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型交叉裂隙岩石强度特征与破裂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武旭 王帆 +3 位作者 席迅 郭奇峰 王新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81-2690,共10页
工程岩体是具有各向异性的非均匀地质体,隧道开挖或服役过程中由于岩体节理、裂隙诱发的片帮、冒顶等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天然岩体中裂隙主要以交叉形态分布,为了探究裂隙对岩石力学特性及破裂特征的影响规律,... 工程岩体是具有各向异性的非均匀地质体,隧道开挖或服役过程中由于岩体节理、裂隙诱发的片帮、冒顶等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天然岩体中裂隙主要以交叉形态分布,为了探究裂隙对岩石力学特性及破裂特征的影响规律,利用线切割设备对岩石试样预制不同分布状态的正交型交叉裂隙,借助声发射和表面应变测量系统对单轴压缩条件下裂纹起裂应力、裂纹扩展路径与应力性质进行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裂隙长度对岩石强度的影响作用较小,裂隙与加载方向的夹角是影响岩石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岩石峰值强度与弹性模量均随主裂隙倾角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主裂隙倾角α=90°时,岩石试样的力学指标达到最小值;正交型裂隙试样中主裂隙或次裂隙端部更容易产生起裂破坏,起裂位置与预制裂隙倾角息息相关;裂隙岩石的破裂具有显著方向性,正交型裂隙岩石的起裂裂纹主要呈翼型或反翼型,当α<45°时,主裂隙对起裂起到主控作用,次裂隙的存在对裂纹扩展具有导向作用;当α>45°时,起裂裂纹主要位于次裂隙端部,起裂由次裂隙控制。与完整试样相比,裂隙岩石试样整体失稳破坏前产生多次声发射突增现象,即加载过程中产生多次破裂,正交型裂隙试样起裂应力集中于0.22σc^0.34σc,起裂发生在较低应力水平;当岩石中存在与加载方向垂直的裂隙时,岩石的破裂与破坏受此类裂隙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型裂隙 强度特征 单轴压缩 裂纹起裂 裂隙倾角 扩展路径
下载PDF
隧道坍塌事故类型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保国 +2 位作者 储昭飞 任大瑞 宋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51,共8页
根据坍塌事故案例的特征,提出隧道坍塌分类的8个依据,分别为隧道类型、坍塌的原因、发生位置、发展速度、规模、破坏形态和危害形式、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以及时效性。基于每个依据将隧道坍塌事故划分为:山岭、城市和水下的隧道坍... 根据坍塌事故案例的特征,提出隧道坍塌分类的8个依据,分别为隧道类型、坍塌的原因、发生位置、发展速度、规模、破坏形态和危害形式、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以及时效性。基于每个依据将隧道坍塌事故划分为:山岭、城市和水下的隧道坍塌;围岩失稳、支护强度不足引起的隧道坍塌;洞口、洞身的隧道坍塌;突发性、阵发性、缓慢变形的隧道坍塌;小型、中型和大型的隧道坍塌;局部、拱形、异形和贯穿型的隧道坍塌;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的隧道坍塌;初期支护前、二次支护完成前和二次支护后的隧道坍塌。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隧道坍塌事故主要类型的典型特征及产生原因。根据分类结果,可以对坍塌事故的发生机理、可能造成的危害等进行研究,从而为隧道风险预测、施工技术和支护措施等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坍塌 事故类型 划分依据 类型划分 事故特征 围岩失稳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作用下花岗岩纵波波速和导热能力的演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星辉 蔡美峰 +5 位作者 任奋华 郭奇峰 武旭 张杰 张利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7-467,共11页
在地热能源开采过程中,温度对高温岩石的物理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高温花岗岩遇水冷却后导热特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温度和冷却方式对高温花岗岩物理特性的影响,开展高温花岗岩自然冷却和遇水冷却试验,通过对其质量、... 在地热能源开采过程中,温度对高温岩石的物理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高温花岗岩遇水冷却后导热特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温度和冷却方式对高温花岗岩物理特性的影响,开展高温花岗岩自然冷却和遇水冷却试验,通过对其质量、体积、密度和波速等常规物理特性以及导热特性的测试,对比分析2种冷却方式下的物理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质量损失率、体积增加率、密度变化率和波速衰减率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型增加,当温度T=450℃时,花岗岩的物理特性变化率显著增加。遇水冷却能够增大花岗岩微裂纹密度,导致其物理特性进一步变化。热处理后花岗岩的导热系数随温度(25℃~1 050℃)升高呈非线性降低,由3.41 W/(m·K)降至0.96 W/(m·K),降低了72.85%。热处理后花岗岩的导热系数与其质量损伤率、体积增加率和波速衰减率成负相关,可以用指数函数来表示。对比各物理参数的改性系数发现,在敏感性方面:纵波波速>导热系数>密度,因此纵波波速可以优先作为衡量花岗岩热损伤的指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高温花岗岩 地热开采 冷却方式 纵波波速 导热特性
原文传递
基于Burgers模型的软岩流变相似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储昭飞 刘保国 +3 位作者 沈君 宋宇 李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5-1198,共14页
以精铁粉、重晶石粉和石英砂为骨料,酒精松香溶液为胶结剂,液压油为黏滞剂,研制出一种新型软岩流变相似材料(IBSRO)。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该相似材料各组成成分对其弹塑性参数和Burgers流变模型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相似材料的单... 以精铁粉、重晶石粉和石英砂为骨料,酒精松香溶液为胶结剂,液压油为黏滞剂,研制出一种新型软岩流变相似材料(IBSRO)。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该相似材料各组成成分对其弹塑性参数和Burgers流变模型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相似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σ_c,弹性模量E,泊松比μ,黏聚力c,黏弹性模量E_1,E_2以及黏滞系数η_1,η_2均主要受酒精松香浓度和液压油含量影响;酒精松香浓度越大及液压油含量越小,σ_c,E,c,E_1,E_2,η_1及η_2越大,μ越小;内摩擦角φ主要受(铁粉+重晶石粉)/骨料及液压油含量影响,且两者越大,φ越小;初始蠕变率、稳定蠕变率、衰减蠕变时间以及流变比例均随酒精松香浓度增大而减小,而随液压油含量增大而增大。该相似材料的常规弹塑性参数和流变参数的范围均与实际软岩相对应,可模拟软岩的瞬时力学特性与流变力学特性。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出该材料配比的确定方法,并在软岩盾构斜井的流变模型试验中得到较好应用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软岩 流变 相似材料 正交试验 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压力临界值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范喜生 张浪 +2 位作者 陈金玉 晓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1-194,共4页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主要瓦斯灾害事故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关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瓦斯动力现象和基于煤层瓦斯压力、破坏类型、坚固性系数与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四参数法。对于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的矿井以瓦斯动力现象的特...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主要瓦斯灾害事故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关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瓦斯动力现象和基于煤层瓦斯压力、破坏类型、坚固性系数与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四参数法。对于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的矿井以瓦斯动力现象的特征作为评判的依据,对于没有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的情况以四参数法为主。四参数法规定,4个参数均超过各自的临界值才能定为突出煤层,瓦斯压力的临界值定为0.74 MPa。而实际情况是,瓦斯压力小于0.74 MPa的煤层也曾多次发生突出。用可压缩流体力学的观点分析了突出机理,采用多相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应力分析法建立了瓦斯压力临界值的理论计算式,根据矿井瓦斯赋存规律分析了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并给出了有关参数(特别是煤层内摩擦角)的计算方法。案例分析表明,所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同时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安全 煤与瓦斯突出 突出机理 瓦斯压力 临界值 煤层内摩擦角
下载PDF
基于变形与脆性特性的类岩石材料配比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宋宇 刘保国 +3 位作者 刘浩 于明圆 任大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75-2684,共10页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配制了不同水胶比、砂胶比、硅灰-水泥比的颗粒性材料探究与选定砂岩具有相近变形及脆性特征的类岩石材料的配制过程。选取材料变形指标E/σc及脆性指标σc/σt与砂岩统计数据作比较,确定了符合砂岩基本变形以及脆性特...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配制了不同水胶比、砂胶比、硅灰-水泥比的颗粒性材料探究与选定砂岩具有相近变形及脆性特征的类岩石材料的配制过程。选取材料变形指标E/σc及脆性指标σc/σt与砂岩统计数据作比较,确定了符合砂岩基本变形以及脆性特征的材料配比范围;针对正交试验组E/σc及σc/σt进行极差分析,得到这两个指标随配比三因素各水平变化规律;采用多元多项式求解方法确定了与选定砂岩性质相近的类岩石材料配比,并进行试验检验。经对比认为,采用该方法配制的类岩石材料其变形、脆性指标数值与选定砂岩对应指标数值均较好地符合,可以代替选定砂岩进行室内岩石及岩体力学性质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岩石材料 正交试验 变形特征 脆性特征
下载PDF
水-力耦合作用下页岩力学特性及其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保国 于明圆 +2 位作者 黄芮 邓廷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1-1054,共14页
通过开展不同渗透水压力与三轴压缩作用下的页岩试验,分析页岩的变形、强度和破坏特征,建立考虑渗透压作用的页岩全应力–应变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1)在常规三轴压缩和渗透水压力共同作用下,页岩的强度明显弱化,残余强度受渗透压的... 通过开展不同渗透水压力与三轴压缩作用下的页岩试验,分析页岩的变形、强度和破坏特征,建立考虑渗透压作用的页岩全应力–应变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1)在常规三轴压缩和渗透水压力共同作用下,页岩的强度明显弱化,残余强度受渗透压的影响较大。(2)在不同围压和渗透水压力作用下,页岩从剪切破坏到拉剪复合破坏再到陡倾角剪切破坏,共计产生5种不同的剪切破坏形式。(3)在常规三轴压缩和渗透水压力共同作用下,页岩强度仍满足M-C强度准则,但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均随渗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4)建立能够反映页岩在不同围压和渗透压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全过程的损伤本构模型,并可通过总损伤变量–应变曲线预测页岩的残余强度,理论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页岩 水–力耦合 强度特性 破坏特征 损伤本构关系
原文传递
单轴压缩下交叉裂隙花岗岩变形与能量演化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武旭 张丽媛 +2 位作者 魏炜 郭宇明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3,共7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交叉裂隙对岩体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的影响,对不同主次裂隙夹角的花岗岩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交叉裂隙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规律、变形与强度特性以及能量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叉裂隙试件... 为了更好地了解交叉裂隙对岩体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的影响,对不同主次裂隙夹角的花岗岩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交叉裂隙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规律、变形与强度特性以及能量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叉裂隙试件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与主、次裂隙的夹角密切相关,裂隙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比完整试件更早进入裂纹萌生和扩展阶段,峰值应力前应力-应变曲线会出现一定的应力波动现象;裂隙试件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明显降低,弹性模量随交叉裂隙夹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但峰值强度受夹角的影响不大;裂隙试件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总能量、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相较于完整试件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节理岩体 交叉裂隙 单轴压缩 能量演化 力学特性
下载PDF
非静水应力场中圆形隧道衬砌与围岩间两种接触的黏弹性解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储昭飞 刘保国 +1 位作者 刘开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15-3224,共10页
基于非静水应力场中圆形衬砌隧道围岩与衬砌的弹性复变函数表达,利用黏弹性对应原理推导了隧道衬砌与围岩在光滑接触和完全接触情况下的黏弹性通解。推导中围岩符合黏弹性,衬砌为线弹性,且考虑了衬砌支护滞后效应,得到的理论解适用于所... 基于非静水应力场中圆形衬砌隧道围岩与衬砌的弹性复变函数表达,利用黏弹性对应原理推导了隧道衬砌与围岩在光滑接触和完全接触情况下的黏弹性通解。推导中围岩符合黏弹性,衬砌为线弹性,且考虑了衬砌支护滞后效应,得到的理论解适用于所有线弹性元件模型。推导的理论解与以往理论解及数值解较一致。根据解答,假定围岩符合广义开尔文(H-K)黏弹性体时,分析表明,衬砌所受的径向、切向应力、衬砌的环向位移以及轴力弯矩均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大,并收敛于定值;两种接触条件下,围岩的位移、衬砌的应力、位移和内力沿环向分布规律均有较大不同,且随时间增大,二者相差越大。相比已有解析,文中所推导的非静水应力场中衬砌与围岩两种接触下黏弹性解更具普适性,且完全接触下的黏弹性解与深埋圆形衬砌隧道实际情况更为接近。对比两种解析可为实际中衬砌的合理选择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静水应力场 衬砌隧道 完全接触 光滑接触 黏弹性 理论解
下载PDF
基于事故树和贝叶斯网络的隧道塌陷风险概率估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泽荃 陈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0-136,共7页
为解决隧道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主观性大、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事故树和贝叶斯网络的区间概率等级、权重信心指标与置信区间相结合的综合风险概率估计法,并将其应用于渔寮隧道的坍塌风险评估中。首先利用事故树构建贝叶斯网络,并利... 为解决隧道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主观性大、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事故树和贝叶斯网络的区间概率等级、权重信心指标与置信区间相结合的综合风险概率估计法,并将其应用于渔寮隧道的坍塌风险评估中。首先利用事故树构建贝叶斯网络,并利用案例中因素之间的依赖关系得出节点的条件概率(联合概率)。然后利用提出的区间概率等级划分与权重信心指标法进行调查,得出专家j对于基本事件xi出现概率的估计值Pij,由所有专家的估计值构建样本空间Ui及其统计量,通过引入置信区间的方法得出基本事件xi出现的概率范围。获得所有事件的概率范围后与贝叶斯网络的条件概率相结合进行风险推断,保证了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可利用该模型进行事故原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树 贝叶斯网络 隧道塌陷 模糊数学 条件概率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的确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云强 陈金玉 +1 位作者 钱晓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9-62,共4页
为了确定煤与瓦斯突出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确定突出敏感指标的理论模型,运用三率法确定突出临界值。通过对孟庄煤矿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qm,Δh2,K1和S)的跟踪测定,得出了孟庄煤矿突出危险性预测指... 为了确定煤与瓦斯突出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确定突出敏感指标的理论模型,运用三率法确定突出临界值。通过对孟庄煤矿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qm,Δh2,K1和S)的跟踪测定,得出了孟庄煤矿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敏感性排序为R(Δh2)>R(qm)>R(S)>R(K1);煤与瓦斯突出临界值Δh2为220 Pa,钻屑量指标S值为6.5 kg/m,满足突出临界值确定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敏感指标 灰色联度分析 三率法
下载PDF
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模拟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新果 《矿业快报》 2008年第10期49-50,64,共3页
利用FLAC2D有限差分程序对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新建建筑物载荷作用下的地基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为老采空区上方新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老采空区 冒落裂缝带高度 地基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倾角裂隙混凝土试件动态力学破坏特性试验研究
13
作者 武旭 方慧 +3 位作者 潘继良 席迅 张英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49,189,共9页
为了探讨含不同倾角裂隙的混凝土试件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及破坏规律,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对含有5种不同倾角裂隙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冲击试验,借助高速摄像系统实时捕捉了裂纹扩展和动... 为了探讨含不同倾角裂隙的混凝土试件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及破坏规律,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对含有5种不同倾角裂隙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冲击试验,借助高速摄像系统实时捕捉了裂纹扩展和动态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倾角为30°的裂隙试件的反射波波幅相对最大,倾角为0°的裂隙试件的反射波波幅相对较小。当预制裂隙倾角为0°时,冲击波耗散较少,透射波波幅较大;当预制裂隙倾角为60°时,冲击波耗散较多,即当应力波传播方向与预制裂隙夹角为60°时试件最容易发生破坏。冲击荷载下新形成的裂纹整体上均沿着预制裂隙尖端起裂、扩展和贯通,破坏模式主要为压应力作用下的张拉破坏;在相同预制裂隙宽度下,长度为20 mm预制裂隙的破坏形式比10 mm长度预制裂隙试件更加简单,形成新裂纹的数量相对较少,且更容易沿预制裂纹尖端方向向外起裂;巴西圆盘试件在冲击荷载的破坏形式与预制裂隙长度密切相关,与裂隙宽度关联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裂隙 冲击试验 裂隙扩展 破裂模式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下载PDF
径向流量法测定煤层透气性系数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丕梁 陈金玉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9-90,96,共3页
煤层透气性系数的测定目前主要采用径向流量法,但该法存在找不到合适的计算公式或存在2个计算公式的问题。本文阐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透气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将原来的方程组优化为一个统一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径向流量法 煤层透气系数 渗透率
下载PDF
沿空掘进巷道突出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金玉 司春风 +1 位作者 贾东旭 《煤矿开采》 2008年第4期12-14,共3页
分析研究了沿空掘进巷道煤层瓦斯流动规律、分源法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现场实测了瓦斯残存含量,得出孟庄煤矿沿空掘进巷道实体侧煤壁一定深度内瓦斯得到充分的排放,在煤层赋存稳定,无地质构造的正常地带,沿空掘进工作面前方基本丧失了... 分析研究了沿空掘进巷道煤层瓦斯流动规律、分源法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现场实测了瓦斯残存含量,得出孟庄煤矿沿空掘进巷道实体侧煤壁一定深度内瓦斯得到充分的排放,在煤层赋存稳定,无地质构造的正常地带,沿空掘进工作面前方基本丧失了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沿空掘进 瓦斯涌出量
下载PDF
浅析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要点
16
作者 《门窗》 2020年第19期48-49,共2页
本文对房屋建筑工程中防渗漏技术重要意义与价值进行阐述,总结提炼了当前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并对防渗漏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房屋建筑 防渗漏 施工技术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体破碎度对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贾东旭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70,共3页
为分析煤矿开采中煤体破碎度对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以便从该角度研究煤与瓦斯突出的难易程度,研究了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粒径的改变对其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样的瓦斯放散初速度随粒径的增大呈幂函数关系减少,即煤体的破碎... 为分析煤矿开采中煤体破碎度对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以便从该角度研究煤与瓦斯突出的难易程度,研究了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粒径的改变对其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样的瓦斯放散初速度随粒径的增大呈幂函数关系减少,即煤体的破碎度越大,瓦斯放散初速度越大,同时这种增大的趋势随粒径的增大而变得越来越小;且煤样的变质程度越高,煤样粒径对瓦斯放散初速度影响就越大;普氏系数小的煤样瓦斯放散初速度受煤样粒径改变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破碎度 瓦斯放散初速度 粒径 变质程度 普氏系数
下载PDF
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2-65,70,共5页
为了更好地推广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技术,以实现煤与煤层气的协调开发,通过对油气重大专项3个示范矿区的煤层气抽采技术、采掘接续、开采过程中区域划分以及各个阶段所允许的最大煤层气含量的研究,初步建立了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机制。研... 为了更好地推广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技术,以实现煤与煤层气的协调开发,通过对油气重大专项3个示范矿区的煤层气抽采技术、采掘接续、开采过程中区域划分以及各个阶段所允许的最大煤层气含量的研究,初步建立了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机制。研究认为:根据各个矿区地质条件的不同,可划分为3个或4个区域,分阶段进行抽采和开采接续;建立了根据每个阶段的回采或掘进速度、风量等参数确定每个阶段的煤层气最大安全允许含量的公式;根据每个阶段的抽采技术和相关参数,可确定每个区域的合理抽采时间,从而合理安排采掘计划,最终实现采煤与采气在时间、空间上的协调;建立了3个示范矿区所代表典型地质条件下的协调开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协调开发机制 技术体系 时空关系
下载PDF
基于渗流力学的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慧杰 张浪 +1 位作者 刘永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86,共5页
为了实现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动态预测,基于渗流力学方法,采用瓦斯的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状态方程和瓦斯含量方程,建立了煤壁瓦斯渗流模型,并对渗流速度进行积分,推导得到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预测公式,探讨了现场掘进过程中... 为了实现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动态预测,基于渗流力学方法,采用瓦斯的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状态方程和瓦斯含量方程,建立了煤壁瓦斯渗流模型,并对渗流速度进行积分,推导得到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预测公式,探讨了现场掘进过程中瓦斯涌出量预测值的准确性,在所建立的煤壁瓦斯渗流模型基础上,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煤体渗透率和原始煤层瓦斯压力2种关键因素对瓦斯渗流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预测公式得到的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值与现场实际基本一致,瓦斯渗流速度随煤体渗透率、原始煤层瓦斯压力均呈负指数关系变化,煤体渗透率越高、原始煤层瓦斯压力越大,煤壁暴露时瓦斯渗流速度指数衰减越明显,随着时间增加,瓦斯渗流速度无限趋近于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力学 掘进工作面 渗透率 瓦斯压力 瓦斯涌出
下载PDF
近距离突出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模式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旭 郭建行 +2 位作者 张浪 汪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3-86,共4页
为有效提高矿井防突能力,解决矿井高产高效与抽、掘、采接替紧张的矛盾,分析古交矿区煤与瓦斯赋存规律和矿井生产特点,总结淮南、晋城、松藻、平顶山矿区的共采模式及其技术特点,论证其共采模式或经验在古交矿区的适用性,优化山西组近... 为有效提高矿井防突能力,解决矿井高产高效与抽、掘、采接替紧张的矛盾,分析古交矿区煤与瓦斯赋存规律和矿井生产特点,总结淮南、晋城、松藻、平顶山矿区的共采模式及其技术特点,论证其共采模式或经验在古交矿区的适用性,优化山西组近距离突出煤层群的抽、掘、采接替顺序和递进式模块化预抽范围,提出古交矿区三区联动煤与瓦斯协调共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突出煤层群 煤与瓦斯共采 递进式模块化预抽 三区联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