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振动荷载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66
1
作者 梁波 罗红 常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9-94,共6页
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已成为研究和解决路基问题的重要方面,通过确定动荷载来研究路基的动力特性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列车荷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同时涉及列车轴重、悬挂体系、行车速度、轨道组成、线路平顺等等因素。... 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已成为研究和解决路基问题的重要方面,通过确定动荷载来研究路基的动力特性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列车荷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同时涉及列车轴重、悬挂体系、行车速度、轨道组成、线路平顺等等因素。本文将在充分考虑振动荷载产生机理(车辆因素、轨下基础因素等)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列车荷载表达式进行修正和完善。修正后的表达式,既考虑了相邻轮对间轮轨力的相互叠加和轨枕的分散作用,又考虑了由于轨道不平顺所产生的振动激励及其他要素,以期为高速列车动荷载的确定和路基动力响应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 动力特性 列车荷载
下载PDF
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动应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常新 梁波 杨泉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10-112,共3页
结合秦沈客运专线DK2 4 3+40 0~ 90 0现场三个试验段的动态测试数据 ,探讨了高速行车条件下路基的动应力响应问题 ,并分析了影响动应力分布的因素 .将测试数据与传统路基—轨道形式作了比较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
关键词 客运专线 路基 动应力响应 铁路 线路工程 轨道形式 线路试验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中的双峰现象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梁波 常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7-122,共6页
结合我国高速客运专线铁路的发展形势,着重分析时速超过200km/h以上的路基动力响应。采用能够综合反映车辆和轨下基础因素的模拟振动荷载,通过非线性数值分析,研究了高速行车条件下路基动力响应包括横断面位移、加速度、应力随行车速度... 结合我国高速客运专线铁路的发展形势,着重分析时速超过200km/h以上的路基动力响应。采用能够综合反映车辆和轨下基础因素的模拟振动荷载,通过非线性数值分析,研究了高速行车条件下路基动力响应包括横断面位移、加速度、应力随行车速度的突变或双峰现象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路基设计参数与双峰现象的关系,并与部分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初步研究了引起这一现象的不平顺和体系共振等因素在不同车速范围的作用程度。路基动力响应的双峰现象表明,车辆和轨道基础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同时共存,随着条件的变化,此消彼长。通过这一分析,为进一步认识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特性和进行高速铁路轨下基础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 动力响应 双峰现象
下载PDF
高速客运专线路基改良填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马学宁 梁波 +1 位作者 黄志军 常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6-101,共6页
基于高速客运专线对路基变形的严格要求,路基填料改良已成为高速铁路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土工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石灰改良黄土和水泥改良黄土的强度机理、压缩特性、水稳定性、强度特性以及影响这两种改良材料工程力学特... 基于高速客运专线对路基变形的严格要求,路基填料改良已成为高速铁路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土工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石灰改良黄土和水泥改良黄土的强度机理、压缩特性、水稳定性、强度特性以及影响这两种改良材料工程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黄土地区高速客运专线路基填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客运专线 黄土 石灰改良土 水泥改良土 对比分析
下载PDF
马底驿Ⅱ号大桥动静载试验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冯星 常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26,共3页
对马底驿II号大桥进行了动静载试验测试与结果分析,介绍了测试的试验项目、测点布置及观测方法、试验荷载、试验方法、试验结果。检测结论表明该桥的强度、刚度和动力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在试验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关键词 动静载试验 应力观测 挠度观测 裂缝观测
下载PDF
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峰 谭绪凯 常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8-441,493,共5页
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了不同围岩条件、洞跨及地震烈度下的隧道地震反应特性,研究了隧道动力深浅埋划分界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受力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可见拐点即为深浅埋界限;围岩条件越好,隧道的... 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了不同围岩条件、洞跨及地震烈度下的隧道地震反应特性,研究了隧道动力深浅埋划分界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受力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可见拐点即为深浅埋界限;围岩条件越好,隧道的动力深浅埋界限越深,隧道在Ⅲ级、Ⅳ级及Ⅴ级围岩条件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100,80,60 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深度随着隧道跨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其受影响程度较小,隧道在跨径为6,10,20 m的情况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100,100,80 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不受地震烈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 影响因素 围岩条件 隧道跨度 地震烈度
下载PDF
水工隧洞地震作用计算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凤稳 常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6,共5页
针对水工隧洞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问题,对水工隧洞地震作用计算模型进行了计算对比和适用性研究。分析常用的4种计算模型用于计算水工隧洞地震作用的可行性,通过理论和数值计算确定"径向和切向反力弹簧模型"的计算参数,研究了... 针对水工隧洞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问题,对水工隧洞地震作用计算模型进行了计算对比和适用性研究。分析常用的4种计算模型用于计算水工隧洞地震作用的可行性,通过理论和数值计算确定"径向和切向反力弹簧模型"的计算参数,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隧洞上方计算土体对隧洞衬砌的作用方式。结合试验验证,该方法和数值计算对比的结果表明:围岩的法向和切向弹性抗力系数受隧洞埋深、围岩类型和衬砌不同部位的影响,随埋深的增加先增大,然后趋于一个定值,围岩条件越好,数值越大,在隧洞两侧部位的数值较大;在地震作用下,隧洞上方计算土体以切向力的方式作用在隧洞衬砌的上半部分,可以通过将隧洞上部计算土体分条后进行计算。该方法可充分考虑地震对隧洞的动力和约束作用,适用于水工隧洞抗震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隧洞 地震作用 计算模型 土层弹簧系数 作用方式
下载PDF
ERP系统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常新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年第9期253-254,共2页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日益成熟,且信息化手段的普及使得ERP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也逐渐广泛。为此,本文试图基于对ERP系统的基础性阐释,着重归纳ERP系统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优化ERP应用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 ERP 会计核算 应用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铁路路基动力响应场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常新 刘桂香 梁波 《路基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0,共3页
在模拟了铁路轨道不平顺和高速列车振动荷载的基础上,分析了铁路路基动力响应(位移、加速度、应力)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线路横断面的分布规律,得到路基动力响应的横断面分布场图,找出了路基动力响应的最不利位置。将模拟计算结果与秦沈客... 在模拟了铁路轨道不平顺和高速列车振动荷载的基础上,分析了铁路路基动力响应(位移、加速度、应力)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线路横断面的分布规律,得到路基动力响应的横断面分布场图,找出了路基动力响应的最不利位置。将模拟计算结果与秦沈客运专线现场动力测试数据对比,两者反映出的规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沈客运专线 路基 动力响应分析 有限元分析 分布图
下载PDF
海上多方位观测系统照明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晓春 李鹏 +3 位作者 常新 成景旺 赵阳 贾景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1-349,共9页
海上多方位观测系统能够获得多方位角的地震信息,从而增强地震照明度,提高勘探精度。基于波前构建法计算模拟偏移振幅(SMA)强度,作为照明量对多方位观测系统的照明响应进行研究,为评价和优化多方位观测系统提供指导和依据。理论模型和... 海上多方位观测系统能够获得多方位角的地震信息,从而增强地震照明度,提高勘探精度。基于波前构建法计算模拟偏移振幅(SMA)强度,作为照明量对多方位观测系统的照明响应进行研究,为评价和优化多方位观测系统提供指导和依据。理论模型和实际地质模型照明结果表明,随着方位角个数的增加,多方位观测系统针对目的层的照明能量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变好,能够有效地改善单个窄方位角观测系统下的照明阴影区的照明效果,可广泛应用于海上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地震数据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位观测系统 波前构建法 模拟偏移振幅 照明分析
下载PDF
复杂地质大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反演方法与应用
11
作者 裴书锋 臧东升 +3 位作者 常新 何建华 李国良 陈炳瑞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9,共14页
深切河谷和大型结构面影响大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分布,准确预测地下洞室群区域地应力场对工程建设至关重要。本文提出融合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联合反演,通过逐步多元回归获得合理的构造运动因素及其基准值,再通过神经网络反... 深切河谷和大型结构面影响大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分布,准确预测地下洞室群区域地应力场对工程建设至关重要。本文提出融合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联合反演,通过逐步多元回归获得合理的构造运动因素及其基准值,再通过神经网络反演获得较优的反演结果。首先,提出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反演方法,主要包括地应力实测数据分析、3维地质模型建立、逐步多元线性回归与BP人工神经网络联合反演,以及基于洞室围岩应力型破坏特征的结果验证。该方法从历史构造运动出发,约束多元回归因素及其回归系数,解决剪应力偏差过大的问题,并通过历史地质构造分析、实测地应力分析和洞室群应力型破坏特征等多源约束和验证,提高地应力反演结果的准确性。以叶巴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为例,对该方法进行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叶巴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最大主应力为25~30MPa,方向为NWW-EW方位,缓倾向河谷,洞室开挖后上游侧拱肩和下游侧墙脚易发生应力型破坏;断层等大型结构面严重影响了地应力分布,临近断层部位最大主应力量值减小,方向近于垂直断层,在距断层5~10m范围内最大主应力量值迅速增大至原岩应力,方位逐渐转为近平行断层,与宏观主应力方向接近;密集发育的断层,是导致叶巴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区域主应力变异性强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阐明了深切河谷和多结构面共同作用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特别是断层附近地应力场的变异特征,为地下洞室群应力集中区和应力型灾害部位预测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场反演 大型地下洞室群 数值模拟 智能反演 高应力 深切河谷 断层
下载PDF
冻融条件下奇极土壤固化剂改良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志军 梁波 常新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88-91,共4页
改良土如何应用于寒区和多年冻土地区,一直是工程实践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了奇极土壤固化剂在常温和冻融循环条件下改良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配比、龄期、冻融循环周期等因素对改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为实际... 改良土如何应用于寒区和多年冻土地区,一直是工程实践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了奇极土壤固化剂在常温和冻融循环条件下改良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配比、龄期、冻融循环周期等因素对改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条件 奇极土壤固化剂 改良土性能 密实度 粘聚力 内摩擦角 物理力学性能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土拱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常新 张玉洁 +4 位作者 胡江凡 郝小红 黄文辉 臧东升 曹冉 《福建交通科技》 2023年第1期41-45,共5页
针对洞室土拱稳定性问题,通过室内模型实验,研究地震作用下砂土含水率和埋深2个因素对土拱形态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对土拱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会导致土拱发生退化,进而导致土拱的几何形态发生变化;地震作用下埋深的增... 针对洞室土拱稳定性问题,通过室内模型实验,研究地震作用下砂土含水率和埋深2个因素对土拱形态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对土拱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会导致土拱发生退化,进而导致土拱的几何形态发生变化;地震作用下埋深的增加并不总是有利于土拱的稳定,埋深处于1.5D至2.5D之间时土拱较为稳定;砂土含水率在2.5%~3.5%范围内时,土拱的形态变化幅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土拱稳定性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加;在地震多发区域,可以对土拱的易破坏区域进行适当的支护,减少初次地震作用导致的土拱破坏,进而减少后续地震作用对土拱的影响,增加洞室的抗震稳定性和使用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土拱效应 模型实验 地震作用 土拱形态 砂土
下载PDF
钻孔灌注桩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新 王安明 +1 位作者 王旭 蒋代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5-67,共3页
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以及施工注意事项,分析钻孔灌注桩对冻土层的热扰动机理,结合地温测试试验对回冻时间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回冻时间的因素,表明钻孔灌注桩适合在多年冻土地区应用。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多年冻土 回冻 地温测试 热扰动
下载PDF
像教育人一样教育机器——人类教学经验能否提升通用人工智能系统的学习效果
15
作者 刘凯 贾敏 +2 位作者 常新 马玉慧 王伟军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33,41,共9页
人工智能分为专用与通用两个分支,二者皆可与教育融合,但前者关注如何用人工智能手段解决教育问题,如智慧教育;后者却反向聚焦怎样用教育手段解决人工智能问题,如机器教育。既有研究已实证后者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本研究则通过实验探索人... 人工智能分为专用与通用两个分支,二者皆可与教育融合,但前者关注如何用人工智能手段解决教育问题,如智慧教育;后者却反向聚焦怎样用教育手段解决人工智能问题,如机器教育。既有研究已实证后者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本研究则通过实验探索人类教育经验对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学习效果的影响,尝试验证“机器教育”的有效性。实验自变量来自人类教学过程的四类重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节奏和教学空间。结果发现,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对教学目标的激活频率、教学内容的正确率、教学节奏的时间间隔以及教学空间的大小等指标具有与人类学习者高度相似的敏感性,都可由教学参数的调整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人类教育经验同样可推广至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对“人机兼容”客观教育规律的确证,不仅用科学证据有力地回击了对教育理论科学性的质疑,亦有望实现教育学对人工智能研究的逆向反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人工智能 机器教育 教学原则 学习效果 AGI
下载PDF
一种用于精确控制并联双级缸的电液伺服系统
16
作者 顾海涛 常新 朱文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25-129,共5页
为了保障国内某大型风洞模型支撑机构运行,特研制一套电液伺服系统,用于精确控制两并联双级油缸。该特殊电液伺服系统在油源系统、伺服控制油路、电控系统等方面采用诸多巧妙设计,不仅能很好满足大惯性、大载荷、大流量跨度的特殊工况,... 为了保障国内某大型风洞模型支撑机构运行,特研制一套电液伺服系统,用于精确控制两并联双级油缸。该特殊电液伺服系统在油源系统、伺服控制油路、电控系统等方面采用诸多巧妙设计,不仅能很好满足大惯性、大载荷、大流量跨度的特殊工况,而且有效解决了油缸两腔面积比超大的可控性、并联双级油缸的运动同步性与精确定位能力、系统运行安全性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油缸 双级油缸 精确控制 电液伺服系统
下载PDF
《构造地质学》教学实践及改革——面向地质工程专业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矿 常新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14期82-82,84,共2页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为了搞好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应强化理论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辅助于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不同的上课专业,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为了搞好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应强化理论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辅助于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不同的上课专业,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是对课堂理论学习的深化,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学生通过野外观察、分析——教师总结——再观察、再分析三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地质构造现象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并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野外实习 实践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下载PDF
矿山巷道三维建模及其空间距离近似计算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金虎 丁树云 +1 位作者 常新 王江锋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6-300,共5页
大型矿山通常有复杂的巷道系统,传统的平面设计难以清晰表达巷道之间的空间关系,使工程技术人员不能直接获取巷道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尝试采用三维建模进行巷道的空间优化布置,将其分解为断面设计和轴线设计,采用拖拉的方法生成巷... 大型矿山通常有复杂的巷道系统,传统的平面设计难以清晰表达巷道之间的空间关系,使工程技术人员不能直接获取巷道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尝试采用三维建模进行巷道的空间优化布置,将其分解为断面设计和轴线设计,采用拖拉的方法生成巷道的三维实体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建立巷道模型与轴线、断面之间的连接关系,借助该连接关系,提出一种三维巷道的空间最短距离的近似计算方法,即先计算轴线之间的空间最短距离,然后再减去两端截取部分,可得到空间任意巷道之间近最短近似距离。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安徽某煤矿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巷道 三维建模 空间最短距离
下载PDF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加筋土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桂香 常新 梁波 《路基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3-135,共3页
通过土样定名试验、加筋土与素土强度三轴对比试验以及在冻融循环条件下加筋土与素土强度特性试验,探讨加筋土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加筋处理适用于多年冻土地区。
关键词 加筋土 冻土 三轴试验 冻融 铁路路基
下载PDF
面向目标与成像的海上多方位观测系统的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晓春 常新 +3 位作者 成景旺 李鹏 邹明俊 林泽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0,251,共8页
针对南海深水区崎岖海底、陡坡带、断裂带和较大向斜、背斜构造下的地震成像模糊问题,开展面向目标照明和成像的多方位采集设计评价和优化研究。主要采用正演模拟、照明分析及偏移成像等多项技术对观测系统做精细评价和优化;综合考虑采... 针对南海深水区崎岖海底、陡坡带、断裂带和较大向斜、背斜构造下的地震成像模糊问题,开展面向目标照明和成像的多方位采集设计评价和优化研究。主要采用正演模拟、照明分析及偏移成像等多项技术对观测系统做精细评价和优化;综合考虑采集成本、施工难度、数据处理及成像效果等因素,认为沿0°、90°、120°和150°等4个方位的多方位观测系统为最佳;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适用于海上多方位观测系统评价的方法和流程,有利于实际海上复杂区地震数据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参数设计 多方位 面元属性分析 照明分析 三维正演模拟 偏移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