Dynasty and influence of his frie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思想主流 仕进思想
下载PDF
孟浩然王维隐逸思想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3-45,共3页
在文学史上,孟浩然、王维虽然同被称为"隐逸诗人",但实际上二人的隐逸思想多有差异。从二人的隐逸思想与仕进的关系以及二人在不同时期隐逸思想的性质来看,是有同有异。
关键词 孟浩然 王维 隐逸思想 比较
下载PDF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意象论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襄樊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2-96,共5页
孟浩然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了一系列的意象群 ,其中主要有表现流水、时间、音响、光辉等色调的“清”的意象群和以广角镜型、中景型、聚焦型、点染型的方式表现青的、绿的、翠的等景物的“淡”的意象群 ,这些意象群在景物描写方面共... 孟浩然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了一系列的意象群 ,其中主要有表现流水、时间、音响、光辉等色调的“清”的意象群和以广角镜型、中景型、聚焦型、点染型的方式表现青的、绿的、翠的等景物的“淡”的意象群 ,这些意象群在景物描写方面共同构成了他诗歌的“清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山水田图诗 意象 景物描写 风格
下载PDF
论孟浩然中庸人格精神 被引量:2
7
作者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2-46,80,共6页
孟浩然的中庸人格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终生寻求仕进而能固守合度的求仕手段,批评用人不公的社会现实而有通达人情的气度,有理想破灭的愁苦而能自我释解以保持心气和平。孟浩然中庸人格精神的形成,就其思想渊源来说,是受了儒道佛... 孟浩然的中庸人格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终生寻求仕进而能固守合度的求仕手段,批评用人不公的社会现实而有通达人情的气度,有理想破灭的愁苦而能自我释解以保持心气和平。孟浩然中庸人格精神的形成,就其思想渊源来说,是受了儒道佛思想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儒家思想主其志,佛家思想去其忧,道家思想益其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中庸 人格精神
下载PDF
孟浩然陶渊明仕进思想之比较
8
作者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98-200,共3页
孟浩然陶渊明在古代文学史上虽然被称为隐逸诗人 ,但实际上二人的仕进思想较为强烈。就二人仕进思想的特点而言 ,孟浩然具有恒定性和痴迷性 ,陶渊明具有随遇而改性和达观性。就二人仕进思想的形成而言 。
关键词 孟浩然 陶渊明 仕进思想 无道而隐
下载PDF
试论佛教对孟浩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鄂州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44-46,共3页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既深刻又悠远 ,历代文士无不受其影响。孟浩然受佛教的影响既有社会原因 ,也有个人的原因。孟浩然所受佛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诗歌作品中所用的佛教典故、所表现出来的佛教思想观念以及他的人生追求和心性情趣上。
关键词 佛教 孟浩然 人生追求 思想影响 治心作用 核心思想
下载PDF
孟浩然求仕新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5-78,共4页
孟浩然终生都有着求仕的强烈愿望。他求仕的主要目的是忠明主,孝双亲,济苍生,求显赫以及留名于后世。他求仕所走过的主要途径有终南捷径求仕,科举求仕,干谒求仕,交友求仕和献诗求仕。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孟浩然终其一生也没能进入仕途。
关键词 孟浩然 求仕目的 求仕途径 未仕原因
下载PDF
论儒道思想对孟浩然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襄樊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86-90,共5页
儒、道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既深刻又悠远 ,因此历代文士无不受其影响。孟浩然受儒、道思想影响既有社会原因 ,也有个人原因。孟浩然所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诗歌作品中所用的儒、道典故 ,所表现出来的儒、道思想观念以及... 儒、道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既深刻又悠远 ,因此历代文士无不受其影响。孟浩然受儒、道思想影响既有社会原因 ,也有个人原因。孟浩然所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诗歌作品中所用的儒、道典故 ,所表现出来的儒、道思想观念以及他的人生追求和心性情趣上。就儒道两家思想对孟浩然思想的影响力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下载PDF
孟浩然终生未仕原因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104,122,共5页
孟浩然终生求仕,并且具备诸多入仕条件,但由于主观上求仕个性太强,求仕心态不合时宜,客观上时代用人不公和人际关糸网不强,因而最终未能入仕。
关键词 孟浩然 仕途 时代背景 个人素质 人际关系 个性 心态 希望值 “治才”
下载PDF
自然——古代诗歌的一种艺术佳境
13
作者 《写作》 2003年第9期13-14,共2页
古代诗歌艺术有多种审美境界,“自然”是其中的一种佳境,而且是一种被称为“高妙”的佳境。宋人姜夔在《白石诗话》中把诗的“高妙”分为四种,而以“自然高妙”为极致。正是由于“自然”在诗歌艺术中具有如此之高的审美地位,因此历代诗... 古代诗歌艺术有多种审美境界,“自然”是其中的一种佳境,而且是一种被称为“高妙”的佳境。宋人姜夔在《白石诗话》中把诗的“高妙”分为四种,而以“自然高妙”为极致。正是由于“自然”在诗歌艺术中具有如此之高的审美地位,因此历代诗家、诗论家都非常看重诗歌艺术中的“自然”。清徐增在谈到诗歌艺术的要义时说:“诗贵自然”(《而庵诗话》)。清杨振纲在《诗品解》中论及诗歌的风格时引《皋兰业本原解》语说:“诗文无论平奇浓淡。总以自然为贵”。清吴雷发在谈论诗歌创作中(?)入与自然的关系时说:“诗须(?)入,尤贵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歌 “自然” 审美境界 艺术批评 诗道 “缘情” “灵感” 语言 表现对象
下载PDF
孟浩然陶渊明田园诗审美视角之比较
14
作者 《襄樊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9-33,共5页
孟浩然、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视角有同有异。就其审美视角的相同点而言,二人都是从适性视角来描写田园生活以抒发乐享田园生活之美。就其审美视角的不同点而言,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孟浩然四十岁以后主要是从"人生归宿"视角来... 孟浩然、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视角有同有异。就其审美视角的相同点而言,二人都是从适性视角来描写田园生活以抒发乐享田园生活之美。就其审美视角的不同点而言,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孟浩然四十岁以后主要是从"人生归宿"视角来审视田园美,而陶渊明的一生几乎都是从"逃禄"视角来审视田园美;二是孟浩然多是以游观者的姿态从游观的角度审视田园景观之美,而陶渊明则往往是从"图存"视角去审视田园生活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陶渊明 田园诗 审美视角
下载PDF
简论孟浩然诗歌“字法”的艺术造诣
15
作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6-28,共3页
字法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法则。孟浩然诗歌在字法上颇有艺术造诣,其艺术造诣主要表现在平字见奇,善用动字,善用叠字,善于锤炼出警奇的和富有自然本色的诗眼以及安于泰山不可移动的字。
关键词 孟浩然 诗歌 叠字 字法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诗家句语特点谈
16
作者 《写作》 2011年第7期4-8,共5页
诗家语的命题自《诗人玉屑》卷六提到北宋王安石说出“诗家语”以来,至今已将近千载,但在诗论史上对诗家语进行探讨的文字可谓凤毛麟角,偶尔提及“诗家语”这个概念的亦极为罕见。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诗家语”这个概念所涉及的内... 诗家语的命题自《诗人玉屑》卷六提到北宋王安石说出“诗家语”以来,至今已将近千载,但在诗论史上对诗家语进行探讨的文字可谓凤毛麟角,偶尔提及“诗家语”这个概念的亦极为罕见。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诗家语”这个概念所涉及的内涵太过广泛,难于论出个道道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王安石 概念 诗论
下载PDF
避熟避俗 求生求新——诗歌艺术形象创新机理谈
17
作者 《写作》 2008年第12期6-7,共2页
所谓避熟避俗,求生求新,就是说在诗歌形象的创造上,对于诗歌史上已有的形象,要全力避开,以求破臼立新,使读者有陌然未见,焕然一新之感,这种创新的机理,用清代叶燮的话来说就是:“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原诗... 所谓避熟避俗,求生求新,就是说在诗歌形象的创造上,对于诗歌史上已有的形象,要全力避开,以求破臼立新,使读者有陌然未见,焕然一新之感,这种创新的机理,用清代叶燮的话来说就是:“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原诗·内篇》)而要进入这种创作境界,必须具备“能道人所不能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的创作能力。纵观我国诗歌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形象 诗歌形象 创新机理 避俗 求新 《苕溪渔隐丛话》 创作境界 创作能力
下载PDF
心性识见勤修炼 妙歌奇诗自然来——陆游“工夫在诗外”解读
18
作者 《写作》 2004年第6期3-5,共3页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是陆游在《示子通》中的两句诗,也是我国古代诗论关于诗歌创作主体修养重要性的至理名言。“工夫在诗外”,因其切中诗歌写作成败的关键而为历代诗家、诗论家所首肯和传扬。
关键词 陆游 《示子通》 诗歌 “工夫在诗外” 注释 人格境界 见识 艺术思维 艺术想象
下载PDF
孟浩然崇尚陶渊明的缘由
19
作者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0-13,共4页
孟浩然的志趣、人格与陶渊明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陶渊明被称为“六朝第一流人物”,孟浩然对他十分崇尚。孟浩然崇尚陶渊明的主要缘由是二人有着共同的文人操守和共同的隐逸情趣。
关键词 孟浩然 崇尚 陶渊明 缘由
下载PDF
试论先秦时代的用贤机制
20
作者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1-74,共4页
重用贤才辅政 ,是我国有史以来历代明君贤王的愿望。先秦时代 ,虽然还只是用贤的初始阶段 ,但执政者中的贤明者 ,却在选贤任能、唯贤是举、知人察贤和宽怀用贤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 ,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值得今人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先秦时代 用贤机制 用人机制 用人原则 选贤任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