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被引量:92
1
作者 俞云松 +14 位作者 杜小幸 吕晓菊 曲俊彦 施毅 爱宁 王明贵 谢剑锋 杨帆 杨青 杨毅 张菁 郑波 周华 周志慧 净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38-747,共10页
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 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阳性菌 复方制剂 细菌感染 不合理使用 专家共识 革兰阴性菌 临床应用 临床工作者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3
2
作者 高苏 仇惠英 +7 位作者 金正明 唐晓文 傅铮铮 马骁 韩悦 陈苏宁 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目的 比较单药地西他滨方案、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G-CSF、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单药地西... 目的 比较单药地西他滨方案、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G-CSF、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单药地西他滨5d方案、23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26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的MDS/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单药地西他滨组、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组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组的ORR分别为53.3%、56.5%和69.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4年4月1日,20例存活,45例死亡,14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9(1~62)个月.79例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25.3%,三组2年OS率分别为34.8%、24.8%和29.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地西他滨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感染和出血,72例患者发生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14.8 d.59例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其中3~4级感染14例,1~2级感染45例.三组患者在应用地西他滨后,感染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平均红细胞输注量、平均血小板输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7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无一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地西他滨单药、联合半程及全程CAG方案治疗MDS/AML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联合全程CAG方案诱导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三组患者治疗耐受性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原文传递
WHO 2008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分型修订解读 被引量:43
3
作者 何广胜 吴德沛 +5 位作者 爱宁 梁建英 刘丹丹 陈子兴 薛永权 阮长耿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6-421,共6页
2008年版WHO的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型集中了目前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及临床等方面研究进展,对MDS的分型做出了新修订。文章对有关MDS方面的修订做一解读。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分型 WHO
原文传递
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刘辉 傅琤琤 +10 位作者 薛胜利 李渭阳 吴倩 顾斌 金松 朱霞明 赵素芳 辛雪 马玲 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8-872,共5页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接受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和改良PAD化疗的MM患者资料,其中接受PAD方案(PAD组)治疗者18例,接受改良PAD方案(改良PAD组)...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接受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和改良PAD化疗的MM患者资料,其中接受PAD方案(PAD组)治疗者18例,接受改良PAD方案(改良PAD组)治疗者18例。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1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例患者中除4例不可评估外,对32例患者进行了评估,中位随访时间为10.3(3.0~15.0)个月。经诱导治疗32例患者中19例(59.4%)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其以上疗效,其中PAD组完全缓解(CR)+VGPR率为61.1%,改良PAD组的CR+VGPR率为57.1%(14例中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并且达到最大疗效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在2个疗程时接近最大疗效)。不良反应:PAD组18例患者中有1例(5.6%)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另有8例(44.4%)因化疗不良反应将硼替佐米减量或中断化疗,而改良PAD组18例患者中仅1例(5.6%)因化疗不良反应中断化疗,且无化疗相关死亡。与PAD组比较,改良PAD组患者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包括粒细胞减少(33.3%对61.1%,P=0.086),血小板减少(50.0%对61.1%),贫血(16.7%对27.8%),感染(16.7%对50.0%,P=0.075),腹泻(5.6%对33.3%,P=0.088),周围神经病变(0对27.8%,P=0.045)。结论改良PAD方案通过将硼替佐米由静脉推注改为皮下注射明显减少了不良反应,但不影响药物的疗效,提高了硼替佐米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注射 皮内 硼替佐米
原文传递
含有大剂量阿糖胞苷的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 被引量:32
5
作者 吴德沛 傅琤琤 +6 位作者 唐晓文 爱宁 马骁 苗瞄 刘跃 均张日 夏学鸣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96-697,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难治 急性白血病 复发 阿糖胞苷 大剂量 联合化疗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6
作者 方宝枝 何广胜 +11 位作者 吴德沛 爱宁 金正明 仇惠英 傅铮铮 唐晓文 苗瞄 韩悦 赵晔 王荧 王秀丽 吴小津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0年10月在本科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5例AML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0年10月在本科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5例AML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53.3%。在12例可行细胞遗传学评价的患者中,1例(8.3%)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中位总生存期为123d(27~509d),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70d(19~306d),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33d(11~176d)。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Ⅲ~Ⅳ级感染发生率为33.3%,无Ⅲ~Ⅳ级出血、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伤。早期死亡1例。结论:地西他滨可有效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地西他滨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单中心1648例Ph染色体阴性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郦梦云 晁红颖 +7 位作者 爱宁 仇惠英 金正明 唐晓文 韩悦 傅琤琤 陈苏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研究Ph染色体阴性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基因突变及突变阴性患者部分临床参数的差异。 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法分别检测1 648例Ph阴性MPN患者JAK2V617F、JAK2基因12号外显子、CAL... 目的研究Ph染色体阴性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基因突变及突变阴性患者部分临床参数的差异。 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法分别检测1 648例Ph阴性MPN患者JAK2V617F、JAK2基因12号外显子、CALR基因9号外显子及MPL基因10号外显子突变情况。 结果①JAK2V617F突变总检出率为82.8%(1 364/1 648),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为92.7%(471/50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78.1%(819/1 049),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为81.3%(74/91);JAK2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总检出率为0.5%(9/1 648),均为PV患者[1.7%(9/508)];CALR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8.7%(143/1 648),其中ET为12.6%(132/1 049),PMF为12.1%(11/91);MPL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0.6%(10/1 648),其中ET为0.9%(9/1 049),PMF为1.1%(1/91)。未发现两种及以上基因突变共存病例。②JAK2V617F突变组中位年龄[61(15-95)岁]高于JAK2 12号外显子突变组[49(33-62)岁]及突变阴性组[42(3-78)岁](P值均〈0.001),与CALR突变组[57(17-89)岁]、MPL突变组[59(22-71)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CALR突变阳性及阴性组(P〈0.05),而与MPL突变阳性组比较仅表现为高白细胞计数(P=0.013);CALR突变组血小板计数高于JAK2V617F突变组[966(400-2 069)×109/L对800(198-3 730)×109/L,P〈0.001]。③共1 160例患者进行了有效染色体核型分析,CALR基因突变阳性、阴性患者异常核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8/82)对7.4%(80/1 078),P=0.441];JAK2V617F突变阳性、阴性患者异常核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75/971)对6.9%(13/189),P=0.688]。CALR突变阳性组与JAK2V617F突变阳性组的异常核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8/82)对7.7%(75/971),P=0.512]。7例JAK2基因12号外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DNA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预激方案诱导治疗老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8
作者 吴小津 吴德沛 +3 位作者 爱宁 唐晓文 付铮铮 马骁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36-937,共2页
关键词 预激方案 诱导 治疗 老年人 733.71急性髓系白血病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中国15家医院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状况及目前诊断治疗模式调查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建祥 黄晓军 +24 位作者 吴德沛 胡建达 刘霆 胡豫 孟凡义 陈协群 侯明 李艳 王书杰 王健民 任汉云 于力 陈芳源 邱录贵 江滨 爱宁 刘庭波 朱焕玲 郭涛 徐丹 纪春岩 吕晓毅 焦力 宋献民 黄洪晖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目前中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特征和诊断及治疗模式。方法收集并分析分布于中国不同地区的15家医院血液科2005年住院CML患者病例资料和2006年7月至9月在这15家医院门诊的CML患者门诊资料。结果共收集1824例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目前中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特征和诊断及治疗模式。方法收集并分析分布于中国不同地区的15家医院血液科2005年住院CML患者病例资料和2006年7月至9月在这15家医院门诊的CML患者门诊资料。结果共收集1824例患者资料,其中住院患者722例,门诊患者1102例;男女比例1.78:1,确诊时中位年龄40,02(2.45~83.29)岁。90.41%的患者为慢性期,但在调查时段加速、急变期患者比例升至21.66%。93.20%的患者在诊断和监测时进行了血常规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70.29%的患者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只有51.54%的患者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同时联合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检测。羟基脲依旧是治疗CML最常用的药物,37.45%的患者接受了伊马替尼治疗,25.55%的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722例住院患者中164例(22.72%)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伊马替尼在加速期和急变期的使用率分别为48.28%和48.42%,明显高于慢性期(35.94%)(P〈0.05),但是平均使用剂量与慢性期患者接近。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伊马替尼的耐药率分别为6.87%和16.28%;门诊患者以继发耐药为主(68.75%),而住院患者以原发耐药为主(65.71%);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不能耐受伊马替尼的比例分别为3.21%和11.63%。大部分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未得到及时监测,3个月时63.38%的患者评价了血液学疗效,41.41%的患者6个月时进行了细胞遗传学评价,而12个月时进行了细胞遗传学评价的患者只有27.35%。移植所需的平均费用为(213092±125890)元。结论中国CML患者较西方患者年轻,确诊时绝大部分为慢性期,由于经费的限制,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了伊马替尼治疗,大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惰测.加谏/急蛮期患者对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治疗结果 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
原文传递
含G-CSF的预激方案用于难治性或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吴德沛 吴小津 +10 位作者 石培民 爱宁 唐晓文 付铮铮 马骁 仇惠英 苗瞄 金正明 沈益民 夏学鸣 林宝爵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阿糖胞苷 阿克拉霉素 高三尖杉酯碱 急性髓系白血病 联合化疗 不良反应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53例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妍珺 徐杨 +5 位作者 吴德沛 沈宏杰 杨贞 仇惠英 陈苏宁 爱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伴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突变的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接受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的53例复发或难治CN.AML患...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伴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突变的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接受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的53例复发或难治CN.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的治疗反应,其中伴DNMT3A基因突变(DNMT3A+)24例,不伴DNMT3A基因突变(DNMT3A-)29例。结果DNMT3A+组患者中位年龄为46(26~68)岁,与DNMT3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中位数19.5(0.5-218.5)×10^9/L,骨髓原始细胞中位数0.635(0.020~0.920),较DNMT3A-组高,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NMT3A+患者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的总体反应率(ORR)达62.50%,完全缓解(CR)率为54.17%,DNMT3A+组分别为48.28%和37.9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07、0.277)。两组患者应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的不良反应类似。53例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伴有FLT3-ITD突变,FLT3-ITD+/DNMT3A+组(14例)与FLT3-ITD+/DNMT3A-组(15例)的ORR及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0.042)。DNMT3A+组与DNMT3A-组1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59.58%和54.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后期25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DNMT3A+CN.AML患者1年OS率为87.50%,1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2.73%;DNMT3A-组1年OS率为61.54%,1年DFS率为58.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6、0.217)。结论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是复发难治CN.AML有效且安全的再诱导治疗手段,FLT3-ITD+/DNMT3A+组CN—AML患者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的反应率优于FLT3-ITD+/DNMT3A组。地西他滨桥接allo—HSCT可以提高CN—AML患者的OS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复发 难治病 DNA修饰甲基酶类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感染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鲍协炳 朱倩 +5 位作者 仇惠英 陈峰 薛胜利 马骁 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V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单中心736例行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诊断的EBV相关疾病(EBV病)及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V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单中心736例行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诊断的EBV相关疾病(EBV病)及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736例患者中男302例,女434例,中位年龄31(2~62)岁,其中181例患者发生EBV感染,总发生率为24.6%,EBV感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57(16~892)d.EBV感染患者中,EBV血症163例(90.0%),EBV病13例(7.2%),PTLD 5例(2.8%).130例患者EBV病毒载量高于1.0&#215; 104拷贝数/ml,其中67例使用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该组患者EBV病及PTLD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患者(6.0%对22.2%,P=0.009).所有感染EBV患者的总病死率为27.6%,单纯EBV血症病死率为24.5%,EBV病病死率为53.8%,PTLD病死率为60.0%.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预处理过程中采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HLA不全相合移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及CMV感染是allo-HSCT后发生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EBV初次感染发生时间与采用骨髓或脐血移植(OR=1.156,95%CI1.022~2.250,P=0.039)及cGVHD的发生(OR=0.620,95% CI 0.453~0.849,P=0.003)密切相关.结论 EBV感染为allo-HSCT后常见并发症,EBV病及PTLD病死率高.EBV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处理过程中采用ATG、HLA不全相合移植、cGVHD及CMV感染,采用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能明显减少EBV相关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淋巴增殖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Th细胞比例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20
13
作者 曾慧 何广胜 +6 位作者 傅蓉 吴德沛 苗瞄 王秀丽 常伟荣 爱宁 金正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数量、功能改变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同期对照研究16例正常对照组、15例初诊IRP组、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数量、功能改变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同期对照研究16例正常对照组、15例初诊IRP组、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骨髓Th细胞改变情况;RT-PCR方法检测10例正常人、25例初诊IRP患者、9例AA患者、9例MDS患者未经体外刺激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Th1细胞的代表因子IFN-γ、IL-2和Th2细胞的代表因子IL-4、IL-10的基因表达。结果(1)骨髓中Th1细胞、Th2细胞及Th1/Th2比值正常对照组为0·42%、0·24%和1·57;初诊IRP组为0·58%、1·95%和0·31;AA组为4·42%、0·41%和21·22;MDS组为0·44%、0·84%和0·96。IRP组Th1细胞与正常对照组及MDS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低于AA组(P<0·01);但IRP组Th2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A组(P<0·01),与MDS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4)。IRP组骨髓中Th2细胞占优势,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DS组及AA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初诊IRP组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而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mRNA表达无显著增高(P>0·05);AA组Th1型细胞因子显著增高(P<0·01),而Th2型无区别;MDS组未见细胞因子表达增高。结论IRP患者骨髓Th2细胞亚群增多,Th细胞平衡向Th2偏移,且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增高,细胞功能亢进,可能是IRP免疫发病环节之一,也表明IRP是一种不同于AA和MDS的全血细胞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 TH细胞
下载PDF
嵌合体的动态定量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唐晓文 吴德沛 +6 位作者 朱子玲 王玮 爱宁 仇惠英 傅铮铮 常伟荣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 建立荧光标记的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 PCR)结合毛细管电泳 ,定量检测供体细胞 (DC)嵌合率的方法 ,并探讨该方法的连续定量检测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转归的预警作用。方法 采集 31例接受骨髓移植 (BMT... 目的 建立荧光标记的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 PCR)结合毛细管电泳 ,定量检测供体细胞 (DC)嵌合率的方法 ,并探讨该方法的连续定量检测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转归的预警作用。方法 采集 31例接受骨髓移植 (BMT)或非清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ST)患者移植前、移植后不同时段的外周血或骨髓。DNA样本用ProfilerPlus商品化试剂盒扩增后 ,用ABI 310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 ,确定基因位点及峰面积 ,根据供受体基因型的差异选择嵌合率计算公式。结果  31例患者中 15例 (48.4 % )为性别相合移植 ,只能通过STR PCR进行嵌合体的定量分析 ;性别不合移植患者用STR PCR和荧光原位杂交两种方法定量测得的DC嵌合率一致 ;31对供受体中能区别出供受差别的STR位点有 6 .7(2~ 10 )个 ,所有患者均在移植后 7天 (+7天 )出现供体来源的细胞 ,BMT组 +7天、+14天和 +1个月DC中位数均明显低于NST组 ,而在移植中后期无显著性差异。 +2 1天时BMT和NST患者均达稳定嵌合 ,DC在 92 %以上 ;中位随访 17(3.5~ 2 9.0 )个月 ,2 6例患者DC≥90 % ,均获得持久植入 ,至今均为无白血病生存。另有 5例患者出现不稳定混合嵌合 (MC)状态 (DC为2 7.3%~ 6 2 .7% ) ,其中 4例复发 ,1例出现移植物被排斥。上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体 动态定量检测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串联重复序列 毛细管电泳 骨髓移植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16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计成阜 何广胜 +1 位作者 周海侠 爱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789-3790,共2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原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传统观念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或不伴出血症状。早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原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传统观念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或不伴出血症状。早期的研究发现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因素,因此糖皮质激素成为治疗ITP的一线药物。但临床上也有很多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患者,这提醒学者们对ITP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了上述免疫因素外,血小板的生成不足在ITP的发病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环孢素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难治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程珍 赵澜 +8 位作者 陈广华 吴德沛 仇惠英 唐晓文 傅琤琤 金正明 陈峰 薛胜利 爱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在初治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诱导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在伊马替尼时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治疗成人Ph+ALL中的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3年就诊的97例初治成人Ph+ALL患...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在初治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诱导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在伊马替尼时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治疗成人Ph+ALL中的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3年就诊的97例初治成人Ph+ALL患者,根据首次诱导治疗过程中伊马替尼使用情况,分为使用组(37例,用伊马替尼≥3d)与未使用组(60例,未用或用伊马替尼〈3d),并将使用组分为前期使用组(26例)与后期使用组(11例)(以化疗第14天为界),比较各组的总反应率(ORR)以及获得完全缓解(CR)或CR伴血细胞不完全恢复(CRi)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之后有77例患者使用伊马替尼作为维持治疗,其中接受allo-HSCT患者44例(移植组),未进行移植者33例(非移植组)。比较两组的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NRM)率;并监测34例移植前处于首次完全缓解(CR。)状态的患者分别在取得CR或CRi时、首次巩固治疗时、移植预处理前、移植造血重建时的融合基因转阴率。结果首次诱导治疗结束时,伊马替尼使用组ORR高于未使用组(分别为97.3%和72.9%,P=0.002),而前期使用组与后期使用组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0%和90.9%,P=0.297);使用组与未使用组中获得CR或CRi患者的融合基因转阴率分别为20.0%和o(P=O.041)。移植前处于CR、状态的患者于上述4个时间点的融合基因转阴率分别为20.8%、42.3%、51.8%、76.8%,移植造血重建时与移植预处理前、移植预处理前与获得CR或CRi时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4和0.022)。移植组5年OS率高于非移植组(分别为47.0%和28.0%,P=0.016),5年DFS率及累积复发率均优于非移植组(P值分别为0.003和0.000),而两组的NRM累积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样 费城染色体 伊马替尼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HAAG方案治疗进展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崔巍 金正明 +7 位作者 曹晶 朱霞明 爱宁 仇惠英 苗瞄 郭丹丹 吴德沛 唐晓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79-1384,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ogen,DAC)联合HAAG[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柔比星(Acla)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进展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观察其有效率及... 目的探讨采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ogen,DAC)联合HAAG[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柔比星(Acla)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进展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观察其有效率及治疗相关毒性。方法分析我中心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6例进展期AML患者,其中18例患者为标准难治复发患者,另外18例为一疗程标准诱导未缓解患者。36例患者均给予DAC联合HAAG方案再诱导化疗,观察其一疗程缓解率、化疗毒性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一疗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为58.3%(21/36),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率为22.2%(8/36),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80.6%(29/36)。18例难治复发患者CR率为61.0%(11/18),PR率为22.2%(4/18),ORR为83.3%(15/18);18例一疗程标准诱导未缓解患者CR率为55.6%(10/18),PR率为22.2%(4/18),ORR为77.8%(14/18)。化疗相关血液学毒性均为4级,感染发生率为72.2%,大多数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可控。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5(0.5~33.3)个月,全部患者1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43.3%,难治复发患者1年OS率为24.2%,一疗程未缓解患者1年OS率为61.6%(P=0.01)。结论对于进展期AML患者,DAC+HAAG方案一疗程再诱导治疗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方案 地西他滨 HAAG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减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输血依赖性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8
作者 方宝枝 刘真真 +11 位作者 何广胜 苗瞄 王秀丽 仇惠英 金正明 唐晓文 韩悦 傅铮铮 马骁 爱宁 吴德沛 阮长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0期3189-3192,共4页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输血依赖性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例输血依赖性低危[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为低危或中危-1]MDS患者,以减...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输血依赖性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例输血依赖性低危[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为低危或中危-1]MDS患者,以减低剂量地西他滨(20mg·m^-2~·d^-1×3d)治疗,评价疗效、不良反应、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结果25例低危MDS患者中3例(12%)获完全缓解,4例(16%)脱离成分血输注,8例(32%)达血液学改善,2例(8%)达疾病稳定,总反应率达68%(17/25)。在11例可行细胞遗传学评估的患者中,l例获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eRe)。1V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48%(12/25),Ⅲ~Ⅳ级感染发生率为20%(5/25),无Ⅲ~Ⅳ级出血、Ⅲ-Ⅳ级恶心呕吐和Ⅲ一Ⅳ级肝功能损伤。治疗前Kamofsky活动状态评分(KPS)分值为47±16,治疗后KPS分值升高,为66-4-22(P=0.001)。治疗后更多患者预后改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的预后评分系统(WPSS)≤1或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MDACC)预后积分≤7的比例显著升高(44%比16%,P=0.031;64%比8%,P=0.022)。中位随访时间467d(14—881d),随访期间2例死亡,死亡时间分别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后的第14和156天。IPSS评分低危组和中危.1组治疗后第100天的预期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2%,第600天的预期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0.5%。结论减低剂量地西他滨可以改善低危MDS患者的输血依赖,严重血液学毒性和早期病死率的发牛率低.改善预后.可能延长牛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低危 减低剂量 预后
原文传递
单中心55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彤彤 爱宁 +5 位作者 潘金兰 吴德沛 仇惠英 唐晓文 苗瞄 陈苏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64-869,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550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特征和生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WHO(2008)标准进行分型,同时应用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基于WHO造血组织肿瘤分类的预后积分系统(WPS... 目的回顾性分析550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特征和生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WHO(2008)标准进行分型,同时应用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基于WHO造血组织肿瘤分类的预后积分系统(WPSS)及修订版IPSS(IPSS-R)积分系统进行预后分层。结果550例MDS患者中位年龄57(12-89)岁,男女比为1.72∶1。血液学特点:外周血细胞三系可有不同程度减少或增加,中位HGB为72(22-154)g/L,中位PLT为52(3-587)×10^9/L,中位WBC为2.52(0.11-48.00)×10^9/L。细胞遗传学特征:251例(45.6%)检出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复杂核型89例,占所有患者的16.2%。染色体异常类型主要以不平衡异常为主,三体或单体多见。最常见的克隆性异常是+8,占染色体异常患者的29.9%(75/251);其次为-7/del(7q)、del(5q)、del(20q)等。550例患者中位随访27(0.3-144)个月,采用IPSS、IPSS-R、WPSS分别对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生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IPSS-R分组中低危组中位OS期未达到,中危组中位OS期为44(95% CI 28-60)个月,高危组中位OS期为17(95% CI 13-21)个月,极高危组中位OS期为8(95% CI 5- 11)个月(P 〈0.001)。结论该研究中纳入的MDS患者中位年龄57(12-89)岁,细胞遗传学异常类型与欧美报道有所差异,IPSS、IPSS-R和WPSS分层对于预测MDS患者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增加地西他滨剂量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倩 何广胜 +11 位作者 吴德沛 爱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唐晓文 韩悦 沈益民 陈峰 胡晓慧 金松 张旭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增加地西他滨剂量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危组MDS及AML患者20例,静脉滴注地西他滨20 mg/m2,每日1次,连用5 d治疗,然后行骨髓检... 目的探讨增加地西他滨剂量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危组MDS及AML患者20例,静脉滴注地西他滨20 mg/m2,每日1次,连用5 d治疗,然后行骨髓检查,根据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原始细胞数、骨髓小粒饱满情况,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酌情增加使用地西他滨,分析治疗1个疗程后缓解率和总反应率。结果 MDS患者1个疗程完全缓解(CR)+骨髓CR为3例(75%),总反应3例(75%);AML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3例(18.8%),总反应8例(50.0%),其中初治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1例(25.0%),总反应3例(75.0%),复发及难治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2例(16.7%),总反应5例(41.7%)。累积2年生存率为42%。结论剂量增加的地西他滨可被安全应用于高危组MDS及AML,1个疗程缓解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复发难治 地西他滨 去甲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