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脉成像在低心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丁毅 宋彬 +4 位作者 王浩 林继先 罗运贺 徐晶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789-794,共6页
目的:评价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螺旋扫描冠脉成像在低心率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量。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行冠脉CTA检查的64例心率≤60次/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30例行前... 目的:评价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螺旋扫描冠脉成像在低心率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量。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行冠脉CTA检查的64例心率≤60次/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30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采用"步进-点射"结合心电图触发技术,B组34例行大螺距螺旋扫描,螺距3.2。评价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的强化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4分法对血管节段进行主观评分。记录2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和对比剂量。采用t检验比较2组间客观评价指标、ED和对比剂量差异,采用χ^2检验评价2组间主观评分差异。结果:两组目标血管强化CT值、SNR和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诊断比率如下:A组和B组分别为91.7%和100%(基于血管层次),97.6%和100%(基于分段层次)(均P<0.001)。A、B组间ED和对比剂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平均ED((0.62±0.19)mSv)比A组((1.66±0.91)mSv)降低约62.65%,B组对比剂量((37.76±4.34)mL)比A组((50.90±9.51)mL)降低约25.82%。结论:在心率≤60次/分患者中,与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相比,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脉成像能提供足够诊断信息的图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门静脉CT成像技术中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丁毅 宋彬 +1 位作者 徐晶晶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评估门静脉CT成像技术中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临床行肝脏灌注(CTP)检查的28例患者,在门静脉左、右支分叉层面获取门静脉主干和腹主动脉CT增强时间密度曲线... 目的评估门静脉CT成像技术中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临床行肝脏灌注(CTP)检查的28例患者,在门静脉左、右支分叉层面获取门静脉主干和腹主动脉CT增强时间密度曲线,测量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腹主动脉峰值时间以及门静脉峰值时肝脏和脾脏实质增强CT值,进行Pearson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腹主动脉峰值时间为(16.39±2.68)s,门静脉峰值时间为(27.12±4.65)s,门静脉峰值时肝脏和脾脏实质增强CT值分别为(84.64±20.21)HU、(142.28±25.15)HU,门静脉峰值时间与腹主动脉峰值时间呈正相关(r=0.825,P<0.001),与肝脏、脾脏增强CT值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主动脉峰值时间是门静脉峰值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b=1.326,t=5.874,P<0.001)。回归方程为:门静脉峰值时间=4.185+1.451×腹主动脉峰值时间。肝硬化组门静脉峰值时间为(27.78±4.48)s,非肝硬化组门静脉峰值时间为(26.8±4.81)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结论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与腹主动脉峰值时间呈线性相关,结果有助于优化门静脉CT成像前扫描延迟时间设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门静脉造影术 峰值时间
原文传递
双能量CT在急性骨创伤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赵海南 宋彬 +2 位作者 王浩 胡文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46-148,共3页
急性骨创伤是放射科医生常常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对X线和普通CT无法显示的细微、无移位骨折或骨髓损伤的诊断,存在一定的挑战。随着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技术的发展,新的后处理应用已经在肌肉骨骼成像的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的诊断价... 急性骨创伤是放射科医生常常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对X线和普通CT无法显示的细微、无移位骨折或骨髓损伤的诊断,存在一定的挑战。随着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技术的发展,新的后处理应用已经在肌肉骨骼成像的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的诊断价值。其中,DECT虚拟去钙(VNC)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细微和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而且可以检出骨髓水肿(BME)。DECT在创伤环境中的其他新兴应用包括去金属伪影和胶原标测,可以用于评估韧带、肌腱和椎间盘的损伤。本文将就DECT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后处理算法,以及其在急性骨创伤中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急性骨创伤 虚拟去钙 骨髓水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