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应激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博 夕童 +9 位作者 董新茜 王伟 宋洪泉 赵继亭 郑雅 张宏昊 栾庆鑫 赵康宁 邓华亮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64-273,共10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治疗周期漫长,且无特效药。目前,UC的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及生物制剂等西医手段,短时间起效快,疗效确切。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治疗周期漫长,且无特效药。目前,UC的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及生物制剂等西医手段,短时间起效快,疗效确切。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性和加剧病情发展,导致结肠癌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UC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影响着UC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化产物与抗氧化系统不平衡的一种应激状态,丙二醛(MDA)、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等氧化产物的过表达或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抗氧化酶的不足都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特色,运用中医药治疗UC疾病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研究表明,中医药一方面通过抑制代谢产物的堆积,有效抑制UC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抗氧化系统,达到拮抗UC发展的治疗效果。因此,以中医药调节氧化平衡状态作为诊疗思路,可能是未来治疗UC疾病的新手段、新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该文总结了氧化应激关键致病蛋白与U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了中药有效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灸调控氧化应激上下游靶点蛋白,减轻肠黏膜病理损害,降低结肠损伤指数,以及丰富肠道菌群,增加结肠长度,改善UC临床症状,以期为扩大中医药治疗UC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氧化应激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核转录因子-κB(NF-κB)
原文传递
细胞焦亡在胃癌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博 夕童 +3 位作者 王伟 董新茜 周浩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12-220,共9页
细胞焦亡是区别于细胞凋亡、坏死、细胞增多症、铁死亡和自噬的一种新型炎性胱天蛋白酶(Caspase)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焦亡依赖于Caspase蛋白家族的激活,切割关键介质蛋白使细胞膜形成孔隙,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 细胞焦亡是区别于细胞凋亡、坏死、细胞增多症、铁死亡和自噬的一种新型炎性胱天蛋白酶(Caspase)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焦亡依赖于Caspase蛋白家族的激活,切割关键介质蛋白使细胞膜形成孔隙,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成熟并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产生级联炎症反应。胃癌是一种恶性的消化道肿瘤疾病,具有难治愈、预后差、放化疗并发症多等特点。目前胃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胞焦亡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这种新型的死亡方式被广泛关注。细胞焦亡对于胃癌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释放促炎细胞内容物来放大或维持炎症,诱导细胞的“炎-癌”转化;另一方面细胞焦亡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治疗效果,提高胃癌生存率。近年来,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并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因此,以中医药调节细胞焦亡作为切入点可能是未来治疗胃癌的新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该文总结了细胞焦亡关键蛋白与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了中药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通过介导细胞焦亡通路,减轻胃黏膜损害,降低胃癌发生率,以及预防肿瘤转移与复发的作用,以期为今后探索细胞焦亡机制和中医药治疗胃癌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胃癌 毒力因子 焦孔素E(GSDME) 焦孔素D(GSDMD) NOD样受体蛋白3(NLRP3)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关键基因机制分析及中药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继亭 黄迪 +4 位作者 国嵩 闫华 栾庆鑫 邓华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481-494,共14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关键免疫靶基因,分析相关机制,筛选有效治疗中药,为UC基础研究及中医药精准辨证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GEO数据集、ImmPort数据库、SRTING数据库、cytoHubba插件等...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关键免疫靶基因,分析相关机制,筛选有效治疗中药,为UC基础研究及中医药精准辨证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GEO数据集、ImmPort数据库、SRTING数据库、cytoHubba插件等筛选UC关键免疫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应用cor函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CIBERSORT算法进行免疫浸润分析,应用Enrichr数据库进行KEGG、GO富集分析,通过miRWalk、RNA22、RNAInter、TargetScan数据库检索筛选miRNA,并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筛选潜在治疗中药。结果筛选出15个靶基因呈表达上调,均为UC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浸润分析显示,CD4^(+)记忆性T细胞、M0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在组间差异表达,且靶基因与免疫细胞相关性密切。KEGG分析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是重要通路,GO分析生物过程主要在中性粒细胞、粒细胞趋化作用等方面,细胞成分主要在三级颗粒管、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等方面,分子功能主要在趋化因子活性、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等方面。筛选出的9个miRNA与靶基因具有潜在调控关系,筛选出的黄芩、人参、郁金等中药具有多靶点治疗UC的潜能。结论UC免疫机制复杂,是多因素、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对UC免疫关键基因分析,有利于探究UC发病机制,发掘潜在作用靶点及临床价值,为基础研究及有效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相关基因 生物信息学 免疫浸润 信号通路 MIRNA 中药
下载PDF
Treg/Th17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继亭 黄迪 +4 位作者 闫华 栾庆鑫 国嵩 邓华亮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43-348,共6页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17 cells,Th17)动态平衡的异常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reg/Th17免疫轴的平衡是维持肠道免疫稳态的关键因素。Th17和Treg细胞在分化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抑制...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17 cells,Th17)动态平衡的异常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reg/Th17免疫轴的平衡是维持肠道免疫稳态的关键因素。Th17和Treg细胞在分化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抑制,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有着高度的相似之处,应用中医阴阳理论指导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以扶正祛邪、恢复阴阳平衡为主要治则,可以调控Treg/Th17细胞失衡,恢复二者动态“阴阳平衡”,进而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发展,将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阴阳理论 TREG细胞 TH17细胞 Treg/Th17细胞平衡 以平为期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焦冬菊 谢佳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7期2667-2669,共3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发病率在地理上虽有所不同,但约50%的世界人口为HP的感染者^([1])。世界卫生组织已把HP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HP感染还被认为是非贲门胃癌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在全球范围内,约占此类...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发病率在地理上虽有所不同,但约50%的世界人口为HP的感染者^([1])。世界卫生组织已把HP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HP感染还被认为是非贲门胃癌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在全球范围内,约占此类胃癌的90%,占所有癌症的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检测
下载PDF
血清内脏脂肪素在58例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长期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景润 +5 位作者 郭震 任晓燕 桑伟伟 白洁 李森林 谢佳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48-55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性别、年龄和BMI收集配对健康对照者。采集血清检测内脏脂肪素、前白蛋白、超敏CRP,进行营养状态评价,根据BMI低、正常、高(〈18.5、18.5~23.9、...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性别、年龄和BMI收集配对健康对照者。采集血清检测内脏脂肪素、前白蛋白、超敏CRP,进行营养状态评价,根据BMI低、正常、高(〈18.5、18.5~23.9、24.0~27.9 kg/m^2)对肝癌患者进一步分组。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组间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内脏脂肪素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Cox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癌组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高于对照组[127.65(200.66) μg/L比9.32(9.02) μg/L,U=-7.706,P〈0.01]。肝癌组男性与女性血清内脏脂肪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49(122.08) μg/L比133.64(212.20) μg/L,U=-1.432,P=0.152]。肝癌组低BMI组、正常BMI组和高BMI组的内脏脂肪素逐渐增加[11.01(7.08)、135.28(80.06)和253.04(73.29) μg/L,H=42.034,P〈0.01]。血清内脏脂肪素的表达在肝癌组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65(132.71) μg/L比118.76(160.30) μg/L,U=-0.960,P=0.337]。肝癌TNM分期为Ⅰ至Ⅱ的内脏脂肪素分别为10.46(5.12) μg/L,67.29(55.54) μg/L,135.90(140.32) μg/L,261.73(151.28) μg/L,其中Ⅱ、Ⅲ和Ⅳ期均高于对照组(U=-4.808、-7.221、-4.440,P均〈0.01)。排除BMI的影响后,内脏脂肪素水平增加仍与肝癌TNM分期相关(r=0.735,P〈0.01)。肝癌组内脏脂肪素水平与年龄、性别、BMI、腰臀比、体脂含量和超敏CRP均呈正相关(r=0.545、0.133、0.738、0.495、0.514、0.766,P均〈0.05),与前白蛋白呈负相关(r=-0.270, P=0.040)。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21 d,死亡23例,高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相对危险度(RR)=2.016,95%CI 1.159~2.932,P=0.002]和肝癌TNM分期为Ⅲ至Ⅳ期(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脂素 营养评价 肝肿瘤 存活率分析
原文传递
杓会厌襞运动指导无痛胃镜进镜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7
作者 张维亮 蒋强 +3 位作者 陈昱洁 苏帆 迟永良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2438-2442,共5页
目的探讨以杓会厌襞运动为标志指导无痛胃镜进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8月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其中男92例、女108例,年龄18~60岁,BMI 18~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探讨以杓会厌襞运动为标志指导无痛胃镜进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8月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其中男92例、女108例,年龄18~60岁,BMI 18~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O组),每组100例。C组患者以睫毛反射消失作为胃镜进镜时机;O组患者以胃镜视野下杓会厌襞不运动作为胃镜进镜时机。胃镜操作期间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持续维持在40~60。主要观察指标:胃镜操作引发的不良反应(体动反应、呛咳、呃逆、喉痉挛等);次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室后(T_(0))及胃镜进镜(T_(1))、进镜后3 min(T_(2))、进镜后6 min(T_(3))、退镜(T_(4))时的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药镜时间,胃镜操作时间,术中药物追加情况。结果最终纳入192例患者,C组99例、O组9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O组患者麻醉诱导时环泊酚使用量升高(P<0.05);与C组比较,O组患者体动反应、呛咳、呃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点SpO_(2)、HR、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杓会厌襞运动为标志指导无痛胃镜进镜安全、有效,能够降低胃镜操作引起的体动反应、呛咳、呃逆等不良反应。胃镜进镜操作时观察杓会厌襞运动简便易行,其可作为一种客观的进镜时机标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杓会厌襞运动 进镜时机 不良反应 无痛胃镜检查
下载PDF
从“脾藏意”探讨五加减正气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8
作者 王伟 邓华亮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175-179,共5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率居高不下,精神心理异常导致的脑-肠轴紊乱是重要致病因素。中医学认为,“脾失健运”“脾不藏意”是病机关键。脾居中焦,为五脏气机之“枢轴”,情志之根本。“脾藏意”包含了认知、情绪、生理等不同内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率居高不下,精神心理异常导致的脑-肠轴紊乱是重要致病因素。中医学认为,“脾失健运”“脾不藏意”是病机关键。脾居中焦,为五脏气机之“枢轴”,情志之根本。“脾藏意”包含了认知、情绪、生理等不同内涵,与脑-肠轴密切相关,既是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情志病与西医心理学互通的桥梁。五加减正气散可通过强脾意、运脾营,多途径、多靶点发挥增强免疫、调节肠道菌群、抗炎止泻、调节内脏高敏等作用。本文从“脾藏意”探讨五加减正气散治疗IBS-D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揭示该经方对脑-肠轴的调控靶点提供理论依据,为从脾论治消化心身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藏意” 五加减正气散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伟 侯坤 +1 位作者 张宏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1-45,I0012,I001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证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起至2022年1月期间所有关于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轮状病...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证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起至2022年1月期间所有关于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文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干预方式包括针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中药灌肠、推拿等。结局指标包括临床总有效率、证候总积分、止泻时间、大便RV抗原转阴率等。2名人员共同筛选并应用Review Manager 5.3分析整理。结果最终纳入20个RCT试验,共计25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中医外治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5.63;95%CI:4.27,7.42;P<0.001),且可明显缩短止泻时间(MD-2.31,95%CI:-2.40,-2.21;I^(2)=0%),有效提高RV抗原转阴率(OR=2.58;95%CI:1.55,4.30;P<0.003),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MD-0.58,95%CI:-0.85,-0.3;I^(2)=0%)。漏斗图不对称提示纳入文献有发表偏倚风险的可能。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可能优于常规西药或单一疗法,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RCT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META分析
下载PDF
56例严重多发性创伤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森 翁海滨 +2 位作者 张广谦 许志虎 《浙江创伤外科》 2005年第4期256-257,共2页
关键词 严重多发性创伤 回顾性分析 2004年6月 2003年1月 创伤发生率 临床工作者 严重多发伤 早期救治 预后差 急诊科
下载PDF
吸烟及饮酒致胰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建宇 +1 位作者 庞宝森 王凝之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39-543,共5页
目的研究单纯吸烟以及吸烟和饮酒同时存在时的胰腺损伤情况,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吸烟组30只、饮酒组42只和吸烟+饮酒组48只,测定4、8、12周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 目的研究单纯吸烟以及吸烟和饮酒同时存在时的胰腺损伤情况,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吸烟组30只、饮酒组42只和吸烟+饮酒组48只,测定4、8、12周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羟脯氨酸水平。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表达情况。结果自第8周起,单纯吸烟和饮酒都能够导致胰腺腺泡胞质空泡样变,与对照组相比,胰腺内a—SMA、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0.01),吸烟和饮酒同时存在时能够加重上述改变(与饮酒组比较,P〈0.05);吸烟组血清IL-6及胰腺组织MCP-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饮酒组MCP-1低于对照组(P〈0.01);单纯吸烟和饮酒均可降低胰腺内SOD活性,吸烟+饮酒组降低更加明显升高(P〈0.01)。结论吸烟能够导致大鼠胰腺组织损伤。吸烟和饮酒同时存在能够加重胰腺损伤。其机制之一可能是两者同时存在时能够进一步加重胰腺组织内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被动吸烟 饮酒 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影响盲肠插管时间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继亭 董新茜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10期1322-1327,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盲肠插管时间(CIT)的因素、了解体重指数(BMI)、腹围(WC)与CIT的关系,明确BMI及WC能否预测结肠镜检查的难易度。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内镜中心以筛查为目的,行镇静麻醉结肠镜检查的病人。结肠镜检查前由一名... 目的分析影响盲肠插管时间(CIT)的因素、了解体重指数(BMI)、腹围(WC)与CIT的关系,明确BMI及WC能否预测结肠镜检查的难易度。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内镜中心以筛查为目的,行镇静麻醉结肠镜检查的病人。结肠镜检查前由一名护士测量病人的腹围、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所有测量由同一工作人员完成,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CIT:操作者进镜至肛管时拍摄1张图片并记录时间,到达回盲部(要求内镜前端能触及阑尾开口)后拍摄1张图片并记录时间,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值即为CIT(以秒记),在此操作过程中如需按压腹部或体位变换均记录在调查表格。所有结肠镜检查均由同一医师以单人操作法完成(完成单人结肠镜操作约4000例以上)。病人采用复合静脉麻醉(舒芬太尼+丙泊酚),应用剂量根据患者年龄及体重调整。整个检查过程病人始终处于镇静状态(睫毛反射消失),床旁监测仪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结果男性和女性病人CIT分别为197.3±108.9、240.5±138.7(P=0.016),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65岁和≥65岁病人CIT分别为202.2.3±114.5、289.7±147.6(P=0.00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年龄、性别这两种影响CIT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唯一影响CIT的因素(P=0.037),女性病人CIT明显大于男性病人。不需按压腹部病人CIT明显短于需要按压者,需按压腹部病人的BMI及WC明显大于不需按压者。两组间CIT、BMI及W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3及0.003。结论性别影响CIT的长短,女性的CIT明显长于男性,即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结肠镜操作难度增加。尽管BMI及WC与CIT无明显相关性,但高BMI及WC,病人为达回盲部需要按压腹部的比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腰围 盲肠插管时间
下载PDF
先天性内脏转位内镜下诊治一例
13
作者 侯叶廷 王拥军 +6 位作者 冀明 俞力 王龙 白启轩 王德贤 张澍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8-289,共2页
患者男,54岁,因“间断上腹部胀痛1年”于2009年7月20日收入我院。体检:巩膜轻度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晰,胸廓无畸形,胸骨右侧可闻及明显心音。
关键词 先天性内脏转位 诊治 内镜 2009年 上腹部胀痛 肺呼吸音
原文传递
清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探究
14
作者 栾庆鑫 王建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264-267,共4页
清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收入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0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研究组接受清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接受美沙拉嗪用药,对比... 清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收入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0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研究组接受清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接受美沙拉嗪用药,对比预后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满意率和依从率等指标均有提升,对比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和负面情绪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指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疗效更好。结论:综上所述,清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好,联合用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负面情绪降低,患者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满意率、依从率等指标差异显著,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愈疡汤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效果
下载PDF
上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栾庆鑫 赵继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38-41,共4页
对上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86例上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实验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DS),对比两组的相关... 对上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86例上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实验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DS),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癌前病变 内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