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梅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丁晓洁 +4 位作者 于晓飞 郝雯瑾 徐文娟 王科军 董正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296-1299,1345,共5页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模,以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及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判断造模是否成功。评价乌梅丸对大鼠粪便含水率、粪...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模,以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及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判断造模是否成功。评价乌梅丸对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AWR评分、双歧杆菌/乳杆菌(B/E)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结果:(1)大鼠IBS-D模型制备成功;(2)乌梅丸可以降低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AWR评分(P <0. 05),对大鼠腹泻症状有缓解作用;(3)乌梅丸可以升高大鼠B/E值(P <0. 05),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4)乌梅丸可以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P <0. 05),减轻炎症反应。结论:乌梅丸对IBS-D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和降低血清TNF-α、IL-6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乳杆菌(B/E)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干眼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36
2
作者 子雯 崔洪玮 +3 位作者 陈晨 张璐 胡竹林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59-166,共8页
由于内在因素(泪膜破坏、性激素失调等)和外在因素(环境、手术和药物等)多重因素影响,干眼病患者急剧增多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干眼病目前已成为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回顾近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干眼病的主要病因、发病机制及未来... 由于内在因素(泪膜破坏、性激素失调等)和外在因素(环境、手术和药物等)多重因素影响,干眼病患者急剧增多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干眼病目前已成为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回顾近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干眼病的主要病因、发病机制及未来治疗突破的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病 病因学 发病机制 治疗突破方向
原文传递
论中医理法方药知识创新的基础与支点 被引量:22
3
作者 姜伟炜 +2 位作者 刘琳 王斌盛 刘孟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7-279,共3页
在不断解决临床面临的常见和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的病因、创立新的病因学说,去发现新的单一证候、认清单一证候自身动态演化过程表现出的不同具体存在形式,是中医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理、法、方、药实现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医... 在不断解决临床面临的常见和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的病因、创立新的病因学说,去发现新的单一证候、认清单一证候自身动态演化过程表现出的不同具体存在形式,是中医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理、法、方、药实现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医学理论突破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创新 病因学说 证候 肝气虚 脾气虚 络病 瘀毒
原文传递
四君子汤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血清SOD,CAT和GSH-Px及MDA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宫健伟 +1 位作者 王超云 叶蕾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治疗脾气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四君子汤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采用"劳倦+饮食失节"复合因素法制作脾气虚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开始给药,每...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治疗脾气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四君子汤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采用"劳倦+饮食失节"复合因素法制作脾气虚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用7d。7d后观察四君子汤对大鼠食量、体重的影响,取大鼠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四君子汤对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脾气虚造模大鼠从第3天起开始出现粪便时干时软、偶有便溏,进食量和饮水量减少,逐渐消瘦,灌服四君子汤后,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高、低剂量组大鼠食量、体重均明显增加(P<O.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OD、CAT、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高、低剂量组均能升高SOD、CAT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四君子汤低剂量组大鼠比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明显(P<O.05)。四君子汤高剂量组大鼠比低剂量组大鼠血清CAT含量升高明显(P<O.05)。四君子汤高、低剂量组对GSH-Px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但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君子汤能改善脾气虚模型大鼠的运化功能,恢复大鼠的食量和体重。四君子汤能恢复与增强体内抗氧化酶防御系统能力,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脾气虚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原文传递
中医学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研究与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科学内涵的阐释 被引量:21
5
作者 姜伟炜 +6 位作者 张晓林 雷国华 赵岩 王斌胜 杨毅 王云慧 刘孟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5期127-129,共3页
基于证候拓扑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破解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展现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阐明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揭示出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科学内涵;运用临证数据,通... 基于证候拓扑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破解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展现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阐明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揭示出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科学内涵;运用临证数据,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可以阐释证候的判定诊断标准的科学内涵,从证候群中揭示临床疾病的证候分布规律,为科学的符合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临床疾病中医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动态演化规律 诊断判断标准 科学内涵 阐释
下载PDF
中医证候的结构化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姜伟炜 +4 位作者 张晓林 刘琳 王斌胜 王云慧 刘孟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基于证候理论内蕴拓扑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破解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展现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阐明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实现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与治则治法和方药的... 基于证候理论内蕴拓扑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破解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展现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阐明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实现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与治则治法和方药的精准对应,揭示出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科学内涵。运用证候结构化的理论数据,通过古代名医医案和方剂证候分析的文献数据,以及临床案例证候的数据,可以实现中医理法方药知识的创新,带动养生保健和预防知识的创新,从而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促进中医学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结构化 动态演化规律 理法方药 知识创新
下载PDF
中医学证候理论内蕴的拓扑结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晓林 +2 位作者 刘琳 赵岩 刘孟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383-388,共6页
用人体隐态系统(Y)和显态系统(X)理论[f(XY)]推证中医学的一般证候,其内蕴四个拓扑不变量:隐态系统的隐性病变(Yy)、隐态系统的显性病变(Yx)、显态系统的隐性病变(Xy)、显态系统的显性病变(Xx);可导出证候(Z,n为构成证候的症状个数)的... 用人体隐态系统(Y)和显态系统(X)理论[f(XY)]推证中医学的一般证候,其内蕴四个拓扑不变量:隐态系统的隐性病变(Yy)、隐态系统的显性病变(Yx)、显态系统的隐性病变(Xy)、显态系统的显性病变(Xx);可导出证候(Z,n为构成证候的症状个数)的拓扑结构形式:f(XY)=f(Zn)=Yy∨(Yy+Yx)∨(Yy+Xy)∨(Yy+Yx+Xy)∨(Yy+Xy+Xx)∨(Yy+Yx+Xy+Xx)。这一结论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深入研究,将会揭示证候理论的数学机制和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态系统 显态系统 证候 拓扑结构 P对NP问题
下载PDF
关于中医疗效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6
8
作者 于东林 丁宝刚 +1 位作者 王斌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72-2375,共4页
中医药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症状、证候、生物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生存期等。基于患者生活质量、生存期的疗效评价研究,既符合中医药的诊疗特点,研究结论又较易被国际医学界认可。在病证结合的模式下,在不干预中医药个体化诊疗的前提下,... 中医药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症状、证候、生物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生存期等。基于患者生活质量、生存期的疗效评价研究,既符合中医药的诊疗特点,研究结论又较易被国际医学界认可。在病证结合的模式下,在不干预中医药个体化诊疗的前提下,以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期等指标作为中医药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应是构建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的重要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疗效评价 病证结合 评价指标 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伤寒论》芍药之思辨 被引量:15
9
作者 丁宝刚 于东林 +1 位作者 王斌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92-1294,共3页
芍药是《伤寒论》方药研究中存在争议较大的中药之一,目前主要存在药味之酸苦及品种之赤芍、白芍两类分歧。本文从文献源流考证、性味得出规律及其功效、《伤寒论》中该药的主治病证三个角度,进行药味与方药主治病证之间的横向对比研究... 芍药是《伤寒论》方药研究中存在争议较大的中药之一,目前主要存在药味之酸苦及品种之赤芍、白芍两类分歧。本文从文献源流考证、性味得出规律及其功效、《伤寒论》中该药的主治病证三个角度,进行药味与方药主治病证之间的横向对比研究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认知之间的纵向对比研究,最终认为《伤寒论》中所用芍药,赤芍、白芍同用的概率较大,且其味以苦为主,进而在此基础上发挥破瘀逐痹为主的功效,此研究有助于指导学者对《伤寒论》中芍药相关方剂的深入理解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伤寒论 性味 白芍 赤芍
下载PDF
吗丁啉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本贞 张晓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研究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布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以及吗丁啉西药中药概念化后的性能,即性味、归经与功效。方法用病例随机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吗丁啉在中医10个证型间的疗效分布规律。结果吗丁啉对肝胃不和、肝胃郁热、... 目的研究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布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以及吗丁啉西药中药概念化后的性能,即性味、归经与功效。方法用病例随机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吗丁啉在中医10个证型间的疗效分布规律。结果吗丁啉对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和脾胃湿热4个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高于总有效率(P均<0.01);而对脾虚湿盛、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和脾胃虚寒4个证型的疗效显著低于总有效率(P均<0.01);对胃络瘀血和寒热错杂2个证型的疗效与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吗丁啉对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和脾胃湿热4个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关系密切,依此可初步总结出吗丁啉的西药中药概念化后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为吗丁啉的辨证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丁啉 性味 归经 功效
下载PDF
158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复杂证候群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晓林 王斌胜 +7 位作者 赵岩 林海燕 吕红 王醊恩 杨毅 刘琳 刘孟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8-669,696,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复杂证候群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确诊的1 58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完整的四诊症状和体征的收集和整理,脏腑分类后,再进行辨证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除心系证候外,还伴随其他各脏腑的复杂证候群...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复杂证候群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确诊的1 58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完整的四诊症状和体征的收集和整理,脏腑分类后,再进行辨证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除心系证候外,还伴随其他各脏腑的复杂证候群,尤其是脾、肾、肝系的证候例数与心系证候的例数相当。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系证候中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气阴两虚、心阴阳两虚、心气血两虚、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实证主要表现为心络脉瘀阻、心热(火);其中心气阴两虚和心络脉瘀阻分别是临证中两个较突出的单一证候。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可同时见有113个证候分型,其中同时存在69个证候的患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候。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证候表现复杂,除心系外还兼有其他脏腑证候,且多存在3个以上的证候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肌缺血 复合证候 证候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提高中医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14
12
作者 姜伟炜 +3 位作者 于东林 叶蕾 丁宝刚 刘孟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1-184,共4页
中医证候的辨识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或标准,以至于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难题。分析原因,认为提高中医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存在三个关键难题,一是中医单一证候构成要素定性的确定,这是实现证候主观辨识的客观依据;二是中医证候各... 中医证候的辨识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或标准,以至于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难题。分析原因,认为提高中医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存在三个关键难题,一是中医单一证候构成要素定性的确定,这是实现证候主观辨识的客观依据;二是中医证候各种可能存在形式的穷尽,这是证候主观辨识与客观存在相吻合的前提;三是要明晰中医辨证过程中的数学逻辑关系,这是提高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的思维基础。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明确证候主观辨识的客观依据,形成提高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的重要思维模式,进而为中医证候的辨识共识或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主观辨识 存在形式 逻辑关系 思维模式
原文传递
试论证候有限空间模型中客观存在的复杂证候群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晓林 +5 位作者 刘琳 赵岩 张本贞 刘孟安 王云慧 柳专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1-583,共3页
证候理论形成过程中,出现了方剂的证候和理论推证的证候,二者构成了证候的有限空间模型。证候的有限空间模型中,临床患者个体客观症状群中存在着复杂的证候群,反映着证候的实在性、真实性,是证候理论研究应用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更是整体... 证候理论形成过程中,出现了方剂的证候和理论推证的证候,二者构成了证候的有限空间模型。证候的有限空间模型中,临床患者个体客观症状群中存在着复杂的证候群,反映着证候的实在性、真实性,是证候理论研究应用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更是整体观念对辨证的基本要求。而对客观存在的复杂证候群在认知上的缺陷,误导着辨证的临床应用和实验,影响了对证候内涵及本质的揭示,阻碍了证候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有限空间模型 证候群
下载PDF
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衍生规律与治法和方药精准对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岩 +6 位作者 姜伟炜 刘琳 林海燕 王斌胜 杨毅 王云慧 刘孟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535-2539,共5页
证候的自然过程中,证候自身动态演化表现出了系列子集合,不同的证候子集合对应着不同的治法和方药,表现出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机制,从而破解了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以脾气虚证候为例,脾气虚证候在自身动态演化过程中,其拓扑不变量... 证候的自然过程中,证候自身动态演化表现出了系列子集合,不同的证候子集合对应着不同的治法和方药,表现出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机制,从而破解了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以脾气虚证候为例,脾气虚证候在自身动态演化过程中,其拓扑不变量经过变化,衍生出了608种不同的一阶一维的线性子集合,对应着608种不同的治法和方药。《中医诊断学》中可分离出的74个单一证候存在着40多万个不同的子集合,对应着40多万种不同的治法和方药,证候群的数目更是海量,这为治则治法和方剂的创新提供前所未有的丰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动态演化 拓扑结构 子集合 治法和方药 精准对应
原文传递
关于证素和证候要素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2
15
作者 于东林 丁宝刚 +1 位作者 王斌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51-2053,共3页
通过梳理证素和证候要素研究在命名、分类、界定原则和诊断依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1可以将证素、证候要素和证候要素靶位统称为证候要素,将证候要素分为病位要素和病性要素2类。2对证候要素的数目进行重新界定,共获得了6个病位... 通过梳理证素和证候要素研究在命名、分类、界定原则和诊断依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1可以将证素、证候要素和证候要素靶位统称为证候要素,将证候要素分为病位要素和病性要素2类。2对证候要素的数目进行重新界定,共获得了6个病位要素和14个病性要素。3证候要素的诊断依据是症状的临床特征。其中,病位要素的诊断依据是症状的部位特征和功能特征;病性要素的诊断依据是症状的性质特征和症状的加重缓解因素。4应该在系统论指导下客观地看待证候要素与证候之间的关系,认清其在证候规范化研究中的意义和局限性,不应完全以证候要素研究替代证候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素 证候要素 病位要素 病性要素
原文传递
异甘草素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雅娟 甘露 +7 位作者 王占洋 邱理红 佀营营 张红 马成俊 李忌 王振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98-1303,共6页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考察异甘草素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鉴定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及蛋白...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考察异甘草素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鉴定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C6胶质瘤细胞经异甘草素诱导后,以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P<0.01);光镜观察到异甘草素诱导前的C6胶质瘤细胞呈两极长梭形或多角形,胞质多,胞突短;而诱导后细胞突起数目不同程度增多,细胞形态变细变长。诱导前克隆形成出现早,数量多,直径大,克隆形成率高;异甘草素处理组克隆形成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异甘草素诱导后C6细胞GFAP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升(P<0.01)。结论异甘草素能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C6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C6胶质瘤 增殖 分化 克隆形成 吉姆萨染色 星形胶质细胞 GFAP
下载PDF
中医证候结构表征研究及其前景展望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郑秋生 +4 位作者 林霞 王永华 王振华 刘孟安 王斌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272-275,279,共5页
当前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有证候判定规范、证候疗效评价、证候物质基础、方剂配伍规律等的4个主要领域,但其共同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医证候结构表征,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针对中医证候的结构表征研究,以脾气... 当前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有证候判定规范、证候疗效评价、证候物质基础、方剂配伍规律等的4个主要领域,但其共同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医证候结构表征,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针对中医证候的结构表征研究,以脾气虚证候的发生规律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推证结果与临床数据分析结论相互印证,来揭示证候的结构特征,建立起了中医证候的拓扑结构数学模型,挖掘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数学科学基础,在证候基础研究上体现出中医理论的自身规律与临床诊疗特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结构表征 证候判定规范 证候疗效评价 证候物质基础 方剂配伍规律 前景展望
下载PDF
中医证候的发生规律与结构表征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郑秋生 +3 位作者 李靖 张启明 王振华 刘卓军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5,21,共6页
中医证候在疾病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个从起始到终结的自然过程,存在着证候的发生规律;而中医证候的发生规律,具体是从证候构成要素的发生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证候构成要素发生过程中,表现出了4个特征不变量(分别用Yy、Yx、Xy... 中医证候在疾病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个从起始到终结的自然过程,存在着证候的发生规律;而中医证候的发生规律,具体是从证候构成要素的发生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证候构成要素发生过程中,表现出了4个特征不变量(分别用Yy、Yx、Xy与Xx表示),而且4不变量两次衍生后发生出来的证候的具体形式,是证候自然过程中发生出来的全部子集,因此可导出中医学一般证候的拓扑学表达形式,f(Xy)=YyV(Yy+Yx)V(Yy+Xy)V(Yy+Yx+Xy)V(Yy+Xy+Xx)V(Yy+Yx+Xy+Xx),从而可以实现证候结构的表征。由此,可以揭示出证候的内在结构规律,实现证候结构的形式化表达,使证候结构数据能够进行智能计算。这对于破解中医证候的复杂结构、建立起证候的判断诊断标准,对于中医理法方药结构表征的研究、建立理法方药精准对应的方法学体系,对于实现治则治法和方剂知识的创新、建立辨证论治水平评价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构成要素 发生规律 内在结构 表征
下载PDF
论疾病发展过程中四种病变状态和五个阶段 被引量:10
19
作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根据人体是由隐态系统与显态系统组成的有机统一体的理论 ,认为人体疾病存在四种病变状态和五个发展阶段。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人体隐态显态两系统有四种病变状态 ,即隐态系统的隐性病变状态和显性病变状态 ,及显态系统的隐性病变状态... 根据人体是由隐态系统与显态系统组成的有机统一体的理论 ,认为人体疾病存在四种病变状态和五个发展阶段。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人体隐态显态两系统有四种病变状态 ,即隐态系统的隐性病变状态和显性病变状态 ,及显态系统的隐性病变状态和显性病变状态。这四种病变状态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又可分五个阶段 ,并依此提出了疾病“四态五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态系统 显态系统 隐性病变 显性病变
下载PDF
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与内在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姜伟炜 +3 位作者 于东林 林霞 丁宝刚 刘孟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9-294,共6页
把"辨证论治"做为整体来考察和认识,研究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和内在规律,总结出确定病因、确定病位、确定病性的"三定"规律是提高辨证准确性的客观步骤,而方证对应、药症对应、药病对应的"三对"规律... 把"辨证论治"做为整体来考察和认识,研究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和内在规律,总结出确定病因、确定病位、确定病性的"三定"规律是提高辨证准确性的客观步骤,而方证对应、药症对应、药病对应的"三对"规律则是提高论治准确性的主要方法,之后再考虑"三因制宜"的原则。"三定三对三宜"既是存在于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也是实现理、法、方、药精准对应的重要方法,及提高辨证论治的主观辨识结论与临床病证客观存在吻合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基本路径 内在规律 理法方药 精准对应 客观依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