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前的b值变化 被引量:48
1
作者 史海霞 令媛 +5 位作者 张雪梅 常莹 杨振涛 谢蔚云 服部克巳 韩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74-1882,共9页
Gutenberg-Richter定理给出了地震频度随震级的分布特征.大量研究表明频度-震级关系的斜率(b值)在大地震孕育的过程中会出现减小.为了考察b值在汶川地震孕育过程中的时间演化特征,本文尝试基于破裂断层选取研究区域,考察了2000年1月至2... Gutenberg-Richter定理给出了地震频度随震级的分布特征.大量研究表明频度-震级关系的斜率(b值)在大地震孕育的过程中会出现减小.为了考察b值在汶川地震孕育过程中的时间演化特征,本文尝试基于破裂断层选取研究区域,考察了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间,汶川地震(MS8.0)破裂区的地震活动性,并对该区域b值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2005年中至2006年底,地震月频度及季度频度有一个较明显的下降.b值从2002年始至地震前呈现出一个长期趋势性减小;在地震前约半年,出现快速、显著的下降.b值的这一时间变化特征与其他研究者报道的日本东北MW9.0级地震前的b值变化特征具有很高相似性,可能反映了大地震准备过程中的应力变化.以上结果有益于认识和理解大地震孕育演化过程,同时也表明b值在中长期地震灾害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B值 地震活动性 孕震区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中强震前固体潮调制比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韩颜颜 令媛 +3 位作者 刘桂萍 周龙泉 臧阳 李智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8-750,共13页
基于1900—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浅源地震阴历目录,依据地震活跃特征确定固体潮调制阴历日期和调制比阈值,并利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回顾性地研究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即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2015年内蒙古阿拉善M... 基于1900—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浅源地震阴历目录,依据地震活跃特征确定固体潮调制阴历日期和调制比阈值,并利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回顾性地研究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即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2015年内蒙古阿拉善M_S5.8和2016年青海门源M_S6.4地震前,区域小震的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岷县漳县M_S6.6和阿拉善M_S5.8地震前震中区域出现固体潮调制比异常,门源M_S6.4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固体潮调制比异常演化时间较长;西北地区3次中强震均发生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的高值异常集中地区及周围区域,扫描时间窗长度和固体潮调制比异常区域的大小可能与中强震的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潮调制比 阿拉善MS5.8地震 岷县漳县MS6.6地震 门源MS6.4地震
下载PDF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 6.4地震总结 被引量:24
3
作者 令媛 苑争一 +13 位作者 宋治平 杨文 姜祥华 王博 周志华 于晨 姚丽 解滔 黎明晓 姚琪 马未宇 马亚伟 臧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2期63-89,共27页
系统总结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 6.4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1)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高频、带状分布等中期和短期异常;(2)地球物理观测:震中300 km范围内存在水位、水温、基岩温度、断层氢、... 系统总结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 6.4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1)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高频、带状分布等中期和短期异常;(2)地球物理观测:震中300 km范围内存在水位、水温、基岩温度、断层氢、地倾斜、重力、地磁等测项,其中7个异常测项均为趋势异常,短临变化特征不突出;(3)综合方法主要为年尺度趋势异常。梳理并总结此次地震序列的动态跟踪过程,发现:该地震序列主要分布在柯坪塔格推覆构造附近,主震震源机制为逆冲型破裂为主,余震丰富,序列b值、h值于震后15天左右逐渐趋于稳定。综合分析认为,在伽师MS 6.4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异常具有中期逐渐向短期逼近的过程,以趋势类为主的地球物理观测,震前未出现或未发现具有短期意义的异常,而是主要提供了后续强震的发生地点和震级的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MS 6.4地震 地震活动异常 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序列跟踪
下载PDF
超净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及其在超低排放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朱法华 令媛 +1 位作者 严俊波 莫华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超净电袋是常规电袋复合除尘的技术升级,在电区袋区最优耦合匹配、颗粒荷电微粒凝并、高精过滤、高均匀多维流场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可实现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长期稳定的小于10(或5)mg/m3。检测结果表明:超净电袋的出口烟尘浓度非常稳... 超净电袋是常规电袋复合除尘的技术升级,在电区袋区最优耦合匹配、颗粒荷电微粒凝并、高精过滤、高均匀多维流场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可实现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长期稳定的小于10(或5)mg/m3。检测结果表明:超净电袋的出口烟尘浓度非常稳定,满足超低排放要求,且投运一年后,出口烟尘浓度更加稳定,并有所下降;超净电袋不仅适用于燃用优质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更加适用于电除尘器难以实现的劣质高灰煤电厂的超低排放;超净电袋的运行阻力最大值小于800 Pa,大多稳定在450~500 Pa,阻力较小,能耗较低,与五电场的电除尘器大体相当;与干式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实现颗粒物超低排放相比,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运行费用低、不产生废水等优点。电力行业标准《燃煤电厂超净电袋复合除尘器》的颁布实施,有利于规范超净电袋的设计与使用,随着西部地区高灰劣质煤电厂超低排放的推进,超净电袋在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净电袋 技术突破 稳定性 适应性 能耗
下载PDF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8
5
作者 姜海英 徐宝峰 +2 位作者 许正学 令媛 曲海霞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105-106,共2页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产量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大豆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产量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大豆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组装与推广上发展缓慢.单产水平上不去.导致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同时,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发展迅猛。在国际大豆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对我国大豆生产发展冲击很大。目前.我国大豆年产量约1300万t.只占世界的10%.位居世界第四位。199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生产 种植面积 油料作物 品种选育 高效栽培 单产水平 大豆市场
下载PDF
2013年四川芦山M_S7.0地震近断层强地面运动模拟及烈度分布估计 被引量:16
6
作者 令媛 周龙泉 刘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1-448,共8页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芦山MS7.0地震,地震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中最严重的破坏发生在震中附近的芦山、宝兴等地区.根据地震发生的快速反演结果,及发震断层面上滑动位移的分布情况,构建有限断层模型,...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芦山MS7.0地震,地震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中最严重的破坏发生在震中附近的芦山、宝兴等地区.根据地震发生的快速反演结果,及发震断层面上滑动位移的分布情况,构建有限断层模型,对近断层区域的强地面运动进行初步计算,并基于强地面运动的模拟结果给出震区烈度分布的初步估计.模拟结果显示:模拟烈度图显示极震区的烈度在IX级左右,VI级烈度影响范围大致为16000km2,该结果与中国地震局于4月27日给出的震区实测烈度图一致程度较高.强烈地震发生后,基于近断层强地面运动模拟计算的结果,可以给出相对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情况估计,对震区震情判定及救灾工作具备较高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断层滑动分布 有限断层模型 强地面运动 模拟烈度分布图
下载PDF
四川长宁MS6.0地震震区上地壳速度结构特征与孕震环境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大虎 詹艳 +5 位作者 丁志峰 高家乙 吴萍萍 令媛 孙翔宇 张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35,共18页
北京时间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了MS6.0地震(28.34°N,104.90°E),四川盆地内部及边缘地带的深部孕震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再次引起了国内外地震专家和学者们的密切关注.为了揭示长宁MS6.0震区的深部介... 北京时间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了MS6.0地震(28.34°N,104.90°E),四川盆地内部及边缘地带的深部孕震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再次引起了国内外地震专家和学者们的密切关注.为了揭示长宁MS6.0震区的深部介质结构特征和孕震环境,综合解译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和展布特征,本文充分收集川东南宜宾长宁地震震区及其周边范围内由四川省数字测震台网、宜宾市地方测震台网以及2016年以后宜宾长宁地区新增小孔径流动地震台阵等共计35套观测地震设备2013年1月—2019年7月记录到的17305次地震的P波到时资料的数据,应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长宁震区及周边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特征,并结合此次震后科考组在震区获取的三维大地电磁阵列测深和重力密集测量等最新观测资料,综合分析讨论了长宁震区速度结构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孕震环境及其地震危险性等科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长宁震区及周边上地壳P波速度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震区沉积盖层的物性特征分异明显,双河场背斜褶皱北西侧的波速结构与其东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且浅层P波速度结构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密切相关.重新定位后的长宁MS6.0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与震区上地壳介质速度结构存在密切关系,序列大体上沿着高低速异常分界线呈NW-SE向展布,并终止于白象岩—狮子滩背斜构造东段附近,长宁震区及周边介质速度结构的非均匀变化是控制主震及其序列空间展布的深部构造因素.三维P波速度结构还表明了长宁MS6.0震区双河场褶皱附近存在不一样的深浅构造背景,震区褶皱构造伴生断裂的复杂性可能破坏了盖层地层成层性,造成了介质物性界面的变化多样,从而导致深浅构造耦合存在明显的差异.长宁MS6.0地震震中位于速度结构发生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MS6.0地震 地壳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 深部构造 孕震环境
下载PDF
应用动态复合震源模型模拟汶川M_w 7.9地震强地面运动 被引量:15
8
作者 令媛 史保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0-1027,共18页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地区发生M_w7.9地震,震中位置103.4°E,31.0°N.主要发震断层空间展布长达300多公里,由南西方向到北东方向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汶川—映秀段逆冲为主兼有少量的右旋走滑分量;安县—北川段为逆冲-右旋走滑的...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地区发生M_w7.9地震,震中位置103.4°E,31.0°N.主要发震断层空间展布长达300多公里,由南西方向到北东方向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汶川—映秀段逆冲为主兼有少量的右旋走滑分量;安县—北川段为逆冲-右旋走滑的断层错动;青川段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少量逆冲分量.采用改进后的复合震源强地面运动预测模型,建立了长为320km,宽为20km的断层破裂运动学模型,实现了断层分段、空间倾角、滑动方向连续变化的动态设定.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近断层两侧(上、下盘)的地面加速度的分布特征,并同卧龙、郫县走石由及绵竹清平强震观测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无论在波形、持续时间、频率分量、峰值大小同观测记录都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利用现有83个已知经纬度台站的强震实测数据及数值模拟的结果同Boore等的新一代衰减关系(NGA)进行比较,对比模拟与实际观测水平峰值加速度的一致程度.近断层峰值加速度分布特征则进一步显示了在汶川、北川和青川附近明显的高值分布区域,同野外地质调查相一致.进一步的分析结果也表明,汶川—映秀段逆冲为主的断层上盘的运动量远大于断层下盘,在距离断层地表出露位置5km处,峰值加速度N-S、E-W及UP方向分量的比值分别为1.72:1、2.5:1及1.77:1.本文中给出的动态复合震源模型和近断层区域强震模拟的计算方法,对大震强地面运动的预测及实现近实时强地面运动分布特征的圈定(Shaking Map)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断层分段 复合震源模型 强地面运动 NGA 峰值加速度 SHAKING MAP
下载PDF
燃煤超低排放的减排潜力及其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朱法华 王圣 令媛 《环境保护》 CSSCI 2016年第7期42-46,共5页
基于煤炭消费量估算出我国燃煤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与环境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初步得到约有710万吨二氧化硫没有纳入统计年报中,分析来源主要是非主要工业的小锅炉散烧排放。从电力行业和非电行业两方面分析燃煤超低排放的减排潜力,以及... 基于煤炭消费量估算出我国燃煤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与环境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初步得到约有710万吨二氧化硫没有纳入统计年报中,分析来源主要是非主要工业的小锅炉散烧排放。从电力行业和非电行业两方面分析燃煤超低排放的减排潜力,以及两部分不同的减排途径与新技术。进一步分析煤电超低排放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 减排潜力 大气污染 必要性 燃煤
下载PDF
2017年精河M_S6.6地震序列及震源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姜祥华 韩颜颜 +1 位作者 杨文 令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2-693,共12页
2017年8月9日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M_S6.6地震,震中44.3°N、82.9°E,震源深度11km,精河地震发生在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附近,基于远震波形记录反演的震源机制为逆冲型,地质调查结果显示主震破裂未出露地表。利用地震精定位... 2017年8月9日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M_S6.6地震,震中44.3°N、82.9°E,震源深度11km,精河地震发生在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附近,基于远震波形记录反演的震源机制为逆冲型,地质调查结果显示主震破裂未出露地表。利用地震精定位研究余震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余震展布与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的走向基本吻合,且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西侧,单侧破裂特征明显,余震的深度集中在5~15km。基于M-t图分析序列的衰减特征发现,截至2017年8月20日,序列中M_L2.0、M_L3.0余震相对丰富,衰减基本正常。G-R关系给出的b值为0.54,外推最大余震震级为M_S5.6,h值为2.17,均显示该序列为主-余型。M_S≥4.0余震的等待时间与发生时间较好地满足双对数线性关系,同样为主-余型地震的特征。断层面上静态滑动量分布相对单一且集中,最大滑动位于沿倾向10km处附近,与地质调查主震断层未出露地表的结果一致,同时也表明主震破裂较充分。基于数字波形资料计算出的余震视应力与震级间很好地符合指数关系,扣除震级变化影响后的序列视应力未出现显著高值,也表明此次破裂的能量释放比较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河MS6.6地震 精定位 地震序列 震源参数
下载PDF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震源参数特征及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初步估计 被引量:9
11
作者 令媛 周龙泉 刘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2-641,共10页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S7.0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宝兴、芦山等极震区烈度达到Ⅷ—Ⅸ度.该文针对芦山MS7.0地震震源参数的特征,结合相关经验关系,对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芦山MS7.0地震为断层...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S7.0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宝兴、芦山等极震区烈度达到Ⅷ—Ⅸ度.该文针对芦山MS7.0地震震源参数的特征,结合相关经验关系,对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芦山MS7.0地震为断层动态摩擦过程中的应力下调模式.进一步应用Brune圆盘模型对芦山MS7.0地震近场强地面运动的理论值进行估算,并基于加速度和速度的估算结果计算极震区的最大烈度,约为Ⅷ—X度,与实测的极震区最大烈度Ⅸ度较为接近.选取宝兴和芦山为特征计算点,构建动态复合震源模型,对近断层区域内宝兴和芦山两个特征点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近断层区域强地面运动呈现持续时间短、高频成分多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7.0地震 视应力 有效应力降 强地面运动 动态复合震源模型
下载PDF
美国地震预警系统ShakeAlert测试与评估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红蕾 Mooney Walter +1 位作者 高景春 令媛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5期17-25,共9页
美国地震预警系统ShakeAlert目前已向美国西海岸3个州的试验用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算法在正式上线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实时原位测试和离线测试。实时原位测试主要针对被测试系统或模块的鲁棒性进行压力测试,以评估新的系统是否... 美国地震预警系统ShakeAlert目前已向美国西海岸3个州的试验用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算法在正式上线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实时原位测试和离线测试。实时原位测试主要针对被测试系统或模块的鲁棒性进行压力测试,以评估新的系统是否可以上线运行;离线测试选取一定数量的历史地震事件进行回放测试,并基于点源结果和地震动强度预测结果这两种方式对系统的算法进行测试评估。本文以Cochran等^([1])这篇文章为蓝本,编译并概要介绍了美国地震预警系统ShakeAlert测试与评估的流程和算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ShakeAlert 测试方法 评估指标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文 刘杰 +3 位作者 臧阳 令媛 张雪梅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2-631,共10页
利用2022年9月5—12日震相报告中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的主震和余震进行重定位。重新定位后地震序列较重新定位之前震中分布更加集中,线性趋势更加明显。余震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以西地区,... 利用2022年9月5—12日震相报告中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的主震和余震进行重定位。重新定位后地震序列较重新定位之前震中分布更加集中,线性趋势更加明显。余震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以西地区,总体沿着鲜水河断裂呈NW向展布,余震区长轴约为65km。根据重定位结果,发震断层为鲜水河断裂磨西—石棉段,该断裂走向为331°~340°,倾角较陡。受SW向海螺沟段断裂影响,余震区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总体上呈现北浅南深的特征。随时间的演化,余震区中南段震源深度逐渐变浅,且地震频次逐渐衰减,而北段震源深度变化不大,频次也未明显减弱。不同时段的余震活动表明,本次地震的初始破裂方向为SE向,该破裂随后触发了与主断裂共轭的SW向分支断裂,余震沿这两个方向逐步扩展,最后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鲜水河断裂 B值 双差定位方法
下载PDF
利用黄色诱虫板防治水稻潜叶蝇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晓光 董本春 +2 位作者 王晓蔷 令媛 张静 《北方水稻》 CAS 2015年第5期43-44,共2页
由于水稻潜叶蝇对黄色趋性最强,我们研究利用黄色诱虫板防治水稻潜叶蝇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利用黄色诱虫板防治潜叶蝇,化学药剂防治潜叶蝇,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利用黄色诱虫板防治效果为52.5%,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为88.4%。黄... 由于水稻潜叶蝇对黄色趋性最强,我们研究利用黄色诱虫板防治水稻潜叶蝇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利用黄色诱虫板防治潜叶蝇,化学药剂防治潜叶蝇,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利用黄色诱虫板防治效果为52.5%,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为88.4%。黄色诱虫板防治水稻潜叶蝇可以在水稻有机米生产中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诱虫板 水稻潜叶蝇
下载PDF
冰山理论指导下的个体化护理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心功能及妊娠结局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令媛 孙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究冰山理论指导下的个体化护理对改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心功能及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 目的探究冰山理论指导下的个体化护理对改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心功能及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冰山理论指导下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护理干预后心功能、不良妊娠结局及负面情绪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孕产妇的心功能等级优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孕妇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山理论指导下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心功能和妊娠结局,改善其抑郁与焦虑等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山理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 产前护理 妊娠结局 个体化护理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局部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祁玉萍 令媛 +5 位作者 龙锋 宿君 孔令喆 肖本夫 路茜 冉喜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4,共16页
利用四川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13—2018年的波形资料,基于CAP和HASH方法反演得到锦屏一级水电站(以下简称锦屏水库)库区及周边M_(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DRSSI方法计算得到库区局部应力场信息,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资料,从震源机制参... 利用四川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13—2018年的波形资料,基于CAP和HASH方法反演得到锦屏一级水电站(以下简称锦屏水库)库区及周边M_(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DRSSI方法计算得到库区局部应力场信息,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资料,从震源机制参数和局部应力场变化等方面讨论了水库加卸载对该区域地震活动的影响.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库区地震活动类型以走滑型为主,不同加卸载阶段震源机制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库区蓄水前期震源机制类型呈现多样性,蓄水后期与区域背景场趋于一致;(2)库区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以NNW-SSE向为主,分时段结果显示,蓄水后期局部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由NNW向逐渐发生偏转至NW向;(3)库区周边的地质构造和岩性条件有利于库水的渗透,蓄水后重力载荷和流体渗透的共同作用导致岩体断层面库仑应力的变化,从而呈现出库区蓄水前后中小地震活跃程度的显著差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一级水电站 触发地震 震源机制解 局部应力场
下载PDF
2023年震情述评
17
作者 韩颜颜 臧阳 +9 位作者 马亚伟 王月 杨文 张小涛 宋金 姜祥华 史海霞 李飞 令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1-278,共8页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48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9次,最大地震为2月6日土耳其2次7.8级地震(图1)。
关键词 2023年 震情 述评
下载PDF
玉米DH系群穗位高/株高的遗传力与育种效果研究
18
作者 王洪野 成宜浓 +6 位作者 陈香香 令媛 王越人 李忠南 曲海涛 邬生辉 李光发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4期40-44,共5页
本研究以D1279×29396、D1279×D752、D1279×D956构建经产量性状选择后的3个DH系群,针对株高、穗位高、穗上高和穗位高/株高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DH世代群体共20种遗传模型及混合分布方法,针对4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分析。结... 本研究以D1279×29396、D1279×D752、D1279×D956构建经产量性状选择后的3个DH系群,针对株高、穗位高、穗上高和穗位高/株高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DH世代群体共20种遗传模型及混合分布方法,针对4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穗上高和穗位高/株高平均遗传力分别为99.50%、98.86%、99.15%、99.26%,表现为株高>穗位高/株高>穗上高>穗位高。本研究结果说明除株高外,穗位高/株高指标具有重要育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穗位高 穗上高 穗位高/株高 遗传力 育种效果
下载PDF
河北及邻区地震活动固体潮调制统计分析
19
作者 郭蕾 令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9-409,共11页
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以潮汐体应力为计算量,对河北及邻区中小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晋冀蒙交界区域的地震活动受半月潮调制作用较为显著,冀鲁豫地区的地... 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以潮汐体应力为计算量,对河北及邻区中小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晋冀蒙交界区域的地震活动受半月潮调制作用较为显著,冀鲁豫地区的地震活动受半日潮作用较为显著,而京津唐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固体潮汐之间的相关性较小。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地震受潮汐触发的震级有所不同,同一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及邻区 固体潮触发 Schuster检验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的川滇地区地震序列类型判定特征重要性研究
20
作者 赵小艳 蒋海昆 +2 位作者 令媛 苏有锦 贺素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35,共15页
基于1966—2021年川滇地区225次5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序列目录和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资料,参考以往研究和震后趋势预测实践经验,构建了10个基于地震观测数据的机器学习序列类型判定特征样本数据集。基于地震序列分类定义,设置多震型、主... 基于1966—2021年川滇地区225次5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序列目录和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资料,参考以往研究和震后趋势预测实践经验,构建了10个基于地震观测数据的机器学习序列类型判定特征样本数据集。基于地震序列分类定义,设置多震型、主余型、孤立型三类样本“标签”。对样本进行不均衡处理、对特征参数进行缺失处理后,采用决策树模型对特征参数的重要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特征参数重要性类别有一定差异,随着序列数据资料的增加,序列类型判断更倚重动态的序列数据资料;主震震源机制相关参数和主震参数对序列分类有较高的贡献率,序列参数对序列分类贡献率不高。整体而言,模型给出的结果与实际经验性预报方法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类型 机器学习 特征参数 决策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