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干眼专家共识:检查和诊断(2020年) 被引量:277
1
作者 刘祖国 +5 位作者 旭光 张明昌 徐建江 洪晶 邓应平 梁凌毅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1-747,共7页
如何正确诊断干眼是干眼临床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近年来干眼检查技术发展迅速。为了规范干眼诊断流程,提高干眼的诊断效率,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组织相关专家,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对不同干眼诊断方法的临床... 如何正确诊断干眼是干眼临床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近年来干眼检查技术发展迅速。为了规范干眼诊断流程,提高干眼的诊断效率,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组织相关专家,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对不同干眼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对干眼的诊断标准进行更新,提出适合中国临床实践发展的干眼检查技术、诊断流程及标准,形成新的共识意见,以期推动我国干眼诊疗工作规范、有序发展,提高临床干眼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工作 干眼 诊断标准 诊断流程 专家共识 临床诊疗 临床实践 正确诊断
原文传递
华北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的海气异常型 被引量:138
2
作者 杨修群 谢倩 +2 位作者 朱益民 旭光 郭燕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9-797,共9页
利用近50年华北地区26个站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和全球大气海洋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和全球海气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关系.对华北降水距平指数变化分析表明,近50年来华北降水具有减少的总体趋势,叠加在该趋势之上的是年... 利用近50年华北地区26个站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和全球大气海洋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和全球海气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关系.对华北降水距平指数变化分析表明,近50年来华北降水具有减少的总体趋势,叠加在该趋势之上的是年代际变化,其中1965年和1980年发生了两次跃变,使得20世纪80年代干旱尤为严重.在对华北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与华北降水年代际异常相伴随的大气环流和上层海洋热力异常型.结果表明,华北降水年代际异常与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力状况异常有显著关系,主要表现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与华北降水异常的相关.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华北干旱与上层海洋热力及大气环流异常的配置关系如下:当华北地区干旱时,则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偏低,即太平洋上主要表现为PDO暖位相,全球大部分地区(包括华北地区)气温偏高,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偏低,日本北部及东西伯利亚气压异常偏低,华北及其以南大片地区气压偏高,华北地区由异常西北风控制,不利于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干旱 年代际变化 PDO
下载PDF
ENSO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68
3
作者 朱益民 杨修群 +2 位作者 陈晓颖 赵珊珊 旭光 《热带气象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利用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和中国降水和气温站点观测资料,通过滑动相关分析,揭示了ENSO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事实。结果表明:ENSO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的关系既有稳定的方面,又存在年代际变化特征。稳定的关系表现在... 利用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和中国降水和气温站点观测资料,通过滑动相关分析,揭示了ENSO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事实。结果表明:ENSO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的关系既有稳定的方面,又存在年代际变化特征。稳定的关系表现在:处于发展阶段的ENSO事件往往造成华北夏季降水偏少;处于衰减阶段的ENSO事件则易引起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而二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表现在:1970年代中后期,处于发展阶段的ENSO事件引起的夏季降水异常在华南地区由偏少变为偏多,东北地区则由偏多变为偏少,而江淮地区偏多的现象不再明显,华北和东北夏季气温异常也由偏冷转变为偏暖,而华南则有偏冷趋势;处于衰减阶段的ENSO事件引起的夏季降水异常在华北地区由偏多变为偏少,江淮地区降水由偏少变为正常甚至偏多,华北夏季气温异常则由偏冷变为偏暖,长江流域和华南也有偏暖趋势。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合成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年代际背景下ENSO引起的东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型发生了明显改变是ENSO和降水气温关系发生年代际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PDO 夏季降水气温 年际异常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我国极端降水过程频数时空变化的季节差异 被引量:63
4
作者 邹用昌 杨修群 +3 位作者 旭光 汤剑平 房佳蓓 廖玉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8-109,共12页
利用我国586个气象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在对每个站点极端降水过程阈值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揭示了近45年我国年和各季极端降水过程频数的线性变化趋势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年和季节极端降水过程频数主要为趋势性变化... 利用我国586个气象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在对每个站点极端降水过程阈值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揭示了近45年我国年和各季极端降水过程频数的线性变化趋势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年和季节极端降水过程频数主要为趋势性变化,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趋势性变化差异显著,极端降水量在降水总量的趋势变化中占主导地位;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北部和西南地区西部年极端降水过程频数呈现趋势性增加,而我国华北等地区呈现趋势性减少,并且主要反映的是夏季的特征;年和季节极端降水过程频数具有明显不同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我国各季极端降水过程时空变化异常型明显不同,但与极端日降水的时空变化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降水过程 变化趋势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华北降水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联系 被引量:55
5
作者 徐桂玉 杨修群 旭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1-518,共8页
利用美国NCEP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我国华北地区2 6个测站月降水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研究了华北降水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首先对降水和大气变量资料作相应时间尺度的分离是非常必要的,否则... 利用美国NCEP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我国华北地区2 6个测站月降水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研究了华北降水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首先对降水和大气变量资料作相应时间尺度的分离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所得到的SVD结果不能反映年代际变化特征而只能反映年际变化特征;华北降水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有明显的差异;对应发生在2 0世纪70年代后期华北降水的一次年代际跃变,环流场均存在明显的跃变,而且有一个从地面向对流层上层传播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降水 年代际变化 年际变化 奇异值分解(SVD)
下载PDF
Etiological analysis on ocular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period of 1989-2000 被引量:54
6
作者 旭光 张岩 +4 位作者 李然 王智群 罗时运 金秀英 张文华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98-600,共3页
Background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the distribution and shifting trend of fungal of culture specimens isolated from eyes of patients at the Beijing Institute of Ophthalmology, Tongren Hospital, Beijing, China.Method... Background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the distribution and shifting trend of fungal of culture specimens isolated from eyes of patients at the Beijing Institute of Ophthalmology, Tongren Hospital, Beijing, China.Methods The fungal culture-positive r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of isolates of 2609 specimens collected in a 12-year period (1989-200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In 775 positive cultures, 707 specimens (91.2%) were from the cornea, 22 (2.8%) from the conjunctiva, 15 (1.9%) from the anterior chamber, 9 (1.2%) from the vitreous body, 3 (0.4%) from the lacrimal sac, and 19 (2.5%)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eye. The average culture-positive rate was 29.7%. The ratio of the positive cultures in the first half year (from January to June) to those in the second half (from July to December) was 1∶2.1. The main genus cultured was Fusarium sp (58.7%), followed by Aspergirum sp (16.8%). The percentage of Fusarium sp was increased from 53.6% (1989-1994) to 60.2% (1995-2000), whereas the percentage of Aspergirum sp was decreased from 22.3% (1989-1994) to 15.1% (1995-2000). Conclusions Fusaruim sp is one of the most predominant pathogens of ocular fungal infection in northern China and its incidence tends to increase, but that of Aspergirum sp to decreas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distribution and shifting trend of pathogenic fungi in the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ungal kerat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ye infections FUNGAL ETIOLOGY ANALYSIS
原文传递
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0
7
作者 旭光 王智群 +4 位作者 罗时运 金秀英 张文华 李然 武宇影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05-407,共3页
目的 分析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与变化。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1989~ 2 0 0 0年送检的 2 6 0 9份眼部真菌标本进行培养 ,并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季节分布、菌属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 0 9份眼部... 目的 分析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与变化。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1989~ 2 0 0 0年送检的 2 6 0 9份眼部真菌标本进行培养 ,并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季节分布、菌属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 0 9份眼部真菌培养标本中 ,真菌培养阳性 775株 (2 9 70 % )。其中角膜标本 70 7株 (91 2 2 % ) ,结膜标本 2 2株 (2 84 % ) ,前房标本 15株 (1 94 % ) ,玻璃体标本 9株(1 16 % ) ,泪囊标本 3株 (0 39% ) ,其他 19株 (2 4 5 % )。培养阳性菌株季节特点 :1~ 6月份共培养出2 4 9株 (32 13% ) ,7~ 12月份培养出 5 2 6株 (6 7 87% ) ,两者比约 1∶2 1。主要培养阳性菌属为镰刀菌属 ,共 4 5 5株 (5 8 71% )。其中 1989~ 1994年共培养出阳性镰刀菌 96株 ,占总检出菌数的 5 3 6 3% ;1995~ 2 0 0 0年共培养出 35 9株 ,占总检出菌数的 6 0 2 3% ,后 6年较前 6年增加了 6 6 0 %。其次为曲霉菌属 ,共 130株 (16 77% ) ,前 6年培养出 4 0株 (2 2 35 % ) ,后 6年 90株 ,占总检出菌数的 15 10 % ,后 6年较前 6年下降 7 2 5 %。结论 镰刀菌属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眼部致病菌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真菌感染 病原学 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
原文传递
普拉洛芬治疗轻中度干眼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39
8
作者 陈景尧 谢立信 +57 位作者 刘祖国 毕宏生 陈蔚 戴三友 邓应平 傅培 顾扬顺 洪晶 黄一飞 贾卉 蒋莉 李冰 李林 李明顺 廖荣丰 凌士奇 刘大川 刘方毅 刘汉强 刘红 刘治蓉 刘子雁 马林 秦洪仁 荣军博 邵运良 申育华 司马晶 苏冠芳 旭光 王海林 王杰 王丽娅 王林农 吴洁 吴群 谢汉平 谢立科 徐巍华 晏晓明 杨燕宁 姚晓明 叶娟 袁进 张虹 张立军 张丽琼 张明昌 张玉环 赵桂秋 赵少贞 郑金华 周宏健 朱永唯 朱豫钟 桃玲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4-839,共6页
背景 非甾体类抗炎药广泛应用于干眼的治疗,但缺乏相关的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普拉洛芬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多中心、随机开放的临床对照试验方法,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中国58个临床研究分中心按照统... 背景 非甾体类抗炎药广泛应用于干眼的治疗,但缺乏相关的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普拉洛芬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多中心、随机开放的临床对照试验方法,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中国58个临床研究分中心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纳入1 023例干眼患者,每个中心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使用质量分数0.1%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联合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均为每日4次,每次1滴;对照组患者仅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每次1滴.在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4天及第28天时进行复查,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包括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次要疗效指标包括干眼症状评分、睑结膜充血程度、睑结膜乳头评分及泪液分泌试验Ⅰ (SⅠt),并评价2个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2个组间患者治疗前人口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4 d和28 d,试验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0.76±0.66和0.35±0.54,对照组分别为0.84±0.65和0.45 ±0.60,均明显低于术前试验组的1.41 ±0.58和对照组的1.41±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t=24.439、37.236,均P=0.000;对照组:t=19.702、29.517,P=0.000),治疗后28 d试验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84,P=0.004).治疗后14 d和28 d,试验组BUT分别为(4.88±2.40)s和(6.03±3.25)s,较治疗前的(3.47±2.10)s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58、-17.734,均P=0.000);治疗后14d和28 d,对照组BUT分别为(4.62±2.21)s和(5.42±2.70)s,明显长于治疗前的(3.50±1.5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84、-17.879,均P=0.000),治疗后28 d,试验组BUT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83,P=0.001).治疗后14 d和28 d,试验组患者睑结膜充血、睑结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非甾体类抗炎药 普拉洛芬 炎症
下载PDF
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梁艳闯 王智群 +5 位作者 李然 梁庆丰 罗时运 邓世靖 安莹 旭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地分析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985份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培养阳性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共培养出细菌279株,阳性率为14.06%;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及革... 目的回顾性地分析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985份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培养阳性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共培养出细菌279株,阳性率为14.06%;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阴性球菌分别为119株(42.65%)、58株(20.79%)、98株(35.13%)及4株(1.43%)。假单孢菌属比例最高,为20.07%。细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百分比分别为20.2%、35.9%、15.5%及29.4%。老年组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百分比明显高于成人组(χ2=14.744,5.835,19.709;P<0.05)。结论假单孢菌属及葡萄球菌属仍是细菌性角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各种菌属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均有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细菌 药物耐受 病原学
下载PDF
眼结膜囊培养细菌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旭光 王智群 +2 位作者 罗时运 金秀英 张文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了解眼结膜囊分离细菌的菌属分布及变化。方法 对北京同仁医院 1989~ 1998年 10 a当中的 14 11份结膜囊细菌培养标本 ,按照培养阳性率、革兰染色分布、细菌属种分布及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11份结膜细菌培养标本中 ,... 目的 了解眼结膜囊分离细菌的菌属分布及变化。方法 对北京同仁医院 1989~ 1998年 10 a当中的 14 11份结膜囊细菌培养标本 ,按照培养阳性率、革兰染色分布、细菌属种分布及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11份结膜细菌培养标本中 ,细菌培养阳性的共 50 6株 ,平均培养阳性率为 3 5.9% .革兰阳性球菌占总检出菌的 63 .6% ;革兰阳性杆菌占 18.2 % ;革兰阴性球菌占 6.1% ;革兰阴性杆菌 12 .1%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 )为总检出菌的 3 6.2 % ;第 2位是棒状杆菌为 16.8% ;微球菌属为 12 .5%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10 .7% .近 5a来 ,结膜囊中分离出球菌的百分比增高 ,杆菌的百分比下降。结论 革兰阳性球菌仍然是结膜囊分离出的主要菌属 ;球菌百分比的升高及杆菌百分比的下降 ,应引起眼科临床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 细菌培养 细菌病原学
下载PDF
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29
11
作者 郭鲁阳 旭光 +4 位作者 刘志超 苏起 张守志 刘宏志 黄义堂 《中国电力》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7-20,共4页
对数台燃煤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原因进行分析,指出燃烧过程中一、二次风分离,预燃定型燃烧器的应用,锅炉设计及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造成高温腐蚀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 锅炉 水冷壁 高温腐蚀 预防
下载PDF
眼内炎的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荷珍 于洁 +5 位作者 庞秀琴 周军 何雷 旭光 王智群 李然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 通过病例分析对眼内炎的诊治和预防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方法 就70例眼内炎的资料对致病原因、微生物学检测及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伤性眼内炎52例,内眼手术后14例,另有转移性眼内炎4例。7岁以下儿童和18~60岁的成年人... 目的 通过病例分析对眼内炎的诊治和预防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方法 就70例眼内炎的资料对致病原因、微生物学检测及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伤性眼内炎52例,内眼手术后14例,另有转移性眼内炎4例。7岁以下儿童和18~60岁的成年人为眼内炎高发人群,主要致病原因为注射器刺伤和异物崩伤。涂片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40%。手术后视力提高者45例,视力不变13例,视力下降8例,4例年幼不合作。治疗效果与感染的病原体有关,细菌真菌混合感染者效果差。结论 不同年龄段眼内炎致病原因不同。应尽早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强调涂片的重要性。眼内炎重在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临床 病原学 诊断 治疗 预防 微生物学检测
下载PDF
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及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志昕 王智群 +3 位作者 罗时运 李然 邓世靖 旭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4年间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179份眼部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率、菌属的种属分布、菌属的季节分布及年龄与性别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培养阳性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目的分析4年间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179份眼部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率、菌属的种属分布、菌属的季节分布及年龄与性别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培养阳性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培养阳性菌株681株,阳性率为31.25%,其中镰刀菌属394株(57.86%),曲霉菌属116株(17.03%)。培养阳性的标本中,角膜591株(86.78%)、房水29株(4.26%)、结膜22株(3.23%)、玻璃体22株(3.23%)、泪囊1株(0.15%)、其他16株(2.35%)。体外药物敏感性观察发现,镰刀菌中368株对那他敏感(93.40%),曲霉菌中107株对伊曲康唑敏感(92.24%)。结论镰刀菌属及曲霉菌属仍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眼部致病真菌菌属;镰刀菌对那他霉素最敏感,曲霉菌对伊曲康唑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感染 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夏季长三角城市群热岛效应及其对大气边界层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3
14
作者 张璐 杨修群 +2 位作者 汤剑平 房佳蓓 旭光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利用WRF/Noah/UCM模拟系统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进行了2003—2007年共5个夏季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了夏季长三角城市群热岛效应及其对大气边界层影响。开展了2组平行的积分试验,控制试验为MOD IS遥感资料给出的地表特征分布,敏感性试... 利用WRF/Noah/UCM模拟系统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进行了2003—2007年共5个夏季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了夏季长三角城市群热岛效应及其对大气边界层影响。开展了2组平行的积分试验,控制试验为MOD IS遥感资料给出的地表特征分布,敏感性试验将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表面改为农田类型,其他与控制试验完全相同。两组试验的对比分析表明城市群热岛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热岛效应白天向上发展较高,夜间地表热岛强度明显增强。城市热岛导致午后城市上空产生强烈的局地上升气流,从而使得低层大气以补偿流的形式向城市辐合,然而在夜间上升运动很微弱。伴随这种热力状况的日变化,大气边界层高度也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白天增高,夜间降低。同时,白天城市边界层内风速明显减小,夜间地面风速减小加剧,但夜间边界层顶风速却有所增强。另外,城市化还会导致"城市干岛"现象,且其白天强度大于夜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热岛 WRF/Noah/UCM 高分辨模拟 大气边界层 日变化
下载PDF
WRF/NCAR模拟的夏季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多城市热岛和地表能量平衡 被引量:32
15
作者 李欣 杨修群 +2 位作者 汤剑平 旭光 房佳蓓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1-450,共10页
利用一个包含城市冠层效应的区域模式(WRF/NCAR),对长三角特大城市群的夏季气候效应进行了5 a(2003—2007年)高分辨数值模拟,通过长三角地区有无城市的对比试验分析,重点分析了城市群所造成的多城市热岛和地表能量平衡及其日变化特征。... 利用一个包含城市冠层效应的区域模式(WRF/NCAR),对长三角特大城市群的夏季气候效应进行了5 a(2003—2007年)高分辨数值模拟,通过长三角地区有无城市的对比试验分析,重点分析了城市群所造成的多城市热岛和地表能量平衡及其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化会导致显著的地表升温,但昼夜不同的升温幅度造成城市地表温度日较差的降低,以及部分郊区日较差增加;城市化也减小城市近地面风速,但沿海城市升温造成的热力差异,增大白天的海风并降低夜间的陆风。同时大范围城市群的热岛能够显著降低低层气压,导致部分海面风速持续的增加;城市下垫面具有很小的潜热通量,但感热通量和热存储量较大,白天的热岛逐渐增加,并在日落前达到最大,夜间热岛基本维持,但在日出前后迅速减弱;较大的入射短波辐射、较小的向下长波辐射和较低的10 m风速能够减弱白天的热岛,而增强夜间的热岛,并且使热岛峰值从17时延后至20时出现;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地表能量平衡 日变化
下载PDF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缘炎的多中心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16
作者 晏晓明 旭光 +2 位作者 谢汉平 洪晶 王智崇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了解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缘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2011年8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目的了解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缘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2011年8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睑缘炎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81例: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布睑缘,每晚1次;对照组67例:给予妥布霉素眼膏涂布睑缘,每晚1次。两组均同时给予热敷、清洁眼睑、羟糖苷滴眼液辅助治疗。在治疗开始7、14、28 d4个时间点观察各组患者睑缘炎的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试验结果交由同一单位进行统计,双眼病例取病情严重眼统计。对于计量资料采用£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对于分级变量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结束时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25.8%;治疗前两组烧灼感、流泪、畏光和眼痒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0.43,-0.64,0.93;P〉0.05),治疗7、14及28d两组患者烧灼感(t=5.13,6.55,6.90)、流泪(t=4.43,6.13,5.99)、畏光(t=1.99,5.02,4.47)和眼痒(t=3.64,5.56,6.14)症状评分下降,试验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体征评分比较,除角膜新生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2)外,其余各体征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7、14和28d在睑缘外观、睑板腺开口异常、睑板腺分泌物、球结膜充血、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和角膜缘新生血管等体征评分均下降,试验组下降更明显;不良反应: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眼压升高者3例和1例,发生率为3.7%和1.5%。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缘炎 妥布拉霉素 地塞米松 膏剂
原文传递
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旭光 王智群 +2 位作者 罗时运 金秀英 张文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 回顾分析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方法 对 1989~ 1998年间送检的 2 2 2 0份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细菌培养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及分类 ;对不同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2 2 2 0份培养的角膜细菌... 目的 回顾分析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方法 对 1989~ 1998年间送检的 2 2 2 0份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细菌培养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及分类 ;对不同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2 2 2 0份培养的角膜细菌标本中 ,培养阳性菌株 4 90株 ,阳性率为2 2 1%。其中革兰阳性球菌 2 5 0株 ,占 5 1 0 % ;革兰阴性球菌 2株 ,占 0 4 % ;革兰阴性杆菌 193株 ,占39 4 % ;革兰阳性杆菌 4 5株 ,占 9 2 %。假单胞菌属的检出率最高 ,占 32 2 % ,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为 18 6 % ,第 3位为肺炎球菌 12 0 %。 10年中 ,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则呈下降趋势。结论 假单胞菌属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仍是细菌性角膜炎较常见的致病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病原学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致病菌
原文传递
防腐剂对兔角结膜上皮细胞毒性及玻璃酸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琛 王志昕 +1 位作者 邓世靖 旭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对3种眼科常用防腐剂致兔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常规方法培养兔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将不同浓度防腐剂羟苯乙酯(0.3g·L-1、0.6g·L-1和1.2g·L-1)、山梨酸(1g...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对3种眼科常用防腐剂致兔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常规方法培养兔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将不同浓度防腐剂羟苯乙酯(0.3g·L-1、0.6g·L-1和1.2g·L-1)、山梨酸(1g·L-1和2g·L-1)以及苯扎溴铵(0.025g·L-1、0.05g·L-1和0.1g·L-1)分别单独和联合4g·L-1SH与培养细胞作用,并于作用后1h、3h、5h,利用LIVE/DEAD细胞活性/毒性检测方法,观察细胞酯酶及细胞膜透通性变化,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3种防腐剂与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P<0.05)。其中0.1g·L-1苯扎溴铵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最大,作用1h后,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存活率均为0;0.3g·L-1羟苯乙酯影响最小,作用5h后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0.89±7.81)%和(55.00±7.81)%;二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结膜上皮细胞的存活率均低于角膜上皮细胞(P<0.05)。在各时间点羟苯乙酯-SH组及山梨酸-SH组,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同浓度防腐剂组(P<0.05)。作用3h后,0.05g·L-1浓度苯扎溴铵-SH组与同浓度防腐剂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P<0.05),其余浓度的苯扎溴铵-SH组与同浓度防腐剂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防腐剂中苯扎溴铵对角结膜的毒性最大,羟苯乙酯毒性最小。3种防腐剂对结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大于角膜上皮。SH对羟苯乙酯和山梨酸所致细胞毒性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其保护作用随防腐剂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剂 羟苯乙酯 山梨酸 苯扎溴铵 玻璃酸钠 角膜上皮细胞 结膜上皮细胞
下载PDF
电烧灼治疗慢性泪囊炎 被引量:29
19
作者 潘志强 叶青 +2 位作者 张文华 武宇影 旭光 《眼科》 CAS 1999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电烧灼法治疗慢性泪囊炎所致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治疗53例57只眼慢性泪囊炎病人,随访完整资料30例33只眼。结果:电烧灼法的近期有效率(两周)为97%,长期有效率(3个月)为758%。结论:电... 目的:探讨电烧灼法治疗慢性泪囊炎所致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治疗53例57只眼慢性泪囊炎病人,随访完整资料30例33只眼。结果:电烧灼法的近期有效率(两周)为97%,长期有效率(3个月)为758%。结论:电烧灼法治疗慢性泪囊炎为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 烧灼术 慢性
原文传递
江淮流域夏季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曹鑫 任雪娟 旭光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2-370,共9页
利用1979-2009年夏季(6-8月)中国气象观测站点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以及向外长波辐射资料等,选取低频降水事件来表征江淮流域夏季持续性强降水,然后分析其基本特征及伴随的低频大气环流形势,利用位相合成的方法对... 利用1979-2009年夏季(6-8月)中国气象观测站点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以及向外长波辐射资料等,选取低频降水事件来表征江淮流域夏季持续性强降水,然后分析其基本特征及伴随的低频大气环流形势,利用位相合成的方法对该低频信号的来源和传播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淮流域夏季持续性强降水在6-7月份发生次数较多;在持续性强降水期间,江淮流域低层受低频气旋控制,南海至菲律宾海一带则是很强的低频反气旋,该低频反气旋西侧,向北的低频水汽输送将水汽不断送至江淮流域形成辐合;与持续性强降水相关联的850hPa上的低频信号,来源于黄河河套地区低频振荡的东南向传播和西北太平洋上空低频振荡的西北向传播;在高层,当持续性强降水发生时,江淮流域的西北侧(37.5°N,80-100°E)附近为强烈的低频气旋式环流,紧邻该环流的西北侧,则是一个低频反气旋,两者同南海一菲律宾海一带的低频反气旋构成了一个西北一东南向的低频波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在持续性强降水期间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向而行、相背而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强降水 低频振荡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