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
3
1
作者
薛爱存
王大寿
+5 位作者
覃裕
陈艳
何猛
罗金玉
孙文
扬名
邓春桃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3例(70个椎体),其中单椎体压缩骨折36例,双椎体压缩骨折17例。伤椎分布...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3例(70个椎体),其中单椎体压缩骨折36例,双椎体压缩骨折17例。伤椎分布:T11 5个、T12 14个,L1 30个,L2 12个,L3 9个。骨折压缩程度10%~30%。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KP组和非手术组。PKP组30例,年龄44~54岁,平均51.0岁。伤椎分布:T11 3个,T12 11个,L1 17个,L2 7个,L3 3个。非手术治疗组23例,年龄44—54岁,平均50.5岁。伤椎分布:T11 2个,T12 3个,L1 13个,L2 5个,L3 6个。比较两组术前及治疗后2周、6个月和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及骨密度变化。结果随访6~36个月。两组治疗后2周、6个月和36个月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与非手术组比较,PKP组治疗后2周和6个月VAS和ODI指数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非手术组Cobb角及压缩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36个月与6个月比较,非手术组椎体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继续加重不明显。与术前比较,PKP组治疗后6个月椎体Cobb角及压缩率减小(P〈0.05),治疗后36个月椎体Cobb角及压缩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和36个月时PKP组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及36个月非手术组骨密度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而PKP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治疗后36个月PKP组骨密度降低更少(P〈0.01)。PKP组骨密度下降缓慢,与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骨密度下降较快,治疗后36个月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围绝经期
原文传递
题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
3
1
作者
薛爱存
王大寿
覃裕
陈艳
何猛
罗金玉
孙文
扬名
邓春桃
机构
贵州省骨科医院妇产科
贵州省骨科医院疼痛科
贵州省骨科医院骨内科
出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3例(70个椎体),其中单椎体压缩骨折36例,双椎体压缩骨折17例。伤椎分布:T11 5个、T12 14个,L1 30个,L2 12个,L3 9个。骨折压缩程度10%~30%。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KP组和非手术组。PKP组30例,年龄44~54岁,平均51.0岁。伤椎分布:T11 3个,T12 11个,L1 17个,L2 7个,L3 3个。非手术治疗组23例,年龄44—54岁,平均50.5岁。伤椎分布:T11 2个,T12 3个,L1 13个,L2 5个,L3 6个。比较两组术前及治疗后2周、6个月和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及骨密度变化。结果随访6~36个月。两组治疗后2周、6个月和36个月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与非手术组比较,PKP组治疗后2周和6个月VAS和ODI指数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非手术组Cobb角及压缩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36个月与6个月比较,非手术组椎体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继续加重不明显。与术前比较,PKP组治疗后6个月椎体Cobb角及压缩率减小(P〈0.05),治疗后36个月椎体Cobb角及压缩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和36个月时PKP组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及36个月非手术组骨密度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而PKP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治疗后36个月PKP组骨密度降低更少(P〈0.01)。PKP组骨密度下降缓慢,与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骨密度下降较快,治疗后36个月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围绝经期
Keywords
Osteoporotic fractures
Kyphoplasty
Perimenopausal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
薛爱存
王大寿
覃裕
陈艳
何猛
罗金玉
孙文
扬名
邓春桃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