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地境及物种地境稳定层 被引量:39
1
作者 徐恒力 马瑞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9-246,共8页
植物地境是其生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境结构的系统分析应作为探索植物与其地境生态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植物地境具有鲜明的耗散结构特征 ,内部的宏观稳定性和层次性是适应外界环境的自组织结果 ,并与植物根群的“层片”结构相契合 .每... 植物地境是其生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境结构的系统分析应作为探索植物与其地境生态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植物地境具有鲜明的耗散结构特征 ,内部的宏观稳定性和层次性是适应外界环境的自组织结果 ,并与植物根群的“层片”结构相契合 .每一“层片”代表一个特定的地下小环境 .若地境具有多个“层片” ,说明该地境拥有可被多种植物利用的多样小环境 .根群作为根系的主功能区 ,是联系植物与地境的纽带 .与植物的根系相比 ,根群的“层片”现象更清晰 .通过根群的“层片” ,不同植物实现资源分割 ,避免过激竞争 ,能够长期共存 .基于地境耗散结构特征分析和各物种根群所处深度范围的统计结果 ,首次建立了物种地境稳定层的概念 .某一物种根群所处的位置即为该物种的地境稳定层 .物种地境稳定层可作为地境生态功能分层的基本单位 .较之地境全剖面各指标的平均值 ,地境稳定层内理化指标组态更为真实地反映了植物生存的地下环境 ,可用以确定物种的生存域 ;不同植物的生理和生活习性是对其稳定层内指标组态量值及动态变化规律的一种响应 ;地境所能提供的稳定层的多寡及组态对地表植物群落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地境稳定层的消失和产生 ,可导致对应物种的消亡和入侵 ,造成植物群落的演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地境 耗散结构 层片 根群 物种地境稳定层
下载PDF
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爱国 +1 位作者 徐恒力 徐忠胜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74,共4页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 ,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 ,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法 ,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 ,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并探讨了有待研究的评价标准、现状评价与预测评价、评价方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评价 生态适宜性 指标体系 生态因子 可持续发展 河西走廊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与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3
作者 马瑞 董启明 +1 位作者 郑春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刻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及精确计算二者的交换量始终是个挑战,而新兴的温度示踪方法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优势。重点介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方法原理、应用及相关模拟的研究进展。温度示踪方法的数据获... 刻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及精确计算二者的交换量始终是个挑战,而新兴的温度示踪方法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优势。重点介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方法原理、应用及相关模拟的研究进展。温度示踪方法的数据获取成本低且温度适宜密集与连续监测,可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过程进行精细刻画;在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水-热耦合模拟时,温度数据可用于进一步校正模型,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以提高交换量的计算精度。监测河水温度和河床沉积物内的水温,运用温度示踪方法研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并将水流及热运移数值模型相耦合,利用多源数据进行模型校正,可精细刻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量、相互作用带内的水流途径、流速及其变化趋势和控制因素,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新的模型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 温度示踪 水-热耦合模拟 模型校正
下载PDF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 被引量:28
4
作者 补建伟 +4 位作者 周爱国 徐友宁 魏文浩 刘梦 李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8,77,共9页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近年来从矿山地质环境、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地质环境评价领域交叉衍生出来的研究热点、难点、理论和应用前沿,目前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在回顾承载力研究起源、发展和演化历程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矿山地质环...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近年来从矿山地质环境、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地质环境评价领域交叉衍生出来的研究热点、难点、理论和应用前沿,目前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在回顾承载力研究起源、发展和演化历程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国内对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不同认识、理解和研究思路,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的难点和发展趋势。任何地质环境系统都有自稳定性和抗干扰的能力,在限定的开采强度内合理地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使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也是矿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和远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 抗扰动能力 矿山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环境系统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地区凝结水试验 被引量:25
5
作者 余绍文 +3 位作者 周爱国 张俊 刘德良 杨丽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96,共6页
采用称重法,在高含盐量的罗布泊北部凹地首次进行了凝结水的野外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罗布泊地区凝结水的生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罗布泊存在凝结水;2005年7月、10月、12月3次监测时期里日均凝结水量分别为0.293,0.127,0.275mm;凝结... 采用称重法,在高含盐量的罗布泊北部凹地首次进行了凝结水的野外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罗布泊地区凝结水的生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罗布泊存在凝结水;2005年7月、10月、12月3次监测时期里日均凝结水量分别为0.293,0.127,0.275mm;凝结水来源于空气中的水气和深部土壤水分;发生的时间基本在晚上22∶00至次日凌晨8∶00;影响凝结水产生的主要因素为近地面大气温度与地表土壤温度差、空气相对湿度、冻结期等,土壤的高含盐量也有利于凝结水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 凝结水 干旱地区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瑞 +1 位作者 周爱国 甘义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天然条件下的长期干旱化趋势使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水资源的无序利用则导致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合理的水资源开发模式要以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研究为基础 ,将水资源开发作为水资源系统的输入 ,其输出作为生... 天然条件下的长期干旱化趋势使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水资源的无序利用则导致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合理的水资源开发模式要以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研究为基础 ,将水资源开发作为水资源系统的输入 ,其输出作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输入 ,分析其响应 ,即生态环境的变化 ,对水资源开发方案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预测评价。水资源系统的滞后与延迟效应、地表植被的习性及水因子的涨落特点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内陆河流域 生态环境 水资源开发 水资源系统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 耦合关系 水资源分配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干旱区植物水分来源的D、^(18)O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边俊景 +1 位作者 周爱国 余绍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20,共4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是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对植物水源的研究有助于指导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建设。在水分被根系吸收和从根系向叶片输送的过程中,其δ(D)、δ(18O)值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水中天然δ(D)、δ(18O)值的分析为...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是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对植物水源的研究有助于指导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建设。在水分被根系吸收和从根系向叶片输送的过程中,其δ(D)、δ(18O)值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水中天然δ(D)、δ(18O)值的分析为确定植物的水分来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只要各潜在水源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具有显著差异,就可通过植物体内水的δ(D)、δ(18O)值和各潜在水源δ(D)、δ(18O)值的对比,定量确定植物对这些水源的吸收情况。但是,由于各潜在水源的不确定性和蒸发富集等因素的影响,该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另外,隐性降水是干旱环境下植物的重要水源,但目前尚未开展隐性降水对植物补给作用的定量评价。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定量评价干旱区植物隐性水源将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植物水分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7
8
作者 补建伟 +3 位作者 周爱国 徐友宁 魏文浩 刘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8-163,共6页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近年来诞生的概念,主要以评价手段来反映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工作程序,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并不统一和完善,开展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前有必要对一些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界定。首先论述了...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近年来诞生的概念,主要以评价手段来反映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工作程序,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并不统一和完善,开展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前有必要对一些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界定。首先论述了承载力的概念、内涵、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历程,剖析了矿山地质环境系统及其特点;然后总结归纳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类型;最后分析讨论了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前提和假设,进而明确了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对象、范围、性质、前提和目的等基本属性。通过上述讨论,可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以及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矿产资源开发与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承载力评价 评价属性
下载PDF
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框架及其构建方法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瑞敏 鞠建华 +6 位作者 王轶 王祎萍 曹峰 覃小群 申建梅 王红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38-1743,共6页
面对复杂、多变、脆弱的地质环境和不断加剧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急需建立面向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针对中国地质环境工作现状,借鉴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最新的成果和经验,对地质指标的定义、内涵进行了修订和拓展,创建了包括... 面对复杂、多变、脆弱的地质环境和不断加剧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急需建立面向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针对中国地质环境工作现状,借鉴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最新的成果和经验,对地质指标的定义、内涵进行了修订和拓展,创建了包括调查指标体系(影响指标、状态指标、后果指标)和监测指标体系(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的地质指标体系框架,并建立了从面向单一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实际范例,到面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质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为地质指标的创建、完善和应用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指标 地质指标体系 框架及构建方法 地质环境问题
下载PDF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带中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机理及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佳琪 马瑞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0-280,共11页
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水流途径、流速、滞留时间的差异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交换量从不同方面控制着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过程,并影响污染物在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通量。因此,精细刻画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的水流模式是研究氮素污染物... 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水流途径、流速、滞留时间的差异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交换量从不同方面控制着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过程,并影响污染物在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通量。因此,精细刻画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的水流模式是研究氮素污染物反应迁移及归宿的关键问题。受含水介质异质性、水流模式的复杂性及其与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作用影响,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和归宿极为复杂,研究十分困难。水流和污染物反应迁移耦合模型可将地下水流、污染物的物理迁移过程及其地球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揭示氮素污染物反应迁移的过程和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为研究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和归宿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带 氮素污染物 水流模式 反应迁移模型
下载PDF
论内陆干旱区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伟涛 +1 位作者 王焰新 马瑞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40-1348,共9页
地下水资源在内陆干旱区具有重要的植被生态功能,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的需水量是目前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地下水资源生态功能研究进展的同时,系统阐述了内陆干旱区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的几个关键... 地下水资源在内陆干旱区具有重要的植被生态功能,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的需水量是目前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地下水资源生态功能研究进展的同时,系统阐述了内陆干旱区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1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的识别方法;2地下水对植被生态系统作用机制的分析;3地下水关键属性安全界限的确定;4地下水系统结构分析;5生态用水配置方案的确定;6区域尺度地下水-天然植被系统关系的概念模型.并逐一提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为干旱区植被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思路,也能够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以植被生态系统保护为中心的干旱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系统 内陆干旱区 地下水 遥感
原文传递
太原市地层空间异质性对地面沉降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腾 +2 位作者 马军 马瑞 闫春淼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9-403,408,共6页
对比1956~2000年太原市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资料发现,该区地面沉降漏斗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空间分布基本相近,但不完全吻合,局部地区存在偏移。通过对黏性土层累计厚度分布、黏性土层与粗颗粒土层的组合特征、不同分区各深度处土的力... 对比1956~2000年太原市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资料发现,该区地面沉降漏斗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空间分布基本相近,但不完全吻合,局部地区存在偏移。通过对黏性土层累计厚度分布、黏性土层与粗颗粒土层的组合特征、不同分区各深度处土的力学特征值与上述偏移的对比分析,认为太原市地层的空间异质性对地面沉降分布有如下影响:(1)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相比,地面沉降漏斗偏向于黏性土层较厚的一侧;(2)地层组合(黏性土的夹层数、单层厚度等)对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沉降多发生在黏性土夹层多、单层厚度较小的地区;(3)土的力学性质的差异是影响沉降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下水位降落 黏性土 地层组合 力学性质
下载PDF
三峡实习基地环境地质野外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建伟 马传明 《中国地质教育》 2008年第2期71-75,共5页
在分析环境地质学科发展前景及国家建设对环境地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实习基地环境地质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基础地质、地质环境问题认识、环境水文地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大型人类工程活动... 在分析环境地质学科发展前景及国家建设对环境地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实习基地环境地质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基础地质、地质环境问题认识、环境水文地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大型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并分实习动员和准备、野外教学、学生独立工作、编写实习报告和答辩四个阶段,对野外实习的具体安排做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野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基地 环境地质 野外教学实习
下载PDF
多年冻土区河流溶解性有机碳输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安志宏 +1 位作者 胡雅璐 王烁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4-211,共8页
多年冻土区河流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输出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贡献,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多年冻土区河流DOC输出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多年冻土区河流DOC输出对气候变暖和冻土退化的响应。研究表明... 多年冻土区河流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输出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贡献,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多年冻土区河流DOC输出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多年冻土区河流DOC输出对气候变暖和冻土退化的响应。研究表明,河流中DOC的浓度、通量、化学组分等主要受流域内水的流动路径、滞留时间及路径上潜在DOC源的特征控制,而多年冻土的分布及其季节性融冻循环对上述因素有显著影响,进而控制多年冻土区河流DOC的输出规律。气候变暖可从3个方面对多年冻土区河流DOC输出产生影响:(1)造成多年冻土退化,使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变深和滞留时间增长,导致河流的DOC输出量降低;(2)使多年冻土中储存的老有机碳释放,导致河流的DOC输出量增高;(3)改善深部土壤的通气和温度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影响河流DOC的输出量和化学特征。今后,有3个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1)中、低纬度高海拔冻土区河流DOC的输出规律及其与流域水文过程的关系;(2)小型源头河流DOC输出的对比与控制性试验;(3)冻土区地下水流过程的精细刻画和潜在有机碳源的直接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溶解性有机碳 水文过程 气候变化 高寒山区 源头河流
下载PDF
黑河中游河岸带柽柳水分来源的^(18)O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龙翔 +2 位作者 周爱国 余绍文 曹弘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0-155,共6页
运用18O稳定同位素,示踪了黑河中游河岸柽柳林2009年6月与8月两个时期的水分来源,分析了其水分利用模式。结果表明:柽柳茎干水两期的δ18O值分别为-8.32‰、-10.41‰,具有明显的差异,6月柽柳主要利用40~60cm土壤水分,而在8月则主要利用6... 运用18O稳定同位素,示踪了黑河中游河岸柽柳林2009年6月与8月两个时期的水分来源,分析了其水分利用模式。结果表明:柽柳茎干水两期的δ18O值分别为-8.32‰、-10.41‰,具有明显的差异,6月柽柳主要利用40~60cm土壤水分,而在8月则主要利用60cm以下深层土壤水或地下水;两个时期柽柳的水分初始来源均主要为地下水,不直接利用当地夏季降雨与河水,河岸柽柳之所以形成这种水分利用策略,与研究区气候干旱且存在强烈的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来源18O同位素 柽柳 河岸带 黑河中游
原文传递
基于水稳定同位素的地下水型陆地植被识别:研究进展、面临挑战及未来研究展望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俊友 +1 位作者 葛孟琰 乔树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0,共10页
地下水型陆地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但正遭受严重威胁,亟需在水资源管理中予以关注和保护.准确识别地下水型陆地植被是其管理和保护的前提.水稳定同位素方法是识别地下水型陆地植被的唯一直接方法,其中:①直接比较法只能获得植物... 地下水型陆地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但正遭受严重威胁,亟需在水资源管理中予以关注和保护.准确识别地下水型陆地植被是其管理和保护的前提.水稳定同位素方法是识别地下水型陆地植被的唯一直接方法,其中:①直接比较法只能获得植物对地下水利用的定性信息,但目前的应用最为广泛;②同位素混合模型能定量评估植物对地下水的依赖性,近期随贝叶斯模型的引入取得了较大进展.当前,植物对地下水利用的时空异质性增加了基于水稳定同位素的地下水型陆地植被的识别难度,还限制了小尺度上的研究成果向大尺度上的拓展;部分植物以间接方式利用地下水,对地下水型陆地植被的识别造成了困扰;根系吸水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和同一植株内木质部水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异质性常使植物样品的代表性受到质疑;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和土壤样品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未来应加强3个方面的研究:①研发植物木质部水同位素组成的原位在线连续观测技术,提升基于水稳定同位素的地下水型陆地植被识别的时空分辨率;②借助控制性的同位素标记实验,精细刻画地下水-土壤-植物体系内同位素体的迁移和分馏过程;③将同位素观测与具有物理学意义的生态水文模型相耦合,提高定量评估的分辨率和降低不确定性,探索解决时空异质性和升尺度难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型生态系统 混合模型 异质性 水力提升 尺度问题 同位素标记 根系吸水模型
下载PDF
1972-2009年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湖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旭 周爱国 +1 位作者 Florian Siegert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7,共7页
冰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冰湖分布和变化的特征,对认识冰川与气候之间关系和冰湖溃决灾害评估有着重要意义。运用遥感资料监测念青唐古拉山西段近40a来的冰湖分布及其变化,并结合DEM研究冰湖垂直分布的变化,探讨影响冰湖... 冰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冰湖分布和变化的特征,对认识冰川与气候之间关系和冰湖溃决灾害评估有着重要意义。运用遥感资料监测念青唐古拉山西段近40a来的冰湖分布及其变化,并结合DEM研究冰湖垂直分布的变化,探讨影响冰湖分布和变化的可能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冰湖数量和面积近年来都呈迅速增加趋势,冰湖增加150个,冰湖面积增加4.384km2。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是冰湖增多和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2)冰湖垂直分布变化明显,新增冰湖个数峰值位于海拔5 500~5 700m,占新增冰湖总数的61%;新增冰湖面积峰值在海拔5 400~5 700m,占新增湖总面积的44%;冰湖面积在大部分海拔高度上均呈扩张态势;(3)海拔高于5 400m的区域,1991-2009年新增的冰湖数量远多于1972-1991年。冰湖在高海拔区分布的变化对念青唐古拉山区冰川消融以及气候垂直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冰湖 气候变化 念青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黑河源多金属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梦 周爱国 +2 位作者 补建伟 魏文浩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4-120,共7页
黑河源多金属矿区地处祁连山腹地,矿产资源丰富,但地质环境敏感脆弱,矿产资源开发前急需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7个重要环境约束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模型,对该区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黑河源多金属矿区地处祁连山腹地,矿产资源丰富,但地质环境敏感脆弱,矿产资源开发前急需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7个重要环境约束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模型,对该区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7.13%的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较弱,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冰川和高山区,尤其是分水岭和河流附近;64.91%的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较强,分布于海拔相对较低、坡度较缓的中低山区、丘陵区、河谷以及平原地区;剩余的区域承载力适中。年均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可为黑河源区矿产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提供依据,还可为类似矿区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方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承载力 矿产资源开发 多金属矿 地理信息系统 黑河源区
下载PDF
干旱内陆区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研究:以敦煌盆地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伟涛 王焰新 +4 位作者 李亮 黎志恒 杨俊仓 赵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0-958,共9页
在干旱内陆盆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地下水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论文以敦煌盆地为研究区,综合潜水埋深和水文地球化学调查、天然植物样方调查以及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从地下水属性变化对天然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依赖于地下水的植被... 在干旱内陆盆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地下水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论文以敦煌盆地为研究区,综合潜水埋深和水文地球化学调查、天然植物样方调查以及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从地下水属性变化对天然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依赖于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制图等两个方面,开展了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以地下水潜水埋深和矿化度为代表的地下水属性与天然植被组成的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属性构成;当该系统远离平衡态时,控制系统状态的是多种地下水属性的组合,属性组合的微小涨落可能导致系统状态的较大差异;该系统状态的变化不具有等比例变化特征。植被覆盖度随潜水埋深和矿化度变化具有随机性、确定性和混沌特征。综合考虑研究区植物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植物对地下水的利用方式、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以及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完成了研究区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制图。结果表明,研究区除部分河、湖沿岸的植被生态系统外,其余2270.5km^2面积都高度依赖地下水,占总面积的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动系统 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 敦煌盆地 湿地 遥感
原文传递
祁连山黑河源区八一冰川—黄藏寺段河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亚伟 +1 位作者 补建伟 蔡鹤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0-687,共8页
黑河源区河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黑河源区河水沿流域水质变化概况,对黑河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以黑河源区干流为研究对象,对河水进行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河水化学组成以K^+、Na^+、Ca^(2+)、Mg^(2+)和Cl^-、NO... 黑河源区河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黑河源区河水沿流域水质变化概况,对黑河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以黑河源区干流为研究对象,对河水进行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河水化学组成以K^+、Na^+、Ca^(2+)、Mg^(2+)和Cl^-、NO_3^-、HCO_3^-、SO_4^(2-)为主。通过聚类分析、舒卡列夫分类和Piper三线图分析发现主要离子中,阳离子主要来源于石灰岩风化产物,SO_4^(2-)主要来源于蒸发岩矿物风化产物和人类活动,HCO_3^-主要来源于纯碳酸盐风化产物。通过对重金属污染调查发现,V、Co、Cu、Pb、Cr、Mn和Zn含量较高,矿山开采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源区 地表水 水文地球化学 水质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