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启超“中等社会”思想与作为“中等文体”的传记
1
作者 《现代传记研究》 2024年第1期36-47,共12页
本文以传记如何想象新民形象为中心,考察梁启超“中等社会”思想与作为“中等文体”的传记的互动。社会的历史循环结构,需要由既非“当道”也非“小民”的中间力量打破。“思想”与“宣传”的对应象征分别是“史传”和“小说”,“传记... 本文以传记如何想象新民形象为中心,考察梁启超“中等社会”思想与作为“中等文体”的传记的互动。社会的历史循环结构,需要由既非“当道”也非“小民”的中间力量打破。“思想”与“宣传”的对应象征分别是“史传”和“小说”,“传记”则介于二者之间,是“中等社会”的对应物。借由传记实践,他得以想象、印证并召唤理想的美学人格,这是他选择传记的动因,也是观察中国现代传记文体发生与发展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传记 中等社会 中等文体 新民想象
原文传递
鲁迅的创伤体验与记忆方式——以《野草》《朝花夕拾》为考察中心
2
作者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9-95,共7页
记忆是鲁迅创作中的重要主题、资源与言说对象。鲁迅涉及记忆的文本,揭示了他深层的人格特质和精神世界。鲁迅童年的生活体验与记忆使得他易于感受到一种创伤感,尤其是父亲的病与死影响着他生命的始终;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野草》... 记忆是鲁迅创作中的重要主题、资源与言说对象。鲁迅涉及记忆的文本,揭示了他深层的人格特质和精神世界。鲁迅童年的生活体验与记忆使得他易于感受到一种创伤感,尤其是父亲的病与死影响着他生命的始终;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野草》《朝花夕拾》,共同构成了他以个人和集体为取向的记忆方式;鲁迅在努力记忆的同时,也承受着无法忘怀之苦。在记忆与忘却、个人与集体、自我与时代之间,鲁迅呈现出不断反复的姿态。借由记忆理论,以《野草》《朝花夕拾》为考察中心,可以为解读鲁迅及其文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创伤体验 记忆方式 《野草》 《朝花夕拾》 自传
下载PDF
浪漫新编与复仇路径:重读《复仇(其二)》
3
作者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5-81,共7页
复仇是鲁迅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但“复仇”并非《复仇(其二)》中的先行观念,而是在对前文本进行改写后,创造性生成的结果。在原型故事中“爱与牺牲”的主题同鲁迅作品中的“复仇”主题相悖反的背后,隐藏着鲁迅对具有摩罗精神的拜伦式文... 复仇是鲁迅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但“复仇”并非《复仇(其二)》中的先行观念,而是在对前文本进行改写后,创造性生成的结果。在原型故事中“爱与牺牲”的主题同鲁迅作品中的“复仇”主题相悖反的背后,隐藏着鲁迅对具有摩罗精神的拜伦式文学资源与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鲁迅通过形式上的诗化与内容上的主体性投射,达到了对前文本的浪漫新编;文本中复仇主题的生成有着内在逻辑,是一个由外部世界向内部自我进行回收的动态过程。无论了解鲁迅的个人创作风格,还是剖析时代的转换,《复仇(其二)》都提供了重要的考察角度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复仇主题 鲁迅 《复仇(其二)》
下载PDF
城市化与城市性:上海书写中城市意识的形态与嬗变
4
作者 《丽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15,共8页
近年来,城市文学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城市化与城市性为视角回顾上海书写的发展历程,梳理城市意识的嬗变。城市化不仅改变了城市的物质外观,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感性认知与理性判断。上海书写中城市化与城市性的同步变动,映射出城市意识... 近年来,城市文学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城市化与城市性为视角回顾上海书写的发展历程,梳理城市意识的嬗变。城市化不仅改变了城市的物质外观,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感性认知与理性判断。上海书写中城市化与城市性的同步变动,映射出城市意识的历史形态与嬗变。现代时期,上海作为与乡土相对立的城市典型,对其的书写呈现出人们的身份危机与生存焦虑;新时期后,重启的城市化重新引发人们的心灵震荡,并出现了怀旧叙事的新类型;新世纪以来,则从城乡、今昔的宏观视角沉潜到城市性的层面,更加关注城市人的生活形态与精神样貌。城市书写仍亟待一次情感的自我启蒙,以建构新时代的城市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书写 城市意识 城市化 城市性
下载PDF
记忆、重复与调节器--论胡学文《有生》的创伤书写
5
作者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6-82,共7页
长篇乡土小说《有生》是胡学文的又一力作,它在叙事形式上极具特色,而安妮·怀特海德的创伤理论为解读这部小说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这一视角下,主人公乔大梅的记忆里填满了无法忽视的创伤性遭遇,这些遭遇以梦境或意象的形式在乔大... 长篇乡土小说《有生》是胡学文的又一力作,它在叙事形式上极具特色,而安妮·怀特海德的创伤理论为解读这部小说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这一视角下,主人公乔大梅的记忆里填满了无法忽视的创伤性遭遇,这些遭遇以梦境或意象的形式在乔大梅的生活中带有强迫性的重复着,不断侵扰她的生活;虽然对创伤症状的注视与模仿导致了时间观念、文本结构和人物行为上的“重复”,但这种重复又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与作者本人和前人的作品建立互文性关系,《有生》这部作品被建构成一个巨大的调节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胡学文 《有生》 重复
下载PDF
基于异地办学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创新思考——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为例
6
作者 刘佳音 张靖雯 《高校学生工作研究》 2023年第2期143-155,共13页
优化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不仅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也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本文基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视角,分析现行学生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结合各二级研究院... 优化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不仅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也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本文基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视角,分析现行学生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结合各二级研究院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学生工作队伍组织架构新模式,进一步明确职能范围,实现学院与二级研究院学生工作管理的有效衔接,推动学生工作扁平化、精细化管理,目前已在学院内部开展试点工作,以期对新时代背景下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员 异地办学 学生工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