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薛爱存 王大寿 +5 位作者 覃裕 陈艳 何猛 罗金玉 孙文扬名 邓春桃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3例(70个椎体),其中单椎体压缩骨折36例,双椎体压缩骨折17例。伤椎分布...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3例(70个椎体),其中单椎体压缩骨折36例,双椎体压缩骨折17例。伤椎分布:T11 5个、T12 14个,L1 30个,L2 12个,L3 9个。骨折压缩程度10%~30%。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KP组和非手术组。PKP组30例,年龄44~54岁,平均51.0岁。伤椎分布:T11 3个,T12 11个,L1 17个,L2 7个,L3 3个。非手术治疗组23例,年龄44—54岁,平均50.5岁。伤椎分布:T11 2个,T12 3个,L1 13个,L2 5个,L3 6个。比较两组术前及治疗后2周、6个月和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及骨密度变化。结果随访6~36个月。两组治疗后2周、6个月和36个月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与非手术组比较,PKP组治疗后2周和6个月VAS和ODI指数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非手术组Cobb角及压缩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36个月与6个月比较,非手术组椎体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继续加重不明显。与术前比较,PKP组治疗后6个月椎体Cobb角及压缩率减小(P〈0.05),治疗后36个月椎体Cobb角及压缩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和36个月时PKP组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及36个月非手术组骨密度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而PKP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治疗后36个月PKP组骨密度降低更少(P〈0.01)。PKP组骨密度下降缓慢,与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骨密度下降较快,治疗后36个月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围绝经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