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1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食品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1
作者 郑婷 李银塔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7期126-129,共4页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为更好应对食品产业的数字化进程提速升级,职业院校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新趋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尤为关键。将食品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核心命题相结合,剖析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食...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为更好应对食品产业的数字化进程提速升级,职业院校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新趋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尤为关键。将食品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核心命题相结合,剖析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食品类专业适应性发展的现实困境,论述了以深化校企合作育人应对专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势,通过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围绕岗位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数字化实践实训平台等,探索基于“数字赋能”理念的食品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路径。以期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产业数字化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产教融合的虚实结合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海洋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为例
2
作者 郑婷 李银塔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9期132-136,共5页
学生实践能力养成已成为新工科背景下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教学实际和岗位需求分析,将信息技术与“海洋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构建基于超星学习通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产教融合+虚实结合+线上线下... 学生实践能力养成已成为新工科背景下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教学实际和岗位需求分析,将信息技术与“海洋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构建基于超星学习通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产教融合+虚实结合+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以期推动提升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和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教学质量,实现实景链和虚拟链有机衔接、常规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融合共享,从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海洋食品加工技术 教学改革 互联网+
下载PDF
基于UTAUT模型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贾怀京 《时代金融》 2015年第36期272-273,共2页
基于UTAUT模型构建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意向、便利条件直接显著影响使用行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感知风险、社会影响通过... 基于UTAUT模型构建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意向、便利条件直接显著影响使用行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感知风险、社会影响通过使用意向间接显著影响使用行为,感知成本对使用意向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TAUT)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感知风险 感知成本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28
4
作者 王孝磊 周金城 +2 位作者 陈昕 张凤凤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4-735,共22页
处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的江南造山带是理解华南地壳演化、岩浆过程和成矿效应的关键。近年来,围绕江南造山带的构造-岩浆演化产生了较大争论,因而影响到对华南显生宙岩浆-成矿事件内在联系及动力学机制的认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 处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的江南造山带是理解华南地壳演化、岩浆过程和成矿效应的关键。近年来,围绕江南造山带的构造-岩浆演化产生了较大争论,因而影响到对华南显生宙岩浆-成矿事件内在联系及动力学机制的认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江南造山带研究大量资料,对有关江南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和讨论,明确了江南造山带是一个稍晚于世界典型Grenville期造山事件的新元古代的造山带,具有完整的蛇绿岩、岛弧火山岩、高压变质岩、同碰撞岩浆岩、造山磨拉石、碰撞后岩浆岩和造山后岩浆岩等与造山过程相吻合的岩石组合,经历了从洋洋俯冲、弧-陆碰撞到洋-陆俯冲、弧后盆地打开再到造山后伸展的构造过程,在华南中部形成了大量中元古代末到新元古代早期的新生地壳,很可能是显生宙成岩-成矿作用的重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新元古代 RODINIA超大陆 扬子地块 华夏地块
下载PDF
城市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响应 被引量:68
5
作者 彭长连 温达志 +3 位作者 林桂珠 林植芳 孔国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1-327,共7页
研究了19种盆栽于广州市工业生产点(IS)、交通枢纽点(TS)和公园对照点(CS)的木本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响应。综合污染指数表明3个研究地点2000年的污染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IS>TS>CS。在污染点生长的19种绿化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Fv... 研究了19种盆栽于广州市工业生产点(IS)、交通枢纽点(TS)和公园对照点(CS)的木本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响应。综合污染指数表明3个研究地点2000年的污染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IS>TS>CS。在污染点生长的19种绿化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Fv/Fm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细胞膜渗漏率则上升。不同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响应不同,印度胶树,榕树,黄榕,海南红豆,夹竹桃,山玉兰,灰莉,桃花心木,牛乳树等对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都有较强的抗性,而肖蒲桃,仪花,木棉,朱槿等对大气污染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化植物 大气污染 响应
下载PDF
4种木本植物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和吸收光能分配特性对光强的适应 被引量:33
6
作者 林植芳 彭长连 +2 位作者 林桂珠 温达志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2000年第5期387-392,共6页
以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亚热带自然林乔木荷树、黧蒴和林下灌木九节、罗伞幼苗的光合电子传递及激发能利用的分配对生长光强的适应特性。 4种植物生长于 10 0 %、36 %和 16 %的自然光下 8个月 ,叶片的光化学速率... 以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亚热带自然林乔木荷树、黧蒴和林下灌木九节、罗伞幼苗的光合电子传递及激发能利用的分配对生长光强的适应特性。 4种植物生长于 10 0 %、36 %和 16 %的自然光下 8个月 ,叶片的光化学速率和热能耗散速率随光强增大而提高 ,热能耗散占总的光能吸收的比例也因光强不同而改变 ,16 %光下的相对热耗散率约为 40 %~ 45 % ,10 0 %自然光下增大至 5 0 %~ 75 %。叶片总的非环式电子流速率及其分配到光呼吸的比例在 10 0 %光强下最高。乔木和灌木的电子传递和光能分配特性在 16 %光下相似 ,在 10 0 %光下差别较明显。除灌木种有较高的热耗散比例之外 ,其余的参数皆比乔木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反应 热耗散 光合电子传递 分配 木本植物
下载PDF
水稻光合作用对加富CO_2的响应 被引量:21
7
作者 彭长连 林植芳 +2 位作者 林桂珠 陈贻竹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8年第3期272-278,共7页
整个生育期经高Co(600μl/L)处理的5种水稻的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与空气CO2(350μl/L)中生长的对照无明显的差异。高CO2下绿黄占3号,特三矮2号和普通野生稻叶片的平均光合放氧速率分别比各自的对照有所提高,而Ⅱ优448... 整个生育期经高Co(600μl/L)处理的5种水稻的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与空气CO2(350μl/L)中生长的对照无明显的差异。高CO2下绿黄占3号,特三矮2号和普通野生稻叶片的平均光合放氧速率分别比各自的对照有所提高,而Ⅱ优4480和药用野生稻的光合速率低于对照。高CO2下生长的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生长后期的降解加快,并抑制了水稻的暗呼吸。绿黄占3号、特三矮2号和普遍野生稻的干物重在高CO2下较对照均有所增加,而Ⅱ优4480和药用野生稻的则下降。表明水稻不同种之间和种内的光合作用和生物量对高CO2的响应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合作用 加富CO2
下载PDF
光强对4种亚热带森林植物光合电子传递向光呼吸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林植芳 彭长连 +1 位作者 林桂珠 《中国科学(C辑)》 CSCD 2000年第1期72-77,共6页
研究夏季生长于自然光和遮阴降低光强至 36 %和 1 6 %下的 4种亚热带自然林植物幼苗的光合特性 .除荷树外 ,黧蒴和林下灌木九节与罗伞在自然光下的光合速率比 36 %光下低 ,出现光合驯化 (下调 )现象 .高光强下总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F ... 研究夏季生长于自然光和遮阴降低光强至 36 %和 1 6 %下的 4种亚热带自然林植物幼苗的光合特性 .除荷树外 ,黧蒴和林下灌木九节与罗伞在自然光下的光合速率比 36 %光下低 ,出现光合驯化 (下调 )现象 .高光强下总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F 及其向光呼吸传递的比率JO/JF 明显增大 .JO/JF 在自然光下的叶片中高达 0 .5~ 0 .6 ,与提高的Rubisco氧化速率、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和光呼吸速率相一致 ,表明提高光合电子向光呼吸途径的传递比率是高光高温下森林植物的一种保护性调节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植物 光合电子传递 光强 光呼吸
原文传递
滇中引水工程超深圆形基坑施工变形和内力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徐前卫 龚振宇 +2 位作者 胡如成 胡开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以滇中引水龙泉倒虹吸盾构接收井77.3m超深圆形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了超深基坑监测布置方案,并基于监测数据研究圆形基坑受力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基坑开挖引起圆筒状地连墙逐渐变成沿一个方向拉长、而另一方向缩短的椭圆筒形状,朝... 以滇中引水龙泉倒虹吸盾构接收井77.3m超深圆形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了超深基坑监测布置方案,并基于监测数据研究圆形基坑受力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基坑开挖引起圆筒状地连墙逐渐变成沿一个方向拉长、而另一方向缩短的椭圆筒形状,朝向基坑内、外侧的变形值较小,远低于目前规范中对一级基坑的变形量要求;(2)圆形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位于地连墙外侧的环向钢筋以受压为主,内侧的环向钢筋局部出现拉应力,而竖向钢筋既有部分受拉,也有部分受压,主要受圆筒结构空间变形影响所致;(3)墙体所受弯矩较小,最大弯矩仅为-390kN·m,出现在开挖至40m深度时;(4)地表变形以隆起为主,地连墙与土体之间并未发生有效滑移,土体卸荷作用使得坑底土体带动地连墙以及周边土体发生隆起;(5)基坑周围水位下降幅度很小,说明本工程地连墙采用铣接头能较好地保证圆形围护结构的完整性,具有良好的隔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基坑 圆形基坑 地下连续墙 监测分析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被引量:28
10
作者 樊传果 《传媒观察》 CSSCI 2021年第8期68-73,共6页
作为人类知识技能和审美情趣的结合,传统手工艺非遗传播面临"难进难出"的困境。要想大幅度提高传统手工艺非遗的传播效果,必须积极运用计算机识别、人机交互、仿真场景搭建等人工智能技术,在传播主体数字化、传播对象关联化... 作为人类知识技能和审美情趣的结合,传统手工艺非遗传播面临"难进难出"的困境。要想大幅度提高传统手工艺非遗的传播效果,必须积极运用计算机识别、人机交互、仿真场景搭建等人工智能技术,在传播主体数字化、传播对象关联化、传播内容活态化和传播渠道多元化等方面对传统手工艺非遗进行创新性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 赋能
原文传递
月季的组织培养和基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美茹 李洪清 +1 位作者 陈贻竹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49,共7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花卉产业中展示了巨大的、潜在的应用前景。月季是世界性的重要观赏花卉 ,其生物技术研究一直是国际的热点。
关键词 月季 胚状体发生 器官发生 基因转化
下载PDF
全光和遮阴下两种亚热带木本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 被引量:18
12
作者 温达志 叶万辉 +2 位作者 林植芳 孔国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8-255,共8页
以气体交换和调制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了2年生亚热带乔木黧蒴、林下灌木九节在全自然光和17%自然光下叶片同部位的光合作用和与之相关的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和全光照比较,遮阴下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与大气... 以气体交换和调制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了2年生亚热带乔木黧蒴、林下灌木九节在全自然光和17%自然光下叶片同部位的光合作用和与之相关的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和全光照比较,遮阴下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与大气CO2浓度之比Ci/Ca,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之比Car/Chl、光系统II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种间差异较不明显。全光照黧蒴和九节Pn的日变化图式与gS、Ci/Ca类似,与ФPSII、qP的下降吻合。全光下黧蒴叶片qN和Car/Chl的日进程表现为增加,九节则下降,低的Car/Chl可能是导致强光下九节未能提高其qN的原因。正午前后,黧蒴qN和Car/Chl增大,而qP和ФPSII降低,Fv/Fm则保持相对稳定,反映其开放的PSII反应中心数目在此期间虽有所减少,但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光化学效率,提高的Car/Chl和qN则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对过剩激发能的耗散能力。此条件下九节的gS、Fv/Fm和qN下降且明显低于黧蒴,ФPSII和qP保持相对稳定但高于黧蒴的水平,表明九节的PSII反应中心活性较稳定,但强光下气孔部分关闭、较低的Fv/Fm和qN限制了CO2供应和对光能的有效利用,且未能诱导热能耗散机制的积极运行及对光合器起到保护作用。总体上说,九节对高光强反应比黧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物 光合作用 光化学效率 黧蒴 九节 光响应 全光 遮阴 亚热带木本植物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力谐波测试仪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纯 江亚群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5-57,共3页
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谐波测试 ,利用LabWindows/CVI开发平台研制了基于虚拟仪器的谐波测试装置 ,其性能优于传统测试仪。论述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硬件软件组成及其设计思想和技术要点。指出了利用该仪器可进一步开发谐波的高... 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谐波测试 ,利用LabWindows/CVI开发平台研制了基于虚拟仪器的谐波测试装置 ,其性能优于传统测试仪。论述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硬件软件组成及其设计思想和技术要点。指出了利用该仪器可进一步开发谐波的高级功能 ,可利用谐波测量数据 ,建立谐波数据库 ,进行谐波潮流计算 ,谐波谐振分析 ,以及谐波仿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谐波测试仪 虚拟仪器 电力系统 快速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花卉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美茹 陈金婷 +2 位作者 陈贻竹 李洪清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92,共6页
介绍花卉分子育种的研究概况和分子育种的操作策略,进一步强调在我国应用和发展花卉分子育种方法的必要性。
关键词 分子育种 观赏花卉 基因工程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海云 韩伟东 +1 位作者 刘海梅 《解剖学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LI组和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将剂量为5 ml/kg、10 mg/kg和20 mg/kg的丹参酮ⅡA腹腔注射丹参酮Ⅱ...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LI组和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将剂量为5 ml/kg、10 mg/kg和20 mg/kg的丹参酮ⅡA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假手术组和ALI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 h后腹腔注射10 mg/kg的脂多糖制备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6 h后处死小鼠并剥离左侧肺组织,并比较各组小鼠左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W/D)和左肺/体质量比值(L/B)。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ELISA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采用MDA、SOD、ROS试剂盒检测小鼠肺组织中MDA、SOD和ROS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LI组小鼠肺组织W/D和L/B上升,肺组织水肿严重,肺泡结构紊乱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0.05);与ALI组比较,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W/D和L/B降低,肺泡结构趋于正常,肺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ALI组小鼠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增加(P<0.05);与ALI组比较,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调(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ALI组小鼠肺组织ROS和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0.05);与ALI组相比,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ROS和MDA水平下调,SOD水平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急性肺损伤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浅埋红层软弱隧道围岩破坏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前卫 王尉行 +4 位作者 陈国中 吴永波 党虎锋 谢黎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37-41,共5页
软弱隧道围岩浅埋段在施工时极易出现较大变形和塌方破坏事故,已成为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难点。依托广(通)—大(理)铁路南华1号隧道工程项目,通过模型试验对滇中典型红层软弱隧道围岩的变性破坏模式及应力扰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软弱隧道围岩浅埋段在施工时极易出现较大变形和塌方破坏事故,已成为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难点。依托广(通)—大(理)铁路南华1号隧道工程项目,通过模型试验对滇中典型红层软弱隧道围岩的变性破坏模式及应力扰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容易引起两侧拱腰处岩体与水平方向夹角成45°+?/2的区域内开始出现初始裂缝,并向上延伸至拱顶最终形成高度约为0.5倍洞径的塌落拱;隧道开挖将引起围岩应力重分布,在隧道周边形成一圈应力降低区,在其外侧是应力升高区,而岩体塌落区则位于应力降低区内;为减少围岩塌落破坏风险,一方面应尽早支护成环,另一方面宜对应力降低区岩体进行适当加固,并充分利用岩体的自承载能力。上述研究成果不仅可用于指导本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而且也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浅埋隧道 模型试验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影响蓝色花着色的因素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美茹 李洪清 +1 位作者 陈贻竹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观赏植物中,花卉的蓝色品系非常罕见,尤其是那些名贵花卉,如月季、百合、郁金香、香石竹、菊花等均缺乏蓝色的品种,因此,培育这些品种的蓝色品系一直是花卉育种学家的主攻目标[1].通过对蓝色花化学成分、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液... 在观赏植物中,花卉的蓝色品系非常罕见,尤其是那些名贵花卉,如月季、百合、郁金香、香石竹、菊花等均缺乏蓝色的品种,因此,培育这些品种的蓝色品系一直是花卉育种学家的主攻目标[1].通过对蓝色花化学成分、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液泡pH值的广泛研究,人们已经了解到蓝色花的显现与花瓣液泡中的色素成分、助色素(copigments)、金属阳离子、液泡的pH值密切相关[2].本文介绍和讨论这些影响蓝色花显现的因素,以期为培育蓝色花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花 着色 花卉 蓝色品系 花色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股骨髁间窝宽度指数在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与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兴全 刘玉宝 +4 位作者 闫文强 姚晨 蒋青 史冬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髁间窝宽度指数(NWI)在髁间嵴撕脱骨折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收治的10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3... 目的探讨髁间窝宽度指数(NWI)在髁间嵴撕脱骨折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收治的10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32.7±9.2)岁],13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31.8±10.9)岁]和22例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30.9±10.6)岁],分别列为骨折组、ACL损伤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膝关节MRI检查,在膝关节高分辨率MRI轴位扫描图像上测量髁间窝宽度、股骨双髁宽度及股骨双髁高度并计算NWI。比较3组间髁间窝宽度及NWI的差异。结果骨折组、ACL损伤组及对照组患者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CL损伤组患者髁间窝宽度[(17.4±3.5)mm]明显小于骨折组[(20.8±1.1)mm]和对照组[(20.2±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的NWI(0.30±0.01)与对照组(0.28±0.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大于ACL损伤组(0.2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损伤组NWI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髁间窝狭窄可能与ACL损伤而不与髁间嵴撕脱骨折有关;髁间嵴撕脱骨折和ACL损伤发病机制的不同可能和NW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髁间窝宽度
原文传递
虚拟货币洗钱犯罪治理难点与打击策略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于彤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9-33,共5页
虚拟货币作为金融领域交易的重要载体,具有去中心化、全球流动性和高匿名性等特征,日益受到犯罪分子青睐。结合司法实践案例发现,虚拟货币洗钱犯罪具有交易风险低、交易市场广泛、交易方式特殊、与多重犯罪相互交织等特点,当前在行业监... 虚拟货币作为金融领域交易的重要载体,具有去中心化、全球流动性和高匿名性等特征,日益受到犯罪分子青睐。结合司法实践案例发现,虚拟货币洗钱犯罪具有交易风险低、交易市场广泛、交易方式特殊、与多重犯罪相互交织等特点,当前在行业监管、侦查防控、立案审查和挽回损失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需要推动相关立法,强化虚拟货币风险监管;加强技术支撑,建立技术防范机制;完善监管机制,实现全链条防控;强化情报导侦,巩固前沿阵地控制;争取多方协作,不断提升打击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货币 洗钱犯罪 反洗钱 打击策略
下载PDF
升解通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姚魁武 +5 位作者 王子涵 史载祥 樊佳溶 杨德爽 黄力 李春岩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6-691,701,共7页
目的 评价升解通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缺血性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升解通瘀汤... 目的 评价升解通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缺血性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升解通瘀汤口服,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积分、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判定中医证候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29例/30例),对照组为50%(15例/30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KCCQ积分、NYHA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积分、6MWT均明显改善,治疗组LVEF、血清NTpro-BNP水平亦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KCCQ积分、NYHA心功能分级、LVEF、6MWT、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佳。试验过程中对照组有6例患者、治疗组有1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加重而入院,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8例,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4例,经判断均与试验药物无关。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升解通瘀汤治疗可改善缺血性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心功能、中医证候,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慢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证 升解通瘀汤 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