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 被引量:469
1
作者 刘纪远 +10 位作者 匡文慧 徐新良 张树文 颜长珍 李仁东 吴世新 胡云锋 杜国明 迟文峰 潘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9-802,共14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及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Landsat 8 OLI、GF-2等遥感图像和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实现了中国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年变化率...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及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Landsat 8 OLI、GF-2等遥感图像和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实现了中国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年变化率等指标,从全国和分区角度揭示了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面积共增加24.6×10~3km^2,耕地面积共减少4.9×10~3km^2,林草用地面积共减少16.4×10~3km^2。2010-2015年与2000-2010年相比,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但分区变化呈现新的特征。东部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和耕地面积减少,变化速率有所下降;中部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增加;西部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加速,耕地面积增速进一步加快,林草面积减少速率增加;东北地区建设用地扩展持续缓慢,耕地面积稳中有升,水旱田转换突出,林草面积略有下降。从"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布局来看,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优化和重点开发区的国土空间格局管控要求基本吻合;中部和西部地区则面临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相关土地利用类型实现有效保护的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有效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特征 卫星遥感 主体功能区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遥感分析 被引量:107
2
作者 刘纪远 刘文超 +1 位作者 匡文慧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5-369,共15页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影响。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对国土开发空间布局做出科学的规划。为此,一些学者开展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研究,其研究...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影响。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对国土开发空间布局做出科学的规划。为此,一些学者开展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研究,其研究成果支持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定,该规划于2010年底颁布实施。为分析各类主体功能区在规划颁布前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特征,评估规划对区域开发的指导作用,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有必要采取有效手段对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国土开发活动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此,本研究团队在已完成的2000年和2010年两期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的基础上,更新了2013年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生成分期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数据集;并对国家尺度各类主体功能区,以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大区域在主体功能区规划颁布前10年间(2000-2010年)和后3年内(2010-2013年)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特征与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2013年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城乡建设用地在该类主体功能区国土面积中的占比明显不同,体现了国土开发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布局的梯级特征。2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13年优化开发区城乡建设用地年增长率明显降低,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用地年增长率均大幅增加;其中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城乡建设用地年均扩张面积已经超过了优化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乡建设用地年均扩张面积和动态度仍处于最低的水平。3在区域尺度,优化开发区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用地年均增量明显高于其他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中,西部地区在年增加面积和增加速率两方面均高于其他区域;农产品主产区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内城乡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卫星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电力需求响应的智能家电管理控制方案 被引量:78
3
作者 汤奕 鲁针针 +1 位作者 林扬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99,共7页
运用智能电力需求响应(DR)技术,有效整合用户侧电网响应潜力以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值得深入研究。以居民用户为例,利用智能电网双向交互能力,提出了智能家电管理(HAM)系统及其控制方案。建立了不同家电的控制模型,并... 运用智能电力需求响应(DR)技术,有效整合用户侧电网响应潜力以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值得深入研究。以居民用户为例,利用智能电网双向交互能力,提出了智能家电管理(HAM)系统及其控制方案。建立了不同家电的控制模型,并根据家电运行特点提出了家电舒适度指数的概念。在满足DR用电要求并尽量满足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根据家电实时状态在线计算其动态优先级,并按照优先级顺序执行负荷控制决策。分析了不同家电参与DR后,对改善电网负荷曲线的作用。从电力公司与用户两方面分析了所提控制方案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智能家电控制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移峰填谷 智能家电管理 用户舒适度 动态优先级
下载PDF
基于用户意愿和出行规律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分配策略 被引量:56
4
作者 党杰 汤奕 +1 位作者 伏祥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8-15,共8页
如何将大规模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需求在充分考虑充电个体需求和用户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提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其次,以电动汽车用户的意愿为前提,将每辆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次数最少作为目标,利用... 如何将大规模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需求在充分考虑充电个体需求和用户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提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其次,以电动汽车用户的意愿为前提,将每辆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次数最少作为目标,利用电动汽车的历史出行里程和电池实时状态确定电动汽车充电的加权系数,将电动汽车整体充电安排分解至每一辆电动汽车。最后,对所提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考虑不同电动汽车使用特点和充电状态,约束每辆电动汽车的充电次数,可以在满足充电负荷要求的基础上安排电动汽车充电次序,同时减少每辆电动汽车充电次数,其分配原则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有序充电 电池状态 负荷分配 充电次数
下载PDF
2000—2019年中国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遥感评估 被引量:41
5
作者 邵全琴 刘树超 +7 位作者 刘国波 杨帆 张雄一 牛丽楠 黄海波 樊江文 刘纪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33-2153,共21页
本文提出了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生态效益评估理论框架,在选取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3大类、6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地面和遥感数据,结合模型模拟,生成了2000—2019年长时间序列评估指标参数数据集,... 本文提出了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生态效益评估理论框架,在选取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3大类、6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地面和遥感数据,结合模型模拟,生成了2000—2019年长时间序列评估指标参数数据集,定量评估了中国重大生态工程实施20年后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生态恢复程度中等、较高和高的区域面积分别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4.1%、11.9%和1.7%,生态工程实施数量越多的地区,生态恢复程度越高,生态恢复程度较高和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北方农牧交错带、东北平原、川滇黔渝湘结合部等地区;气候因素和生态工程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5.4%和14.6%,对水蚀模数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9.5%和30.5%;中国植被覆盖度有20%的恢复潜力,森林植被覆盖度恢复潜力为6.4%,草地植被覆盖度恢复潜力为23%;气候条件是生态恢复的重要限制因素,生态恢复程度较高和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年均温大于0℃和年降水量大于300 mm的地区。因此,重大生态工程的部署,应充分考虑气候条件的限制性,避免实施单一生态工程或单一生态恢复措施,充分发挥生态工程组合措施的综合效应,提高生态投入资金的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程度 生态恢复潜力
原文传递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陈述彭学术思想的引领 被引量:41
6
作者 刘纪远 张增祥 +8 位作者 张树文 颜长珍 吴世新 李仁东 匡文慧 史文娇 黄麟 董金玮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0-687,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城市化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影响到区域和国家生态与环境状况。在陈述彭先生指导下,1992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建立起了完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技术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城市化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影响到区域和国家生态与环境状况。在陈述彭先生指导下,1992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建立起了完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技术路线,以及独特的分类体系和动态区划体系,奠定了中国LUCC信息平台的基础。本文在系统回顾陈述彭学术思想指导中国LUCC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国家需求与国际科技前沿梳理了我国LUCC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并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团队在最近20年LUCC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动态时空表征与分析模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驱动机制、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探测方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林业活动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对未来LUCC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 遥感 中国 时空格局 驱动机制 环境效应 LUCC模型 信息平台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0
7
作者 韩冬 李其花 +3 位作者 蔡巍 夏雨薇 黄峰 《大数据》 2019年第1期39-67,共29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并已经成功应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最新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包括智能成像设备、智能图像处理与分析、影像组学、医学影像与自然语言处理的结合等前沿方向...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并已经成功应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最新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包括智能成像设备、智能图像处理与分析、影像组学、医学影像与自然语言处理的结合等前沿方向。分析了研究和发展从源头入手的全链条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在这一重要方向上的创新性工作。同时指出,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的结合将成为国际上长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学影像 成像方法 图像处理与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2010–2015 被引量:37
8
作者 刘纪远 +10 位作者 匡文慧 徐新良 张树文 颜长珍 李仁东 吴世新 胡云锋 杜国明 迟文峰 潘涛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547-562,共16页
Land use/cover change is an important theme on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arth systems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National land-use changes of China during 2010–2015 were acquired by the digital in... Land use/cover change is an important theme on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arth systems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National land-use changes of China during 2010–2015 were acquired by the digital interpretation method using the high-resolution remotely sensed images, e.g. the Landsat 8 OLI, GF-2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changes across China during 2010–2015 were revealed by the indexes of dynamic degree model, annual land-use changes ratio etc.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uilt-up land increased by 24.6×10~3 km^2 while the cropland decreased by 4.9×10~3 km^2, and the total area of woodland and grassland decreased by 16.4×10~3 km^2.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changes in China during 2010–2015 was concordant with that of the period 2000–2010. Specially, new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changes emerge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n 2010–2015. The built-up land in eastern China expanded continually, and the total area of cropland decreased, both at decreasing rates. The rates of built-up land expansion and cropland shrinkage were accelerated in central China. The rates of built-up land expansion and cropland growth increased in western China, while the decreasing rate of woodland and grassland accelerated. In northeastern China, built-up land expansion slowed continually, and cropland area increased slightly accompanied by the conversions between paddy land and dry land. Besides, woodland and grassland area decreased in northeastern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changes in eastern China were essenti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patial govern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the optim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key development zones according to the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 Planning implemented during the 12 th Five-Year Plan(2011–2015). It was a serious challenge fo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reasonable layout of land use types dominated with the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zones and agricultural p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use CHANG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REMOTE sensing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 China
原文传递
西部地区生态状况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被引量:30
9
作者 牛丽楠 邵全琴 +1 位作者 黄海波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195,共14页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年以来,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使得西部地区的生态状况和生态服务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分析西部地区生态状况变化及其生态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其服务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研究发现西部地区2000—2...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年以来,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使得西部地区的生态状况和生态服务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分析西部地区生态状况变化及其生态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其服务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研究发现西部地区2000—2019年间:①聚落和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显著增加,草地有逐年下降趋势。②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年际差异且空间差异较大。③水源涵养服务有轻微下降趋势,下降区域主要分布在藏东南地区、三江源西部地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等;土壤保持服务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上升区域主要黄土高原地区、川滇西部地区、藏西北地区、藏东南地区等;防风固沙服务呈下降趋势,大幅下降区域主要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西藏和北疆部分地区。④生态系统供给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主要为协同关系,与防风固沙主要为权衡关系且分布在农牧交错带地区。⑤生态工程区内生态系统服务协同程度大于非工程区。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其权衡协同关系有助于进行科学化生态管理,最大化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关系 西部地区 西部大开发
原文传递
丹参多酚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长江 李宏伟 +3 位作者 王小敏 于英 张岳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13期1394-1396,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西药治疗)及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西药治疗)及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临床改善情况、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血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心绞痛临床症状、心电图均改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IL-6、TNF-α、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LDL-C、IL-6、TNF-α、hs-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且有降脂、抑制炎症因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脂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下混联系统无功电压耦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汤奕 陈斌 +1 位作者 王琦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5-1011,共7页
为了从电网结构上解决特高压直流带来的受端电压支撑能力和潮流疏散困难的问题,我国学者率先提出一种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交流电网方式,该方式下受端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电气耦合更为复杂,其无功电压交互影响机理亟待深入研究。为此,文章首... 为了从电网结构上解决特高压直流带来的受端电压支撑能力和潮流疏散困难的问题,我国学者率先提出一种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交流电网方式,该方式下受端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电气耦合更为复杂,其无功电压交互影响机理亟待深入研究。为此,文章首先以某实际工程为基础,建立了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混联系统的等值数学模型;在改进的交流侧分层接入相互作用因子基础上,同时考虑高低端换流器耦合作用,分析了该系统无功电压的交互影响机理;最后,在PSCAD中搭建等值仿真模型,通过稳态和动态时域仿真,验证了分层接入方式下混联系统的无功电压耦合特性与交流侧和直流侧的交互影响均相关,并提出一种可判断高低端换流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分层接入 无功电压 耦合特性 换相失败
下载PDF
大型高铁客运站到发线运用调整模型及算法 被引量:23
12
作者 彭其渊 鲁工圆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9,共10页
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常衔接多条高速铁路线路,其车站作业需要考虑多方向列车的到发线合理安排与进路冲突疏解。当车站作业受到干扰时,快速制定合理的到发线运用调整方案,对于保障所衔接各线路上列车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大型高铁客... 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常衔接多条高速铁路线路,其车站作业需要考虑多方向列车的到发线合理安排与进路冲突疏解。当车站作业受到干扰时,快速制定合理的到发线运用调整方案,对于保障所衔接各线路上列车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大型高铁客运站到发线运用调整问题的决策需要满足实时性、可执行性和安全性要求。在考虑到发线与咽喉区进路综合运用优化的前提下,以列车运行晚点和车站作业秩序影响双方面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将该问题分解为到发线运用方案编制子问题和列车到发时刻调整子问题,并设计了基于分支定界的算法框架。在12条到发线、84列列车的算例实验中耗时1.33s获得测试干扰场景下的最佳调整方案,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铁客运站 冲突疏解 到发线运用方案调整 线性规划 分支定界算法
下载PDF
硼硅酸盐生物玻璃的制备及其体外生物活性和降解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德 +4 位作者 黄文旵 周萘 姚爱华 付海罗 刘欣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26-1330,共5页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NaO–CaO–SiO_2–P_2O_5–B_2O_3玻璃,用质量损失分析、pH值测定和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浓度分析法表征玻璃与稀K2HPO4溶液的类生物反应,研究了这类玻璃的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当...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NaO–CaO–SiO_2–P_2O_5–B_2O_3玻璃,用质量损失分析、pH值测定和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浓度分析法表征玻璃与稀K2HPO4溶液的类生物反应,研究了这类玻璃的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当玻璃中B_2O_3/SiO_2的摩尔比为31时,生物活性较好。随着B_2O_3与SiO_2的摩尔比减小,玻璃的降解速度变慢,获得的羟基磷灰石结晶度较低。利用此特性可控制生物玻璃的降解速度,从而与骨细胞生长速度相匹配。因此,此类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有望在硬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酸盐玻璃 硼酸盐玻璃 生物玻璃 生物活性 生物降解性
下载PDF
微型万向外固定器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4
作者 唐烽明 赵栋 +2 位作者 谢鹏 王景贵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2-665,共4页
目的比较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10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患者10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钢板组进行治疗。外固定组53例,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或联用骨片... 目的比较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10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患者10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钢板组进行治疗。外固定组53例,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或联用骨片钉、克氏针固定,男28例,女25例;年龄2肛62岁,平均33.5岁;拇指损伤24例,其余四指损伤29例;近端指间关节骨折脱位36例,掌指关节骨折脱位17例。钢板组53例,采用微型纯钛板螺钉进行固定,男30例,女23例;年龄23-66岁,平均36.5岁;拇指损伤22例,其余四指损伤31例;近端指间关节骨折脱位30例,掌指关节骨折脱位23例。采用Duncan等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指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外固定组平均随访16.8个月,钢板组平均随访17.5个月。采用Duncan等评分标准评价手指功能的优良率:外固定组,优33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2.5%(49/53);钢板组,优30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8.7%(47/53)。外固定组1例发生伤口感染,拇指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34°-21°,其余四指为248。±19。;钢板组无伤口感染,拇指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22。±18。,其余四指为225°-17°。结论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或联用经皮骨片钉、克氏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术后疗效优于钢板螺钉固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指骨 骨折 外固定器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基于需求响应潜力时变性的风火荷协同控制方法 被引量:20
15
作者 汤奕 高丙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28-1738,共11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容量的不断提高,可利用智能需求响应技术提升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但如何定量评估具有时变特性的需求响应潜力(DRP)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DRP时变性的风电、火电和负荷实时协同控制技术,以实... 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容量的不断提高,可利用智能需求响应技术提升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但如何定量评估具有时变特性的需求响应潜力(DRP)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DRP时变性的风电、火电和负荷实时协同控制技术,以实现风电功率的最大消纳。首先,基于空调、热水器和电动汽车等智能家电的动态运行特性,建立智能家电的聚合响应数学模型;其次,在分析DRP时变特性的基础上提出DRP的定量计算方法;最后,综合考虑风电波动性、火电机组爬坡特性、DRP时变性以及电力网络潮流越限等约束,提出风火荷协同控制优化方法,以实现风电功率消纳的最大化。仿真算例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风电消纳 协同控制 时变特性
下载PDF
激素药源性股骨头坏死及骨质疏松49例中期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唐烽明 王景贵 +2 位作者 赵栋 何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在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后,其药物使用剂量、时间与患者发生骨坏死及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分为三组,对比分析因患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需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激素使用量、使用时... 目的研究在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后,其药物使用剂量、时间与患者发生骨坏死及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分为三组,对比分析因患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需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激素使用量、使用时间与发生骨坏死及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 49例随访5年,均有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但仅有20例发生骨坏死,激素应用总量小于5 000 mg的病例中,骨坏死的发生率为15.8%;5 000~10 000 mg的病例中骨坏死的发生率为43.8%,而激素用量在10 000 mg以上的病例中骨坏死的发生率为71.4%。结论甲基强的松龙使用总量超过640 mg的患者均可发生骨质疏松。5年中长期随访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与糖皮质激素的总使用量有关,与激素使用时间长短无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MDT联合OSCE教学模式在口腔全科规培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胡欣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2期1-2,共2页
目的研究口腔医学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采用MDT联合OSCE教学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口腔综合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学生(n=48)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24,LBL教学模式)和实验组(n=24,MDT联合O... 目的研究口腔医学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采用MDT联合OSCE教学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口腔综合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学生(n=48)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24,LBL教学模式)和实验组(n=24,MDT联合OSCE教学模式),通过传统笔试考核成绩与学习满意度进行教学评估。结果采用MDT联合OSCE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口腔全科规培医师教学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论 MDT联合OSCE教学模式为优化口腔全科规范化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T多学科综合治疗 口腔全科规范化培训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水相制备硒化镉半导体量子点的荧光性能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璐 王德平 +2 位作者 黄文 郁美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24-1230,共7页
研究水相制备CdSe半导体量子点的合成工艺及后处理过程(包括前驱体物质选择及其用量、水浴反应时间、真空热处理等因素)对样品荧光性能的影响.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分析样品荧光性能,结合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样品光吸收性能,并用扫描电... 研究水相制备CdSe半导体量子点的合成工艺及后处理过程(包括前驱体物质选择及其用量、水浴反应时间、真空热处理等因素)对样品荧光性能的影响.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分析样品荧光性能,结合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样品光吸收性能,并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谱分析样品形貌与组分.结果表明:使用Na2SO3前驱体制备的水溶液样品的荧光性能容易受水浴加热时间的影响,表现出特殊的荧光双峰现象.使用NaBH4前驱体制备的水溶液样品荧光性能几乎不受水浴加热时间的影响,NaBH4的加入量增多有利于钝化CdSe量子点表面,有效减少表面陷阱,大幅度提高荧光量子产率.真空热处理使样品荧光峰锐化,半峰宽为30~40 nm且峰位产生红移,峰强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量子点 硒化镉 水相制备 荧光
下载PDF
法舒地尔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岳雯 王小敏 +2 位作者 刘长江 蔡连锁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694-1696,共3页
目的分析法舒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8例,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56例,法舒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法舒地尔组(50例,给予法舒地尔治疗)及对照组(52例,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3... 目的分析法舒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8例,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56例,法舒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法舒地尔组(50例,给予法舒地尔治疗)及对照组(52例,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临床改善情况、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相关炎性及细胞免疫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法舒地尔组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改善,联合治疗组、法舒地尔组的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联合治疗组、法舒地尔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显著,联合治疗组、法舒地尔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低于法舒地尔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法舒地尔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上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3,CD+4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均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具有抑制炎性因子、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辅酶Q10 心绞痛不稳定型 炎症趋化因子 细胞免疫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程度及恢复潜力评估 被引量:12
20
作者 牛丽楠 邵全琴 +5 位作者 杨雪清 刘树超 刘国波 张雄一 黄海波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9-794,共16页
黄土高原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0年以来黄土高原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恢复。为全面评估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现状、生态恢复程度及恢复潜力,选取生态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两大类指标,采用模型... 黄土高原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0年以来黄土高原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恢复。为全面评估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现状、生态恢复程度及恢复潜力,选取生态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两大类指标,采用模型模拟计算方法,对黄土高原2000—2019年生态恢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1)生态质量有所恢复转好,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增加趋势。比较前后十年变化,植被覆盖度持续转好的面积占比为39.90%,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持续转好的面积占比为82.71%。(2)生态系统服务有所恢复提高。水源涵养服务持续转好的面积占比为15.46%,土壤保持服务先转好(稳定)后稳定(转好)的面积占比为18.88%,风蚀区防风固沙服务持续转好面积占比为6.30%;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提高区域集中在农牧交错带地区,防风固沙服务提高区域集中在沙地和沙漠区。(3)综合生态恢复程度高的地区占全区面积的11.08%,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仅少数无恢复地区占全区面积的3.51%,集中分布于沙地和沙漠区西北部地区。(4)植被覆盖恢复潜力高值区主要位于黄土塬沟壑区西部,低值区主要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平原的部分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恢复潜力整体偏低,潜力较大区域主要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质量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恢复程度 生态恢复潜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