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司法衔接关键问题探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別涛 刘倩 季林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10,共8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结果及磋商协议的性质是磋商与司法衔接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应解读为民事性质。由此产生对磋商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后续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问题,此为...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结果及磋商协议的性质是磋商与司法衔接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应解读为民事性质。由此产生对磋商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后续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问题,此为磋商与司法衔接的第一重关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也有相较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优先性,此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司法衔接的第二重关系。在这两重关系的框架内,具体衔接过程中如何操作则属需研究的细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磋商 司法确认 强制执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原文传递
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探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季林 韩梅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20期52-56,共5页
惩罚性赔偿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惩罚性赔偿旨在针对被告故意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填补之外,对被告加以额外的赔偿责任以防止将来重犯,同时也达到惩戒他人的目的。确立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彰显社... 惩罚性赔偿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惩罚性赔偿旨在针对被告故意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填补之外,对被告加以额外的赔偿责任以防止将来重犯,同时也达到惩戒他人的目的。确立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彰显社会正义的需要,有助于增强公众的维权意识,增加企业违法成本并有效遏制环境损害违法行为的发生。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上存在故意和重大过失、行为违反了环境行政法律法规、产生了环境损害的后果、损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环境侵权领域,需要在以下三类案件中引入惩罚性赔偿:一是加害人故意违法污染环境导致人身损害;二是加害人故意违法损害了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财产;三是加害人故意违法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损害。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应采取弹性金额模式确定赔偿数额,并规定赔偿金的最高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 故意违法 环境侵权 生态环境损害 环境价值评估
下载PDF
刍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5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0
3
作者 季林 孙倩 齐霁 《环境保护》 CSSCI 2020年第24期8-15,共8页
回顾2年试点和3年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方面,实践案件更加丰富,从试点期间的27件,到3年试行后的2700余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涉及赔偿金额已超过53亿元;另一方面,制度框架初步搭建,在国家和地方立法... 回顾2年试点和3年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方面,实践案件更加丰富,从试点期间的27件,到3年试行后的2700余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涉及赔偿金额已超过53亿元;另一方面,制度框架初步搭建,在国家和地方立法、相关工作机制、诉讼规则、技术规范体系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5年改革实践充分验证了中央决策部署的正确性,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推进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初步构建,但还存在机构、人员配置不足,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需要通过继续加强统筹调度,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补齐鉴定评估基础研究短板等措施,进一步深入开展改革实践,逐步建设更加完备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磋商 诉讼 制度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化的新阶段——《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解读 被引量:5
4
作者 别涛 季林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9期10-13,共4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近日由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和科技部、公安部等11个相关部门共14家单位印发。本文通过概括总结《规定》的特点,系统梳理《规定》中涉及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赔偿权利人职责、赔...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近日由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和科技部、公安部等11个相关部门共14家单位印发。本文通过概括总结《规定》的特点,系统梳理《规定》中涉及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赔偿权利人职责、赔偿责任承担、工作程序、鉴定评估、督察考核六项重点问题,对《规定》进行解读,探究相关规定的具体适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管理规定 鉴定评估 督察考核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生态环境修复
下载PDF
试论关联企业间的意志关系及其权利、义务、责任的平衡——从平等民事主体角度的思考
5
作者 季林 《公司法律评论》 2006年第1期58-66,共9页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关联企业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企业联合形态,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在复杂多样的关联交易背后,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因而研究如何限制其消极影响,就成了法律界的重大课题。在中国,这种研究已...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关联企业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企业联合形态,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在复杂多样的关联交易背后,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因而研究如何限制其消极影响,就成了法律界的重大课题。在中国,这种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而学界的思考、研究及我国相关立法大多只停留在对国外一些经验的借鉴、本地化的方面,极少从民法的角度对关联企业间的关系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关联 消极影响 关系 角度 企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