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45
1
作者 王洪田 马琳 +27 位作者 王成硕 申昆玲 何焱玲 马迎民 王宁宇 王向东 王俊阁 方秋红 尹金淑 石海云 史飞 邢志敏 向莉 劲旅 吴静 谷庆隆 张亚梅 陈晓巍 赵京 晋红中 谢志强 马婷婷 王晓艳 郭淼颖 王良录 张罗 王学艳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966-985,共20页
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因简单方便、快速灵敏、价格便宜,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至今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SPT操作流程。为此,制定标准化的SPT非常必要。SPT通常在单侧或双侧前臂进行,可分2 d或多天实施... 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因简单方便、快速灵敏、价格便宜,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至今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SPT操作流程。为此,制定标准化的SPT非常必要。SPT通常在单侧或双侧前臂进行,可分2 d或多天实施,也可在背部进行;抗组胺药物等对SPT有影响,进行SPT之前必须停用3~7 d;如果不能确定药物是否影响SPT结果,可采用组胺阳性对照来验证;组胺阳性对照的最佳浓度是10 mg/ml,也可用两种浓度的组胺验证SPT阳性反应是否成比例;金属单头点刺针的SPT结果非常可靠,塑料多头点刺针对儿童可能有较好的意义;风团>3 mm是SPT阳性反应的标准,红晕可做为参考;随时观察SPT后15~20 min内的反应,少数人也可出现迟发反应,应随时就医;SPT严重不良反应很少见,但应做好预防和急救;最常见的8种吸入过敏原可涵盖95%~99%的过敏患者,11种食物过敏原可以涵盖95%的过敏患者;吸入性过敏原SPT结果的特异度较食物过敏原更高;可用SPT评价抗组胺药的疗效;老年人SPT灵敏度和特异度低于儿童和青壮年;SPT不能作为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otherapy,AIT)的疗效指标,但可采用SPT进行终点滴定法确定AIT中断治疗后再次开始治疗的起始浓度,或在不同AIT产品间进行转换;如果SPT阴性,则建议查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甚至局部sIgE或激发试验;SPT点刺液、结果解读、新鲜过敏原点刺液、药物过敏原点刺液、SPT操作的标准化非常重要,SPT操作人员应接受岗前培训,获得资质后持证上岗,严格掌握SPT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皮肤划痕症阳性患者容易出现假阳性,严重过敏期间不宜进行SPT,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SPT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皮肤点刺试验 适应证 禁忌证 专家共识 标准化
下载PDF
夏秋季花粉症患者变应性鼻炎发展至变应性哮喘进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尹佳 岳凤敏 +9 位作者 王良录 何海娟 徐涛 李宏 文利平 劲旅 顾建青 韩少梅 张宏誉 叶世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628-1632,共5页
目的探讨夏秋季花粉症患者变应性鼻炎发展至变应性哮喘的进程。方法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对已确诊为夏秋季花粉变应性鼻炎的1096例患者(5~75岁)进行吸入过敏原皮内试验和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检测,并在其就诊时对变应性鼻炎和... 目的探讨夏秋季花粉症患者变应性鼻炎发展至变应性哮喘的进程。方法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对已确诊为夏秋季花粉变应性鼻炎的1096例患者(5~75岁)进行吸入过敏原皮内试验和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检测,并在其就诊时对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患者的首次鼻炎发病年龄、首次哮喘发病年龄、首次发病时间、鼻炎发展至哮喘的时间、鼻炎和哮喘发病的时间顺序同时进行标准临床问卷调查。结果夏秋季花粉症的首次发病年龄范围为2~68岁,15—44岁是鼻炎的高发年龄段;25~54岁是哮喘的高发年龄段。在鼻炎合并哮喘组,33%(194/585)鼻炎和哮喘在同年首次发作;66%(386/585)鼻炎先于哮喘发作,仅有0.8%(5/585例)哮喘先于鼻炎发作。在全部夏秋季花粉症鼻炎患者中,18%(194/1096)鼻炎和哮喘同时发作;37%(410/1096)在5年内,46.7%(506/1096)在9年内,5%(58/1096)在10~19年内,1.5%(16/1096)在20~40年内发展为季节性哮喘。结论近半数夏秋季花粉变应性鼻炎有可能在9年内发展为季节性变应性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花粉症 哮喘
原文传递
黄芪和何首乌抗环磷酰胺诱导胸腺细胞凋亡 被引量:17
3
作者 魏锡云 张锦堃 +2 位作者 罗映辉 陈肃标 劲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8,共4页
研究了黄芪和何首乌单用和联用对环磷酰胺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改变的影响。环磷酰胺对照组 (C组 )的胸腺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改变 ,与AM、PM和AMPM组 (环磷酰胺处理的小鼠加用相应的黄芪、何首乌或黄芪加何首乌 )比较 ,结果表明流式细胞... 研究了黄芪和何首乌单用和联用对环磷酰胺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改变的影响。环磷酰胺对照组 (C组 )的胸腺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改变 ,与AM、PM和AMPM组 (环磷酰胺处理的小鼠加用相应的黄芪、何首乌或黄芪加何首乌 )比较 ,结果表明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出现的反映凋亡细胞数量的亚G1峰 Ap峰 ,各组的高低不一 ,依次为AMPM组 <AM组 <PM组 <C组 ;而正常对照组 (O组 )未出现Ap峰。超微结构显示的凋亡细胞密度和凋亡形态改变的程度 ,各组也依次为AMPM组 <AM组 <PM组 <C组。上述结果表明 ,黄芪和何首乌对环磷酰胺所致的胸腺细胞凋亡改变有拮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何首鸟 环磷酰胺 胸腺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北京市区与过敏相关的气传花粉 被引量:37
4
作者 李挚 何海娟 +3 位作者 国强 汤蕊 顾建青 劲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6期734-738,共5页
目的 研究30年来北京市花粉种类、数量的变化情况,探索气象要素对花粉数量的影响,分析花粉数量与花粉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重力沉淀法对北京市市区1983至1986年与2010至2013年气传花粉进行监测,并对比前后数据;对上述两个时间段... 目的 研究30年来北京市花粉种类、数量的变化情况,探索气象要素对花粉数量的影响,分析花粉数量与花粉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重力沉淀法对北京市市区1983至1986年与2010至2013年气传花粉进行监测,并对比前后数据;对上述两个时间段花粉数量与气象要素数据(温度、湿度、风速、日照时长和降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2013年日均花粉量与同期花粉症发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而言,现阶段北京城区花粉种类、数量更多,其中以春季花粉数量增加最为明显.柏科花粉取代蒿属花粉成为北京地区年平均数量最多的花粉,银杏树花粉则为近年来数量增长最多的花粉.一年之中北京市区花粉含量呈现3月中旬~4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下旬两个高峰.花粉总数与气象因素中的温度和日照时长呈正相关,蒿属花粉和葎草花粉数量与风速呈负相关,花粉症发病率与同期花粉总数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随着年代变化和城市发展,北京市区与过敏相关花粉种类和数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地患者的过敏原谱则相应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计数 气传花粉 花粉症 气象要素
下载PDF
夏秋季花粉症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尹佳 岳凤敏 +9 位作者 王良录 何海娟 徐涛 张宏誉 李宏 文利平 劲旅 顾建青 韩少梅 叶世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683-1687,共5页
目的探讨夏秋季花粉症患者中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确诊为夏秋季花粉症的1120例患者进行吸入变应原皮内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法玛西亚公司UinCAP100荧光酶联免疫法),同时对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 目的探讨夏秋季花粉症患者中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确诊为夏秋季花粉症的1120例患者进行吸入变应原皮内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法玛西亚公司UinCAP100荧光酶联免疫法),同时对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特点及哮喘的严重程度进行标准临床问卷调查和研究。结果夏秋季花粉诱发的变应性鼻炎的平均发病年龄27.9岁,变应性哮喘的平均发病年龄32.6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全部夏秋花粉症患者中,变应性鼻炎占97.9%(1096/1120),单纯变应性鼻炎占45.6%(511/1120);变应性哮喘占53.8%(602/1120),单纯变应性哮喘占0.9%(10/1120)。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53.4%(585/1096)合并季节性变应性哮喘;在季节性变应性哮喘患者中97.2%(585/602)合并变应性鼻炎,30.8%(183/602)需要急诊治疗。结论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状况在夏秋季花粉症患者中不容忽视,夏秋季花粉是中国北方地区夏秋季哮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季 花粉症 相互关系 季节性变应性哮喘 荧光酶联免疫法 变应性鼻炎患者 法玛西亚公司 发病年龄 对变应性鼻炎 临床问卷调查 中国北方地区 哮喘患者 IGE检测 血清特异性 吸入变应原 2003年 2001年 皮内试验 发病时间
原文传递
尘螨过敏原的交叉反应性 被引量:21
6
作者 劲旅 陈军 张宏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5-699,共5页
尘螨是最主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环境因素而引起的一些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尘螨过敏原与其他多种螨类、软体动物(蜗牛)和甲壳类动物(虾... 尘螨是最主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环境因素而引起的一些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尘螨过敏原与其他多种螨类、软体动物(蜗牛)和甲壳类动物(虾)以及昆虫(蟑螂、衣鱼、摇蚊、石蚕蛾)等过敏原之间的交叉反应性,对临床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螨 过敏反应 过敏原 交叉反应性
下载PDF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7
作者 顾建青 高翔 +1 位作者 劲旅 曾跃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70-375,共6页
目的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对2020年6月在中国被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的度普利尤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对20例经局部和/或全身用药控制不佳的中重度AD患者采用度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治疗满1... 目的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对2020年6月在中国被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的度普利尤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对20例经局部和/或全身用药控制不佳的中重度AD患者采用度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治疗满16周。评估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瘙痒数值评分量表(numerical,NRS)评分变化,及其与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该药的安全性。结果基线时(第0周)和治疗后第4、8和16周时的平均EASI评分(±标准差)分别为(28.4±9.9),(12.8±7.3),(7.8±6.6)和(4.3±4.4);基线期和治疗后第4、8和16周时的瘙痒平均NRS评分(±标准差)分别为(8.1±1.2),(4.7±1.5),(3.6±1.4)和(2.3±1.2)。本研究未发现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疗效变化的相关性。20例患者治疗过程及随访中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度普利尤单抗能显著改善中重度AD患者的EASI评分和瘙痒NRS评分,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度普利尤单抗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3
下载PDF
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海滨 黄子亮 +1 位作者 劲旅 周燕琼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研究人血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TNF,GMCSF或IFNγ联合DC对淋巴因子和PHA激活的杀伤细胞(LPAK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L组(LPAK),D组(LPAK... 目的研究人血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TNF,GMCSF或IFNγ联合DC对淋巴因子和PHA激活的杀伤细胞(LPAK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L组(LPAK),D组(LPAK+DC),T1组(LPAK+DC+TNF5000kU/L),T2组(LPAK+DC+TNF500kU/L),G1组(LPAK+DC+GM-CSF500kU/L),G2组(LPAK+DC+GM-CSF100kU/L),I1组(LPAK+DC+IFNγ500kU/L)和I2组(LPAK+DC+IFNγ100kU/L).每组效靶细胞比分别采用5∶1和10∶1两种.培养48h后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L,D,T2和T1组的细胞毒活性依次增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G1和G2组均高于D组(P<001),但G1,G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1,I2组与D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随效靶比增加,各组细胞毒活性均相应增强.结论DC能增强LPA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细胞毒活性;TNF或GMCSF与DC联用,两者有协同作用;但与IFNγ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因子 树突细胞 抗肿瘤
下载PDF
尘螨与过敏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劲旅 张宏誉 +1 位作者 陈军 王惠芙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9-201,共3页
关键词 尘螨 过敏性疾病 人体疾病 过敏原
下载PDF
过敏性疾病共病与多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任华丽 劲旅 刘光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5-739,共5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环境因素的改变、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及接触过敏原种类的不断增加,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升高趋势,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与此同时,同一患者罹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环境因素的改变、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及接触过敏原种类的不断增加,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升高趋势,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与此同时,同一患者罹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等多种过敏性疾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过敏性疾病的共病与多病使得病情更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治疗难度、延长治疗周期、极大增加社会医疗负担。积极应对过敏性疾病共病与多病,研究其发病机制,制订相应的治疗指南,兼具预防及治疗意义。本文阐述了过敏性疾病共病与多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引起临床关注,并为预防与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共病 多病 哮喘 皮炎
原文传递
树突状细胞对不同诱导时间LPAK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锦堃 陈海滨 +1 位作者 劲旅 周燕琼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8期673-675,共3页
目的 比较DC对诱导4 d(L4) 和诱导7 d(L7) 的LPAK 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B) 的杀伤力和杀伤模式的影响.方法 L4 组为B+ L4 ,LD4 组为L4 组+ DC;L7 组为B+ L... 目的 比较DC对诱导4 d(L4) 和诱导7 d(L7) 的LPAK 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B) 的杀伤力和杀伤模式的影响.方法 L4 组为B+ L4 ,LD4 组为L4 组+ DC;L7 组为B+ L7 ,LD7 组为L7 组+ DC.L4 和L7 与B的效靶比均为5∶1 和10∶1两种. 采用杀伤细胞检测技术及电镜技术,比较各组的杀伤效应和杀伤模式.结果 各组的细胞毒活性为LD4 > L4( P< 0-01) ,LD7 > L7( P< 0-01) .L4 组和LD4 组的BEL7402 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L7 组和LD7 组的BEL7402 细胞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凋亡改变.结论 DC对不同诱导时间的LPAK 细胞体外杀伤肿瘤细胞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改变LPAK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LPAK细胞 肝肿瘤
下载PDF
家庭致敏螨类概述 被引量:16
12
作者 沈莲 劲旅 陈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4-1269,共6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不断上升趋势,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其中家庭螨类是最主要的过敏原之一。本文对蜱螨、家庭螨类的组成及可导致人体过敏性疾病的种类作了简要介绍,并编制了家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不断上升趋势,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其中家庭螨类是最主要的过敏原之一。本文对蜱螨、家庭螨类的组成及可导致人体过敏性疾病的种类作了简要介绍,并编制了家庭螨类常见目、亚目和科及麦食螨科Pyroglyphidae物种成螨检索表。此外,本文结合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及对未来主要研究方向的展望,为螨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螨 家庭螨类 尘螨 仓储螨类 致敏 概述
原文传递
尘螨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劲旅 陈军 +1 位作者 张宏誉 王惠芙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4年第1期47-50,共4页
尘螨是最主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 ,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人们室内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尘螨过敏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控制室内尘螨过敏原的浓度 (水平 )
关键词 尘螨 控制方法 研究进展 过敏原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鼻炎
下载PDF
祛风胜湿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论与临床依据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晓阳 连增林 +3 位作者 劲旅 王祯 连心逸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98-205,共8页
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涉及变应原、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炎性介质之间的层级急慢性反应,而且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对现有治疗方案的反应也不尽相同,部分患者临床效果不佳。中草药治疗AR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已成... 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涉及变应原、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炎性介质之间的层级急慢性反应,而且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对现有治疗方案的反应也不尽相同,部分患者临床效果不佳。中草药治疗AR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已成为临床治疗AR的经常选项。由于古代医籍中关于鼻鼽的描述与AR的临床表现非常接近,其主要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肺中虚冷、邪郁化热生风。所以,现代中医认为鼻鼽包括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窦炎及血管舒缩性鼻炎。根据鼻鼽(包括AR)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应当属中医风病范畴。但现代中医辨证AR偏重于脏腑虚损,忽视风邪的辨证,与临床治疗必用风药的现实形成较大反差,甚至导致临床研究不重辨证的反常现象。文章从中医治疗AR必用风药的现象出发,结合传统中医论述和现代风病理论研究成果,提出AR属于中医外感风病范畴,风邪是主要病邪,临床辨证应突出风邪,祛风胜湿法是关键治法。并根据临床治疗AR所用经典名方大多源自《伤寒论》,且都是以风药为主、治疗外感病的处方,并且效果良好,推断风药具有的"祛风止痒"功效可减轻或阻断鼻黏膜的变态反应,达到止痒、止嚏的目的;"祛风胜湿"功效可减轻鼻黏膜水肿,起到止涕、通塞的作用。现代研究也发现,以风药为主的经典名方和临床用于AR治疗的风药大多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说明祛风胜湿法及其指导下的风药治疗AR不仅符合中医传统理论,而且具有现代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胜湿法 变应性鼻炎 风病 祛风药
原文传递
花粉症的中国历程 被引量:16
15
作者 汤蕊 王良录 +13 位作者 尹佳 李宏 劲旅 支玉香 关凯 文利平 顾建青 王子熹 李丽莎 崔乐 徐迎阳 边赛男 潘周娴 李论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1-907,共7页
花粉症是由花粉变应原引起的IgE介导的累及呼吸道、皮肤等系统的过敏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通过花粉监测绘制花粉地图和花粉日历有助于进行花粉症的防护.花粉症还受气象因素影响,可出现雷暴哮喘.花粉症与食物过敏具有相... 花粉症是由花粉变应原引起的IgE介导的累及呼吸道、皮肤等系统的过敏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通过花粉监测绘制花粉地图和花粉日历有助于进行花粉症的防护.花粉症还受气象因素影响,可出现雷暴哮喘.花粉症与食物过敏具有相关性,可引起口腔过敏综合征甚至严重过敏反应,患者可能表现为由过敏性鼻炎发展至哮喘的自然进程.花粉症的检测方法分为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避免花粉、药物治疗和脱敏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用于花粉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症 花粉监测 临床特征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支玉香 张宏誉 +5 位作者 岳凤敏 李宏 劲旅 顾建青 王瑞琦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评估国产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对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并与西替利嗪进行对照。结果:共观察患者136例,依巴斯汀组69例,西替利嗪组67例,依巴斯... 目的:评估国产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对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并与西替利嗪进行对照。结果:共观察患者136例,依巴斯汀组69例,西替利嗪组67例,依巴斯汀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1.3%和63.8%,而西替利嗪组分别为87.9%和65.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依巴斯汀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0.79±0.26,而西替利嗪组为0.76±0.2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至中度困倦和口干。结论: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西替利嗪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特发性 慢性 依巴斯汀 西替利嗪
下载PDF
尘螨过敏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3
17
作者 劲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4,共3页
尘螨过敏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尘螨过敏可表现为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和特应性皮炎。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尘螨过敏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尘螨过敏 屋尘螨 仓储螨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尘螨过敏原分子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劲旅 陈军 +1 位作者 张宏誉 王惠芙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3年第5期196-202,共7页
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室内环境的舒适 ,尘螨过敏的发病率不断增高。
关键词 尘螨 过敏原 分子生物学 室内环境
下载PDF
利用双向电泳比较3种提取户尘螨蛋白的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劲旅 张宏誉 +2 位作者 应万涛 王京兰 钱小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1-326,共6页
为改进户尘螨过敏原提取方法 ,在采用Coca s液、裂解液及Trizol法提取纯种户尘螨螨体蛋白后 ,用二喹啉甲酸 (BCA)检测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双向电泳比较上述蛋白提取方法的效果。结果显示 ,在蛋白质回收率方面 ,裂解液优于Trizol法优于Coc... 为改进户尘螨过敏原提取方法 ,在采用Coca s液、裂解液及Trizol法提取纯种户尘螨螨体蛋白后 ,用二喹啉甲酸 (BCA)检测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双向电泳比较上述蛋白提取方法的效果。结果显示 ,在蛋白质回收率方面 ,裂解液优于Trizol法优于Coca s液。经过双向电泳 ,Coca s液提取的蛋白仅仅有少量低分子量的蛋白点 ;用裂解液提取的蛋白可见明显增多低分子量的蛋白点 ,但无中分子量的蛋白点 ;Trizol法提取的蛋白可见中分子量的蛋白点如174~ 178ku和 133 0ku的蛋白质。另外 ,纯种户尘螨螨体经Trizol液提取后进行双向电泳 ,在考染和银染时均出现 5个高丰度的特殊蛋白点 ,一个为酸性中分子量蛋白 ,位置孤立的 ;另有 4个位置彼此非常接近的中性蛋白点。比较后结论为使用Coca s液提取的尘螨蛋白质浓度低 ,蛋白点少。使用裂解液提取的尘螨蛋白质浓度虽然较高 ,但是没有中分子量的蛋白点 ,不能全面反映尘螨的过敏原。使用Trizol法提取的蛋白质浓度中等 ,有中分子量蛋白点 ,反映的蛋白点更加全面。纯种户尘螨螨体经Trizol液提取后进行双向电泳 ,在考染和银染时出现的特征性蛋白点 ,作为一种双向电泳的指纹图谱 ,在鉴定此种纯种户尘螨螨体时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尘螨 过敏原 提取 双向电泳
下载PDF
重视老年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华丽 刘喜歌 +2 位作者 朱振霞 劲旅 刘光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6-1323,共8页
老年人患过敏性疾病不少见。随着世界范围人类预期寿命延长及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患病率增加,老年过敏性疾病患者绝对人数不容忽视。既往认为,过敏多为儿童及青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过敏逐渐消失。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人过敏患病率呈... 老年人患过敏性疾病不少见。随着世界范围人类预期寿命延长及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患病率增加,老年过敏性疾病患者绝对人数不容忽视。既往认为,过敏多为儿童及青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过敏逐渐消失。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人过敏患病率呈增长趋势。多种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与人群发病相似,某些过敏性疾病如药物过敏在老年人患病率更高。老年人过敏性疾病表现常不典型,且合并多病鉴别诊断难度增加,老年人多重用药增加,使得老年过敏性疾病治疗存在更多挑战。本文从免疫衰老的特点及不同过敏性疾病在老年人群的表现,阐述老年人过敏的特点,以引起对老年人过敏性疾病的重视,推动预防及疾病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助力老年人慢病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过敏性疾病 衰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