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官屯油田中生界厚油层内隔夹层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窦松江 +2 位作者 王海波 张胜斌 周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1期48-51,共4页
对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中生界巨厚砂岩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开发动态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本区主要发育有泥质隔夹层、钙质砂岩隔夹层和钙质砂砾岩隔夹层,利用泥质含量、声波时差及电阻率的交汇图,建立了隔夹层识别模式,开展了对全区隔夹... 对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中生界巨厚砂岩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开发动态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本区主要发育有泥质隔夹层、钙质砂岩隔夹层和钙质砂砾岩隔夹层,利用泥质含量、声波时差及电阻率的交汇图,建立了隔夹层识别模式,开展了对全区隔夹层的识别,把研究区隔夹层分为稳定隔夹层、次稳定隔夹层和不稳定隔夹层等三种类型,分析了各类隔夹层在注水开发中的作用及影响,并为该类油藏制定合理调整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隔夹层 巨厚砂岩 渗流差异性
下载PDF
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水驱砂岩油藏井间优势渗流通道识别 被引量:7
2
作者 雷霆 倪天禄 +1 位作者 王庆魁 《复杂油气藏》 2020年第2期38-42,共5页
注水开发的砂岩油藏中发育的优势渗流通道对于开发效果具有很大影响。优势通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注水低效循环,降低波及系数。提出一种改进的CRM模型,用生产动态数据来识别井间优势渗流通道。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成本低、识别结果... 注水开发的砂岩油藏中发育的优势渗流通道对于开发效果具有很大影响。优势通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注水低效循环,降低波及系数。提出一种改进的CRM模型,用生产动态数据来识别井间优势渗流通道。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成本低、识别结果准确的优点。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油藏中,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结果与其他测试方法如示踪剂和吸水剖面的测试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渗流通道 CRM模型 砂岩油藏 生产动态数据
下载PDF
东营凹陷正理庄地区沙一段石灰岩沉积相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刚强 王伟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69,共3页
东营凹陷正理庄地区沙一段顶部发育一套厚约30-60m的薄层碳酸盐岩与砂泥岩互层的沉积层,该层段的碳酸盐岩成分以生物灰岩为主。根据水深和水动力条件,将碳酸盐岩划分为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和半深湖亚相,其中浅湖亚相又划分为生物浅滩微... 东营凹陷正理庄地区沙一段顶部发育一套厚约30-60m的薄层碳酸盐岩与砂泥岩互层的沉积层,该层段的碳酸盐岩成分以生物灰岩为主。根据水深和水动力条件,将碳酸盐岩划分为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和半深湖亚相,其中浅湖亚相又划分为生物浅滩微相和滩缘微相。生物浅滩具有分布范围广、顶面平坦、沉积厚度较小的特征。浅湖沉积的生物灰岩孔渗性、连通性好,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层。该段沉积发育于湖盆的微陷扩张期,构造运动相对平静,以基底间歇性沉降为主,导致湖水深度阶段性的变化,最终形成碳酸盐岩与砂泥岩互层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沙一段 沉积相 东营凹陷 泥岩 水动力条件 构造运动 微相 湖盆 孔渗
下载PDF
王官屯油田官195断块扇三角洲储层构型表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翔宇 侯加根 +3 位作者 李春晓 刘钰铭 刘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49,共7页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多个断陷盆地中,作为一类重要的油气储层,其内部的构型表征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王官屯油田官195断块孔店组枣Ⅴ油组为例,结合岩心、测井数据和动态资料进行扇三角洲前缘储...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多个断陷盆地中,作为一类重要的油气储层,其内部的构型表征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王官屯油田官195断块孔店组枣Ⅴ油组为例,结合岩心、测井数据和动态资料进行扇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构型定量表征研究。官195断块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要素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建立了扇三角洲前缘构型级次划分方案,确立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河口坝内部增生体间夹层的识别标志。以单砂层为研究单位,利用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扇三角洲野外露头实测原型进行数据拟合,得出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定量化表征的预测公式,计算河口坝内部夹层倾角,预测内部增生体的发育规模。单一成因砂体控制的剩余油分布于坝缘部位和河道顶部,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需根据坝主体的韵律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储层构型 级次划分 定量表征 官195断块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晓良 王庆魁 +2 位作者 王学立 吕中锋 《桂林工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2-265,共4页
舍女寺油田孔二段油藏空气渗透率26.7×10-3μm2,开发过程中存在储层物性差、注水困难、注采井网不完善、油藏低速低效开采等问题。为此,开展了孔二段低渗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4项研究,即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合理驱动压力梯度、小井距... 舍女寺油田孔二段油藏空气渗透率26.7×10-3μm2,开发过程中存在储层物性差、注水困难、注采井网不完善、油藏低速低效开采等问题。为此,开展了孔二段低渗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4项研究,即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合理驱动压力梯度、小井距加密提高连通程度和非主流线井压裂。实施后舍女寺油田孔二段油藏采油速度从0.81%上升到0.92%,最终采收率从14.8%提高到26.1%,增加可采储量38×104t,为同类型油藏提供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开发效果 小井距 连通程度 压裂改造
下载PDF
断棱刻画在沈家铺油田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建 +2 位作者 王庆魁 何娇娇 吕中锋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5期619-622,共4页
在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沈家铺油田油藏描述中,将钻井、地震、建模、动态分析多种技术相结合,对目的层断棱进行精细刻画。通过密井网的井震联合进行精细地层划分对比,确定井上断点位置;利用多种地震属性识别断裂系统,并加大地震测线解释密度... 在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沈家铺油田油藏描述中,将钻井、地震、建模、动态分析多种技术相结合,对目的层断棱进行精细刻画。通过密井网的井震联合进行精细地层划分对比,确定井上断点位置;利用多种地震属性识别断裂系统,并加大地震测线解释密度,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分析,进行断层精细刻画及层位追踪,确定断层面的形态;将地震解释成果直接输入到建模软件中,快速建立起高精度的三维断层模型,依据密井网单砂层划分结果绘制微构造图,并确定单砂层在断层面的交线位置,从而精细刻画断棱的形态。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进行断棱刻画,解释精度高,能为断块开发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棱 复杂断块 井震联合 沈家铺油田
下载PDF
枣园油田孔缝型油藏单井产能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钰铭 +4 位作者 郭小龙 王飞 张容基 孙建 鲍磊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4期566-575,共10页
枣园油田中生界孔缝型油藏岩性以安山岩为主,探明地质储量1355.87×10^(4) t,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已进入开发高含水阶段,后续的进一步开发有着较大的难度。本文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等静态资料以及动态数据,分析了枣园油田孔缝... 枣园油田中生界孔缝型油藏岩性以安山岩为主,探明地质储量1355.87×10^(4) t,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已进入开发高含水阶段,后续的进一步开发有着较大的难度。本文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等静态资料以及动态数据,分析了枣园油田孔缝型油藏单井产能特征及其差异的控制因素,并制定了研究区目的层产能评价标准。研究区储集空间主要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裂缝则起到沟通孔隙的作用。经过分析表明,研究区单井产能与岩相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中爆发相和溢流相是主要储层;除此以外,产能与储层厚度以及裂缝发育呈正相关关系;油柱高度和后期措施也对单井的产能有着较大影响。通过开展油藏单井产能特征研究,总结研究区出3种单井产能类型及分类标准:Ⅰ类产能稳定递减型、Ⅱ类产能迅速递减型、Ⅲ类低产或无产能型。Ⅰ类单井钻遇储层厚度大于70 m,岩相为爆发相和溢流相;单井油柱高度大于150 m,方差属性值大于0.6。Ⅱ类单井钻遇储层厚度为35~70 m,岩相为溢流相;单井油柱高度为90~150 m,方差属性值为0.15~0.6。Ⅲ类单井钻遇储层厚度小于35 m,岩相为溢流相;单井油柱高度小于90 m,对应方差属性小于0.15。单井产能差异的控制因素研究对油田确定储层有利区以及下一步油井的部署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油气藏 产能特征 主控因素 中生界 岩相 安山岩
下载PDF
基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枣35断块火山岩分布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天琪 +1 位作者 谢丛姣 杜乐乐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4期70-73,共4页
运用地震相反射特征、振幅类地震属性以及分频信息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钻井资料,对枣35断块沙三段3个火山口位置及火山岩分布范围进行了识别,发现研究区内火山岩主要地震反射特征为3类,分别为丘状地震反射、柱状地震反射和层状地震... 运用地震相反射特征、振幅类地震属性以及分频信息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钻井资料,对枣35断块沙三段3个火山口位置及火山岩分布范围进行了识别,发现研究区内火山岩主要地震反射特征为3类,分别为丘状地震反射、柱状地震反射和层状地震反射;研究区北部火山岩厚度明显大于西南部;分析认为研究区火山岩体顶部的地震频率多高于内部的地震频率;划分出了火山岩相包括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等;最后结合试油及生产数据,认为溢流相火山岩是枣35断块主要的油气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火山岩 油气储集体 地震相反射特征 分频技术
下载PDF
多层系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文涛 王庆魁 +1 位作者 吕中锋 《桂林工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2,共5页
舍女寺油田女12-女20断块油藏受储层低渗、非均质性强和构造复杂等因素影响,断块剩余油分布复杂,油层动用程度不均和动用程度低是开发中存在主要问题。对于中高含水多层系非均质砂岩油藏,把单砂层合理井网密度评价和单砂层流动单元评价... 舍女寺油田女12-女20断块油藏受储层低渗、非均质性强和构造复杂等因素影响,断块剩余油分布复杂,油层动用程度不均和动用程度低是开发中存在主要问题。对于中高含水多层系非均质砂岩油藏,把单砂层合理井网密度评价和单砂层流动单元评价相结合进行单砂层注采井网适应性分析,再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优选EK21、EK22和EK23油组14个目标砂层,在断块东北部找到多个潜力目标区,据此编制了油藏剩余油可调整挖潜方案。完钻的14口调整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油井平均日产大于15 t,断块采油速度从0.38%提高到目前的0.82%,证实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潜力 综合评价 单砂层 可调整潜力模型
下载PDF
复杂断块未动储量综合评价及筛选方法
10
作者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了对复杂断块油藏中未动储量快速进行经济评价,优选可以效益动用的未动储量进行研究和部署方案,提出了一套综合应用油藏参数、经济参数、开发参数,在无具体开发方案情况下的未动储量综合评价及筛选方法。优选百万吨产能直接投资和内... 为了对复杂断块油藏中未动储量快速进行经济评价,优选可以效益动用的未动储量进行研究和部署方案,提出了一套综合应用油藏参数、经济参数、开发参数,在无具体开发方案情况下的未动储量综合评价及筛选方法。优选百万吨产能直接投资和内部收益率两个参数交叉筛选,可以快速、有效的筛选出产能建设阶段投资受控,生产阶段效益达标的未动储量进行精细研究和开发动用。在大港油田公司某地区应用此方法实现未动储量有效动用,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动储量 经济评价 投资受控 效益达标 交叉筛选
下载PDF
VSP测井技术在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初期的应用
11
作者 贺萍 王海波 +2 位作者 危宇宁 刘汝敏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年第5期712-715,共4页
利用VSP测井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小7-29-1井为例从零偏VSP纵波和非零偏VSP纵波两个方面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解决了小10-16区块缺乏井资料、精细构造解释难度大以及储层横向变化难预测的问题,为该断块油藏的整体部署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VSP测井 零偏VSP 非零偏VSP
下载PDF
录井技术组合在港北潜山太原组油气藏发现中的应用
12
作者 谭超 王长在 +4 位作者 胡丰波 王小成 董峰 许继策 《录井工程》 2019年第4期22-28,146,共8页
PDC及高压喷射钻进等钻井新技术在港北潜山太原组的应用给该区块录井油气显示发现带来了巨大挑战,导致常规地质录井未能及时发现太原组油气藏及其岩性组合特征,为查明该地区地层的地质信息,并确定最适合该类油气发现的录井技术组合,以... PDC及高压喷射钻进等钻井新技术在港北潜山太原组的应用给该区块录井油气显示发现带来了巨大挑战,导致常规地质录井未能及时发现太原组油气藏及其岩性组合特征,为查明该地区地层的地质信息,并确定最适合该类油气发现的录井技术组合,以港北潜山油气层的两口探井为例,对其录井方法组合系列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并对太原组岩性和含油性重新认识。最终确认,碳酸盐分析+薄片鉴定+XRD+XRF的录井技术组合对本地区复杂岩性及储集层的识别有良好的效果;气测+三维定量荧光+岩石热解分析的录井技术组合可以有效应对本地区地层含油性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井技术组合 太原组 油气识别 煤层 港北潜山
下载PDF
安山岩双重介质底水油藏渗流特征研究及剩余油挖潜
13
作者 孙建 马瑞 +4 位作者 吕中锋 薛宗安 王庆魁 姚习志 《录井工程》 2020年第4期129-133,共5页
大港南部安山岩油藏为典型的块状双重介质底水油藏,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过程中,初期产能较高,含水较低,但油井含水上升速度非常快,在不到10年间,油藏含水达到98%,区块废弃停产,采出程度仅有6.1%。为了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开展了区块精细分... 大港南部安山岩油藏为典型的块状双重介质底水油藏,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过程中,初期产能较高,含水较低,但油井含水上升速度非常快,在不到10年间,油藏含水达到98%,区块废弃停产,采出程度仅有6.1%。为了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开展了区块精细分析,通过裂缝精细描述认为该区以高角度裂缝为主,在进行裂缝建模的基础上,进行了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油藏开发过程中油水渗流特征,结果显示高角度裂缝作为优势渗流通道,纵向渗流能力较强,在直井开发的情况下容易沟通底水,导致油井含水快速上升。区块停产20年后,油藏在重力作用下油水发生了二次分异,油水界面下降明显,油气重新聚集在储集层高部位。据此针对剩余油富集区进行了井网井型论证,认为水平井在开发双重介质底水油藏方面比直井更具优势,在剩余油富集区部署水平井实施剩余油挖潜并取得了突出效果,对同类型油藏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 油水分异 裂缝建模 油水界面 底水油藏 剩余油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储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以王官屯油田王23-王27断块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翔宇 侯加根 +3 位作者 胡晨彬 刘烨 王喜鑫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41-45,共5页
为解决油田生产中储层层间非均质性评价的不确定性,以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王23-王27断块为例,应用数理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储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通过单砂层划分,单砂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程度参数计算,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处理,... 为解决油田生产中储层层间非均质性评价的不确定性,以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王23-王27断块为例,应用数理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储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通过单砂层划分,单砂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程度参数计算,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处理,得出该油藏的层间渗透率非均质程度为中等非均质性的结论。解决了从不同参数角度出发所得出的评价结果相互矛盾的问题,确立了层间变异系数作为该断块渗透率层间非均质性的重要评价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王官屯油田 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
下载PDF
黄骅坳陷官195断块孔一段扇三角洲沉积及储集层特征
15
作者 李春晓 侯加根 +3 位作者 李永强 王庆魁 孙建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11,共7页
综合利用岩心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物性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黄骅坳陷南部官195断块孔一段下部枣Ⅳ、枣Ⅴ油组沉积及储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孔一段枣Ⅳ、枣Ⅴ... 综合利用岩心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物性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黄骅坳陷南部官195断块孔一段下部枣Ⅳ、枣Ⅴ油组沉积及储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孔一段枣Ⅳ、枣Ⅴ油组为扇三角洲沉积,可识别出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分支河道间、席状砂和河口坝等4种扇三角洲前缘微相,以及辫状水道、水道侧翼和漫滩沼泽3种扇三角洲平原微相。孔一段下部枣Ⅳ、枣Ⅴ油组岩性为中砂岩、细砂岩和中-细砂岩,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杂基含量少,颗粒支撑;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5.9%,平均渗透率为252.9×10^(-3)μm^2,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方面,岩屑和胶结物的含量、粒径以及颗粒分选性影响储层的渗流性能,沉积微相对储层孔隙度影响不大,但是对渗透率影响明显,辫状水道、水下分支河道以及河口坝控制高渗储层的分布;成岩方面,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原生粒间孔隙减小,降低储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官195断块 孔一段 扇三角洲 储集层特征
下载PDF
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6
作者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4年第1期1-6,共6页
邓小平同志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份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这做了非常好的事情,就有他创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 邓小平同志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份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这做了非常好的事情,就有他创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 毛泽东同志 马克思列宁主义 学习 反对帝国主义 新民主义革命 官僚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高含水阶段油藏储层构型和油滴尺度下的剩余油研究--以沧东凹陷扇中辫状河沉积为例
17
作者 蔡明俊 +3 位作者 王庆魁 张家良 贾国龙 章晓庆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1-64,70,共5页
岩心是认识油藏最直接的实物资料,特别是水淹严重的注水开发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应用密闭取心资料开展储层构型和油滴尺度下的剩余油研究,可为高含水阶段油藏下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沧东凹陷3口密闭取心井资料为基础进行了剩余... 岩心是认识油藏最直接的实物资料,特别是水淹严重的注水开发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应用密闭取心资料开展储层构型和油滴尺度下的剩余油研究,可为高含水阶段油藏下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沧东凹陷3口密闭取心井资料为基础进行了剩余油研究,总结了密闭取心井储层构型和油滴尺度下的剩余油研究方法,开展了储层构型和油滴尺度下的剩余油研究,总结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进行现场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阶段 储层构型 赋存状态 剩余油挖潜
下载PDF
植物纤维表面改性及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杜西兰 熊一鸣 +2 位作者 靳进波 龙雪彬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4-117,共4页
以天然竹纤维粉(BF)为原料,分别通过氢氧化钠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TES)改性竹纤维,然后分别将天然和改性竹粉与聚丙烯(PP)复合挤出制备竹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水接触角(WCA)表征了天然竹粉和改性竹... 以天然竹纤维粉(BF)为原料,分别通过氢氧化钠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TES)改性竹纤维,然后分别将天然和改性竹粉与聚丙烯(PP)复合挤出制备竹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水接触角(WCA)表征了天然竹粉和改性竹粉的表面化学结构及亲疏水性能;研究了添加5%的竹粉时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成功接枝到竹纤维表面,竹粉WCA由26.4°提高到107.8°;热变形实验结果显示添加未改性竹粉后,纯PP的热变形温度由78.3℃降到74℃,但是添加HTES改性竹粉后,PP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提高到86.9℃,另外,与未改性竹粉相比,HTES改性竹粉能够显著提高PP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及弯曲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粉 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聚丙烯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新疆地区地下综合管廊防水工程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淑娟 +1 位作者 段翠霞 杨申 《施工技术》 CAS 2018年第17期69-74,共6页
基于乌鲁木齐市沙坪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案例,阐述了防水混凝土加防水材料的防水防渗体系构建原理,详细介绍了地下综合管廊采用CPS反应黏结型高分子膜基防水卷材湿铺的施工方法,以及变形缝、施工缝、阴阳角、集水坑和穿墙管等工程细部节... 基于乌鲁木齐市沙坪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案例,阐述了防水混凝土加防水材料的防水防渗体系构建原理,详细介绍了地下综合管廊采用CPS反应黏结型高分子膜基防水卷材湿铺的施工方法,以及变形缝、施工缝、阴阳角、集水坑和穿墙管等工程细部节点的防水构造,同时,提出适合新疆地区的冬季防水工程施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综合管廊 防水 材料 设计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
下载PDF
Optical properties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Nd-doped ZnO powders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真 +1 位作者 郑佳红 连建设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434-1439,共6页
To improve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inc oxides, ZnO powders doped with different neodymium (Nd) concentrations were prepared via hydrothermal method. X-ray diffraction (XRD) together with X-ray photoelectro... To improve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inc oxides, ZnO powders doped with different neodymium (Nd) concentrations were prepared via hydrothermal method. X-ray diffraction (XRD) together with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patterns revealed that Nd atoms were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ZnO lattice. XRD pattern also showed some anisotropy of the powders. The photoluminescence (PL) spectrum demonstrated a strong and broad peak in the visible light region, and the intensity of visible light emission was enhanced by Nd-doping.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as evaluated by the 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solution. It is shown that doping of Nd into ZnO induces an increase of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it attains to optimum at 3% (mole fraction) doping concentration. The intense visible light emission and the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ere explained by the increase in electron hole pairs and induced defects like antisite oxygen Ozn and interstitial oxygen Oi, due to the doping of 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doped ZnO PHOTOLUMINESCENCE PHOTOCAT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