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 被引量:167
1
作者 杨善华 飞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68,共16页
本文着重从意义关联的角度讨论社会科学田野工作中的深度访谈法。从深度访谈的性质出发,本文尝试分析了与访谈有关的诸种意义体系,并讨论相关的访谈方法。本文主张,访谈既应当以“悬置”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态度进入现场,同时又要随时保... 本文着重从意义关联的角度讨论社会科学田野工作中的深度访谈法。从深度访谈的性质出发,本文尝试分析了与访谈有关的诸种意义体系,并讨论相关的访谈方法。本文主张,访谈既应当以“悬置”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态度进入现场,同时又要随时保持反省;访谈的过程应以日常生活及生活史的结构为结构,以发现问题,追究问题,最后再讨论个案的普遍性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访谈将不仅仅是单纯搜集资料的过程,而已经成为研究的一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田野工作 深度访谈 意义关联 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访谈方法 定性研究
原文传递
“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被引量:183
2
作者 杨善华 飞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91,共18页
如何认识中国乡村社会获得秩序的内在运行机制?根据长期在中国农村的田野调查经验,笔者提出"社会底蕴"概念。这一概念是指在历史变迁中,中国社会自发保存的那些具备相对稳定特征的"恒常"。根据从生活的智慧、家本... 如何认识中国乡村社会获得秩序的内在运行机制?根据长期在中国农村的田野调查经验,笔者提出"社会底蕴"概念。这一概念是指在历史变迁中,中国社会自发保存的那些具备相对稳定特征的"恒常"。根据从生活的智慧、家本位文化、道德伦理、人缘口碑等方面对"社会底蕴"及其与现代性变迁之间的互动机制的初步探讨发现,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深具传统特性的社会底蕴并非以一种消极对抗的形式出现,而是不断与新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并由此生发出建设性和包容性的面貌。而对这一"底蕴"的认识,与我们今天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与反思不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底蕴 生活的智慧 家本位文化
下载PDF
生产“社会”,还是社会的自我生产? 以一个NGO的扶贫困境为例 被引量:42
3
作者 飞宇 储卉娟 张闫龙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185,共35页
兼具社会改造理想与实践的社会组织,会在其具体的社会行动中与既有的社会-政治结构产生何种碰撞,其结果如何,是理解公益组织社会行动的关键问题。本文从"生产社会"的议题出发,通过对一个社会公益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扶贫实践... 兼具社会改造理想与实践的社会组织,会在其具体的社会行动中与既有的社会-政治结构产生何种碰撞,其结果如何,是理解公益组织社会行动的关键问题。本文从"生产社会"的议题出发,通过对一个社会公益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扶贫实践的研究发现,一个具有明确理念与行动目标,以及与之相应的严格制度建设与纪律要求的公益组织,会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遭遇到与其目标相反的种种困境。生产社会的目标可能会在组织实践中落空,而该组织甚至会逐渐成为地方社会得以再生产的空间。由此,本文试图回应公益社会实践研究中的重要观点,即实践走向"生产社会",并希望引发对行动实践效果的反思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社会 社会公益组织 扶贫
下载PDF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舒茨主体间性理论再讨论 被引量:23
4
作者 飞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74,共37页
舒茨从对个体行动的意识分析出发,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伯格森的意识哲学,对韦伯所建立的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作了一个意义基础的建构工作,并进而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世界的图景。在这一工作中,对他者问题的处理涉及了一... 舒茨从对个体行动的意识分析出发,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伯格森的意识哲学,对韦伯所建立的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作了一个意义基础的建构工作,并进而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世界的图景。在这一工作中,对他者问题的处理涉及了一系列深具社会学意涵的问题,而其核心则是主体间性问题。对主体间性之可能性这一问题的探讨,从社会思想史的传统脉络来看,不仅关涉社会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在舒茨的努力下,更成为了一项通过以我群群体为基础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这一概念来回答近现代以来社会学的核心方法论问题——社会如何可能——的基本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现象学社会学 方法论 生活世界
下载PDF
流亡者与生活世界 被引量:17
5
作者 飞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127,244,共25页
流亡作为舒茨的生活本身,构成了其思想的海德格尔式的"照面"(begegnen,encountered)。在此关照下,本文试图从舒茨的行动概念入手,通过将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置于德国社会理论的传统之中,来理解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作为一个具... 流亡作为舒茨的生活本身,构成了其思想的海德格尔式的"照面"(begegnen,encountered)。在此关照下,本文试图从舒茨的行动概念入手,通过将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置于德国社会理论的传统之中,来理解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作为一个具体的、实在的现代人的困顿,及其困顿的终极表现——流亡。而这一舒茨作品中不言而喻的组成部分也正是我们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理解其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的基本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流亡 现代性
原文传递
对苦难的社会学解读:开始,而不是终结——读埃恩·威尔金森《苦难:一种社会学的引介》 被引量:12
6
作者 飞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7-217,共11页
关键词 社会学 苦难 引介 威尔 解读 现代社会 理论著作 痛苦
原文传递
舒茨的生活世界理论及其进一步发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飞宇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39,共7页
舒茨在行动理论方面存在着一个关于现代行动者的基本假定。在舒茨看来,这个基本假定与现代社会科学理所当然认定的(take it for granted)确定性起点有关。舒茨的生活世界理论在这一基本假设的前提下展开,并且成为舒茨对于社会科学何以... 舒茨在行动理论方面存在着一个关于现代行动者的基本假定。在舒茨看来,这个基本假定与现代社会科学理所当然认定的(take it for granted)确定性起点有关。舒茨的生活世界理论在这一基本假设的前提下展开,并且成为舒茨对于社会科学何以可能之讨论的基础。继舒茨之后,这一新流派在美国社会学科学化的背景下,继续主张社会学的道德责任与政治责任,主张研究要重回生活世界之中的活生生的主体,反对形式主义的社会科学。对于这一思想史线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建设过程中,对西方社会学方法论的最前沿进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社会学 行动理论 生活世界
下载PDF
费孝通先生佚稿《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研讨座谈会实录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铭铭 苏国勋 +8 位作者 渠敬东 周飞舟 飞宇 杨清媚 王楠 罗杨(整理) 静(整理) 金婧怡(整理) 张常煊(整理)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41,共12页
王铭铭:感谢各位来参加这次研讨座谈会,请在座几位老师围绕费孝通先生佚稿《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谈谈各自的看法。另外,今天是费老的生日,是他诞辰105周年,我们开这样一个会,也可以算是一种纪念。
关键词 资本主义精神 座谈会 费孝通 教义 新教 实录 王铭铭 感谢
原文传递
镶嵌式公益扶贫模式与反思——对K基金会扶贫模式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飞宇 杨善华 张雨晴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0-97,共8页
在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公益组织所参与的地方扶贫实践中,一般都存在着参与程度不高、人力资源不足、与地方政府之间合作关系较弱等问题。文章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一个扶贫性公益组织K基金会的组织结构与行为模式的研究,试图提... 在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公益组织所参与的地方扶贫实践中,一般都存在着参与程度不高、人力资源不足、与地方政府之间合作关系较弱等问题。文章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一个扶贫性公益组织K基金会的组织结构与行为模式的研究,试图提出一种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扶贫活动的新模式——镶嵌式公益扶贫模式。我们发现,该基金会的组织结构与行为模式可以较好地弥补目前公益组织的扶贫实践所存在的各类问题。与此同时,这一组织结构与行为模式也为该基金会带来了其他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模式 社会公益组织 镶嵌式公益扶贫
下载PDF
个体的自我保存与社会学的现代道德人格属性:《自杀论》中的双重结构 被引量:8
10
作者 飞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154,共30页
根据涂尔干关于自杀的定义,自杀必然意味着有意识的选择死亡。死亡只有一种对立面,即不死,二者之间没有中间项。所以,当涂尔干在《自杀论》中讨论自杀的时候,同时必然是在隐秘地讨论自杀的对立面,即自我保存。在《自杀论》的中译本中,... 根据涂尔干关于自杀的定义,自杀必然意味着有意识的选择死亡。死亡只有一种对立面,即不死,二者之间没有中间项。所以,当涂尔干在《自杀论》中讨论自杀的时候,同时必然是在隐秘地讨论自杀的对立面,即自我保存。在《自杀论》的中译本中,这一隐秘线索的许多证据都被清除,导致书中"自我保存"这一线索在中文学界没有受到重视。本文尝试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来理解涂尔干的这一线索。他将不同类型的自杀视为不同道德的极端表达,在具体分析中常常采用一体两面的视角去讨论行动者在何种道德状态下才可能实现"自我保存"。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说明,涂尔干对这三种自杀类型的界定,以及通过这一界定所呼吁的道德状态,与他对社会学的界定有内在实质的关联。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涂尔干来说,社会学本身即是某种现代道德人格的表达,而这种道德人格对于现代性个体与社会学这门学科来说,都具有自我保存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自杀 自我保存 现代道德人格
下载PDF
从社会变迁到社会平衡:费孝通在“江村调查”之前的思想梳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飞宇 《社会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76-84,共9页
本文从费孝通在1936年江村调查之前的作品入手,通过细致梳理文本,力图为费孝通在江村调查之前的思想动态做一简单勾勒。从早期思想出发,本文发现,对于社会变迁和社会平衡的思考,乃是费孝通早期学术思想的核心关注。社会变迁作为当时中... 本文从费孝通在1936年江村调查之前的作品入手,通过细致梳理文本,力图为费孝通在江村调查之前的思想动态做一简单勾勒。从早期思想出发,本文发现,对于社会变迁和社会平衡的思考,乃是费孝通早期学术思想的核心关注。社会变迁作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状态,也是费孝通思考的基本出发点,而社会平衡则是他在早期受芝加哥学派的影响所提出来的社会变迁的目标。尽管费孝通在江村调查及其后来的《江村经济》一书中以社区研究闻名,然而社区研究只是其核心关怀的载体。应对于社会变迁和社会平衡的思考,费孝通发展出了关于社会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论。这都在后来的江村调查与《江村经济》的写作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社会平衡 江村调查
原文传递
乡村社会主体性的双重结构及其动力机制——以一个环保公益组织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飞宇 张雨欣 《社会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203,M0007,共25页
本文基于质性研究材料,采用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及过程一事件的研究方法,以一个环保公益组织的“社区互助金”项目的实践遭遇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生活世界的角度来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主体性。本文发现当地富有历史内涵的家庭、家族... 本文基于质性研究材料,采用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及过程一事件的研究方法,以一个环保公益组织的“社区互助金”项目的实践遭遇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生活世界的角度来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主体性。本文发现当地富有历史内涵的家庭、家族和作为整体的村庄是乡村社会主体性的主要承载形式,其特点是在社会空间维度上的结构性弥散和在社会时间一历史维度上的承续性,其动力则来自乡村社会中的伦理关系与道德习俗所激发出的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社会学 乡村社会主体性 外来激发 结构性弥散和 承续性 情理动力
原文传递
从灵魂到心理——关于精神分析理性化的知识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飞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118,共25页
本文考察了精神分析的经典文本知识在传播过程中的理性化现象。围绕着这种知识的作者、译者、受众和社会历史背景所共同构成的场域,本文力图发掘弗洛伊德的德文原著在被翻译成英文并且冠名为"标准版"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与精神... 本文考察了精神分析的经典文本知识在传播过程中的理性化现象。围绕着这种知识的作者、译者、受众和社会历史背景所共同构成的场域,本文力图发掘弗洛伊德的德文原著在被翻译成英文并且冠名为"标准版"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与精神分析实践相关的系统理性化过程。本文发现,在弗洛伊德标准版英文译文集之中出现的翻译问题,不能仅仅从译者的学术主张来解释,而是要将其与精神分析的传播发展共同放置在相应的历史社会背景中去理解。在这个理性化过程中,在弗洛伊德原著中所关心的灵魂问题变成了科学式心理问题。对于这一现代知识现象的讨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科学的内在理路及其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 精神分析 知识理性化
原文传递
“如何做社会理论研究”圆桌研讨纪要
14
作者 姜利标 +8 位作者 陈涛 迟帅 李钧鹏 刘拥华 飞宇 王建民 王赟 张巍卓 郑作彧 《学术评论》 2024年第2期20-46,共27页
时间:2024年2月25日形式:线上会议主持人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议。本次研讨会主题是“如何开展社会理论研究”,社会理论作为社会学学科延续和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相较于成熟的社... 时间:2024年2月25日形式:线上会议主持人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议。本次研讨会主题是“如何开展社会理论研究”,社会理论作为社会学学科延续和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相较于成熟的社会学定量抑或定性研究,社会理论研究并没有形成一种稳定的、可遵循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面对不同的知识传统,如何兼顾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进而提出我们这个时代有效的理论问题,以此回应社会发展之问,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理论研究 会议主持人 社会学学科 早上好 研讨会主题 研究理念 定性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下载PDF
基于OpenCV图像处理的车道线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翼宁 曹景胜 +1 位作者 飞宇 李尚明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CAS 2023年第3期29-32,共4页
近年来,智能驾驶技术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车道线识别技术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需要准确地识别出各种条件下的车道线。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OpenCV图像处理的车道线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图像进行色彩空间转换,然后利用... 近年来,智能驾驶技术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车道线识别技术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需要准确地识别出各种条件下的车道线。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OpenCV图像处理的车道线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图像进行色彩空间转换,然后利用大津法(OTSU)和Canny算子对图像进行分割,设计掩膜找出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采用渐近概率式Hough变换对直线车道线进行检测,拟合直线绘制出车道线,最后借助OpenCV平台对算法进行实现,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直线车道线识别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 图像分割 车道线检测 渐近概率式Hough变换
下载PDF
“无家可归”的孤儿与作为天职的科学韦伯科学观中的精神气质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飞宇 《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83,共30页
本文从施特劳斯的著名断语出发,在广义现象学社会学的传统中,通过分析韦伯的文本,发现韦伯在对于清教徒所做的具有“沉郁”色彩的关于理性化的历史分析中,就已经将清教徒描述成为一种不同于施特劳斯判断的“无家可归的孤儿”形象。这一... 本文从施特劳斯的著名断语出发,在广义现象学社会学的传统中,通过分析韦伯的文本,发现韦伯在对于清教徒所做的具有“沉郁”色彩的关于理性化的历史分析中,就已经将清教徒描述成为一种不同于施特劳斯判断的“无家可归的孤儿”形象。这一形象具有“精神分裂症”之意义的形式结构被韦伯理解为“内在亲和力”关系。这一形象和相应的形式结构在韦伯后来的中西文明比较研究中变得更加明确,也存在于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著作中,并且成为他所理解的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精神气质,是“科学作为天职”的内在要求。对于这一亲和力的发掘既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韦伯思想及其社会学观,也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 孤儿 天职 科学
下载PDF
弗洛伊德的案例剧场:忏悔者与生活世界(下) 被引量:5
17
作者 飞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65,共33页
在上篇所建立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之上,本篇试图集中到弗洛伊德的五个经典案例,通过约翰·奥尼尔对于这五个案例的理论思考,将精神分析传统中的忏悔现象及其理论置于经典社会理论乃至西方文明的传统之中,并最终将讨论落实在生活世界中... 在上篇所建立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之上,本篇试图集中到弗洛伊德的五个经典案例,通过约翰·奥尼尔对于这五个案例的理论思考,将精神分析传统中的忏悔现象及其理论置于经典社会理论乃至西方文明的传统之中,并最终将讨论落实在生活世界中的理性与存在问题之上。文章最终回到黑格尔,主张理性必须落在此在之在(Da-sein)并因而是个体存在之意义世界中。与忏悔相关,既存在着一种作为存在之形式(form of being)的理性,又存在着一种作为生命意志(will of life)的理性。第二种理性,也即来自于此在之在的状态,可能是理性真正的困难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康德对于启蒙所提出的要求,或许正可以落实在弗洛伊德的诊所技术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忏悔者 生活世界
下载PDF
论社会官能征——现代性与微观的爱之政治社会学片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飞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45,242,共27页
现代文明中的日常生活,在科学领域之外,仍然保留着可供我们理解人类构成自身与世界的线索。本文力图以社会学的视角,基于思想史的努力去重新理解弗洛伊德的核心概念"官能症"。弗洛伊德对这一概念的讨论本身即具有极强的社会... 现代文明中的日常生活,在科学领域之外,仍然保留着可供我们理解人类构成自身与世界的线索。本文力图以社会学的视角,基于思想史的努力去重新理解弗洛伊德的核心概念"官能症"。弗洛伊德对这一概念的讨论本身即具有极强的社会学性质。不过,由于弗洛伊德缺乏一套对于现代社会的理论性解读,所以这一概念进一步的现代性意涵需要借助于精神分析运动在后来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以及存在主义现象学相结合的努力中去加以开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能症 社会官能症
原文传递
吡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韩晖 飞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83-0086,共4页
探究吡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2020.01-2023.10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手术患者130例,随机分出患者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70例,对照组),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60例,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疾病复发、进展、... 探究吡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2020.01-2023.10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手术患者130例,随机分出患者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70例,对照组),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60例,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疾病复发、进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1-4年的复发率分别为6.67%、16.67%、26.67%、41.67%,均低于对照组18.57%、32.86%、44.29%、61.43%的复发率(P<0.05),术后5年61.67%虽低于对照组75.71%,但统计学无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年进展率8.33%、20.00%、25.00%、31.67%、33.33%高于对照组4.29%、7.14%、11.43%、15.71%、18.57%的进展率(P<0.05),术后1年和5年虽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无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7%低于对照组38.57%(P<0.05)。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吉西他滨的灌注方式更具优势,且复发率更低,不良反应也更少,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柔比星 吉西他滨 膀胱灌注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汽车目标检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尚明 曹景胜 +1 位作者 董翼宁 飞宇 《汽车测试报告》 2023年第11期55-57,共3页
自动驾驶技术近几年广受关注,智能汽车需要准确感知周围的环境才能正常运行。3D目标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智能汽车行驶环境感知技术,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文提出一种在2D目标检测中增加注意力机制并融合单目相... 自动驾驶技术近几年广受关注,智能汽车需要准确感知周围的环境才能正常运行。3D目标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智能汽车行驶环境感知技术,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文提出一种在2D目标检测中增加注意力机制并融合单目相机图像实现智能汽车3D目标检测的方案。该方案在KITTI数据集和自建数据集上进行试验,相比于主流的单目图像3D检测方法,其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深度学习 3D目标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