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与运气大司天理论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丽 张瑞明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309-316,共8页
从运气学说的大司天理论,探讨中医各学派创始人物与运气大司天的关系,发现中医各学派学术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与其所处大司天的特性密切相关。大司天的更替变化,可能是中医七大主要学派创始人学术思想形成的主要根源。这一结果显示了运... 从运气学说的大司天理论,探讨中医各学派创始人物与运气大司天的关系,发现中医各学派学术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与其所处大司天的特性密切相关。大司天的更替变化,可能是中医七大主要学派创始人学术思想形成的主要根源。这一结果显示了运气学说大司天的重要价值;提示其在学习和继承各学派经验时,如果能明了各学派创始医家当时所处大司天的运气特征,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前贤的学术思想,还可以深化解读中医不同学术思想的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派 运气学说 大司天
原文传递
针灸对中风早期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陶加平 皮敏 +1 位作者 吴立雄 《中医药信息》 2001年第4期39-40,共2页
方法 :随机将 46例中风早期病人分为针灸治疗组 2 6例 ,对照组 2 0例进行临床治疗对比 ,采用MESSS量表积分进行统计。结果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尤其是防止和减轻误用、废用综合征、肩手综合征方面。结论 :对中风早期 。
关键词 针灸疗法 中风 康复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齐刺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洁 《江西中医药》 2000年第5期36-38,共3页
旨在对经典针法——齐刺法的源流及现代应用作一探析 ,结合临床应用进一步说明齐刺法对周围神经损伤性疾病的再生和修复作用。
关键词 齐刺法 临床应用 周围神经损伤 再生 修复
下载PDF
针刺与醒脑静并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皮敏 曹雪梅 +3 位作者 吴立雄 彭君华 陶加平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7期1052-1053,共2页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静点醒脑静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 4 0例给予针刺结合静脉点滴醒脑静注射液 ,对照组 4 0例给予静脉点滴脑复康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长谷川智能量表 (HDS)、简易智力...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静点醒脑静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 4 0例给予针刺结合静脉点滴醒脑静注射液 ,对照组 4 0例给予静脉点滴脑复康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长谷川智能量表 (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测试成绩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7.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2 .5 % (P <0 .0 5 ) ;对照组长谷川智能量表 (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测试成绩也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1)和对照组 (P <0 .0 5 ) ;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针刺结合静点醒脑静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有确切疗效 ,总疗效优于单用脑复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醒脑静 血管性痴呆 长谷川智能量表 简易智力收态检查表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浅谈腧穴研究和腧穴疲劳性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2期49-51,共3页
本文作者通过对40余年来有关腧穴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进行再研究,并结合个人多年研究成果,对腧穴特征、研究领域和重要课题布经理给,提纲挈领加以陈述,从而提出有关腧穴研究的空白点──腧穴疲劳性问题.提示腧穴疲劳性反应... 本文作者通过对40余年来有关腧穴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进行再研究,并结合个人多年研究成果,对腧穴特征、研究领域和重要课题布经理给,提纲挈领加以陈述,从而提出有关腧穴研究的空白点──腧穴疲劳性问题.提示腧穴疲劳性反应,将是深化腧穴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研究 特征 疲劳性 含义 类型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的肾脏区域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广涛 河恩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基于MRI影像测量肾脏区域穴位的针刺危险深度及有效安全深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采集61例健康受试者腹部增强的T1横断面MRI影像,分析双侧胃俞、三焦俞、肾俞、胃仓、肓门和志室的解剖结构,比较左右两侧及不同体型受... 目的:基于MRI影像测量肾脏区域穴位的针刺危险深度及有效安全深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采集61例健康受试者腹部增强的T1横断面MRI影像,分析双侧胃俞、三焦俞、肾俞、胃仓、肓门和志室的解剖结构,比较左右两侧及不同体型受试者直刺、斜刺危险深度和有效安全深度。结果:双侧肾脏区域穴位直刺、斜刺危险深度和有效安全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中组受试者双侧肾脏区域穴位直刺、斜刺时的危险深度和有效安全深度均大于瘦人组(P<0.05),胖人组受试者均大于适中组和瘦人组(P<0.05)。结论:肾脏区域穴位的针刺安全深度与体型有关,对于中等和稍胖体型者可适当增加针刺深度以加强疗效;对于偏瘦体型者应谨守安全的进针方向和深度,避免发生针刺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影像 肾脏区域 穴位 针刺安全 危险深度 有效安全深度
原文传递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for neurogenic dysphag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诗玲 柯加恒 +3 位作者 吴君怡 劳思杰 李月裳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5-30,共6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long-term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for neurogenic dysphagia.METHODS:Subjects with neurogenic dysphagia undergoing routine swallowing management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long-term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for neurogenic dysphagia.METHODS:Subjects with neurogenic dysphagia undergoing routine swallowing management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either 20 sessions of true acupuncture(experimental group) or sham acupuncture(control group 1) for approximately one and a half months.A third group(control group 2) comprised of non-randomized subjects with neurogenic dysphagia who received routine care were recruited from separate wards.The outcomes were assessed by the Royal Brisbane Hospital Outcome Measure for Swallowing(RBHOMS),as well as by the consistencies of ingested food and fluid.RESULTS:A total of 87 subjects(experimental group,n= 20;control group 1,n=19;control group 2,n=48) were recruited into the trial.The average RBHOMS score showed a greater improve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in control group 1 than in control group 2.The average levels of foodand fluid consistencies displayed greater improve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two control groups.CONCLUSIONS: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acupuncture may hav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long-term efficacy for neurogenic dysphagia.However,due to an insufficient sample size and the lack of follow-up for control group 2,multi-centre trials employing a larger sample size may be required to draw concrete conclu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eurogenic dysphagia ACUPUNCTURE
原文传递
针灸疗法在中风病人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陶加平 皮敏 +1 位作者 吴立雄 《江西中医药》 2001年第5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针灸疗法 中风 康复
下载PDF
深刺外水道、外归来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不孕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任蓉 林洪波 《现代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深刺外水道、外归来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的病例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深刺外水道、外归来为主和输卵管通液术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IL-6、... 目的观察深刺外水道、外归来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的病例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深刺外水道、外归来为主和输卵管通液术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浓度。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7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26.7%。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L-6、TNF-α、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深刺外水道、外归来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不孕症,能够降低血清中IL-6、TNF-α浓度,改善输卵管的功能和通畅度,提高宫内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输卵管通而不畅 外水道 外归来
下载PDF
浅谈针灸取得疗效的四大要素
10
作者 《现代中医药(北京)》 2003年第10期8-10,共3页
关键词 针灸 中医 治疗 诊断 穴位
原文传递
从《内经》生命观看人体的养生法则
11
作者 陈可昕 《现代中医药(北京)》 2015年第4期11-12,共2页
养生,是指对人体生命的自我养护和调理,以使身心健康、长寿,这是基于《黄帝内经》(下简称《内经》)对生命的深刻认识而确定的命题。
关键词 养生法则 《内经》 生命观 《黄帝内经》 自我养护 人体生命 身心健康
原文传递
SPD-1B糖尿病治疗仪治疗NIDDM病人36例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李惠林 吴立雄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NIDDM 治疗仪 SPD-1B型
下载PDF
《黄帝内经》论衰老及针灸抗衰老研究
13
作者 《现代中医药(北京)》 2013年第3期21-25,共5页
由于文化和历史因素,中医在人体的衰老和抗衰老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独到而丰富。长期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可调整和改善人体免疫、代谢和内分泌等功能,从而明确具有抗衰老的作用。此外,中药抗衰老亦具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 抗衰老 《黄帝内经》 针灸 临床实践 人体免疫 内分泌
原文传递
中医教育改革之拙见
14
作者 《现代中医药(北京)》 2016年第2期12-14,共3页
本文通过对两例普通的临床病例,说明中医学术的精髓,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医学千百年来拟定的“病证”其本质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这是用现代医学理念尚未认识的病理现象,这样的“病理单元”,不仅是中医学的价值所在,是... 本文通过对两例普通的临床病例,说明中医学术的精髓,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医学千百年来拟定的“病证”其本质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这是用现代医学理念尚未认识的病理现象,这样的“病理单元”,不仅是中医学的价值所在,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医学走向现代化的必然的选择。也正是这一问题,启迪我们的中医学教育,应该迈入新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改革 中医学术 病理现象 中医学教育 临床病例 医学理念 医学走向 历史进程
原文传递
孙外主学术思想探析
15
作者 周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9-622,共4页
孙外主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数十年,力主继承祖国医学的经典针法,倡导针灸处方规范化,并探索性地提出了“腧穴疲劳性”这一新观点。本文旨在探析其学术思想及专病专治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 学术思想 名医经验 孙外主 针灸治疗 腧穴疲劳 常数补泻
下载PDF
疫病的概念和针灸的防治
16
作者 陈锦良 《现代中医药(北京)》 2003年第11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疫病 针灸 预防 治疗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原文传递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riple Puncture
17
作者 周洁 毛树章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8-139,共2页
IntroductionTriple puncture, first appeared in Miraculous Pivot (灵枢), is an ancient method of acupuncture, which has been used to treat relatively small and deep disorders caused by pathogenic wind by puncturing the... IntroductionTriple puncture, first appeared in Miraculous Pivot (灵枢), is an ancient method of acupuncture, which has been used to treat relatively small and deep disorders caused by pathogenic wind by puncturing the center of the affected area with one needle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with two other need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Vertebrae Acupuncture Therapy ADULT Arm Injuries FEMALE Humans Intervertebral Disk Displacement MALE Middle Aged
下载PDF
醒脑开窍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陶加平 皮敏 +2 位作者 曹学梅 吴立雄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6期86-86,共1页
目的探索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方法和药物。方法采用醒脑开窍法(针刺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VD,临床观察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临床症状研究。结果治疗前后MMSE、HDS测试积分变化的差... 目的探索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方法和药物。方法采用醒脑开窍法(针刺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VD,临床观察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临床症状研究。结果治疗前后MMSE、HDS测试积分变化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临床症状也相应有明显改善。结论醒脑开窍法治疗VD有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醒脑开窍法 针刺治疗 醒脑静注射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