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急性期前循环动脉动脉瘤(附60例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朱巍巍 王中 +1 位作者 周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4-886,共3页
随着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的日臻成熟及显微器械的不断改进,动脉瘤手术入路不仅要有良好的手术视野暴露、充足的操作空间,以便于顺利夹闭动脉瘤和控制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更须将微创化手术理念贯穿其治疗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提... 随着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的日臻成熟及显微器械的不断改进,动脉瘤手术入路不仅要有良好的手术视野暴露、充足的操作空间,以便于顺利夹闭动脉瘤和控制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更须将微创化手术理念贯穿其治疗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对于前循环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手术入路主要有传统翼点入路、眉弓锁孔入路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60例破裂急性期65个动脉瘤,旨在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在前循环动脉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手术中的应用和操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眶上外侧入路 破裂急性期 手术治疗 前循环 显微手术夹闭 动脉瘤破裂出血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中 +2 位作者 朱昀 王伟 孙晓欧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8月—2018年8月,经翼点入路47例(翼点组)及经眶上外侧入路29例(眶外组)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8月—2018年8月,经翼点入路47例(翼点组)及经眶上外侧入路29例(眶外组)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者肿瘤的性质、大小、部位、有无钙化进行比较。手术中依据实际情况选择肿瘤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后1周评价患者术前相关症状的改善状况,并进行手术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比较。术后2周时评估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结果眶外组患者的肿瘤全切率显著高于翼点组(P=0.002),术后视力视野改善(P<0.001)及KPS评分(P=0.002)和GOS评分(P=0.002)均显著优于翼点组;并且术后视力损害和尿崩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翼点组(P<0.001,P=0.001)。结论眶上外侧入路能够显著提高颅咽管瘤的手术全切率,改善神经损害症状,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颅咽管瘤 手术切除
下载PDF
幕上手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卜计源 薛韬 +4 位作者 何紫阳 朱昀 陈罡 王中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幕上手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76例幕上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皮下积液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颅内高压、未复位骨瓣、二次手术、低钠血症及低蛋白血症会增...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幕上手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76例幕上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皮下积液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颅内高压、未复位骨瓣、二次手术、低钠血症及低蛋白血症会增加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负压引流可以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穿刺抽吸、加压包扎、腰大池引流可以治愈绝大多数的皮下积液。结论幕上手术后皮下积液属于神经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个方面来预防和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皮下积液 颅内高压 骨瓣 电解质紊乱 负压引流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中 +3 位作者 朱昀 王伟 李翔 陈罡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究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术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近2年来入院的80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进行了前瞻性观察。将入院患者数字随机分为监测组和非监测组,测量患者肿瘤大小,对患者... 目的:探究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术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近2年来入院的80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进行了前瞻性观察。将入院患者数字随机分为监测组和非监测组,测量患者肿瘤大小,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统计,评估患者术前听力下降情况,是否存在面部麻木,听神经鞘瘤后组相关症状,面神经功能等级等表现。监测组在实施听神经鞘瘤切除术时进行面神经监测,非监测组在手术过程中不进行监测,两组患者均根据术中实际情况决定行全切或次全切术。术后3 d再次评估其听力情况,面部麻木,后组相关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等级,同时于术后1个月评估其预后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评估均未见显著差异,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监测组面部麻木发生率为42.9%(15/35),明显低于未检测组86.7%(39/45)(P<0.001);面神经功能分级监测组Ⅰ级(17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1例);较未检测组[Ⅰ级(1例)、Ⅱ级(18例),Ⅲ级(17例),Ⅳ级(9例)]显著降低(P<0.001);预后GOS(4.60±0.55)较未检测组(3.78±0.67)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手术中能够提供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避免面听神经损伤,显著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听神经鞘瘤 显微手术 神经保护
原文传递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用于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中 +2 位作者 孙晓欧 王伟 孙雪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使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使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意识状态,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入院时,2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的GCS评分均高于同组入院时(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GCS高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GOS高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2组患者意识状态均较同组入院时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患者意识状态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意识状态为"清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意识"模糊"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对神经系统有较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纳美芬 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下载PDF
颅脑外伤带教中PBL教学法结合微信教学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刘建刚 陆晓诚 +2 位作者 孙晓欧 徐燕萍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45-48,共4页
目的评价在颅脑外伤带教中微信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应用的价值,尤其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6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30名... 目的评价在颅脑外伤带教中微信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应用的价值,尤其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6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30名予以常规带教,设为对照组,30名予以PBL教学法结合微信教学,设为试验组,对带教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80.85±4.35)分比较,试验组实习总成绩(91.75±2.45)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批判性思维能力(认知成熟度、求知欲、自信心、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开放思维、寻找真相)各项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8.95±0.46)分、(8.90±0.35)分、(8.85±0.26)分]比较,试验组综合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评分[(9.48±0.35)分、(9.49±0.26)分、(9.50±0.26)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73.33%)比较,试验组教学满意度(96.67%)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带教中PBL教学法结合微信教学应用价值较高,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带教 微信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教学质量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下载PDF
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凌云 王中 +2 位作者 陈罡 王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5期2823-2826,共4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神经元细胞凋亡、坏死及继发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8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n=20)、单纯SAH组(n=20)、SAH+安慰剂治疗组(n=20)和SAH+褪...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神经元细胞凋亡、坏死及继发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8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n=20)、单纯SAH组(n=20)、SAH+安慰剂治疗组(n=20)和SAH+褪黑素治疗组(n=20),经大鼠自体尾动脉(股动脉)非肝素化动脉血在20 s内注入视交叉池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褪黑素注射剂量为150 mg/kg,1次/12 h,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建模后48h处死各组部分大鼠,取血凝块周围的皮层脑组织(额颞底)做标本,通过TUNEL荧光染色及Fluoro-Jade B荧光染色测定神经元凋亡及坏死的情况,各组剩余大鼠在SAH后48小时开始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其认知功能。结果:SAH组大鼠的活动功能评分、Morris水迷宫试验的逃避潜伏期及总路程、神经元细胞凋亡和坏死的百分比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显著升高(P<0.01),而褪黑素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安慰剂治疗组(P<0.05),但SAH组和安慰剂组之间以上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褪黑素 脑损伤 Morris水迷宫试验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叔丁基对二苯酚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中 +2 位作者 陈罡 吴凌云 邱教学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3期346-347,364,共3页
目的:探讨叔丁基对二苯酚(tBHQ)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的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正常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H组,安慰剂组以及tBHQ处理组,经大鼠自体尾动脉或股动脉非肝素化动脉血注入视交叉池致蛛... 目的:探讨叔丁基对二苯酚(tBHQ)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的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正常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H组,安慰剂组以及tBHQ处理组,经大鼠自体尾动脉或股动脉非肝素化动脉血注入视交叉池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tBHQ通过灌胃给药,剂量为12.5mg/kg,分别在SAH后2h、12h、36h给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48h后处死。取大鼠血凝块周围的皮层脑组织(额颞底)做标本,测定水肿指数,凋亡及坏死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H组及安慰剂组的脑水肿指数、凋亡及坏死指数明显增高(P0.05)。且tBHQ组水平较对照组SAH组和安慰剂组的水肿指数、凋亡和坏死指数则显著下调(P〈0.05)。结论 tBHQ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早期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HQ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脑水肿指数 凋亡指数 坏死指数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继发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分析
9
作者 戴锟 朱昀 +5 位作者 孙晓欧 尤万春 马超 王伟 王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566-568,57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继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0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内血钠连续两次低于135 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继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0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内血钠连续两次低于135 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根据病人低钠血症原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和脑盐耗综合征(CSWS)]给予针对性治疗。结果102例中,40例术后出现低钠血症,发生率为39.2%;其中轻度19例,中度15例,重度6例;SI⁃ADH有23例,CSWS有1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OR=2.564;95%CI 1.035~6.349;P=0.042)、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OR=3.223;95%CI 1.306~7.953;P=0.011)、合并脑积水(OR=3.135;95%CI 1.097~8.963;P=0.033)是继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前恢复正常血钠水平;术后随访3~6个月,6例因低钠血症出现头痛、恶心等,予口服或静脉补钠治疗,恢复正常。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易发生低钠血症,尤其是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或大脑前动脉、高Hunt-Hess分级、合并脑积水的病人,更加要注意观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以改善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开颅夹闭术 低钠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开颅术后再次手术54例病例原因分析
10
作者 王中 +2 位作者 朱昀 陈罡 马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6年第11期326-327,共2页
探讨神经外科在开颅手术后再行手术的原因。再次手术包括开颅术后短期内即进行二次手术(即通常所说的“二进宫”)的病例,以及由于中长期并发症而导致的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再次手术的病例。
关键词 开颅手术 54病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