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抑菌作用机理初探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伟虎 程红刚 +3 位作者 杨璟 耿楠楠 张国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5-781,共7页
为探究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作用机理的影响,通过抑菌试验、酶活试验及电导率试验,分析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菌活性,以及经香豆素处理后灰葡萄孢霉菌胞内外蛋白质含量、酶活性以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规律,揭示香豆素... 为探究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作用机理的影响,通过抑菌试验、酶活试验及电导率试验,分析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菌活性,以及经香豆素处理后灰葡萄孢霉菌胞内外蛋白质含量、酶活性以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规律,揭示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在PD液体培养基上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的EC50值为101 mg/L;处理组胞内及胞外蛋白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蛋白浓度;香豆素浓度为101 mg/L时对灰葡萄孢霉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抑制率分别为62.60%和76.5%,对纤维素酶(CL)、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酶(pectinase)的抑制率分别为57.63%、64.51%和61.13%;香豆素处理可显著增强灰葡萄孢霉菌的细胞膜透性,经香豆素处理48 h,灰葡萄孢霉菌的电导率为17568.79μS/cm,为对照组电导率的1.9倍。可见,香豆素可以抑制灰葡萄孢霉菌的生长,使其呼吸代谢受阻,干扰灰葡萄孢霉菌细胞膜的渗透,抑制灰葡萄孢霉菌细胞壁酶的活性。该结果可为以香豆素为主的新型植物源农药开发以及灰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灰葡萄孢霉菌 抑菌活性 酶活性 EC50值
下载PDF
松阿扁叶蜂发生动态及航空飞机防治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伟虎 +3 位作者 邹海凤 耿楠楠 安吉缘 张国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79,共5页
2020年5月27日起,对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在山西省壶关县的发生动态(蛹期发育进度、成虫羽化进度、成虫产卵进度、卵孵化进度)及其对油松林(6.67 km^(2))的危害程度(虫口密度)进行调查;选用质量分数为20%的毒... 2020年5月27日起,对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在山西省壶关县的发生动态(蛹期发育进度、成虫羽化进度、成虫产卵进度、卵孵化进度)及其对油松林(6.67 km^(2))的危害程度(虫口密度)进行调查;选用质量分数为20%的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低毒安全体积分数为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为防治药剂,尿素为沉降剂,按照体积分数为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 kg/km^(2)、质量分数为20%的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120 kg/km^(2)、尿素30 kg/km^(2)的喷洒量配制喷施药剂(质量比m(沉降剂)∶m(药剂)∶m(水)为1∶9∶80);2021年6月18日,根据松阿扁叶蜂灾害发生程度以及试验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按照试验设计方案使用AS350小松鼠直升机对试验区域喷洒药剂;依次调查飞防前和飞防后的1、3、5、7、9 d的虫口密度,以虫口减退率为评价指标,分析防治效果。结果表明:①松阿扁叶蜂在壶关县1 a发生1代,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羽化高峰在6月初、6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②飞防施用体积分数为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质量分数为20%的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质量比m(沉降剂)∶m(药剂)∶m(水)为1∶9∶80)9 d后,平均虫口密度由55头/枝,降低为4头/枝,虫口减退率达到92.41%。飞机防治使用体积分数为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质量分数为20%的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对松阿扁叶蜂的防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松阿扁叶蜂 森林虫害防治 飞机防治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脱镁叶绿酸钠对胡萝卜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姝人 张博文 +3 位作者 杨璟 张国财 陈广胜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7-972,共6页
脱镁叶绿酸钠(sodium pheophorbide a)是一种极具研发前景的光敏抑菌活性物质,为了研究将其用于防治胡萝卜灰霉病的可能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脱镁叶绿酸钠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光敏抑制作用,并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脱镁... 脱镁叶绿酸钠(sodium pheophorbide a)是一种极具研发前景的光敏抑菌活性物质,为了研究将其用于防治胡萝卜灰霉病的可能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脱镁叶绿酸钠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光敏抑制作用,并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脱镁叶绿酸钠对胡萝卜灰霉病病斑扩展的影响及对胡萝卜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镁叶绿酸钠质量浓度以及有无光照对脱镁叶绿酸钠的抑菌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 <0.05),且随着脱镁叶绿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20 mg/mL的脱镁叶绿酸钠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光照条件(4 000 lx)下为89.19%,在黑暗条件下为72.20%;此外,20 mg/mL的脱镁叶绿酸钠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胡萝卜上灰霉病病斑的扩散,在接种后84 h内,病斑直径均显著小于其他浓度处理组(P <0.05),同时可以有效地保持胡萝卜组织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CAT和PAL 4种酶活力的稳定。综上所述,脱镁叶绿酸钠能够有效地抑制灰葡萄孢的菌丝生长,对胡萝卜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镁叶绿酸钠 胡萝卜 灰霉病 灰葡萄孢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