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被、海拔、人为干扰对大中型野生动物分布的影响——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跃 雷开明 +4 位作者 张语克 肖长林 杨玉花 鸿 李淑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228-4235,共8页
利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8条动物监测样线在2003—2010年的生态监测数据,分析了植被、海拔、人为干扰对大中型野生动物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1)本监测共记录到保护区内大中型野生动物26种,其中兽类18种,鸟类8种,属于我国Ⅰ级、Ⅱ级保护动... 利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8条动物监测样线在2003—2010年的生态监测数据,分析了植被、海拔、人为干扰对大中型野生动物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1)本监测共记录到保护区内大中型野生动物26种,其中兽类18种,鸟类8种,属于我国Ⅰ级、Ⅱ级保护动物的分别有5种和11种。2)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是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两种植被类型(分别有26种和17种),阔叶林和灌丛次之(分别为10种和12种),草地最少(2种)。3)海拔2400 m以下的地方,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类稀少,为10种,2400—2599 m海拔段物种数增加至20种,之后随海拔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4)人为干扰显著影响大中型野生动物的空间分布: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将原生森林植被转化为次生的落叶阔叶林、灌丛和草地,使树正、亚纳和尖盘等地下坡位(相对海拔0—199 m)的大中型野生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降低(分别为4、2、2种)。包括旅游活动和交通在内的人为干扰,可能导致附近50m海拔范围内保护动物的缺失,并使下坡位的某些物种向高海拔处移动。生境破碎化则使野生动物的种类组成发生改变,使原有森林内部优势种,如羚牛(Budorcas taxicolor),逐渐被适应能力强的物种,如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雉鸡(Phasianuscolchicus)和野猪(Sus scrofa)等所取代,并将长期影响野生动物种群的存活。当前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大中型野生动物的分布是植被、海拔与人为干扰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植被 海拔 人为干扰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雷开明 鸿 +5 位作者 麦浪 旷培刚 刘源 赵上娟 肖长林 刘洋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88-91,50,共5页
2014年5月~2015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在30个位点布设了红外相机,通过3 153个工作日获取有效照片2832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525张,其中,鸟类161张,兽类356张,旅游活动及牲畜干扰照片8张;利... 2014年5月~2015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在30个位点布设了红外相机,通过3 153个工作日获取有效照片2832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525张,其中,鸟类161张,兽类356张,旅游活动及牲畜干扰照片8张;利用照片鉴定出物种29个,包括鸟类2目6科13种,兽类3目9科16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1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为毛冠鹿、鬣羚、斑羚、隐纹花鼠和扭角羚;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依次为灰头鸫、蓝马鸡、橙翅噪鹛、绿背山雀和血雉。黄腹鼬是本次调查保护区一个新记录种;调查发现斑羚、鬣羚罹患皮肤病。文中分析并讨论了红外相机在保护区监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九寨沟 鸟类 兽类 疥螨病
下载PDF
四川兰科植物六个新记录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俊杰 程跃红 +6 位作者 丁世雄 王岩 彭帅 杨家鑫 鸿 冷志成 胡光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3-228,共6页
报道了近期在四川西部进行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的6个四川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即:软叶筒距兰(Tipularia cunninghamii(King&Prain)S.C.Chen)、兜蕊兰(Androcorys ophioglossoides Schltr.)、戟形虾脊兰(Calanthe nipponica ... 报道了近期在四川西部进行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的6个四川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即:软叶筒距兰(Tipularia cunninghamii(King&Prain)S.C.Chen)、兜蕊兰(Androcorys ophioglossoides Schltr.)、戟形虾脊兰(Calanthe nipponica Makino)、太白山虾脊兰(C.taibaishanensis M.Guo,J.W.Zhai&L.J.Chen)、无喙兰(Neottia gaudissartii Hand.-Mazz.)和卡氏对叶兰(N.karoana Szlach.),其中软叶筒距兰为中国大陆首次报导。这些兰科植物在川西的发现为四川植物区系增加了新的组成成份,并为研究这些兰科植物的起源和扩散路线提供了新的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兰科 四川 新分布 新记录 植物区系
下载PDF
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和地灾影响的九寨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重点区域分析
4
作者 穆秀鑫 鸿 +5 位作者 雷开明 旷培刚 张跃 王国兰 王疆评 曾涛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综合海拔、植被类型、主食竹分布等环境因子,基于MaxEnt模型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生境的适宜性评价,发现大熊猫偏好海拔2 700~3 500 m、坡度10°左右有竹子分布且郁闭度在75%以上的林地活动。在此基础上叠加地灾影响范围,... 综合海拔、植被类型、主食竹分布等环境因子,基于MaxEnt模型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生境的适宜性评价,发现大熊猫偏好海拔2 700~3 500 m、坡度10°左右有竹子分布且郁闭度在75%以上的林地活动。在此基础上叠加地灾影响范围,根据适宜生境的分布特征和地灾影响情况,识别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重点区域,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栖息地 地灾影响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MaxEnt模型
下载PDF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远亮 鸿 +5 位作者 曾全 贾玉珍 旷培刚 雷开明 张跃 王国兰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95-100,共6页
在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落叶阔叶林、针阔落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和草甸3种植被类型生境,于2020年7—10月利用灯诱法进行定期采集蛾类,比较不同生境样地内蛾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3种生境样地内共获得蛾类成虫1430头,分... 在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落叶阔叶林、针阔落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和草甸3种植被类型生境,于2020年7—10月利用灯诱法进行定期采集蛾类,比较不同生境样地内蛾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3种生境样地内共获得蛾类成虫1430头,分属16科151属227种,其中夜蛾科物种数最多,尺蛾科个体数最多。多样性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和针阔落叶混交林生境内的蛾类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高山针叶林和草甸,群落表现稳定。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科级指数变化与属、种级指数变化表现明显差异,而其它指数变化呈一致性。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与针阔落叶混交林之间相似性最高(0.4178),高山针叶林和草甸样地内蛾类群落与其他2种生境内的蛾类群落的相似性较低(<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鳞翅目 蛾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雷开明 程胡椒 +5 位作者 旷培刚 冉江洪 鸿 张跃 麦浪 曾涛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66-69,共4页
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是维持大熊猫种群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的特征是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关键。2017年6月与2018年4月,针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大熊猫取食痕迹的主食竹种群进行了调查,以得到区内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 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是维持大熊猫种群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的特征是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关键。2017年6月与2018年4月,针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大熊猫取食痕迹的主食竹种群进行了调查,以得到区内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调查发现九寨沟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为华西箭竹,取食主食竹的基径平均值约为6.3 mm,对主食竹基径的选择利用范围主要集中在约5.9 mm^6.7 mm,其中最大基径为9.62 mm,最小基径为3.30 mm。大熊猫取食的主食竹所在种群的竹秆平均基径约为4.9 mm,其95%置信区间为4.7 mm^5.1 mm,其中最大基径为16.20 mm,最小基径为1.70 mm;平均种群密度约为35株·m^-2;被大熊猫选择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种群高度集中在约110 cm^12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大熊猫主食竹 取食利用 种群特征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调查
7
作者 白冉君 康齐梅 +5 位作者 雷开明 鸿 旷培刚 赵联军 余鳞 李晟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58-67,共10页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中部,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与较高的生物物种多样性。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在九寨沟保护区开展鸟兽多样性调查,共布设红外相机调查位点106个,覆盖海拔范围为2189~3514 m,总有...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中部,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与较高的生物物种多样性。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在九寨沟保护区开展鸟兽多样性调查,共布设红外相机调查位点106个,覆盖海拔范围为2189~3514 m,总有效工作量76342相机日。野生兽类、鸟类的独立有效探测数分别为11045次和648次,共记录到分属5目13科的野生兽类2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一级4种,二级10种),种群相对多度最高的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相对多度指数RAI=48.66);记录到分属4目10科的鸟类3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一级3种,二级10种),种群相对多度最高的为血雉(Ithaginis cruentus,RAI=2.33)。偶蹄目和鸡形目分别是红外相机记录到兽类和鸟类中的优势类群,分别占兽类和鸟类独立有效探测总数的84.92%和64.50%。调查中记录到九寨沟保护区新记录种7个,包括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水鹿(Rusa unicolor)、梅花鹿(Cervus nippon)5种兽类和四川淡背地鸫(Zoothera griseiceps)、乌鸫(Turdus mandarinus)2种鸟类。相比于保护区之前的2次红外相机调查,本次调查的工作量和覆盖范围均大大增加,记录到的鸟兽物种数量也有明显增长,调查结果为九寨沟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编目和物种名录更新提供了可靠数据,为保护区系统建立野生动物监测体系、有效开展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生物多样性编目 本底调查 野生动物监测 保护地管理
下载PDF
九寨沟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开花种群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雷开明 张跃 +5 位作者 肖维阳 蔡永寿 泽军 刘源 鸿 曾涛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92-95,共4页
2009年4月、7月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各样地进行调查,只在鹰爪洞沟3 000 m以上的山坡中上部发现开花的华西箭竹种群分布。调查发现:开花竹种群为典型的下降型年龄结构,表现出明显的衰退种群的特点,约22%~29%的箭竹正在开花。平均花穗... 2009年4月、7月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各样地进行调查,只在鹰爪洞沟3 000 m以上的山坡中上部发现开花的华西箭竹种群分布。调查发现:开花竹种群为典型的下降型年龄结构,表现出明显的衰退种群的特点,约22%~29%的箭竹正在开花。平均花穗密度约为296朵.m-2,平均种子密度约为3 923粒.m-2。华西箭竹的花为顶生的总状花序,花穗颜色以绿色为主,黄色、黄绿色花也较多,偶见绿紫色花。单株花穗数约在10朵~19朵之间,单株种子数在约130粒~250粒之间。平均每朵花穗的种子数约为13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华西箭竹 开花 种群
下载PDF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鼩形目物种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玉花 雷开明 +3 位作者 刘洋 旷培刚 张跃 鸿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141-144,共4页
2015年4月~6月,利用围栏陷阱法对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鼩形目物种进行了调查,6组样方72个陷阱共捕获小型兽类标本146号,84号鼩形目标本有13个物种,62号啮齿目标本有8个物种。结合历史记录,保护区分布有鼩形目物种2科11属17种。鼩... 2015年4月~6月,利用围栏陷阱法对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鼩形目物种进行了调查,6组样方72个陷阱共捕获小型兽类标本146号,84号鼩形目标本有13个物种,62号啮齿目标本有8个物种。结合历史记录,保护区分布有鼩形目物种2科11属17种。鼩形目长尾鼹Scaptonyx fusicaudus、甘肃鼹Scapanulus oweni、褐腹长尾鼩Episoriculus caudatus、黑齿鼩鼱Blarinella quadraticauda以及啮齿目滇攀鼠(Vernaya fulva)是保护区兽类新纪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鼩形目 种类 分布 围栏陷阱
下载PDF
汶川地震对两栖动物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源 刘熹 +4 位作者 李成 鸿 李淑君 肖长林 张语克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1,共5页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对两栖动物栖息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采用卫星遥感照片评估了汶川地震后3种两栖动物栖息地震损状况,结果表明:(1)15.2%的两栖动物的适宜栖息地遭到了地震的破坏;(2)震损栖息地纬向分布于31°~32°N之间,震区...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对两栖动物栖息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采用卫星遥感照片评估了汶川地震后3种两栖动物栖息地震损状况,结果表明:(1)15.2%的两栖动物的适宜栖息地遭到了地震的破坏;(2)震损栖息地纬向分布于31°~32°N之间,震区的南部和中部;(3)被破坏的栖息地垂直分布于2000m以下的中低海拔区段。汶川地震及次生灾害使两栖动物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严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两栖动物 栖息地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环境解说资源研究:以九寨沟芦苇海解说步道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语克 张琼悦 +16 位作者 张跃 肖维阳 杜杰 谢超 赵上娟 余水英 翟宗玉 郭沂 杨为亚 王定瑶 格让久 杨金秀 李英 王燕 鸿 郭西南 周亮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86,共18页
环境解说是自然保护地实现自然保护与环境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地对解说资源的时空分布研究不足,且缺乏相应的实地调查方法,限制了解说系统的发展,难以满足公众对自然认知的需要,达不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开展解说资源的... 环境解说是自然保护地实现自然保护与环境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地对解说资源的时空分布研究不足,且缺乏相应的实地调查方法,限制了解说系统的发展,难以满足公众对自然认知的需要,达不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开展解说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展示保护地的资源独特性和重要性。本文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海解说步道为例,总结了解说资源的6个选择标准,并对区域的解说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环境解说资源调查和解说系统构建提供方法借鉴。芦苇海解说步道共筛选得到195种解说资源,包括植物与菌类100种、动物62种、生态系统类型5种、地质与水文7种、天象与气候2种、文化资源19种。空间上,植物与菌类、动物和生态系统类解说资源主要分布于内侧步道,而文化类解说资源在外侧栈道分布更多;时间上,夏秋季解说资源数量最多,冬春季较少,且动植物与菌类解说资源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基于解说资源的属性、意义和分布特点,采用主旨式解说(thematic interpretation)方法设计了8条解说主旨,为解说内容的组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环境解说 解说资源 主旨式解说 解说步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