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25例小儿呼吸道感染7种常见病毒检出情况分析 被引量:66
1
作者 张雪清 胡骏 +2 位作者 高淑芳 王蕾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602-60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7种常见病毒[副流感病毒Ⅰ(PIVⅠ)、副流感病毒Ⅱ(PIVⅡ)、副流感病毒Ⅲ(PIV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腺病毒(AD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 42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 目的分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7种常见病毒[副流感病毒Ⅰ(PIVⅠ)、副流感病毒Ⅱ(PIVⅡ)、副流感病毒Ⅲ(PIV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腺病毒(AD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 42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鼻咽深部分泌物标本,进行呼吸道病毒7项指标检测,从患儿年龄[婴幼儿(≤3岁)1 526例、学龄前儿童(4~7岁)650例、儿童(≥8岁)250例]、病毒分布情况、季节因素等方面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 2 425例患儿中有552例7种呼吸道病毒阳性,总阳性率为22.76%;其中单一病毒感染360例(65.22%)、混合病毒感染192例(34.78%);在各年龄组中婴幼儿组感染者377例(68.29%),其中单病毒感染242例(43.84%)、混合病毒感染135例(24.46%)。7种病毒中PIVⅢ感染最多,为196例(35.51%),其次为RSV[183例(33.15%)]。从季节分布来看,春、夏、秋、冬四季的检出率分别为17.79%、19.73%、22.37%、31.01%,以冬季阳性率为最高。结论 PIVⅢ感染是本地区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毒;≤3岁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率最高;以冬季为呼吸道病毒感染高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 腺病毒 呼吸道感染 儿童
下载PDF
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其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蕾 +4 位作者 李和根 王绮华 徐蔚杰 周蕾 许玲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肺癌患者的组织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96例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组织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混合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临床TNM分期及肿瘤标志物[包括细胞角蛋...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肺癌患者的组织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96例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组织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混合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临床TNM分期及肿瘤标志物[包括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 Ag)]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96例肺癌患者中肺脾气虚119例(60.71%)、气阴两虚76例(38.77%)、脾肾两虚1例(0.52%)。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其中医证型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325);TNM分期Ⅰ~Ⅲ期肺癌患者中肺脾气虚证占多数,而Ⅳ期患者中气阴两虚证较多。气阴两虚证肺癌患者CYFRA21-1水平高于肺脾气虚证患者(P=0.017);而CEA、CA125、ProGRP和SCC Ag水平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肺癌以虚证为主,是因虚而致病;肺癌晚期患者以气阴两虚证多见,常预示肺癌病情出现变化、预后不佳;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微观辩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中医证型 肺癌
下载PDF
上海地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区间调查 被引量:15
3
作者 董静懿 +1 位作者 王蕾 田建辉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617-621,627,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333名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调查正常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区间,建立95%可信区间的参考区间,并分析和探讨其变化特点,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333名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调查正常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区间,建立95%可信区间的参考区间,并分析和探讨其变化特点,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外周血T淋巴细胞,使用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获得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绝对值。结果女性的CD3+百分比、CD4+/CD8+比值、CD3+CD4+百分比和CD4+CD45RA+百分比分别为(72.6%±8.1%)、1.57(0.74~4.70)、(44.8%±8.0%)和(1.71%±6.3%),均高于男性分别为(70.9%±8.5%)、1.43(0.51~4.12)、(40.6%±9.3%)和(15.1%±6.8%)。男性的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CD8+CD28+的绝对值计数分别为(2069.8±474.1)个/μL、(237.5±95.7)个/μL,均高于女性(1932.8±469.7)个/μL、(218.1±111.1)个/μL。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在不同年龄组之间随年龄增大而发生变化,年龄相差越大,差异越大,其中>50岁组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名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为(1069.1~2935.6)个/μL,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计数为:CD3+细胞55.3%~87.6%, CD3+CD4+细胞25.2%~57.6%,CD3+CD8+细胞15.0%~42.1%,CD4+CD25+细胞2.5%~10.5%,CD4+CD45RA+细胞5.0%~27.2%,CD8+CD28+细胞4%~19.3%,CD4+/CD8+比值0.7~2.9。结论健康成年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分布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不大,可以合并数据建立上海地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正常参考值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HBV DNA不同载量的CHB患者的HBeAg和ALT水平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沈云岳 王蕾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23-825,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不同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比较214例ALT正常的CHB患者中HBeAg(+)、HBeAg(-)患者与200名HBsAg(-)、ALT正常的健康...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不同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比较214例ALT正常的CHB患者中HBeAg(+)、HBeAg(-)患者与200名HBsAg(-)、ALT正常的健康对照者ALT水平的差异。将ALT水平正常的214例CHB患者HBV DNA载量按HBV DNA载量分为3组(Ⅰ组:HBV DNA<103 IU/mL;Ⅱ组:103 IU/mL≤HBV DNA<104 IU/mL;Ⅲ组:HBV DNA≥104 IU/mL)。比较各组间ALT水平和HBeAg阳性率。结果 214例ALT正常的CHB患者中HBeAg(+)组及HBeAg(-)组AL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HBeAg(+)组ALT水平明显高于HBeAg(-)组(P<0.05);Ⅰ组CHB患者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Ⅲ组CHB患者的ALT水平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HBV DNA≥104 IU/mL且ALT水平正常的CHB患者其ALT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上限,HBeAg阳性率较高,提示临床应予以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乙肝E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邵华卿 陆元仲 +3 位作者 董静懿 王磊 王蕾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58,共3页
通过检测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指标,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区分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8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其中40例为湿热内蕴型(第1组),20例为气滞湿阻型(第2组),1... 通过检测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指标,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区分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8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其中40例为湿热内蕴型(第1组),20例为气滞湿阻型(第2组),12例为肝肾阴虚(第3组),11例为脾肾阳虚(第4组),2例为血瘀阻络,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结果:各组IgA、IgG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P<0.01;)。①组,CD8+、NK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②组CD8+显著下降(P<0.01),CD4+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②组与其它各组在CD4+/CD8+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中医证型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同时随着疾病的进展机体的免疫状态亦随之改变,中医证型也会有所不同。通过检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4+、CD8+T、CD4+/CD8+的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了解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对中医证型分型判断,临床分证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医证型 T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HBsAg和HBsAb双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与S区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蕾 刘华 +2 位作者 庄瑜 高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探讨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与S区氨基酸序列突变的关系。方法将43例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35例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血清中HBV DNA S区基因序列... 目的探讨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与S区氨基酸序列突变的关系。方法将43例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35例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血清中HBV DNA S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对患者的基因型进行分型并对S区氨基酸序列突变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实验组中B基因型8例、C基因型35例,对照组中B基因型9例、C基因型26例。实验组C基因型患者的年龄[(50.2±16.3)岁]明显大于B基因型[(34.4±13.4)岁](P=0.015);实验组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S区氨基酸突变率分别为0.77%和1.64%(P=0.005);而对照组的B、C两种基因型的突变率分别为0.59%和0.49%(P=0.597)。同样为C基因型的两组患者,实验组S区氨基酸突变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0),而且实验组S区氨基酸突变大多分布在主要亲水结构区域(MHR)α决定簇的第一个环状结构区内;而B基因型只有少数患者有α决定簇内的突变。结论 HBsAg+/HbsAb+的乙肝患者C基因型较B基因型更易发生突变;且C基因型患者的氨基酸突变大多发生于S区的α决定簇内,可能正是由于此种突变使HbsAg的抗原性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基因型 基因突变
下载PDF
189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胡骏 +2 位作者 张雪清 高淑芳 王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796-797,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对该院77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7种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ⅣA、B型)、副流感病毒(PⅣⅠ、Ⅱ、Ⅲ型)、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感染状...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对该院77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7种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ⅣA、B型)、副流感病毒(PⅣⅠ、Ⅱ、Ⅲ型)、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血中CRP的检测结果进行探讨。结果 779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阳性标本有189例,阳性率为24.26%。其中单病毒感染117例,占总阳性率的61.90%。两种以上呼吸道病毒混合病毒感染72例,占总阳性率的38.10%。两种以上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时,44.44%的患儿血清中CRP阳性,而单病毒感染时CRP阳性率则为24.79%,混合病毒感染组CRP阳性率与单病毒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发生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时,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患儿伴有细菌性感染的可能性增大,CRP可以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蕾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回顾本实验室开展的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ANA)谱(14项)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探讨这两种方法在临床检测自身抗体中的价值。方法:752例标本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作为确认试... 回顾本实验室开展的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ANA)谱(14项)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探讨这两种方法在临床检测自身抗体中的价值。方法:752例标本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作为确认试验检测抗核抗体谱和间接免疫荧光法作为筛查试验检测抗核抗体,将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752例患者中,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7.26%(IIF)和27.66%(LIA),IIF和LIA两种方法间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一致性一般(P=0.875,kappa=0.463);无论何种方法检测,女性患者较男性的ANA阳性率明显增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0)。IIF对ANA谱14项特异性抗体的检出率不同:抗M2抗体、抗SS-B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的检出率较高(>80%);抗dsDNA抗体、抗PC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U1-RNP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的检出率一般(50%~80%);对特异性自身抗体抗Jo-1抗体、抗PM-Scl抗体和抗Scl-70抗体阳性患者的检出率较低(<50%)。IIF阳性患者的LIA结果分析:LIA阳性患者的IIF阳性稀释倍数以高低度的(≥1∶1 000)为主,占64.3%,而LIA阴性患者的IIF阳性稀释倍数低滴度(1∶100)所占百分比最高(50.5%)。IIF法敏感性较高,LIA法特异性较高,临床上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可先采用IIF筛查,再进行LIA确认;对临床有AID症状的患者而IIF阴性者,可采用ELISA法或LIA法等方法检测其特异性抗体;而对于IIF高滴度而LIA阴性、尤其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建议临床上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核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自身免疫疾病
原文传递
HBsAg+/HBsAb+乙型肝炎患者S区基因克隆及碱基序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1794-1796,共3页
目的研究HBsAg+/HBsAb+乙型肝炎患者直接测序图中套峰现象,观察克隆后碱基差异,并分析其同源性。方法出现套峰的标本中选取3例双阳乙型肝炎患者为实验组,4例单阳患者作为对照组,对S区基因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同一患者不同克隆株的碱基序... 目的研究HBsAg+/HBsAb+乙型肝炎患者直接测序图中套峰现象,观察克隆后碱基差异,并分析其同源性。方法出现套峰的标本中选取3例双阳乙型肝炎患者为实验组,4例单阳患者作为对照组,对S区基因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同一患者不同克隆株的碱基序列并不一致;实验组的碱基突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两组患者的病毒同源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实验组患者HBV的复杂程度更高。同一患者体内有几种病毒株,使直接测序图中出现套峰;不同克隆株的碱基差异不至于构成不同的基因型或血清型,仍属于准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抗原 乙型 肝炎抗体 乙型 突变 克隆 生物
下载PDF
可溶性B7H3分子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蕾 +3 位作者 李和根 徐蔚杰 周蕾 许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2期2986-2987,299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可溶性B7H3(sB7H3)分子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评价sB7H3分子在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支气管肺癌患者血清标本196例作为肺癌组,收集各类肺炎患者血清标本50例作为良性... 目的通过检测可溶性B7H3(sB7H3)分子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评价sB7H3分子在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支气管肺癌患者血清标本196例作为肺癌组,收集各类肺炎患者血清标本50例作为良性疾病组,以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人群血清中sB7H3水平,比较和分析sB7H3表达特点。结果肺癌组sB7H3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sB7H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肺癌患者sB7H3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无关(P分别为0.503、0.133、0.810、0.074)。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sB7H3水平高于未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sB7H3在肺癌患者的血清表达量升高,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B7H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HBsAg和HBsAb双阳患者前C/C区基因突变分析
11
作者 王蕾 王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8期2200-2201,2203,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以下简称双阳)患者前C/C区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其与S区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18例双阳患者,对前C/C区及S区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分析测序结果。结果 18例双阳患者中,...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以下简称双阳)患者前C/C区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其与S区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18例双阳患者,对前C/C区及S区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分析测序结果。结果 18例双阳患者中,检出前C/C区氨基酸突变者7例;前C/C区发生突变与未发生突变者比较,其S区氨基酸的突变次数及突变率明显增加(P<0.05);7例前C/C区氨基酸突变患者中,4例为前C区nt1896突变,其中1例为HBeAg(-),3例为HBeAg(+)。结论双阳患者不仅S区氨基酸突变增多,其前C/C区氨基酸突变也明显增加;双阳患者前C区nt1896突变更常见于HBeAg阳性者,可能与双阳患者病毒株的复杂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肝 肝炎表面抗体 乙肝 前C C区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