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维氏弧菌溶血素基因vhh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钟英斌 张晓华 +2 位作者 陈吉祥 李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102,共6页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水产养殖动物(鱼、虾)的重要致病菌。已发现哈维氏弧菌对鱼类的致病性与其分泌的胞外产物中的溶血素相关,致病力最强的菌株VIB 645有2个碱基序列非常相似的溶血素基因,vhhA和vhhB。本研究将vhhA克隆于pET-2...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水产养殖动物(鱼、虾)的重要致病菌。已发现哈维氏弧菌对鱼类的致病性与其分泌的胞外产物中的溶血素相关,致病力最强的菌株VIB 645有2个碱基序列非常相似的溶血素基因,vhhA和vhhB。本研究将vhhA克隆于pET-24d(+)表达质粒,VHH溶血素蛋白作为1种带6组氨酸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了过量表达。重组菌在鱼血平板上表现出很强的溶血活性,并且在卵磷脂平板上表现出磷脂酶活性。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3 kDa。在17,25和37℃时重组的VHH溶血素蛋白都能得到很好的表达,达到最大表达量的时间分别为9,6和3 h。在25℃进行诱导时,分泌到上清液中的表达蛋白的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vhhA 溶血索 克隆 融合蛋白 表达 溶血活性
下载PDF
不同海洋弧菌中5类溶血素基因的分布及其与溶血活性和磷脂酶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淑娴 张晓华 +1 位作者 陈吉祥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0-578,共9页
用57株海洋弧菌,包括26株弧菌标准菌株、20株哈维氏弧菌、11株副溶血弧菌(从不同宿主和不同地理环境中分离得到),用PCR法合成5类相应的地高辛标记的溶血素基因探针,利用其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这5类溶血素基因在57株弧菌中的分布。结... 用57株海洋弧菌,包括26株弧菌标准菌株、20株哈维氏弧菌、11株副溶血弧菌(从不同宿主和不同地理环境中分离得到),用PCR法合成5类相应的地高辛标记的溶血素基因探针,利用其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这5类溶血素基因在57株弧菌中的分布。结果显示,在57海洋株弧菌中,含有TDH、HlyA、TLH、δ-VPH和HLX溶血素基因的菌株分别为2株、2株、49株、3株和30株。另外,1株霍氏格里蒙菌(Grimontia hollisae)和1株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中分别含有2个TDH溶血素基因。用鱼血平板和卵磷脂平板检测57株弧菌的溶血活性和磷脂酶活性,结果表明,弧菌溶血活性和磷脂酶活性与TLH溶血素基因具有显著相关性,与另外4类溶血素基因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溶血素基因 溶血活性 磷脂酶活性
下载PDF
坎氏弧菌热不稳定溶血素基因的克隆表达、蛋白纯化及其活性 被引量:5
3
作者 +1 位作者 贾爱荣 张晓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5-752,共8页
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i)是水产养殖动物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构建了坎氏弧菌热不稳定溶血素(TLH)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6b(+)/tlh,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带有6个组氨酸的TLH融合蛋白,然后利用Ni琼脂糖亲和层析柱进行... 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i)是水产养殖动物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构建了坎氏弧菌热不稳定溶血素(TLH)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6b(+)/tlh,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带有6个组氨酸的TLH融合蛋白,然后利用Ni琼脂糖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SDS-PAGE分析显示,该溶血素能够大量表达,分子量约为42kD。纯化的TLH(0.41mg/mL)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溶血圈直径为16mm)及磷脂酶活性(晕圈直径为15mm)。其溶血活力的最适温度为37℃,在75℃下培养30min即丧失活力;最适pH为6,pH大于或小于6时都会导致其稳定性下降;一价金属离子如Na+、K+对溶血活性几乎没有影响,而部分二价金属离子如Ca2+、Co2+会导致溶血活性降低。本研究结果对阐明坎氏弧菌的致病机理及基因工程疫苗开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氏弧菌 溶血素 TLH 表达 蛋白纯化 溶血活性
下载PDF
VHH/TLH溶血素基因在海洋弧菌中分布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淑娴 张晓华 +2 位作者 钟英斌 陈吉祥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4-881,共8页
哈维氏弧菌(V.harveyi)的VHH溶血素是对海水养殖鱼类的潜在致病因子。哈维氏弧菌的VHH溶血素基因与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的TLH热不稳定性溶血素基因具有高度相似性,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到85.6 %。根据哈维氏弧菌vhhA... 哈维氏弧菌(V.harveyi)的VHH溶血素是对海水养殖鱼类的潜在致病因子。哈维氏弧菌的VHH溶血素基因与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的TLH热不稳定性溶血素基因具有高度相似性,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到85.6 %。根据哈维氏弧菌vhhA溶血素基因序列,合成一个地高辛标记的VHH基因探针,利用其进行Southern Blot ,检测VHH溶血素基因在57株弧菌(包括26株国际标准菌株,20株哈维氏弧菌,11株副溶血弧菌)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VHH基因探针与13株弧菌标准菌株有强杂交信号,包括2株溶藻胶弧菌(V.alginolyticus) ,2株哈维氏弧菌以及1株霍氏格里蒙菌(Grimontia hollisae) ,坎贝氏弧菌(V.campbellii) ,辛辛那提弧菌(V.cincinatiensis) ,费氏弧菌(V.fischeri) ,拟态弧菌(V.mimicus) ,飘浮弧菌(V.natriegens) ,副溶血弧菌,解蛋白弧菌(V.proteolyticus)和火神弧菌(V.logei)。与6株弧菌标准菌株有弱杂交信号,包括鳗弧菌(V.anguillarum) ,河口弧菌(V.aestuarianus) ,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 ,河弧菌(V.fluvialis) ,弗尼斯弧菌(V.furnissii)和创伤弧菌(V.vulnificus) ,而另外7株弧菌标准菌株中无杂交信号。所有的哈维氏弧菌菌株至少含有一条杂交带,其中菌株VIB645 , VIB 648和SF-1分别含有2条杂交带。11株副溶血弧菌中均含有一条杂交带。上述数据表明,vhh/tlh溶血素基因广泛分布于弧菌中,尤其是哈维氏弧菌相关菌株和费氏弧菌相关菌株中。另外对鳗弧菌VIB 72 ,坎贝氏弧菌VIB 285 ,飘浮弧菌VIB 299和哈维氏弧菌VIB 647的vhh/tlh溶血素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其氨基酸序列与VHH溶血素和TLH溶血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7 %~99 %和69 %~91 %。对vhh/tlh溶血素基因在弧菌中的分布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确定这类溶血素基因在病原弧菌致病性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哈维氏弧菌 副溶血弧菌 溶血素基因 VHH tlh
下载PDF
丝氨酸蛋白酶Pic在迟缓爱德华氏菌侵染鱼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璐 张书仁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7期15-19,共5页
本研究用染色体步移的方法从一株鱼类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TX01中克隆了丝氨酸蛋白酶的一个重要成员Pic基因,并利用缺失突变的方法构建了其基因突变株TXPic。通过比较突变株与野生株侵染大菱鲆及其外周血白细胞和头肾单核细胞的差异,发... 本研究用染色体步移的方法从一株鱼类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TX01中克隆了丝氨酸蛋白酶的一个重要成员Pic基因,并利用缺失突变的方法构建了其基因突变株TXPic。通过比较突变株与野生株侵染大菱鲆及其外周血白细胞和头肾单核细胞的差异,发现TXPic的侵染能力较TX01有明显降低,这表明Pic可能作为毒力因子在迟缓爱德华氏菌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氏菌 丝氨酸蛋白酶Pic 毒力因子
下载PDF
哈维氏弧菌VIB645毒性相关质粒的结构解析
6
作者 侯晓阳 +2 位作者 刘吉文 张晓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8-52,共5页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见致病菌。前期研究发现,哈维氏弧菌致病性最强的菌株VIB645含有2个核苷酸序列非常相似的溶血素基因—vhhA和vhhB,分别位于染色体DNA和1个大小约为65.6 kb的质粒上(命名为pVH1)。本研究用...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见致病菌。前期研究发现,哈维氏弧菌致病性最强的菌株VIB645含有2个核苷酸序列非常相似的溶血素基因—vhhA和vhhB,分别位于染色体DNA和1个大小约为65.6 kb的质粒上(命名为pVH1)。本研究用碱裂解法提取该菌株的毒性相关质粒pVH1,利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构建随机DNA文库并测序。合计测序97.63 kb,覆盖度为148.3%,鉴定出125个ORF(开放阅读框,>150 bp)。这些预测的ORF,根据其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毒力相关基因,包括RTX毒素钙离子结合蛋白、转铁蛋白结合蛋白A前体、外膜粘附蛋白;(2)结合转运相关基因,包括TraC、-D-、F-、G-、H-、I-、K-、N-、U-、W、TrbB-、C;(3)转座相关基因;(4)其他功能基因,如甲基转移酶,DNA结合蛋白,DNA复制蛋白DnaC等;(5)未知基因。本研究结果对揭示哈维氏弧菌的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毒性相关质粒 结构解析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normalization factors for 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in Pacific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被引量:1
7
作者 邱礽 +2 位作者 房沙沙 刘晓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421-430,共10页
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is widely used in studies of gene expression. In most of these studies, housekeeping genes are used as internal references without val... 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is widely used in studies of gene expression. In most of these studies, housekeeping genes are used as internal references without validation. To identify appropriate reference genes for qRT-PCR in Pacific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we examined the transcription stability of six housekeeping genes in abalone tissues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bacterial infection. For this purpose, abalone were infected with the bacterial pathogen Fibrio anguillarum for 12 h and 48 h. The mRNA levels of the housekeeping genes in five tissues (digestive glands, foot muscle, gill, hemocyte, and mantle) were determined by qRT-PCR. The PCR data was subsequently analyzed with the geNorm and NormFinder algorith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absence of bacterial infection, elongation factor-l-alpha and beta-actin were the most stably expressed genes in all tissues, and thus are suitable as cross-tissue type normalization factors. However, we did not identify any universal reference genes post infection because the most stable genes varied between tissue types. Furthermore, for most tissues, the optimal reference genes identified by both algorithms at 12 h and 48 h post-infection differe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acterial infection induc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abalone housekeeping genes in a manner that is dependent on tissue type and duration of infection. As a result, different normalization factors must be used for different tissues at different infection p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iotis discus hannai housekeeping gene normalization factor quantitative real time RT-PCR reference ge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