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獻語言學:理論、方法與未來——文獻語言學系列講座第100期演講録
1
作者 華學誠 馮勝利 +2 位作者 王立軍 董志翹 玉文 《文献语言学》 2023年第2期1-31,共31页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經過多年的醖釀,北京語言大學的同仁們決定要辦一件大事,這就是從學科層面推動文獻語言學的建設與發展。爲此,自2015年開始,在趙振鐸先生、郭錫良先生、王寧先生、魯國堯先生、江藍生先生等前輩學者的支...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經過多年的醖釀,北京語言大學的同仁們決定要辦一件大事,這就是從學科層面推動文獻語言學的建設與發展。爲此,自2015年開始,在趙振鐸先生、郭錫良先生、王寧先生、魯國堯先生、江藍生先生等前輩學者的支持下,在學界衆多朋友的幫助下,由我校學科同仁齊心協力展開了三項影響巨大的工作:一是舉辦文獻語言學國際學術論壇,這個論壇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七届,專爲年輕學人提供機會的青年論壇也舉辦了四届,每届參會人數都在150人左右,今年綫上參會人數竟有三四百人;一是創辦《文獻語言學》輯刊,該刊每年兩輯,至今已經出版了14輯,第15輯即將出版,這一刊物2021年初進入C刊行列;再一個就是設立了文獻語言學系列講座,這個講座在魏德勝教授主持下,廣邀海内外老中青一流學者,圍繞文獻語言學主題,自定講題,自由發揮,今天應邀在座的諸位先生都曾多次支持這個講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學 文獻 100期 老中青
下载PDF
有關幾個“通假”字的考證
2
作者 玉文 《文献语言学》 2023年第2期100-115,253,共17页
文章從比較文字學的觀點,發現通假具有這樣兩條規律:一是口語中没有通假,通假是一種用字現象;二是通假是漢字這種非拼音文字(本文作“詞素、詞構文字”)的特點,拼音文字中没有通假現象。因此,當人們説A通B時,實際上是指A字記録了讀作B... 文章從比較文字學的觀點,發現通假具有這樣兩條規律:一是口語中没有通假,通假是一種用字現象;二是通假是漢字這種非拼音文字(本文作“詞素、詞構文字”)的特點,拼音文字中没有通假現象。因此,當人們説A通B時,實際上是指A字記録了讀作B字所記録的那個詞的讀音,因此A的本義的讀音跟B必須音同、音近。處於假借用法中的A跟B同詞時,A在理論上必然不取它的本義的讀音,而要取其假借義的讀音,也就是被記録的詞B的讀音。因此,A如果取假借義,則這個假借用法的A跟被記録的詞B的讀音必須一致。據此規律,本文對有關不合這個規則的一些不科學的説法(如“錫”通賜、“倍”字的音義及“倍”通背、“匪”字的通假、“寔、實、時”通是、“疇”通誰等)提出不同意見,做出新的解釋,指出新解釋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訓詁術語 科學化 通假 規律 通假字
下载PDF
从联緜词看庄组的上古拟音 被引量:1
3
作者 玉文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3年第1期30-40,共11页
从双声联系词和早期注音早期梵汉对音的角度论证精组和庄组(即照二组)声母不能分别合并为一类声母。然后从联系词的角度探讨庄组的上古音构拟。目前主要有四种构拟方案。第一种:将庄组拆成两类,将庄组二等并入精组,与精组合为一类;三等... 从双声联系词和早期注音早期梵汉对音的角度论证精组和庄组(即照二组)声母不能分别合并为一类声母。然后从联系词的角度探讨庄组的上古音构拟。目前主要有四种构拟方案。第一种:将庄组拆成两类,将庄组二等并入精组,与精组合为一类;三等仍独立,自成一类。但是这种拆分完全缺乏事实依据,早就有人批评其不当。第二种:将整个庄组并入精组,拼三等的庄组并入二等。这样,拼二等和三等韵母的庄组都并入二等,作为精组。由于没有注意到庄组二等和三等在上古是对立的,并且这种对立在上古内证材料中有明确的反映,而只是根据填空当等办法将二三等合成一个等,结果无法接受上古联系词的事实的检验,因此难以成立。第三种方案,由于将三等韵的三等介音分成j和rj两种,导致一些同韵母的字的拟音不同韵母。第四种:精组和庄组不混,但音值相近。第四种意见可取。它不改变中古的等跟上古的对应关系,因此合乎叠韵联系词两个音节之间常常同韵母的规律,也能区别庄组二等和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音构拟 联系词 庄组声母
原文传递
"芍、鳧茈、荸薺"諸詞形音義流變
4
作者 玉文 《国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63-191,共29页
本文梳理了表達"荸薺"的概念從先秦到現代漢語各方言用詞的變化,論證先秦已出現"芍、鳧茈","芍"在其他毗鄰民族借詞中有保留,"鳧茈"很早替换了"芍"."鳧茈"是漢語史上表達&... 本文梳理了表達"荸薺"的概念從先秦到現代漢語各方言用詞的變化,論證先秦已出現"芍、鳧茈","芍"在其他毗鄰民族借詞中有保留,"鳧茈"很早替换了"芍"."鳧茈"是漢語史上表達"荸薺"概念的主要用詞,在當今一些方言中還有遺存,但讀音都發生了例外."鳧茈"例外音變爲"葧臍","葧臍"也寫作"荸薺","葧、荸"至晚北宋已見於著録,讀蒲没切.這種例外音變,有其他類似的陰聲韻變爲入聲韻的材料可佐證;由此討論了"不"由陰聲韻變成入聲韻的演變機制,論證"不"字讀入聲來自"弗"的説法有問題.現代漢語大部分方言使用的"荸(讀如鼻)薺"和"蒲薺"都是從"葧臍"或"荸薺"例外音變變來的,形成不同的詞,是現代漢語方言表達"荸薺"概念最具優勢的用詞.漢代以後,産生了表達"荸薺"概念的其他一些用詞.論文論證漢語史上組成複音詞的音節易發生不同於其單字音的特殊變化,通過表達"荸薺"概念諸詞的替换,從一個個案分析概念怎樣改變了名稱,旨在加深既有的探討,彌補既往研究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薺"概念 用詞替换 語音演變 共同語 方言
原文传递
從古文字角度談“臭”“畜”“天”“東”的上古音問題
5
作者 玉文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84-106,共23页
文本根據古文字材料、緊密結合傳世文獻,分析出“臭、畜、天、東”的本義,探討如何利用古文字及傳世文獻材料研究上古音。其中“臭、畜”二字通過音義匹配分離出它們的原始詞和滋生詞,進而分離出其異讀的相對時間層次;“天”字通過詞義... 文本根據古文字材料、緊密結合傳世文獻,分析出“臭、畜、天、東”的本義,探討如何利用古文字及傳世文獻材料研究上古音。其中“臭、畜”二字通過音義匹配分離出它們的原始詞和滋生詞,進而分離出其異讀的相對時間層次;“天”字通過詞義引申的分析,揭示《釋名》聲訓跟“天”字詞義引申的看法存在内在矛盾;“東”字的本義分析提出了跟舊説不同的意見。本文針對當今利用古文字材料研究上古音時存在的問題,通過對上述四字的具體分析,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意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傳世文獻 上古音
原文传递
郭錫良先生的上古音新探索
6
作者 玉文 《文献语言学》 2020年第2期31-48,204,共19页
今年適逢郭錫良先生九十華誕。本文簡要回顧上古音研究歷史,結合當下的時代背景和學術背景,從3個方面總結郭先生上古音研究的主要成就:1. 引領本世紀初國際範圍内的漢語音韻學方法論大討論;2. 郭先生上古音研究諸論文中取得的進展;3. ... 今年適逢郭錫良先生九十華誕。本文簡要回顧上古音研究歷史,結合當下的時代背景和學術背景,從3個方面總結郭先生上古音研究的主要成就:1. 引領本世紀初國際範圍内的漢語音韻學方法論大討論;2. 郭先生上古音研究諸論文中取得的進展;3. 《漢字古音手册》的獨創性和重要價值。郭先生《漢字古音表稿》在學術史上的卓越貢獻,《理想的聲韻調配合表和漢語語音史研究》一文已作評介,本文基本没有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錫良 上古音 音韻學方法論大討論 新探索
下载PDF
訓詁札記四則
7
作者 玉文 《汉语史学报》 2020年第2期12-19,共8页
本文針對《戰國策·齊策一》《史記·灌嬰列傳》之"雄長",曹操《短歌行》之"對酒當歌",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長者"之"長",白居易《琵琶行》之"回燈"存在的不同訓釋,... 本文針對《戰國策·齊策一》《史記·灌嬰列傳》之"雄長",曹操《短歌行》之"對酒當歌",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長者"之"長",白居易《琵琶行》之"回燈"存在的不同訓釋,搜集材料,設計方法,作出新的釋讀,希望有助於問題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詩文 詞語 訓詁 札記
原文传递
同形字舉例
8
作者 玉文 《文献语言学》 2017年第2期1-28,共28页
同形字,指一個字形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義配合,這些音義配合之間没有發展關僚,但在造字時殊途同歸或用字時字形發生變化,導致字形偶同。跟訓讀字一樣,同形字研究也是漢語形音義關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先提出區分同形字、訓讀字、假... 同形字,指一個字形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義配合,這些音義配合之間没有發展關僚,但在造字時殊途同歸或用字時字形發生變化,導致字形偶同。跟訓讀字一樣,同形字研究也是漢語形音義關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先提出區分同形字、訓讀字、假借字的原則和具體辦法,然後從形音義關猻的角度,依次討論了“呆、中、册、栅、串、喝、姥、舌、椅、抓”十個字形反映的同形字問題。同形字在漢字史上極多,很值得研究。將同形字揭示出來,不僅對研究漢字史有重要價值,而且對研究漢語史其他學科也有重要價值,大型古漢語辭書的編纂和修訂都須要研究同形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語 同形字 音義關僚 舉例
下载PDF
“長”字的複雜式音變構詞及其他
9
作者 玉文 《文献语言学》 2019年第2期1-20,203,共21页
在搜集《經典釋文》等音義著作給"長"字所作注音材料的基礎上,對"長"字的四個讀音的音義匹配以及不同音義之間的源流關係做了詳細的描述和推斷。重點研究了"長"的複雜式音變構詞,論證它在中古韻書中收録... 在搜集《經典釋文》等音義著作給"長"字所作注音材料的基礎上,對"長"字的四個讀音的音義匹配以及不同音義之間的源流關係做了詳細的描述和推斷。重點研究了"長"的複雜式音變構詞,論證它在中古韻書中收録的知丈切,本來意義是"長長了,往成熟的方向長",跟後來的"生長、成長"義有細微的差别;知丈切的其他意義都是這個詞義輾轉發展而來。"長"在中古的知母漾韻讀音,作"興旺,旺盛"講,是"張"的假借用法。針對古今辭書對"長"不同音義匹配的著録情況,對它們反映"長"的音義匹配關係的優劣狀況進行了分析,明確指出:當今的辭書編纂和修訂,以及對帶有"長"字的古書的釋讀,對於"長"字的音義匹配,以及"長"字的詞義,都存在一些誤解誤釋,應該得到糾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長” 音義關係 音變構詞 假借
下载PDF
訓讀舉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玉文 《文献语言学》 2015年第1期76-94,共19页
訓讀,又稱異音同用、義同换讀、同義字互相代替、同義换讀等。有的字記録同一個字義,而有兩個不同的讀音,這兩個讀音相差甚遠,不適合用字音通轉的規律來解釋,剛好有一個跟它同義、近義或義通的字也有其中的一個讀音,人們就考慮用訓讀來... 訓讀,又稱異音同用、義同换讀、同義字互相代替、同義换讀等。有的字記録同一個字義,而有兩個不同的讀音,這兩個讀音相差甚遠,不適合用字音通轉的規律來解釋,剛好有一個跟它同義、近義或義通的字也有其中的一個讀音,人們就考慮用訓讀來解釋這個字爲什麽有兩個相差甚遠的讀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用 字音 規律
下载PDF
理想的聲韻調配合表和漢語語音史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玉文 《文献语言学》 2018年第2期98-112,224-225,共17页
以《漢字古音表稿》之付梓爲契機,借助《敦煌韻學殘卷》,明確推論漢語等韻圖出現於中晚唐;梳理了中國古代學者對等韻圖功用的認識,對比韻書,闡明了製作理想的聲韻調配合表對於推進漢語語音結構的認識的重要作用。通過回顧漢語上古音研... 以《漢字古音表稿》之付梓爲契機,借助《敦煌韻學殘卷》,明確推論漢語等韻圖出現於中晚唐;梳理了中國古代學者對等韻圖功用的認識,對比韻書,闡明了製作理想的聲韻調配合表對於推進漢語語音結構的認識的重要作用。通過回顧漢語上古音研究中聲韻調配合表製作的歷史進程,肯定了《漢字古音表稿》集大成的歷史地位。最後針對學者在學習和研究上古音、中古音時,提出要編製上古音、中古音聲韻調配合表;對編製這兩種聲韻調配合表以促進學習和研究,提出了具體的步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語語音史 《漢字古音表稿》 聲韻調配合表 等韻圖
下载PDF
談談方言史研究中的考本字和求源詞——主要以湖北黄岡話爲例
12
作者 玉文 《文献语言学》 2016年第1期66-86,共21页
論文分以下十個部分:一,何謂方言本字和源詞,主張追溯方言詞歷史來源時要區分本字和源詞。二,我國方言考本字和求源詞的悠久歷史,簡要回顧我國研究方言本字和源詞的歷史進程。三,爲什麽要考本字、求源詞,從語言研究、閲讀古書、積纍文... 論文分以下十個部分:一,何謂方言本字和源詞,主張追溯方言詞歷史來源時要區分本字和源詞。二,我國方言考本字和求源詞的悠久歷史,簡要回顧我國研究方言本字和源詞的歷史進程。三,爲什麽要考本字、求源詞,從語言研究、閲讀古書、積纍文化、辭書編纂和修訂四個方面説明考本字和求源詞的意義。四,爲什麽本字可考、源詞可求,探討考本字和求源詞這兩項研究之所以成立的學理依據,以及科學地考本字和求源詞需要的知識儲備。五,考本字、求源詞的難點,論證方言中有些詞並無古代的本字或源詞,有本字和源詞的一些詞在探尋過程中容易陷於主觀,必須避免。六,如何考本字——語音對應方面,提出考本字時應在系統中尋求語音對應規律,對於讀音例外也要作深入的科學分析,力避主觀性和片面性,增强語音方面的客觀性。七,如何考本字——語義對應方面,提出全面利用各種古代材料,爭取語義求證、説明方面的科學性。八,如何求源詞——語音對應方面,提出在求源詞時必須注意音變構詞。九,如何求源詞——語義對應方面,提出求源詞時,在語義對應方面,説方言的甲詞義來自古代乙詞義,甲乙兩個詞義有無發展關係,應該具有可證實性,不能流於主觀猜測。十,書證,繼續肯定書證在考本字和求源詞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尋求書證時應注意的一些複雜情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本字 源詞 黄岡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