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7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人为本 提供超期望服务 被引量:234
1
作者 叶志弘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5-317,共3页
关键词 医院管理 “以人为本” 服务理念 服务行为 现代医学模式 超期望服务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102个优势种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统计特征 被引量:144
2
作者 任书杰 于贵瑞 +2 位作者 姜春明 方华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1-586,共6页
选择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112个采样点,研究了102个优势植物叶片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变异性.结果表明:在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植物叶片的有机碳含量(Cmass)、全氮含量(Nmass)和全磷含量(Pma... 选择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112个采样点,研究了102个优势植物叶片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变异性.结果表明:在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植物叶片的有机碳含量(Cmass)、全氮含量(Nmass)和全磷含量(Pmass)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74.1~646.5 mg.g-1、8.4~30.5 mg.g-1和0.6~6.2 mg.g-1,算术平均数分别为480.1、18.3和2.0 mg.g-1,变异系数分别为11.1%、27.5%和56.4%;C/N、C/P和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1~64.1、70.9~838.6和1.5~21.2,算术平均数分别为29.1、313.9和11.5,变异系数分别为32.8%、48.3%和44.1%.C∶N∶P质量比为313.9∶11.5∶1,摩尔比为810.9∶25.4∶1.与全球尺度的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区域树木叶片Cmass和C/N明显偏高,叶片Nmasss和N/P明显偏低,而叶片Pmass和C/P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 森林 Redfield比例 叶片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学
原文传递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7
3
作者 汪虹 +1 位作者 许方蕾 宋立源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建立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建立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10个月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结果:干预10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项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指标也均较入组时下降,血糖值控制改善,与对照组各对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能够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个性化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行为 血糖控制
下载PDF
中国东部季风区大气降水δ^(18)O的特征及水汽来源 被引量:111
4
作者 柳鉴容 宋献方 +3 位作者 袁国富 刘鑫 王仕琴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521-3531,共11页
季风环流是水汽输送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影响和制约大尺度水汽输送场的分布和水汽收支状况对季风区的降水产生影响.对我国受季风影响最为显著的东部地区大气降水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季风降水机制的理解.2005~2006年各月,在... 季风环流是水汽输送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影响和制约大尺度水汽输送场的分布和水汽收支状况对季风区的降水产生影响.对我国受季风影响最为显著的东部地区大气降水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季风降水机制的理解.2005~2006年各月,在中国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络(CHNIP)位于该地区的17个观测站点进行了月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根据得到的274组稳定氢氧同位素组分所建立的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δD=7.46δ18O+0.90,反应了该地区独特的局地气候特点.δ18O值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贫化,并且南部和东北地区δ18O值年内变化存在周期性.不同地区影响降水同位素的气候因子不同,由南向北,温度效应逐渐增强,降水量效应由全年存在变为只在主要降水期存在.控制δ18O的地理因子存在差异:南部和华北地区为高程,东北地区是纬度.此外,δ18O对季风的进退、雨带的移动以及台风/强热带风暴等强对流天气的运动路径有一定的示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大气降水 Δ^18O 东部季风区 水汽来源
原文传递
亚洲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5
作者 于贵瑞 张雷明 +2 位作者 李正泉 伏玉玲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A02期15-29,共15页
作为FLUXNET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区域以其广阔的地域、独特的气候、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等特点,日益成为全球碳通量观测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目前在亚洲地区已经成立了AsiaFlux(日本),KoFlux(韩国)和ChinaFLUX(中国)区域性观测研究网络,约... 作为FLUXNET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区域以其广阔的地域、独特的气候、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等特点,日益成为全球碳通量观测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目前在亚洲地区已经成立了AsiaFlux(日本),KoFlux(韩国)和ChinaFLUX(中国)区域性观测研究网络,约有54个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通量观测站点,观测区域覆盖了从2°N到63°N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草地、高寒草甸和各种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各观测站点都在以涡度相关技术为主体对植被-大气间的CO2,H2O和能量通量、以及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的关键过程进行着长期和连续的观测,所获取的观测数据将被用于量化和对比分析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碳收支与水平衡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验证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的物质交换模型,服务于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集成性研究.长期以来,亚洲地区的科学家在观测理论与技术、生态系统通量特征和模拟模型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为全球通量观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为进一步提高亚洲地区的通量观测研究水平、加速观测数据的积累、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资源的共享水平,急需建立复杂地形和夜间NEE质量评价与校正的方法论体系,构建和发展通量观测网络与稳定性同位素观测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区域 亚洲地区 中国 全球通 关键过程 发展 区域合作 观测研究 陆地生态系统 碳通量
原文传递
遥感及其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区域尺度转换 被引量:76
6
作者 张仁华 +2 位作者 苏红波 唐新斋 朱治林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9年第3期51-58,T001,共9页
阐明了遥感在获取时空多变要素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利用遥感方法作出了空间变异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地表温度和净辐射通量的区域分布。通过遥感方法与传统的区域表达方法的对比,讨论了传统的等值线方法及其区域要素计算和表达方法的不... 阐明了遥感在获取时空多变要素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利用遥感方法作出了空间变异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地表温度和净辐射通量的区域分布。通过遥感方法与传统的区域表达方法的对比,讨论了传统的等值线方法及其区域要素计算和表达方法的不足,估算了利用空间差异较大的非均匀要素所作出的区域分布的可能误差。其步骤是: ①用遥感和生态网络观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作出几个要素的区域分布影像图; ②在影像图上标出单点生态站的观测数据; ③以图像处理的方法,作出不同范围的各种要素平均值和标准差; ④揭示单点站的观测数据和不同范围要素平均值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多变要素 尺度转换 地球表面时空
下载PDF
西北地区大气降水δ^18O的特征及水汽来源 被引量:82
7
作者 柳鉴容 宋献方 +5 位作者 袁国富 刘鑫 陈锋 王志民 王仕琴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2,共11页
根据2005年各月在中国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CHNIP)位于西北地区的阜康、策勒、临泽、海北、沙坡头、长武和安塞观测站点收集的降水样品,对其中的同位素的组分进行测定,分析了西北地区大气降水中!18O的时空分布特征。所建立的局地大气... 根据2005年各月在中国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CHNIP)位于西北地区的阜康、策勒、临泽、海北、沙坡头、长武和安塞观测站点收集的降水样品,对其中的同位素的组分进行测定,分析了西北地区大气降水中!18O的时空分布特征。所建立的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D=7.05#18O-2.17,反应了西北地区独特的局地气候特点。降水$18O的温度效应显著,而降水量效应只在夏季(6-8月)间存在。%18O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很好地反映西北地区的大气环流背景。应用瑞利分馏模型及动力分馏模型对阜康-安塞沿线降水&18O的定量模拟结果,揭示了西北地区降水水汽的分馏主要以动力分馏为主,雨滴在降落过程中历经了一定的二次蒸发过程,其降水水汽中也混入一定量的由局地再蒸发的水汽。此外,利用西北地区在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络(GNIP)中的乌鲁木齐、和田、张掖、兰州、银川和西安6个站点的长时间序列的’18O与降水量、温度等气候因子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可以对降水(18O进行定量估算;基于乌鲁木齐站点12年的)18O资料对该地区的温度拟合,为历史气候的定量恢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Δ^18O 大气降水 水汽来源
下载PDF
千烟洲人工针叶林CO_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3
8
作者 刘允芬 宋霞 +2 位作者 温学发 陈永瑞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A02期109-117,共9页
对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碳通量与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3m和39m两层高度碳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对2003年该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净生态系统交换(NEE)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土... 对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碳通量与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3m和39m两层高度碳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对2003年该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净生态系统交换(NEE)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土壤温度等.白天(有光期)的NEE对于PAR的响应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通过摩擦速度的阈值对夜间数据进行了筛选,夜间(无光期)的NEE对于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响应呈明显的指数关系.该生态系统全年各个月均表现为碳汇;碳通量各月的平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明显.2003年各月NEE值以5,6月最高,日最大值为-0.61~-0.67mg·CO2·m^-2·s^-1;盛夏7月遭遇了严重伏旱及持续高温,NEE值约为5~6月的2/3,日最大值为-0.40 mgCO2·m^2·s^-1;秋末到冬季由于持续干旱,NEE为全年最低,日最大值为-0.29~-0.35mg·CO2·m^-2·s^-1.2003全年碳收支估算值在-0.553~0.645kgC·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针叶林 CO2通量 环境因子 碳通量 碳汇 土壤温度 光合有效辐射 季节变化 摩擦速度 饱和水汽压差
原文传递
近10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3
9
作者 丁明军 张镱锂 +2 位作者 刘林山 王兆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185-3194,共10页
植物物候是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佳指示器,其变化研究对于深入地理解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SPOTVG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青藏高原1999~2009年间高寒草地物候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 植物物候是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佳指示器,其变化研究对于深入地理解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SPOTVG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青藏高原1999~2009年间高寒草地物候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①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密切.由东南向西北,随着水热条件的恶化,生长季始期(SOG)逐渐推迟,生长季末期(EOG)逐渐提前,生长季长度(LOG)逐渐缩短.海拔在物候的地域分异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存在3500m分界线.其下,物候随海拔变化波动较大,其上物候与海拔关系密切;②1999~2009年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SOG整体上呈提前趋势,变化幅度为6d/10a(R2=0.281,P=0.093);EOG呈推迟趋势,变化幅度为2d/10a(R2=0.031,P=0.605);LOG呈延长趋势,变化幅度为8d/10a(R2=0.479,P=0.018).SOG提前、EOG推迟和LOG增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部.SOG推迟、EOG提前和LOG缩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中、西部,其中高原绝大部分区域的SOG呈显著提前趋势,尤其是高原的东部地区;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年际变化在不同的海拔和自然带上分异显著.高海拔地区的年际变化趋势要比低海拔复杂;青东祁连山地草原带的变化幅度和显著水平最高,而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物候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思路 被引量:63
10
作者 于贵瑞 伏玉玲 +2 位作者 温学发 张雷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1期1-21,共21页
涡度相关技术经过长期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直接测定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CO2和水热通量的重要方法.随着涡度相关通量观测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各区域、国家以及国际通量观测研究网络(FLUXNET)也应运而生.在过去10年里... 涡度相关技术经过长期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直接测定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CO2和水热通量的重要方法.随着涡度相关通量观测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各区域、国家以及国际通量观测研究网络(FLUXNET)也应运而生.在过去10年里,通量观测研究在探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过程及环境控制机理、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时空格局、寻找“未知碳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为资源、生态和环境等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创造了理想的合作研究平台.随着通量观测研究的不断深入,今后国际通量界将加强引进和开发新的观测技术,扩展通量观测的应用领域,尝试运用通量观测数据来协助研究有关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球化学、生态水文学、气象/气候学、遥感和全球碳循环模型等领域的科学问题.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是FLUXNET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年多的连续观测和研究已在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和方法、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碳水交换过程及其环境响应机理、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模型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研究发现中国的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在2003~2005年度都为大气CO2的汇,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也表现为较弱的碳汇,而封育的内蒙古半干旱羊草草原却表现为弱的碳源;在大的空间尺度上,温度和水分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关键环境因子.ChinaFLUX的发展思路拟以典型生态系统通量的联网观测与陆地样带研究相结合为技术途径,开展多尺度、多过程、多途径、多学科的综合集成观测,重点探讨生态系统的水、碳、氮循环过程机理及其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FLUX 涡度相关 通量观测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 FLUXNET
原文传递
以微分热惯量为基础的地表蒸发全遥感信息模型及在甘肃沙坡头地区的验证 被引量:51
11
作者 张仁华 +2 位作者 朱治林 苏红波 唐新斋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41-1050,T006,共11页
首先综合回顾了目前采用的地表通量遥感方法和途径,分析了现有遥感思路中不能摆脱非遥感参数的现实和困扰,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微分热惯量为基础的地表蒸发全遥感信息模型,其思路的关键是以微分热惯量提取土壤水分可供率而独立于土... 首先综合回顾了目前采用的地表通量遥感方法和途径,分析了现有遥感思路中不能摆脱非遥感参数的现实和困扰,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微分热惯量为基础的地表蒸发全遥感信息模型,其思路的关键是以微分热惯量提取土壤水分可供率而独立于土壤质地、类型等局地参数;以土壤水分可供率推算波文比而摆脱气温、风速等非遥感参数,并以净辐射通量和表观热惯量对土壤热通量进行参数化.实现了以全遥感信息反演裸地蒸发(潜热通量)的目标.应用接近最高和最低地表温度出现时刻的两幅NOAA-AVHRR 5个波段的影像图和地面同步观测数据,作出了我国西北沙坡头地区的土壤蒸发的区域分布影像图.同时以同步观测的地表蒸发值对影像图对应点的输出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思路和模型的可行性,并且讨论了本模型扩展到浓密植被区所能造成的误差和进一步改进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沙坡头地区 微分热惯量 相对余差热惯量 波文比 地表蒸发全遥感信息模型 土壤热通量 地表通量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7
12
作者 +1 位作者 袁翠萍 崔焱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2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健康信念、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并探讨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2-DSCS),糖尿病健康信念问卷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252例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健康信念、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并探讨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2-DSCS),糖尿病健康信念问卷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25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体得分为(62.79±9.04)分,其中遵嘱用药维度得分最高,血糖监测维度得分最低;患者的健康信念、积极的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呈正相关(r=0.124~0.455,P<0.05),其中维护健康的动机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是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低下水平,且与健康信念、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以激发患者维护健康的动机为核心开展健康教育,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应对技能干预等有效措施,以全面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健康信念 应对方式
下载PDF
中国水体硝酸盐氮氧双稳定同位素溯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3
作者 徐志伟 张心昱 +2 位作者 于贵瑞 温学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230-3238,共9页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水体硝酸盐(NO-3)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结合NO-3中δ15N、δ18O双稳定同位素技术、其他环境同位素以及化学分析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地表水、地下水、降水中NO-3不同来源贡献率、硝化/反硝化过程,为水体NO-...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水体硝酸盐(NO-3)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结合NO-3中δ15N、δ18O双稳定同位素技术、其他环境同位素以及化学分析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地表水、地下水、降水中NO-3不同来源贡献率、硝化/反硝化过程,为水体NO-3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利依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NO-3中δ15N、δ18O分析测试技术、NO-3污染源δ15N、δ18O特征值、应用δ15N、δ18O进行地表水、地下水溯源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已经成功应用离子交换-AgNO3法和细菌反硝化法开展水体NO-3污染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综合分析NO-3污染源中δ15N表明,我国粪肥及污水NO-3的δ15N为3‰~17‰,土壤中NO-3的δ15N为3‰~8‰、大气降水中NO-3的δ15N为-9‰~9‰、化肥中NO-3的δ15N为-2‰~4‰,化肥中NH+4的δ15N为-4‰~2‰.对地表水、地下水中的NO-3溯源研究表明,污水、粪肥已经成为我国水体NO-3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的城市污水、农业水产养殖对地表水水体NO-3污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未来应结合长期监测、δ15N和δ18O双同位素技术和水化学分析技术,提高NO-3不同来源的比例、季节动态定量评价水平,为我国水环境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氮同位素(δ^15N) 硝酸盐氧同位素(δ^18O) 分析方法 来源 贡献率 反硝化过程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净二氧化碳交换量特征 被引量:61
14
作者 徐玲玲 张宪洲 +2 位作者 石培礼 于贵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48-1952,共5页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之一,面积约120万km2,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当雄草原站即位于该类植被的典型分布区.以2003年8~10月中旬在该站用涡度相关法连续观测的CO2通量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8~10月份净二...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之一,面积约120万km2,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当雄草原站即位于该类植被的典型分布区.以2003年8~10月中旬在该站用涡度相关法连续观测的CO2通量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8~10月份净二氧化碳交换量(NEE)的日变化规律,及其与光合有效辐射、降水、温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8~10月份的日均NEE有明显的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通常在地方时11:00~12:00左右达到碳吸收的最大值,平均为-0.2680 mg CO2/(m2·s)(-6.0800μmol CO2/(m2·s)).白天的NEE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符合很好的直角双曲线关系,表观量子产额平均为0.0203μmol CO2/μmol PAR,表观最大光合速率平均为 9.7411 μmolCO2/(m2·s).夜晚的NEE与5cm地温有很好的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涡度相关法 二氧化碳通量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2
15
作者 施瑶 王忠强 +4 位作者 张心昱 刘希玉 何念鹏 庾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943-4949,共7页
选取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进行连续6a氮磷添加试验,采用土壤特征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技术,研究6个氮添加水平N0(0 kg N hm-2a-1)、N1(56 kg N hm-2a-1)、N2(112 kg N hm-2a-1)、N3(224 kg N hm-2a-1)、N4(392 kg N hm-2a-1)、N5(560 kg N ... 选取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进行连续6a氮磷添加试验,采用土壤特征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技术,研究6个氮添加水平N0(0 kg N hm-2a-1)、N1(56 kg N hm-2a-1)、N2(112 kg N hm-2a-1)、N3(224 kg N hm-2a-1)、N4(392 kg N hm-2a-1)、N5(560 kg N hm-2a-1)和6个磷添加水平P0(0 kg P hm-2a-1)、P1(15.5 kg P hm-2a-1)、P2(31 kg P hm-2a-1)、P3(62 kg P hm-2a-1)、P4(93 kg P hm-2a-1)、P5(124 kg P hm-2a-1)对土壤特征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氮添加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和土壤细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放线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呈上升趋势,土壤G+/G-呈增加趋势;各氮添加水平对土壤真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无显著差异,随氮添加量增加,土壤真菌/细菌比降低。(2)随磷添加量增加,土壤总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土壤细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放线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真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及真菌/细菌比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以P3水平(62 kg P hm-2a-1)处理最高,说明适宜的磷添加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繁殖和菌落结构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典型草原 氮磷添加 磷脂脂肪酸(PLFA)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模拟植被覆盖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59
16
作者 张宽地 王光谦 +1 位作者 王俊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5-834,共10页
利用人工模拟植被试验,系统研究了6个坡度和10个流量、5种覆盖度条件下坡面流水力参数水力要素关系及阻力的变化特征,以期揭示坡面植被水流阻力的内在规律性。结果表明:流态指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相同植被覆盖度下,试验坡... 利用人工模拟植被试验,系统研究了6个坡度和10个流量、5种覆盖度条件下坡面流水力参数水力要素关系及阻力的变化特征,以期揭示坡面植被水流阻力的内在规律性。结果表明:流态指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相同植被覆盖度下,试验坡度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各试验工况下,水流流态主要分布在"虚拟层流区"和过渡流区,未达到紊流区。随试验坡度的增加,水流流态由缓流向急流区域延伸,而随覆盖度的增加,流态向相反方向延伸。植被覆盖条件下坡面水流阻力与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并非呈单调增加或者单调递减的趋势,而与植被覆盖度紧密相关,当植被覆盖度较低时,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而覆盖度较高时,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坡面流 水力学特性
下载PDF
基于CERN的中国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络 被引量:60
17
作者 宋献方 柳鉴容 +4 位作者 袁国富 刘鑫 王仕琴 侯士彬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38-747,共10页
大气降水是水循环的输入项,也是指示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稳定同位素18O、D和放射性同位素T作为水分子的组成要素,是描述水循环演化历史信息的理想天然示踪剂。对降水中氢氧同位素进行系统的观测将有助于明确全球及各局地水循环机制及... 大气降水是水循环的输入项,也是指示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稳定同位素18O、D和放射性同位素T作为水分子的组成要素,是描述水循环演化历史信息的理想天然示踪剂。对降水中氢氧同位素进行系统的观测将有助于明确全球及各局地水循环机制及大气环流模式。首先回顾与评述了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网络(GNIP)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同时,指出中国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与研究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为基础,建立中国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络(CHNIP),并对该网络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初步成果等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Δ18O CHNIP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被引量:56
18
作者 李俊 于强 +6 位作者 同小娟 任传友 王靖 刘恩民 朱治林 于贵瑞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1期210-223,共14页
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采用涡度相关法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碳通量观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构成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碳交换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夜间净碳交换量(NEE)与0~10 cm地温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两年度(2002... 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采用涡度相关法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碳通量观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构成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碳交换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夜间净碳交换量(NEE)与0~10 cm地温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两年度(2002年11月~2003年10月和2003年11月~2004年10月)的Q10分别为2.94.和2.40.通过模拟计算得到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冬小麦、夏玉米GPP的光响应曲线均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玉米季平均最大光合速率(Amax)与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a)大于麦季.冬小麦a值随LAI增加而增大.作物主要生长季农田NEE的日变化明显:白天吸收、夜晚释放CO2.其他月份农田以碳排放为主,NEE的日变化不显著.农田NEE日较差4~5月和8~9月较大,其它月份较小.农田NEE,GPP和Rec呈明显的季节变化.2003年和2004年玉米田最大日平均碳吸收量分别为-10.20和-12.50 gC·m-2·d-1;麦田最大日平均碳吸收量分别为-8.19和-9.50 gC·m-2·d-1.麦田和玉米田的最大碳吸收量分别出现在4~5月和8月中旬,和GPP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冬小麦和夏玉米主要生长季(3~5月和8~9月)的NEE由GPP支配.GPP主要受PAR和LAI影响.温度对GPP的影响在早春较为明显.7月Rec达到全年最大,Rec和GPP对NEE的贡献相当.其余月份NEE以Rec为主,温度成为NEE的主要控制因子.从生长季NEE总量看,两年度的麦季分别为-77.6和-152.2 gC·m-2·a-1,玉米季分别为-120.1和-165.6 gC·m-2·a-1,玉米季均大于麦季.两年度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的年均NEE分别为-197.6和-317.9 gC·m-2·a-1,表明华北平原农田是大气CO2的汇.若考虑收获籽粒的碳,则农田由碳汇变为碳源:两年度分别为340.5和107.5 gC·m-2·a-1.受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及施肥、耕作等农田管理措施影响,农田碳交换的年际变化很大.实行免耕和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交换量 总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呼吸 碳平衡 涡度相关 冬小麦 夏玉米
原文传递
非平坦下垫面涡度相关通量的校正方法及其在ChinaFLUX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19
作者 朱治林 +3 位作者 袁国富 周艳莲 许金萍 张仁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A02期37-45,共9页
涡度相关技术是目前最好的测量地-气交换的微气象方法,但它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如仪器应该安装在空旷、平坦和均匀的下垫面进行观测.否则,得到的通量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校正就可能产生较大的测定误差.在本研究中,将主要讨论在非平坦、非均匀... 涡度相关技术是目前最好的测量地-气交换的微气象方法,但它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如仪器应该安装在空旷、平坦和均匀的下垫面进行观测.否则,得到的通量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校正就可能产生较大的测定误差.在本研究中,将主要讨论在非平坦、非均匀,或由于仪器非垂直安装情况下,用涡度相关方法计算通量时可能产生的误差及其校正方法(坐标旋转法).并利用中国通量网4种不同类型的野外台站(禹城农田站,内蒙古草原站,长白山和千烟洲森林站)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3种坐标转换方法(2次旋转法,3次旋转法和平面拟合法)的适用条件,对通量的校正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ⅰ)校正后的通量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未校正的通量,其校正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面的坡度、坡向、风速和风向.(ⅱ)坐标倾斜角随风向的变化呈现出一个正弦曲线关系,尤其在坡地地带表现得最为明显.(ⅲ)平面拟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坐标旋转法的简化形式,在各向均匀或有规律变化的下垫面使用效果比较好,但是该方法对下垫面起伏不规则的森林站点而言并不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 涡度 通量 平面拟合 风向 平坦 校正方法 坐标旋转 相关方法 旋转法
原文传递
作物冠层表面温度诊断冬小麦水分胁迫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20
作者 袁国富 罗毅 +1 位作者 唐登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17,共5页
利用红外测温装置能够观测获得作物的冠层表面温度 ,从而诊断作物是否遭受水分胁迫。基于这种技术 ,使用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CWSI反映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的水分胁迫状况。研究比较了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CWSI的经验模式和理论模式 ,根据... 利用红外测温装置能够观测获得作物的冠层表面温度 ,从而诊断作物是否遭受水分胁迫。基于这种技术 ,使用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CWSI反映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的水分胁迫状况。研究比较了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CWSI的经验模式和理论模式 ,根据它们的波动特征 ,可以看出用 CWSI经验模式反映华北地区冬小麦水分胁迫不很理想。研究分析了作物水分胁迫指数理论模式与其他一些反映作物水分状况的指标 ,包括叶水势、叶片气孔阻力 ,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以及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面理论模式与上述这些指标关系良好 ,表明其很好地反映了作物的水分胁迫特征。该研究给出了适合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计算的主要参数。研究从实际田间应用的可能性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冠层 表面温度 诊断 水分胁迫指数 CWSI 冬小麦 经验模式 理论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