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生态因子对成体偏顶蛤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军号 张向向 +4 位作者 常亚青 宋坚 经晨晨 张伟杰 杨立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5-290,共6页
为了研究几种生态因子对成体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存活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进行了海水盐度、温度、p H、干露和淡水浸泡对体质量为(108.8±18.9)g的偏顶蛤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偏顶蛤对生态因子... 为了研究几种生态因子对成体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存活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进行了海水盐度、温度、p H、干露和淡水浸泡对体质量为(108.8±18.9)g的偏顶蛤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偏顶蛤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较广,其生存盐度范围为20-45,适宜盐度为25-35;其适宜温度范围为5-23℃,27℃可能是其高温耐受能力上限;其生存p H范围为4-10,适宜p H为6-9;干露和淡水浸泡对偏顶蛤存活有显著影响(P〈0.05);在空气湿度为85%-90%的条件下,其存活率与干露时长和高温均呈负相关,15℃组和20℃组偏顶蛤开始死亡的时间均为48 h,25℃组在36 h开始出现死亡;淡水浸泡过程中投饵将显著增加偏顶蛤的死亡率,偏顶蛤100%存活的时长为24 h。本研究结果可为确定偏顶蛤最佳储运时间和耐淡水浸泡能力,以及偏顶蛤的增养殖及其种质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顶蛤 成体 生态因子 存活率
下载PDF
Ficolin在毛蚶抗弧菌感染中的作用
2
作者 冯泽斌 王进京 +6 位作者 范家伟 刘桂龙 徐鑫 许贺 王春德 军号 卢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7,共15页
Ficolin是一类含FBG结构域的蛋白,在动物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脊椎动物中,Ficolin主要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和免疫效应分子发挥免疫功能。本研究从毛蚶中克隆获得一条Ficolin基因(命名为SsFic1),该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897 bp,编码29... Ficolin是一类含FBG结构域的蛋白,在动物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脊椎动物中,Ficolin主要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和免疫效应分子发挥免疫功能。本研究从毛蚶中克隆获得一条Ficolin基因(命名为SsFic1),该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897 bp,编码298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含有典型的FBG结构域和Coiled coil结构域,但未发现胶原样结构域。SsFic1的mRNA在毛蚶各组织中广泛分布,其中在肝胰腺和鳃中表达丰度较高,但SsFic1转录产物在卵细胞和四细胞期未检测到,说明该基因不是母源性免疫基因。副溶血弧菌和脂多糖、葡聚糖等免疫刺激物均可诱导SsFic1显著上调表达。利用RNAi技术抑制SsFic1基因表达,酚氧化酶激活因子PAF和补体相关基因(C1qDC、补体C3和Fic3)的表达量及CAT、SOD和PO的酶活力均显著下降,而TEP、C1q2和Fic2等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敲降SsFic1表达后,感染副溶血弧菌后毛蚶血细胞数量和吞噬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也是RNAi实验组毛蚶死亡率和血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的原因。综上,SsFic1可能通过调控补体通路和酚氧化酶原激活通路参与毛蚶免疫防御反应,这对贝类免疫学研究及抗病新品系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FICOLIN 表达模式 RNA干扰 免疫防御
下载PDF
几种生态因子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军号 胡盼 +4 位作者 宋坚 常亚青 张伟杰 庞云龙 杨力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1-606,共6页
为了解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最适培育条件,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海水盐度、pH和饵料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态因子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的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P〈0.05);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5~... 为了解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最适培育条件,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海水盐度、pH和饵料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态因子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的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P〈0.05);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5~35,最适盐度为30,但幼虫对高盐度的耐受力比对低盐度的耐受力强;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pH为6~9,最适pH为8;饵料试验中,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 3种饵料混合投喂的效果最好,牟氏角毛藻单独投喂以及牟氏角毛藻与新月菱形藻混合投喂的效果最差,湛江等鞭金藻基本上能够满足偏顶蛤早期浮游幼虫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单一投喂湛江等鞭金藻和新月菱形藻组与投喂含金藻的混合饵料组对幼虫的饲喂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顶蛤 浮游幼虫 生态因子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饲料添加苜蓿草粉对刺参幼参生长、体成分及免疫酶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宋坚 何舟 +3 位作者 程龙 庞云龙 军号 常亚青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14,共7页
为了探究紫花苜蓿草粉的适宜添加比例,研究了苜蓿草粉的添加水平依次为0(对照),5%(A1),10%(A2),15%(A3)和20%(A4)的5种饲料对刺参幼参(3.16±0.66)g生长、体成分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刺参特定生长率(SGR)的最大值(0.73%)... 为了探究紫花苜蓿草粉的适宜添加比例,研究了苜蓿草粉的添加水平依次为0(对照),5%(A1),10%(A2),15%(A3)和20%(A4)的5种饲料对刺参幼参(3.16±0.66)g生长、体成分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刺参特定生长率(SGR)的最大值(0.73%)和饵料系数(FCR)的最小值都出现在A2组。A2组刺参的粗蛋白含量最高(52.10%),显著高于A1与A4组(P<0.05)。A4组刺参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值最高(142.28U/mL),显著高于A0、A1与A2组(P<0.05);A3组刺参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值最高(136.58U/mL),显著高于A0组(P<0.05);A3组刺参的溶菌酶(LZM)含量最高(1.92μg/mL),显著高于A0、A1与A2组(P<0.05)。结果表明,当苜蓿草粉的添加比例为10%左右时,实验刺参的养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刺参 生长 体成分 免疫酶
下载PDF
4种重金属离子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军号 白伟 +2 位作者 宋坚 张晓森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0-294,共5页
为探究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对几种重金属离子的耐受能力,在水温为21~23℃、盐度为32.1、p H为8.2的试验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Pb^(2+)、Zn^(2+)、Cu^(2+)、Cd^(2+)对湿质量为(73.28±6.11)g的成体偏顶蛤的急性毒性作用。... 为探究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对几种重金属离子的耐受能力,在水温为21~23℃、盐度为32.1、p H为8.2的试验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Pb^(2+)、Zn^(2+)、Cu^(2+)、Cd^(2+)对湿质量为(73.28±6.11)g的成体偏顶蛤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偏顶蛤死亡率随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种重金属离子对试验蛤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Pb^(2+)372.392、223.357、129.122 mg/L,Zn^(2+)292.415、113.501、62.230 mg/L,Cu^(2+)3.373、1.189、0.506 mg/L,Cd^(2+)106.170、47.973、24.949 mg/L;Pb^(2+)、Zn^(2+)、Cu^(2+)、Cd^(2+)对偏顶蛤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291、0.622、0.005、0.250 mg/L。研究表明,单一金属对偏顶蛤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Cd^(2+)>Zn^(2+)>Pb^(2+),其中Cu^(2+)对偏顶蛤属于高毒性,而偏顶蛤对Pb^(2+)、Cd^(2+)均具有极强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顶蛤 重金属离子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SsC1qDC基因在毛蚶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强 王进京 +6 位作者 王春德 卢霞 刘相全 刘桂龙 徐鑫 许贺 军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0-52,共13页
含C1q结构域蛋白(C1qDCs)在无脊椎动物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C1qDCs免疫功能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从毛蚶中鉴定出一个含有典型C1q结构域的基因(命名为SsC1qDC),并分析了其对主要病原感染的响... 含C1q结构域蛋白(C1qDCs)在无脊椎动物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C1qDCs免疫功能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从毛蚶中鉴定出一个含有典型C1q结构域的基因(命名为SsC1qDC),并分析了其对主要病原感染的响应特征。SsC1qDC的cDNA全长序列为711bp,编码含有N端信号肽和199个氨基酸的蛋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sC1qDC与双壳贝类的C1qDCs聚在一起。SsC1qDC在毛蚶卵细胞到眼点幼虫时期的表达量随发育阶段显著增加,且该基因在成体毛蚶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和闭壳肌中表达水平较高。副溶血弧菌刺激可显著诱导SsC1qDC基因高表达,敲降SsC1qDC基因表达后毛蚶死亡率和血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且导致毛蚶血细胞总数和吞噬活力显著下降。同时,敲降SsC1qDC基因的表达可显著抑制母源免疫相关基因Vg、LSZ、Dscam、TEP和SsC1qDC-3的表达,而C3、PAF3、SsC1qDC-1和SsC1qDC-2等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本研究结果表明,SsC1qDC在毛蚶抗弧菌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贝类免疫学和抗病新品系的选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C1qDC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表达图谱 RNA干扰 免疫防御
下载PDF
温度骤降对光滑河兰蛤的胁迫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军号 常亚青 +2 位作者 刘伟 宋坚 石明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2,共6页
设置3种温度骤降模式,研究光滑河兰蛤肌肉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力。试验结果表明,3种降温模式对试验蛤肌肉中各生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 设置3种温度骤降模式,研究光滑河兰蛤肌肉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力。试验结果表明,3种降温模式对试验蛤肌肉中各生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能维持初始水平。大幅降温和中幅降温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在1h内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力在3h后开始趋于稳定;小幅降温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随胁迫时间延长均呈升高-降低-再升高的波动变化;总抗氧能力在3种降温模式中均呈波动变化。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在大幅降温组和中幅降温组均呈波动变化;在小幅降温组,二者均在1h内显著降低,6h后趋于稳定;溶菌酶活力在3种降温模式中均呈波动变化,6h后均出现大幅波动。研究结果显示,温度骤降会影响机体生理功能和免疫力,可能是诱发水产动物疾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河兰蛤 温度骤降 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 免疫因子
下载PDF
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饲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体成分及消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何舟 宋坚 +4 位作者 常亚青 程龙 军号 庞云龙 马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127,共6页
为了探究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替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饲喂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效果,探讨了穗花狐尾藻添加量依次为0(对照)、15%(A1)、30%(A2)、45%(A3)和60%(A4)的5种饲料对刺参幼参[(1.66&#... 为了探究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替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饲喂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效果,探讨了穗花狐尾藻添加量依次为0(对照)、15%(A1)、30%(A2)、45%(A3)和60%(A4)的5种饲料对刺参幼参[(1.66±0.61)g]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A4组刺参的增重率(GR)显著高于其他4个组(P<0.05),刺参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7.78%;A4组刺参的粗蛋白含量最高(50.92%),显著高于A0、A1和A2组(P<0.05);A3组刺参的淀粉酶活力最高(0.83 U/g prot),显著高于A0、A1与A2组(P<0.05);A4组刺参的蛋白酶活力最高(1.62 U/g prot),显著高于其他4个组(P<0.05)。结果显示,穗花狐尾藻能够促进刺参生长。因此在刺参饲料中添加穗花狐尾藻,以替代资源日益匮乏的鼠尾藻是经济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花狐尾藻 刺参 生长 体成分 消化酶
下载PDF
偏顶蛤壳尺寸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军号 常亚青 +5 位作者 宋坚 庞振国 庞云龙 张伟杰 何舟 程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相关性分析、共线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壳尺寸性状与体质量性状间的关系。随机选取100个大连海域偏顶蛤野生个体并测量了其多个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偏顶蛤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的相关... 采用相关性分析、共线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壳尺寸性状与体质量性状间的关系。随机选取100个大连海域偏顶蛤野生个体并测量了其多个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偏顶蛤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共线性分析显示,壳尺寸性状间不存在共线性或共线性程度很低;通径分析显示,壳长、壳高和壳宽是影响活体湿体质量、体积和软体湿质量的重点性状,壳前至壳缘长对活体湿体质量也有直接影响,其中壳长、壳宽对这些性状的直接影响最大,而壳顶至壳后长和壳高对软体湿质量、闭壳肌湿质量和闭壳肌干质量均有直接影响,且壳顶至壳后长对这些体质量性状的直接影响均最大;经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因子,分别建立了以壳尺寸性状和测量性状为自变量,以体积和体质量性状为依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本研究结果可为偏顶蛤增养殖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顶蛤 壳尺寸 体质量性状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不同麻醉剂对刺参幼参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舟 宋坚 +2 位作者 常亚青 程龙 军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期95-99,共5页
为了找到一种可以准确测量活体刺参体长的方法,我们研究了不同浓度及不同药浴时间条件下,硫酸镁、丁香酚和乙二醇苯醚等三种麻醉剂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1.3815±0.2138)g的麻醉效果。试验结果显示:(1)乙二... 为了找到一种可以准确测量活体刺参体长的方法,我们研究了不同浓度及不同药浴时间条件下,硫酸镁、丁香酚和乙二醇苯醚等三种麻醉剂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1.3815±0.2138)g的麻醉效果。试验结果显示:(1)乙二醇苯醚的麻醉效果最差,丁香酚在浓度较小(≤0.3 mol/L)时有一定的麻醉效果。当浓度过大时,二者都会对刺参造成伤害。硫酸镁在浓度为0.3~0.4 mol/L时麻醉效果最好,麻醉时间较快(约30 min)且麻醉率和苏醒率均达100%。(2)在0.3~0.4 mol/L的硫酸镁溶液中药浴1 h左右的刺参,其体长与药浴前的体长变化差异极显著,而药浴1、1.5、2 h的刺参个体间体长变化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0.3~0.4 mol/L的硫酸镁溶液对刺参的麻醉效果最好,既不影响刺参的正常生长又可准确测量其自然生长状态长度。通过本研究确定硫酸镁是刺参的最佳麻醉剂,用于刺参体长测量的最佳浓度和麻醉时间分别为0.3~0.4 mol/L和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硫酸镁 丁香酚 乙二醇苯醚
下载PDF
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晓森 军号 +2 位作者 常亚青 李磊 李开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为合理调控偏顶蛤水体中氨氮与亚硝酸氮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偏顶蛤对氨氮和亚硝酸氮毒性的耐受力。[结果]氨氮对偏顶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58.85 mg/L... [目的]研究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为合理调控偏顶蛤水体中氨氮与亚硝酸氮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偏顶蛤对氨氮和亚硝酸氮毒性的耐受力。[结果]氨氮对偏顶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58.85 mg/L,安全浓度(SC)为15.89 mg/L;非离子氨对偏顶蛤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4.06 mg/L,安全浓度(SC)为1.41 mg/L。亚硝酸氮对试验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54.20 mg/L,安全浓度(SC)为5.42 mg/L。[结论]与亚硝酸盐相比,偏顶蛤对总氨氮毒性的耐受力更强,非离子氨对偏顶蛤的毒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顶蛤 非离子氨 亚硝酸氮 耐受力
下载PDF
氨氮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龙 宋坚 +2 位作者 何舟 军号 庞云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3期12933-12934,12949,共3页
[目的]为合理调控刺参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在pH 8.0、水温20℃条件下研究氨氮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结果]氨氮对刺参幼参的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18.6、288.2、244.... [目的]为合理调控刺参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在pH 8.0、水温20℃条件下研究氨氮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结果]氨氮对刺参幼参的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18.6、288.2、244.5和212.1mg/L,安全浓度为21.2 mg/L;非离子氨对刺参幼参的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00、10.86、9.21和7.99 mg/L,安全浓度为0.80 mg/L。[结论]刺参幼参对氨氮的耐受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氨氮 非离子氨 急性毒性
下载PDF
水温骤降和缓降胁迫对褐篮子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军号 秦宇博 +4 位作者 胡伦超 张伟杰 李磊 常亚青 宋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4-301,共8页
为探讨水温骤降和缓降胁迫对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水温骤降试验以24℃为对照,将体质量为(37.12±5.60)g的试验鱼由24℃直接浸入20℃海水中,适应1 h取样,维持24 h后将剩余试验鱼浸入16℃海水中适应1 h... 为探讨水温骤降和缓降胁迫对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水温骤降试验以24℃为对照,将体质量为(37.12±5.60)g的试验鱼由24℃直接浸入20℃海水中,适应1 h取样,维持24 h后将剩余试验鱼浸入16℃海水中适应1 h取样,以此类推直到水温降至8℃维持1 h取样;水温缓降试验水温由24℃按1℃/3 h的降温速度降至20℃,维持3 d取样,以此类推直到水温降至8℃维持3 d取样,并测定试验鱼血液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水温骤降试验中,试验鱼血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在8℃时均显著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ALT活力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KP活力在20℃时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波动变化,在各控温点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在8℃时显著升高,在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CHO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TG)含量在20℃时显著升高,在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酐(CREA)含量在20℃时显著升高(P<0.05)。在水温缓降试验中,试验鱼血液中RBC、HGB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T活力在12℃时显著升高并达最大值,AST活力在20、12℃时显著升高,AKP活力除16℃组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LU含量在8℃时显著升高,CHOL含量在16、12℃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G、TP和CREA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之处是TP含量不能恢复至初始水平;ALB含量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褐篮子鱼能够存活的最低温度为12℃,8~9℃是褐篮子鱼的致死温度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篮子鱼 低温胁迫 血清酶 生化指标
下载PDF
偏顶蛤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军号 常亚青 +2 位作者 宋坚 胡盼 经晨晨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9-477,共9页
为了探讨偏顶蛤的繁殖规律,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每月采集大连海区野生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样品1次,测定采样点水温,采用组织学方法分析其性腺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偏顶蛤性腺发育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 为了探讨偏顶蛤的繁殖规律,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每月采集大连海区野生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样品1次,测定采样点水温,采用组织学方法分析其性腺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偏顶蛤性腺发育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时期。偏顶蛤卵子的发生可分为卵原细胞期、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成熟期。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等时期,精原细胞分为A型和B型2种类型。该海区偏顶蛤性腺指数和肥满度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分别为17.54%和18.23%;二者最高值均出现在8月,分别为32.25%和38.43%。偏顶蛤繁殖期为6—11月,繁殖期水温在16.8~22.1℃;雌雄性腺发育基本同步,雄性发育略快,雌雄异体,二者性比接近1∶1。本研究为偏顶蛤的天然资源保护及大规模人工增养殖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顶蛤 性腺发育 生殖周期
下载PDF
偏顶蛤胚胎和幼虫发育及温度对其浮游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军号 庞云龙 +4 位作者 宋坚 常亚青 张伟杰 何舟 程龙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3,共8页
在室内条件下,人工诱导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产卵并在显微镜下对其胚胎和浮游期幼虫的形态进行连续观察和拍照,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温度对其浮游期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偏顶蛤亲贝人工催产时,以流水刺激4 h,... 在室内条件下,人工诱导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产卵并在显微镜下对其胚胎和浮游期幼虫的形态进行连续观察和拍照,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温度对其浮游期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偏顶蛤亲贝人工催产时,以流水刺激4 h,阴干12 h为宜。偏顶蛤卵呈圆形或卵圆形,沉性卵,卵径为(82.6±3.2)μm,精子鞭毛型,全长约50μm。在水温19-21℃下,偏顶蛤受精卵发育至D形幼虫(壳长104.0μm±4.3μm)、匍匐幼虫(壳长255.8μm±15.0μm)和早期稚贝(壳长329.1μm±5.8μm)分别历时20.5 h、20 d和36 d。水温是影响偏顶蛤幼虫生长和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幼虫适宜水温为15-20℃,15℃组幼虫畸形率显著低于20℃组,生长率20℃组最高达5.4μm/d;水温25℃和30℃下,幼虫畸形率均显著高于15℃组和20℃组,并分别在第6天和第4天全部死亡。相对于高温而言,偏顶蛤幼虫对低温的耐受能力更强。本文旨在为偏顶蛤繁殖生物学和苗种繁育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顶蛤 胚胎发育 幼虫发育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