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1)I-rMIF荷瘤小鼠体内生物学分布及肿瘤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姜士芹 张超 +3 位作者 梁婷 宋静 侯桂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4,88,共5页
目的研究放射性碘131标记基因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ecombinant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factor,rMIF)在荷瘤小鼠体内分布及肿瘤靶向性,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制剂。方法利用Iodogen(四氯二苯基甘脲)法放射性碘131标记rMI... 目的研究放射性碘131标记基因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ecombinant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factor,rMIF)在荷瘤小鼠体内分布及肿瘤靶向性,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制剂。方法利用Iodogen(四氯二苯基甘脲)法放射性碘131标记rMIF(131I-rMIF),体外研究肝癌细胞系H22对该制剂的摄取;小鼠尾静脉注射131I-rMIF,研究其在H22荷瘤小鼠的生物学分布特征及放射自显影特征。结果成功制备了131I-rMIF,生物学活性良好。标记率87.34%,放化纯94.95%。室温放置48 h仍保持稳定。在0.5、1、2和4 h时,肝癌细胞H22对131I-rMIF的摄取率均明显高于对Na131I的摄取率(P<0.05)。生物学分布研究表明,小鼠尾静脉注射131I-rMIF后,肝、肾的放射性较高,其他脏器放射性较低。荷瘤模型在注射后1、3、6、24 h肿瘤/对侧肌肉(T/NT)的放射性比值分别为2.701±0.230、3.931±0.281、4.242±0.111和3.587±0.241。荷瘤鼠的放射自显影显像显示131I-rMIF注射后6 h后可以在肿瘤部位明显浓聚。结论131I-rMIF标记物稳定,标记率高,在荷肝癌小鼠中肿瘤靶向性分布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放射性核素 生物学分布 肝肿瘤 小鼠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18F-FDG PET/CT SUVmax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相关性的Meta分析
2
作者 陈红艳 马园园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86,共6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肺癌患者PET/CT检查18F-FDG摄取(FDG-PET)定量参数SUVmax值与肿瘤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 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1月至2018年12...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肺癌患者PET/CT检查18F-FDG摄取(FDG-PET)定量参数SUVmax值与肿瘤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 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肺癌患者PET/CT扫描后肿瘤局部摄取18FFDG定量参数SUVmax值与肿瘤PD-L1表达相关性的中英文文献,提取文献中的相关系数(r值)及相关数据,使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Jadad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均为英文SCI文献,样本量共1 0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合并Spearman相关系数(r值)进行分析,SUVmax值与PD-L1表达呈弱正相关(r=0.289,95%CI:0.100~0.459,P<0.001)。亚组分析显示鳞癌和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均呈现相似的弱正相关趋势(r=0.235,P=0.011;r=0.273,P=0.003),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摄取FDG的SUVmax值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性,鳞癌和腺癌均呈现相同趋势;FDGPET定量参数SUVmax值可以为临床PD-1靶向治疗筛选患者和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SUVMAX META分析 Spearman相关系数
原文传递
术中超声辅助手术治疗皮层下小型海绵状血管瘤
3
作者 张庆露 刘元钦 +2 位作者 米加 张荣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皮层下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第三医院2013-10—2017-01收治的12例皮层下小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超声确定病变位置行开颅显微手术切除,对超声在显微神...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皮层下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第三医院2013-10—2017-01收治的12例皮层下小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超声确定病变位置行开颅显微手术切除,对超声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辅助定位病变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12例病变均定位准确并完全切除,并最大限度减少了对脑组织损伤,术后病理证实术前诊断均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于皮层下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术中超声辅助定位病变精确,操作简便,能够有效辅助选择最佳手术路径,减少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 海绵状血管瘤 精准定位 显微手术 皮层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