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过量对茶树光合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跃华 张丽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2-438,共7页
茶树是一种嫌钙植物,本文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钙过量水平对茶树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色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及茶树新梢生长的影响,旨在探明钙过量对茶树光合生理的影响,同时为解释高钙茶园中茶树生长不良提供一定的理... 茶树是一种嫌钙植物,本文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钙过量水平对茶树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色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及茶树新梢生长的影响,旨在探明钙过量对茶树光合生理的影响,同时为解释高钙茶园中茶树生长不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钙过量处理,随着钙浓度的升高,茶树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茶树叶片Chl a/Chl b升高,总Chl含量逐渐降低;茶树叶片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逐渐降低,初始荧光(Fo)则升高;叶绿体片层结构遭到破坏;同时钙过量处理的茶树新梢生长受到抑制,其节间距、新梢长度、展叶数、叶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上述结果说明:钙过量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光合系统膜结构的破坏,导致电子传递链受阻,茶树叶片光能利用效率降低,从而影响茶树新梢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钙过量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叶绿体结构
下载PDF
不同城市功能区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为峰 +1 位作者 宋希亮 董元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8-153,共6页
对山东中部某典型城市9个城市功能区64个绿地土壤样品中的Cu,Zn,Pb,Cd 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各功能区绿地表层土壤Cu,Zn,Pb和Cd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当地自然植被土壤背景值,已表... 对山东中部某典型城市9个城市功能区64个绿地土壤样品中的Cu,Zn,Pb,Cd 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各功能区绿地表层土壤Cu,Zn,Pb和Cd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当地自然植被土壤背景值,已表现出富集状态,其中Cd平均含量超标严重;工业区、风景名胜区、商业区和居民区等绿地土壤污染程度居前;单因子污染评价表明,该市绿地土壤中Cu,Zn和Pb已处于潜在污染状态,而Cd已经处于重污染状态;综合污染评价研究表明,处于"中度污染"污染级别的绿地类型有工业绿地、商业区绿地、风景名胜区和居住区绿地,而且苗木生产区和道路绿地也接近"中度污染"级别;潜在生态危害评价表明,该市绿地土壤处于轻微生态风险,但Cd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已经处于中等生态风险;土壤中Cu-Zn,Cu-Cd,Pb-Cd显著相关,Cu-Pb,Zn-Cd极显著相关,重金属之间存在一定复合污染现象,表明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可能相同。该市绿地土壤Cd污染的防治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区 绿地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不同措施在防治山地果园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牟信刚 陈为峰 +3 位作者 史衍玺 王薇 齐英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16-919,924,共5页
通过施用生物毯、生物带和秸秆覆盖3种措施,模拟人工降雨,测定山地果园的水土流失量,比较不同措施在防治山地果园水土流失中的效果。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为1.33mm/min时,与对照相比生物毯和秸秆覆盖能减少50%以上的氮磷流失量,生物带减... 通过施用生物毯、生物带和秸秆覆盖3种措施,模拟人工降雨,测定山地果园的水土流失量,比较不同措施在防治山地果园水土流失中的效果。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为1.33mm/min时,与对照相比生物毯和秸秆覆盖能减少50%以上的氮磷流失量,生物带减少氮磷流失量也达到30%以上;在降雨强度为2.33mm/min时,秸秆覆盖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最好;在高降雨强度(2.33mm/min)时,各种措施防治效果降低,但效果仍然明显,对磷的防治效果好于对氮的防治效果,与对照相比生物毯能减少44.5%的磷流失量。山地果园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施用生物毯和秸秆覆盖能有效防治山地果园的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山地果园 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
下载PDF
生态护坡基质中微生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为峰 +2 位作者 牟信刚 陈亭礼 齐英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166,共5页
以土壤、水泥、沙子、秸秆、草炭、纤维素、锯末、糠醛渣、保水剂、控施肥和速效肥为基本原料,按不同比例配制成3种生态护坡基质,探讨了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种生态护坡基质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 以土壤、水泥、沙子、秸秆、草炭、纤维素、锯末、糠醛渣、保水剂、控施肥和速效肥为基本原料,按不同比例配制成3种生态护坡基质,探讨了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种生态护坡基质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依次为10^9,10^8-10^9,10^6cfu/g数量级,分别比对照土壤高10^1,10^1-10^2,10^1个数量级;随时间变化,3种生态护坡基质中细菌数量起初有所下降,之后逐渐增加,最后呈稳定状态,其变化趋势与微生物总数一致,放线菌数量逐渐增加,并对微生物总数贡献提高,而真菌数量逐渐减少,且变化幅度较大;不同处理之间方差分析表明,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基质Ⅰ〉基质Ⅱ〉基质Ⅲ〉对照土壤,且除基质Ⅰ与基质Ⅱ之间细菌未达极显著水平和放线菌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氮和磷对微生物影响最明显,且微生物数量与pH值和电导率均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基质 微生物特性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