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气对环卫工人雾霾暴露肺保护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龚志晶 关继涛 +4 位作者 任雪珠 孟德 张会然 王伯丽 阎锡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6-923,共8页
目的 探讨氢气吸入对环卫工人雾霾暴露的肺保护性作用.方法 2016年1—2月选取石家庄市中心城区96名健康不吸烟环卫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50名)及对照组(46名).试验组给予吸入氢氧混合气... 目的 探讨氢气吸入对环卫工人雾霾暴露的肺保护性作用.方法 2016年1—2月选取石家庄市中心城区96名健康不吸烟环卫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50名)及对照组(46名).试验组给予吸入氢氧混合气(67%/33%)治疗,对照组给予吸入氮氧混合气(67%/33%)治疗,1 h/次,1次/d,为期30 d.分别在试验前1天(第0天)、试验开始第8、15及30天留取血样、诱导痰液、测定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问卷调查及随访受试对象自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第8天试验组FeNO测定值为(16±5)×1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4)×109(F=6.94,P〈0.05);(2)第8天试验组FEV1占预计值%为(96±13)%,高于对照组的(94±14)%(F=3.96,P〈0.05);第30天试验组FEV1占预计值%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95±12)%(F=8.5,P〈0.05);第15天试验组PEF占预计值%为(73±15)%,高于对照组的(67±18)%(F=8.68,P〈0.05);(3)痰上清液中,试验组第8、15、30天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与超氧化物歧化酶3(SOD3)低于对照组,第15、30天IL-10高于对照组,第30天丙二醛及IL-2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痰液中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血清中,试验组第8、15、30天IL-2与SOD3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第30天MMP-12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中CRP、TGF-β1、丙二醛各观察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试验组结束治疗后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氢气吸入治疗有助于降低气道氧化应激损伤相关炎性水平,对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也有一定抑制效果,同时能够改善环卫工人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氧化性应激 职业暴露 呼吸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大气颗粒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和哮喘日入院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孟德 阎锡新 +1 位作者 任振科 陈静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4-598,F0003,共6页
目的研究大气颗粒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发作与支气管哮喘日入院的影响。方法应用广义相加模型,研究2014年大气颗粒物对患者日入院人数的影响并分析滞后效应及累计效应。结果在控制温... 目的研究大气颗粒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发作与支气管哮喘日入院的影响。方法应用广义相加模型,研究2014年大气颗粒物对患者日入院人数的影响并分析滞后效应及累计效应。结果在控制温度、相对湿度的影响后,PM2.5、PM2.5-10与COPD急性发作及哮喘患者日入院人数之间均存在正向关联。大气颗粒物浓度对滞后2 d的COPD急性发作日入院人数的影响最大,PM2.5及PM2.5-10每升高10μg/m3,其每日入院人数分别增加0.9%(95%CI:0.3%~1.5%)、0.5%(95%CI:0.1%~0.9%);累积2d后影响最大,相对危险度变化不明显。PM2.5的浓度对哮喘当天入院人数有影响,PM2.5每升高10μg/m3,入院人数增加0.58%(95%CI:0.02%~1.16%);PM2.5-10在滞后1 d时影响最大,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入院风险增大0.62%(95%CI:0.01%~1.23%);PM2.5及PM2.5-10对哮喘日入院人数的影响在累积1 d时最大,PM2.5及PM2.5-10每升高10μg/m3,其每日入院风险分别增大0.8%(95%CI:0.2%~1.5%)和0.6%(95%CI:0.1%~1.2%)。在分别调整其他污染物的影响后,PM2.5及PM2.5-10对两种疾病的日入院人数均仍有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气颗粒物浓度的上升可促进COPD的急性发作和哮喘入院人数的增加,并有一定的滞后作用,且滞后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PM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支气管哮喘 日入院人数
原文传递
体积描记法检测肺容量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孟德 苏艳 +1 位作者 杜丽娟 闫莉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8期1261-1265,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慢阻肺,以不可治愈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等[1]。慢阻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第三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虽然慢阻肺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慢阻肺,以不可治愈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等[1]。慢阻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第三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虽然慢阻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较高,但其病程长,早期症状少,导致诊断不足[2]。如能早期识别,及时进行干预,虽疾病不完全可逆,但可延缓病程进展,尽可能维持患者的剩余肺功能。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和评估慢阻肺并分级的重要标准。目前通用呼气流量指标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_(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比值(FEV_(1)/FVC)作为慢阻肺的诊断指标,用FEV_(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3]。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过度充气可导致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和活动受限,并且是其死亡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4]。单纯呼气流量指标仅能反应肺通气情况,无法反映肺过度充气,在慢阻肺的整体评估方面存在欠缺。本文就体积描记法所测肺容量指标(如残气量等)对慢阻肺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严重程度 肺容量 肺功能检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通气 预计值 残气量 慢性支气管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