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策略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3年第6期36-37,共2页
“非连续性文本”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课标在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目的是要让学生既要学会“读文”,也要学会“读图... “非连续性文本”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课标在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目的是要让学生既要学会“读文”,也要学会“读图”、“读表”;既要学会读单一的材料,也要学会读综合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性 阅读指导 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第三学段 学会 材料
下载PDF
网格化·微案例:筑牢校园安全的“铜墙铁壁”
2
作者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45,共3页
为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依托“旨向问题和效能的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微案例探究”开展系列探索实践。一是织微成网,通过架构“1+5+N”校园安全“大网格”管理层级,编制微案例排查清单,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化... 为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依托“旨向问题和效能的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微案例探究”开展系列探索实践。一是织微成网,通过架构“1+5+N”校园安全“大网格”管理层级,编制微案例排查清单,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化管理系统;二是防微杜渐,通过建立“微案例汇报、比对、查验”和“微问题发现、预警、处置、总结”流程,推动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三是积微成面,依托数字化平台和信息化技术,赋能“隐患排查”和“优化整治”两条线,让网格化管理走向智能化、精准化、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安全管理 校园安全 网格化管理 微案例 智慧管理
下载PDF
一核·三研·多评:体验型教研,打造校本研训新样态
3
作者 《教育界》 2024年第17期17-19,共3页
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探寻校本研训新样态,打造“一核·三研·多评”模式,以教研助力教师成长。“一核”是指以“一个核心理念”为基,精准定位研修目标;“三研”是指浸润式研训、主题式研训和互助式研训三种方式并行;“多评... 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探寻校本研训新样态,打造“一核·三研·多评”模式,以教研助力教师成长。“一核”是指以“一个核心理念”为基,精准定位研修目标;“三研”是指浸润式研训、主题式研训和互助式研训三种方式并行;“多评”是指实施层级评价,激励优秀教师和团体,激发研训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 体验型教研 研训 校本研训 新样态
下载PDF
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价值、现状与策略
4
作者 《教育界》 2024年第12期14-16,共3页
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面临着沉迷网络等现实风险。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具有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和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分析学校通过以点带面的措施,促成家、校、社联动,全员、全... 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面临着沉迷网络等现实风险。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具有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和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分析学校通过以点带面的措施,促成家、校、社联动,全员、全程、全面、全域介入,增强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迷网络 未成年人 干预策略
下载PDF
在批注式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5
作者 建荣 《名师在线》 2017年第6期51-52,共2页
批注式阅读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在第三学段,笔者尝试在自读、议读、赏读环节中进行三次有梯度的批注式阅读指导,从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自读批注,侧重培养学生个性化感受能力;议读批注,侧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理... 批注式阅读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在第三学段,笔者尝试在自读、议读、赏读环节中进行三次有梯度的批注式阅读指导,从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自读批注,侧重培养学生个性化感受能力;议读批注,侧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理解能力;赏读批注,侧重培养学生个性化欣赏和评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注式阅读 个性化 阅读能力
下载PDF
“趣”味“实”足学写字——第一学段写字教学有效策略例谈
6
作者 建荣 《名师在线》 2017年第7期84-85,共2页
第一学段的写字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笔者在实践中运用'猜、编、评'等多种手段,使写字过程富有浓浓的趣味;注重'看、写、对'等环节步骤,扎实培养学生... 第一学段的写字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笔者在实践中运用'猜、编、评'等多种手段,使写字过程富有浓浓的趣味;注重'看、写、对'等环节步骤,扎实培养学生读帖、描写、对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字教学 趣味 扎实
下载PDF
质疑导入 整合识字 读中体验 积淀语言——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5课《玲玲的画》说课稿
7
作者 《新教育(海南)》 2013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第一篇课文。该组课文以"要正确地看待问题,善于思考"为主题,另有名人故事《蜜蜂引路》、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童话故事《丑小鸭》三篇课文。编者的...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第一篇课文。该组课文以"要正确地看待问题,善于思考"为主题,另有名人故事《蜜蜂引路》、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童话故事《丑小鸭》三篇课文。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懂得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年级 引导学生 课文 人教版 角色体验 质疑 积累语言 整合 识字 思考
原文传递
口语交际课中有效互动策略探究
8
作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1年第4期77-78,共2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但从口语交际课的互动状态观察来看,话题、氛围和情境不能贴近学生,学生互动欲望不强;
关键词 口语交际课 互动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 能力的培养 语言实践 贴近学生 学生互动 情境
下载PDF
课外阅读“点化”的研究与实践
9
作者 方蓉飞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5年第3期56-58,共3页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采用"权威模式",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探求"点化"的指导境界:点化读物,推荐必读读物和选读读物,实现保底与弹性并行;点化策略,必读与选读交替、精读和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融通、实践与运用共进、方法...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采用"权威模式",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探求"点化"的指导境界:点化读物,推荐必读读物和选读读物,实现保底与弹性并行;点化策略,必读与选读交替、精读和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融通、实践与运用共进、方法和习惯共生。从而,使学生悦读、智读、自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阅读 点化 必读 选读 策略 方法 习惯
下载PDF
构建情趣兼备的写字课堂
10
作者 《教育艺术》 2013年第2期28-28,共1页
如何构建扎实有效而富有情趣的写字课堂?笔者认为:首先要注重看、写、评三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读帖、模仿、欣赏的能力;其次要运用多媒体、手指操、激励性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富有浓浓的趣味和情趣。现以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 如何构建扎实有效而富有情趣的写字课堂?笔者认为:首先要注重看、写、评三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读帖、模仿、欣赏的能力;其次要运用多媒体、手指操、激励性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富有浓浓的趣味和情趣。现以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单立人和双立人》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 情趣 写字 教学环节 激励性语言 二年级上册 教学手段 义务教育
下载PDF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叙事
11
作者 《教育艺术》 2011年第1期59-59,共1页
我们常常忽视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总让学生“自己读读认认”而已。如果《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我也只让学生“自己读读认认”,那就不会发现一颗受了伤的幼小心灵是多么需要我们的关爱!
关键词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教学方法 教材 课文
下载PDF
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开放策略
12
作者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第3期45-45,共1页
实行开放性阅读教学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但是,开放不是天马行空的无度开放,它的首要追求是留住阅读教学的根本——语言实践。教师要回应课标呼唤,准确把握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全面引领学生扎实地、有计划地实践“听、说、读、写... 实行开放性阅读教学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但是,开放不是天马行空的无度开放,它的首要追求是留住阅读教学的根本——语言实践。教师要回应课标呼唤,准确把握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全面引领学生扎实地、有计划地实践“听、说、读、写”,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现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谈谈如何在有效的开放策略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综合素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学生 培养 阅读教学 语言实践 教学要求 阅读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