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ir-Hugger升温系统实施间断热疗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海娟 谢庆 +4 位作者 陈晓霞 刘小民 彭勤宝 成健龙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Bair-Hugger升温系统实施间断热疗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1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使用Bair-Hugger升温系统以3 min为区间分别使... 目的:探讨Bair-Hugger升温系统实施间断热疗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1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使用Bair-Hugger升温系统以3 min为区间分别使用38℃及43℃交替充气式升温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全程使用38℃充气式升温,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体外循环复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时鼻咽温、手术结束时直肠温、入ICU即刻直肠温、入室后6 h直肠温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内均无新发压疮。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Bair-Hugger升温系统实施间断热疗可以有效复温及保温,预防低体温发生,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手术 压疮 间断热疗
下载PDF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七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柯俊 章晓华 +2 位作者 陈萍 李刚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66,共2页
随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增多,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在心脏术后心脏功能不全患儿中的应用逐渐增加,但在高危患儿中应用ECMO后相关并发症及病死率仍然很高,治疗效果不尽... 随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增多,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在心脏术后心脏功能不全患儿中的应用逐渐增加,但在高危患儿中应用ECMO后相关并发症及病死率仍然很高,治疗效果不尽人意。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实施完成7例婴幼儿ECMO,现将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膜肺氧合 婴幼儿 心脏功能不全 ECMO 相关并发症 手术治疗 心脏术后
原文传递
微创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的体外循环管理1例报告
3
作者 李天宝 徐鹭鹭 +5 位作者 张力 梁杰贤 吴敏 黄劲松 周成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305-307,共3页
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是救治终末期心衰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1-2]。传统LVAD植入术需要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及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ve... 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是救治终末期心衰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1-2]。传统LVAD植入术需要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及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的小型化,导致新的植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同微创LVAD植入手术相配合的ECC技术也随之相应的有所变化。现总结1例微创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的ECC管理经验,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心脏外科 左心室辅助装置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不同心肌保护液在全胸腔镜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4
作者 李天宝 张永苹 +5 位作者 章晓华 何海林 贺子剑 全梓林 周成斌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3201-320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肌保护液在全胸腔镜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4年1月在该院行全胸腔镜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72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使用不同心肌保护液分为St.Thomas停搏液组(STH组,n=13)、del ... 目的探讨不同心肌保护液在全胸腔镜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4年1月在该院行全胸腔镜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72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使用不同心肌保护液分为St.Thomas停搏液组(STH组,n=13)、del Nido停搏液组(DN组,n=24)、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酯液组(HTK组,n=35)。比较各组术前、术中乳酸(Lac)水平,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最高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T)及肌酐(Cr)水平,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最大流量、体外循环最低膀胱温度、停搏液灌注次数、主动脉开放后除颤比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除1例HTK组患者术后自动出院外,其余71例患者均康复遵医嘱出院。3组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最大流量、体外循环最低膀胱温度、体外循环前Lac、体外循环最高Lac、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Cr、术后当天Cr、术后最高Cr、术前TnT、术后当天TnT、术后最高TnT、术前CK-MB、术后当天CK-MB、术后最高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后除颤比例和心肌保护液灌注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保护液灌注次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主动脉开放后除颤比例与HT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STH和HTK在全胸腔镜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中均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HTK相对DN、STH具有较少灌注次数,减少手术操作的优势;DN相对HTK在主动脉开放后有较低使用电除颤纠正心律失常比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 微创主动脉瓣 心肌保护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5
作者 徐建军 周成斌 +3 位作者 全梓林 陈官映 肖灯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3-285,296,共4页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主动脉瓣置换的22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右侧胸壁打3孔,作为手术操作入路,采取股动静脉插管...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主动脉瓣置换的22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右侧胸壁打3孔,作为手术操作入路,采取股动静脉插管,辅以负压静脉引流技术。体外循环中采取中低温28℃至31℃鼻咽温、中低流量50~70 mL·kg^(-1)·min^(-1)。统计患者的手术完成情况、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最低温度、心脏复搏方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24 h的胸腔引流量、术后2 h、4 h、8 h、12 h、24 h乳酸浓度、术后24 h尿量、死亡情况。结果2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体外循环时间为(179.00±56.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6.0±30.7)min,术中最低温度为(30.50±0.79)℃,心脏复搏方式中自动复搏患者占81.8%,电击复搏患者占18.2%,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17.9±16.4)h,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为(54.7±25.4)h,24 h的胸腔引流量为(230±116)mL,术后24 h尿量为(3138±748)mL。无患者出现心肺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论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能够有效配合全胸腔镜主动脉瓣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主动脉瓣置换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改装密闭式体外循环套包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建军 +3 位作者 周成斌 章晓华 陈萍 庄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第4期234-236,244,共4页
目的总结改装密闭式体外循环套包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4年8月,将改装的密闭式体外循环套包用于体外循环转流14例。主要病种包括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4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3例、主动脉缩窄合并... 目的总结改装密闭式体外循环套包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4年8月,将改装的密闭式体外循环套包用于体外循环转流14例。主要病种包括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4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3例、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3例、大血管转位合并室间隔完整3例以及1例法洛四联症术后低氧再次手术。密闭式体外循环套包内的管道及膜肺均有肝素涂层材料。在套包的静脉回路上安装一个储血罐,利用套包内的小儿离心泵为主泵,驱动静脉血从储血罐到膜肺,氧合后灌注到体内。如需要转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只需将体外循环中的储血罐去除,离心泵泵头直接连接静脉回路,恢复密闭式转流方式。结果平均转流时间(164.4±71.9)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71.4±21.9)min,有6例患儿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术后脱离体外循环12例,存活10例,死亡2例(均为NorwoodⅠ期手术患儿)。转ECMO支持2例,其中死亡1例。总体死亡率21.4%。结论将密闭式体外循环套包中的离心泵、肝素涂层管道和膜肺用于复杂先心病手术,改装技术可行,术中转换成ECMO支持简便,在本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肝素涂层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妊娠期体外循环常温搏动灌注对母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力 要惜梦 +7 位作者 李慧丽 于芙民 罗智超 林中林 肖灯科 章晓华 周成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6期323-328,341,共7页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搏动灌注(PP)、常温对妊娠期CPB手术的孕妇及其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CPB下心脏手术的妊娠期妇女33例。灌注方式有连续性非搏动灌注(NP)组和PP组,最...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搏动灌注(PP)、常温对妊娠期CPB手术的孕妇及其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CPB下心脏手术的妊娠期妇女33例。灌注方式有连续性非搏动灌注(NP)组和PP组,最低温度以35℃为分界,<35℃为低温组,≥35℃为常温组。为了评价温度和灌注方式对患者的共同作用,将NP与低温设为A组,NP与常温设为B组,PP与低温设为C组,PP与常温设为D组。结果对于温度和灌注方式对患者的共同作用,A、B、C、D四组对母体结局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灌注方式的主效应对母体术后24 h血红蛋白、24 h凝血酶原时间(PT)和术后24 h最高乳酸(Lac)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组患者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比NP组高9.83 g/L(95%CI:0.80~18.86);术后24 h PT比NP组少2.25 s(95%CI:0.45~4.05);术后24 h最高Lac值水平比NP组低1.96 mmol/L(95%CI:0.25~3.66)。最低温度的主效应对母体住院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温组患者住院时间比低温组少13.08天(95%CI:3.49~22.67)。母亲术后第28天胎儿死亡率四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死亡率5.26%)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妊娠期CPB术中常温PP可以减少母亲术中血液破坏,改善母体凝血功能和内环境,减少住院时间,同时降低胎儿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心肺转流 搏动灌注 常温 母胎预后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用血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章晓华 雷迪斯 +3 位作者 彭勤宝 林天晓 贺子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1期10-12,44,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手术用血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9 196例ECC相关手术过程中血制品使用情况。结果平均每例手术ECC过程中浓缩红细胞(PRBC)和新鲜冰冻血浆(FFP)用量分别为(167.7±187.8)ml和(123.9±164.1)ml;手术种类...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手术用血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9 196例ECC相关手术过程中血制品使用情况。结果平均每例手术ECC过程中浓缩红细胞(PRBC)和新鲜冰冻血浆(FFP)用量分别为(167.7±187.8)ml和(123.9±164.1)ml;手术种类不同将明显影响血制品用量;患者年龄和体重对血制品用量有明显影响;成人病例中,女性患者红细胞用量显著高于男性患者;ECC残余血量与ECC血制品使用总量接近。结论 ECC装置的个体化或微型化是目前减少ECC术中血制品用量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制品使用
下载PDF
国产婴儿型膜式氧合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力 陈萍 +1 位作者 章晓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096-4098,共3页
目的:本研究将国产婴儿型膜式氧合器应用于婴儿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并与进口膜式氧合器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体重5~8kg的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使用希健婴儿型膜式氧合器,B组... 目的:本研究将国产婴儿型膜式氧合器应用于婴儿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并与进口膜式氧合器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体重5~8kg的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使用希健婴儿型膜式氧合器,B组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观察项目:(1)总预充量、余血量、残血量;(2)血气分析,于CPB前(T1)、CPB开始后15min(T2)、CPB停机前(T3)及术毕(T4)抽取动脉血进行检测;(3)两组CPB中变温效果;(4)预充、CPB及手术全程血制品用量;(5)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1)实际总预充量A组>B组(P<0.005);残血量A组>B组(P=0.002)。(2)在气血流量比及吸氧分数设置相同的前提下,CPB15min及CPB停机前A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B组(P<0.05);CPB停机前A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值<B组(P<0.05)。(3)改变单位鼻咽温度的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4)预充血浆(FFP)量A组>B组(P=0.025);CPB总用血量、手术总用血量、术前及术毕红细胞压积(HCT)均无统计学差异。(5)术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时间、ICU停留时间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全部病例术中未见血红蛋白尿,升主动脉开放后均自动复跳,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国产婴儿型膜式氧合器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稍大体重婴儿的开心手术中,各项性能接近于进口膜式氧合器。由于总预充量、残血量稍大,不建议用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开心手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氧合器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婴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