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新时代乡村治理中的农民主体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郑兴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17-122,共6页
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农民是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就要让农民在参与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乡村治理成果的享有者和成效的评价者。然而,在当前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地位面临缺失,主要表现为农民主体权利缺失、... 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农民是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就要让农民在参与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乡村治理成果的享有者和成效的评价者。然而,在当前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地位面临缺失,主要表现为农民主体权利缺失、参与渠道不畅、动力不足、能力不够等,其内在动因在于城乡二元的管理体制固化、基层党组织管理不当、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教育水平不高。基于此,必须从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环节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治理 农民 主体作用
下载PDF
建党百年农地政策演变中农民主体性的历史递嬗、建构经验与重要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兴明 《延边党校学报》 2022年第1期45-51,共7页
建党百年来我国农地政策呈现出动态发展趋势,契合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具体农情的变化而不断地演进,农民主体性也由此经历了觉醒、高涨、回升、重塑等递嬗过程。从这百年历程中可看出共产党人以真心深刻体恤农民之苦、化行动深入了解农民之... 建党百年来我国农地政策呈现出动态发展趋势,契合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具体农情的变化而不断地演进,农民主体性也由此经历了觉醒、高涨、回升、重塑等递嬗过程。从这百年历程中可看出共产党人以真心深刻体恤农民之苦、化行动深入了解农民之需、守使命深切保障农民之利;同时也给当前我国乡村治理带来几点重要启示,即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扎根底层;坚持党的领导,紧跟步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忘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农地政策 农民主体性 乡村治理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农民主体地位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兴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21-27,共7页
习近平关于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有着重要的三重维度:其生成逻辑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守正创新,对中国共产党发挥农民主体性百年实践的经验借鉴,对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思考;其理论意蕴在于充分尊重... 习近平关于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有着重要的三重维度:其生成逻辑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守正创新,对中国共产党发挥农民主体性百年实践的经验借鉴,对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思考;其理论意蕴在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逻辑主线,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人本旨归,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实践向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指向;其时代价值在于既是马克思主义农民主体性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更是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农民主体地位 新时代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有效治理语境下农民利益诉求的价值呈现、阻滞因素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青青 郑兴明 +1 位作者 张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6-32,共7页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民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重视其利益诉求是评判乡村是否实现有效治理的关键因素。农民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体现在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创收增收等四个方面,利益诉求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以...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民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重视其利益诉求是评判乡村是否实现有效治理的关键因素。农民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体现在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创收增收等四个方面,利益诉求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改善干群关系,进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当前,在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农民主体价值尚未得到有效呈现与发挥,究其原因是历史、外部与内部等各方面因素交织叠加作用,导致农民的利益诉求未能得到实现。基于此,本文从农民切身利益诉求切入,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城乡间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重视完善基础设施以及体制机制建设四个方面,探索可以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价值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民诉求 价值呈现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参与乡村治理路径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兴明 魏锦涛 《福州党校学报》 2021年第6期39-43,共5页
选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更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扎实的工作经验、丰富的发展资源、深厚的三农情怀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参与乡村治理有更多可... 选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更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扎实的工作经验、丰富的发展资源、深厚的三农情怀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参与乡村治理有更多可能性。然而,目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参与乡村治理面临制度困境、自身困境、农村内生困境、组织困境等,要完善制度安排,助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大显身手;提升综合素质,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充电学习;农民主体归位,促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落实工作;加强组织建设,保证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第一书记 脱贫攻坚 乡村治理
下载PDF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对我国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兴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6-10,25,共6页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内涵丰富,主要涵盖了贫困的表现形式、贫困产生的根源、贫困的积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和最终目标等内容。我国脱贫工作在长期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即将进入相对贫困治理的后脱贫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困难。马克思...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内涵丰富,主要涵盖了贫困的表现形式、贫困产生的根源、贫困的积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和最终目标等内容。我国脱贫工作在长期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即将进入相对贫困治理的后脱贫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困难。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启示我们要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脱贫道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推进我国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工作向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 后脱贫时代 脱贫实践 启示
下载PDF
浅谈搪玻璃产品材料特性和不足
7
作者 《医药工程设计》 2013年第6期42-45,共4页
分析归纳搪玻璃产品材料的五大特性和五大不足。并阐述发扬这些特性,能扩大产品应用范围;克服它的不足,能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
关键词 搪玻璃 瓷釉 材料特性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农民主体性思想的百年探索与经验启示
8
作者 郑兴明 杨青青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农民问题作为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的重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农民主体性思想。百... 农民问题作为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的重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农民主体性思想。百年探索的基本经验在于: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教育引导农民为根本,以保障农民利益为关键,以切实造福农民为归宿。农民主体性思想百年探索对新时代乡村治理也具有重要启示:必须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参与度;重视农村教育,激发农民主体性意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积极性;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畅通农民参与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民主体性思想 百年探索 经验启示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内化路径研究
9
作者 郑兴明 张琳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90-94,共5页
新时代大学生是否且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不可忽视的是,当前仍有众多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如社会层面中的网络空间多隐患;高校层面中的思想教育待深入;家庭层面中的家风建设重视少;个人层面中的自身... 新时代大学生是否且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不可忽视的是,当前仍有众多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如社会层面中的网络空间多隐患;高校层面中的思想教育待深入;家庭层面中的家风建设重视少;个人层面中的自身素质待提高等。因此,为达到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得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应净化网络环境,还大学生一方净土;加强教育引导,助大学生修养品德;树立良好家风,促大学生成人成才;提高自身素养,望大学生奋勇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理想信念 内化路径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城乡关系认识演变的历史脉络及其现实启示
10
作者 张琳 郑兴明 +1 位作者 杨青青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37-43,共7页
城乡关系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对重要关系,统筹城乡关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革命的成功。随着时局的变化,党适时调整了工作中心。新... 城乡关系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对重要关系,统筹城乡关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革命的成功。随着时局的变化,党适时调整了工作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党对城乡关系的认识和定位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时期,改革开放后城乡二元结构瓦解、城乡关系逐渐走向协调的时期。梳理百年来党对城乡关系认识变化的历史脉络,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在各种利益关系中城乡关系是最重要的一对利益关系;国家政策在处理城乡关系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正确处理城乡关系需要构建以改善民生为导向的考评机制;新时代背景下要壮大县域经济,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历史演变 现实启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