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05%地奈德乳膏治疗湿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78
1
作者 郑志忠 +3 位作者 顾军 曾学思 付雯雯 毕新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了解0.05%地奈德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外用0.05%地奈德乳膏及地奈德基质,每日2次,共治疗3周。对红斑、糜烂、浸润、丘疹、渗出/结痂、瘙痒及皮损面积的... 目的了解0.05%地奈德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外用0.05%地奈德乳膏及地奈德基质,每日2次,共治疗3周。对红斑、糜烂、浸润、丘疹、渗出/结痂、瘙痒及皮损面积的总积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8%,对照组为41.1%。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未见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0.05%的地奈德乳膏治疗湿疹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随机对照试验 地奈德
原文传递
米诺地尔治疗脱发的药理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陈声利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4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米诺地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毛发生长 ,外用米诺地尔系统吸收极少。已有充分的临床试验证实米诺地尔对雄激素性脱发、斑秃有较好的疗效 ,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证实外用米诺地尔治疗脱发是安全的。文中综述了米诺地尔治疗脱发的可能机制。
关键词 米诺地尔 治疗 脱发 药理学
下载PDF
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蒋明军 王书崎 +6 位作者 龚向东 余艳华 陈强 高省 尹跃平 韩国柱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264,共3页
目的采用反向杂交研究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方法提取尖锐湿疣新鲜标本的HPVDNA,采用PGMY09/11引物系统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在标记有37种HPV型特异性探针的尼龙膜条带上进行HPVDNA杂交分型。所有DNA... 目的采用反向杂交研究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方法提取尖锐湿疣新鲜标本的HPVDNA,采用PGMY09/11引物系统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在标记有37种HPV型特异性探针的尼龙膜条带上进行HPVDNA杂交分型。所有DNA模板采用HPV6和11型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验证。数据经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杂交结果显示201例标本HPVDNA均为阳性,共发现31种HPV基因型,其主要的HPV基因型名称及所占比例分别如下:HPV11(53.7%,108/201)、HPV6(43.8%,88/201)、HPV16(6.5%,13/201)、HPV52(6.0%,12/201)、HPV33和HPVcp6108(均为5.5%,11/201)、HPV42(5.0%,10/201)等。60.2%(121/201)的标本由单一型HPV感染,39.8%的标本由混合型HPV感染。HPV6和11型特异性引物PCR结果显示HPV6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45.8%和56.2%,与杂交结果比较,一致性分别为98.5%和96.5%,资值分别为0.97和0.93,P值均<0.001。结论至少有31种HPV基因型与尖锐湿疣相关。HPV11阳性率最高,HPV68、40、54、67、73、82、35、64和83在尖锐湿疣中少见,HPVcp6108在尖锐湿疣中首次发现,且阳性率较高(与HPV33并列第5位)。HPV26、69、70、71、72和IS39可能与尖锐湿疣不相关。尖锐湿疣中单一型和混合型HPV阳性率分别为60.2%(121/201)和39.8%(80/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 分型研究 聚合酶链反应(PCR) 皮损 HPV基因型 HPVDNA 型特异性引物 HPV感染 HPV6 DNA杂交 特异性探针 PCR产物 PCR检测 DNA模板 HPV11 阳性率 感染状况 反向杂交 软件分析 结果比较 首次发现
原文传递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41
4
作者 徐秀莲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291-293,共3页
关键词 PHN 疼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治疗现状 患者 老年人 自发性 异常性 感觉 持续性
下载PDF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一种新命名的皮肤病 被引量:32
5
作者 姜祎群 曾学思 +5 位作者 薛燕宁 宋琳毅 常宝珠 顾恒 徐秀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8-430,共3页
目的:报告11例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这一新的病名。方法:收集2005年5月以来在我所门诊就诊、以手背及手腕出现特征性褐色角化性斑... 目的:报告11例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这一新的病名。方法:收集2005年5月以来在我所门诊就诊、以手背及手腕出现特征性褐色角化性斑片的患者11例,详细询问个人史及家族史,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部分患者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35.4岁,平均发病年龄2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背、指背、手腕出现对称性褐色角化性斑片(11/11),主要分布在掌指关节及其周围、指背、手背两侧和手腕屈侧,足背损害较轻,损害有明显的季节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和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结论: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现有的任何一种皮肤病均不吻合或无法归属于某种皮肤病,因此提出一种新的皮肤病病名——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病 肢端 对称性
下载PDF
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泛昔洛韦 阿昔洛韦 双盲试验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9例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柳青 曾学思 +4 位作者 姜祎群 林彤 桑红桂 李阿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常规组织病理变化及CD31、CD34、Ⅷ相关因子(FⅧ)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该病发病年龄平均71.4岁,男:女为2:1,临床早期常在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 目的:探讨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常规组织病理变化及CD31、CD34、Ⅷ相关因子(FⅧ)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该病发病年龄平均71.4岁,男:女为2:1,临床早期常在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后期发生浸润性暗红斑,伴结节及溃疡,易破溃出血。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广泛血管增生及浸润,组织形态变异较大,常见细胞异形。CD31、CD34、FⅧ均可标记内皮细胞,在管腔明显区域表达强,实体瘤区域表达弱或不表达。结论:老年人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时,应及时做组织病理检查,早期明确诊断。CD31、CD34、FⅧ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其来源。目的:探讨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常规组织病理变化及CD31、CD34、Ⅷ相关因子(FⅧ)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该病发病年龄平均71.4岁,男:女为2:1,临床早期常在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后期发生浸润性暗红斑,伴结节及溃疡,易破溃出血。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广泛血管增生及浸润,组织形态变异较大,常见细胞异形。CD31、CD34、FⅧ均可标记内皮细胞,在管腔明显区域表达强,实体瘤区域表达弱或不表达。结论:老年人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时,应及时做组织病理检查,早期明确诊断。CD31、CD34、FⅧ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其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血管 诊断
下载PDF
银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银屑病 KC 补体 免疫学 发病机制 T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被引量:22
9
作者 施国明 黄晓勇 +29 位作者 任正刚 陈漪 程蕾蕾 杜世锁 葛宁灵 李爱民 李苏 李晓牧 卢倩 陆品相 王汉萍 魏来 徐立 杨国欢 曾昭冲 张岚 张力 赵海涛 赵灵 赵明 周爱萍 刘荣乐 刘新会 伍家鸣 张莹 樊嘉 周俭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41-1258,共1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临床应用显著改善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病人预后随着ICIs在肝癌中的广泛应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癌复杂的疾病特征和多手段结合的治疗模式对irAE管理提出挑战。因此,《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临床应用显著改善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病人预后随着ICIs在肝癌中的广泛应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癌复杂的疾病特征和多手段结合的治疗模式对irAE管理提出挑战。因此,《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编审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并制订该共识该共识聚焦肝癌irAE管理相关问题,提出建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规范、安全用药的能力,从而使病人从免疫治疗中得到最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不良反应 管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外用药物联合治疗银屑病的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韩永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4,共3页
关键词 银屑病 外用药物 联合治疗 靶位 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手段 病情 理想 因素 简称
原文传递
皮肤浅表脂肪瘤样痣2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姜祎群 +3 位作者 李阿梅 吴黎明 陈柳青 徐秀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脂肪瘤样 皮肤 病理分析
下载PDF
阿维A治疗疣状表皮发育不良1例 被引量:21
12
作者 韩永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13-614,共2页
报告1例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患者男,57岁。下腹、前臂、会阴和大腿近端出现乳头瘤样增生物7年,躯干部泛发扁平疣样皮损,手、足部出现寻常疣样皮损5年。给予小剂量阿维A治疗6个月取得满意疗效,随访7个月皮损无复发。
关键词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阿维A
下载PDF
疣状斑块型汗孔角化症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应作霖 曾学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1-292,共2页
关键词 汗孔角化症 疣状斑块型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药物与紫外线联合应用治疗银屑病的现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韩永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84-586,共3页
紫外线照射是治疗中度和严重银屑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治疗周期长和有可能诱发皮肤肿瘤,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紫外线与维生素D衍生物和维A酸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并减少彼此的不良反应。对于紫外线与糖皮... 紫外线照射是治疗中度和严重银屑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治疗周期长和有可能诱发皮肤肿瘤,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紫外线与维生素D衍生物和维A酸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并减少彼此的不良反应。对于紫外线与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和环孢素A的联合应用,应在权衡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前提下,短期内慎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紫外线 药物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5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温斯健 胡彬 +8 位作者 杨励 宋昊 熊竞舒 张韡 徐秀莲 姜祎群 陈浩 曾学思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1998—2014年诊治的50例 DFSP 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50例患者发病年龄(29.5±15.9...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1998—2014年诊治的50例 DFSP 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50例患者发病年龄(29.5±15.9)岁,平均病程9.6年。皮损位于躯干部33例,占66.0%;其次为四肢和头颈部。典型皮损表现为,萎缩性斑片/斑块13例,占26.0%;在此基础上多发性大小不一结节30例,占60.0%;正常皮肤上单发或多发结节7例,占14.0%。组织病理学特征由单一编席样或车辐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表达 CD34和波形蛋白。20例患者皮损切除后原位复发,复发率43.5%,未见远处转移和死亡患者。结论 DFSP 皮损形态变化多样,容易误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DFSP 切除后局部复发率高,可多次复发,但罕见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皮肤纤维肉瘤 回顾性研究 神经纤维瘤 纤维肉瘤 组织细胞瘤 脂肪肉瘤 黏液样
原文传递
对银屑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转旧的评估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海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6-417,共2页
关键词 银屑病 病情 转归 实验室诊断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尖锐湿疣的细胞免疫及免疫治疗现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东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细胞免疫 免疫治疗 现状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秀莲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关键词 AD 光疗 外用药物 特应性皮炎 治疗
原文传递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琼 杨勤萍 +11 位作者 韩凌 郑志忠 傅雯雯 姜祎群 顾军 高春芳 许爱娥 陈俊帆 苏炳华 何清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55-658,共4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4个研究中心共144例中、重度寻常性...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4个研究中心共144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皮下注射rhTNFR:Fc 50 mg/周,同时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7.5 mg/周;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7.5 mg/周,同时皮下注射空白模拟rhTNFR:Fc 50 mg/周,疗程12周。结果124例患者完成了试验,治疗12周后,试验组PASI50、PASI75、PASI90的比例分别为86.11%,76.39%,52.78%,对照组分别为63.89%,44.44%,2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生对病情的整体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和患者10 cm视觉模拟评分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达到痊愈和几乎达到痊愈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下降、感染、肝功能异常、注射局部水肿、瘙痒等,发生率试验组为26.39%,对照组为29.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hTNFR:Fc比甲氨蝶呤起效快,治愈率高,且毒性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临床对照试验 甲氨蝶呤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原文传递
银屑病皮损中细胞凋亡的原位标记检测与bcl-2的表达 被引量:10
20
作者 倪晓 +5 位作者 杨海平 曾学思 桑红桂 李阿梅 高新元 叶干运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 (Td T)介导的 d- U 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 ) ,原位检测了银屑病皮损的凋亡角朊细胞 ,应用免疫过氧化酶技术研究了正常人皮肤与银屑病皮损的 p5 3蛋白...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 (Td T)介导的 d- U 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 ) ,原位检测了银屑病皮损的凋亡角朊细胞 ,应用免疫过氧化酶技术研究了正常人皮肤与银屑病皮损的 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 bcl- 2的表达。结果银屑病表皮各层中 ,大量角朊细胞呈现出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基底层及表皮中下部各层大量角朊细胞 PCNA染色强阳性 ,基底层中 bcl- 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在银屑病皮损中角朊细胞凋亡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细胞凋亡 BCL-2 原位标记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