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莫支部归国干部与大革命期间中共组织制度的改造 被引量:19
1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0,共11页
中央集权制作为中共的建党原则在中共二大就已确立,但真正落实,则是在大革命期间旅莫支部归国干部成为党内中心力量以后。这些人以自身经验推动中共中央集权制改造,实现了党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党部干部,并使之成为惯例。改造的主要内容是... 中央集权制作为中共的建党原则在中共二大就已确立,但真正落实,则是在大革命期间旅莫支部归国干部成为党内中心力量以后。这些人以自身经验推动中共中央集权制改造,实现了党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党部干部,并使之成为惯例。改造的主要内容是党以"铁的纪律"管党、地方服从中央、各级党部严格会议制度,其目的是使全党成为组织严密的整体。中央集权制改变了中共党组织的涣散状态,使其实现了在组织上的建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莫支部 大革命 中央集权制 陈独秀
下载PDF
大革命时期中共上海区委的城市支部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60,共11页
大革命时期,中共上海区委将支部建设视为组织工作的核心,支部数量得以迅速增加。但由于工人的阶级意识不清,对党的忠诚度相对不高,尽管区委着力加强组织力建设,效果却并不理想,甚至难以找到能够按时开会和上交工作报告的支部。在支部未... 大革命时期,中共上海区委将支部建设视为组织工作的核心,支部数量得以迅速增加。但由于工人的阶级意识不清,对党的忠诚度相对不高,尽管区委着力加强组织力建设,效果却并不理想,甚至难以找到能够按时开会和上交工作报告的支部。在支部未能成为群众核心的情况下,沪区在革命活动中不得不寻求与资本家、帮会合作。上海区委城市支部的命运折射出中共城市革命的历史境遇,但中共在大革命后一如既往地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最终走向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革命 中共上海区委 城市支部 组织力建设 城市革命
下载PDF
“发表力”的养成:中国共产党早期留苏学生的谈话训练 被引量:9
3
作者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76,160,共19页
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和莫斯科中山大学极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发表力",在党团小组和课堂开展全面的谈话训练,使中国共产党早期留苏学生具备较强的宣传动员能力。共产国际的重视、苏俄政治文化的影响、联共领袖和学校教员的示范... 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和莫斯科中山大学极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发表力",在党团小组和课堂开展全面的谈话训练,使中国共产党早期留苏学生具备较强的宣传动员能力。共产国际的重视、苏俄政治文化的影响、联共领袖和学校教员的示范,是留学生进行谈话训练的重要原因。谈话训练能够提高党员、团员的综合能力,对构建同一性的党组织和甄选干部标准也有重要意义。"发表力"的培养也受学生天赋、性格、性别等因素制约,但又有一定程度的突破,显示着谈话训练的成效。留苏归国干部将联共宣传动员方法和谈话训练经验应用于党内,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苏学生 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 宣传 莫斯科东方大学 莫斯科中山大学
原文传递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墙报与中共早期宣传工作 被引量:7
4
作者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6,共10页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墙报是校党支部局机关报,它由墙报委员会管理,在制度设计、日常管理等方面均按联共党报“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的要求进行。墙报是中大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党支部局对墙委和墙文均有...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墙报是校党支部局机关报,它由墙报委员会管理,在制度设计、日常管理等方面均按联共党报“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的要求进行。墙报是中大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党支部局对墙委和墙文均有细致的管理,它也因此成为解释党的政策和决议最得力的工具。在中共早期,尤其是苏区时期,中大归国干部积极将中大宣传工作经验应用于全党并予以改造,推动全党改变重组织、轻宣传的思想观念;推进普及墙报,努力改进党报工作,使中共的宣传工作呈现新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报 莫斯科中山大学 党报 中共
下载PDF
莫斯科中山大学党小组指导员问题研究
5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早期中共接受共产国际指导已为学界熟知,不过后者如何指导却是习焉不察而又颇具分量的学术问题。总体而言,共产国际在早期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指导中共:一是经常性地派专使赴华;二是通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传达指令;三是招收中共党员、... 早期中共接受共产国际指导已为学界熟知,不过后者如何指导却是习焉不察而又颇具分量的学术问题。总体而言,共产国际在早期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指导中共:一是经常性地派专使赴华;二是通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传达指令;三是招收中共党员、团员赴苏联的革命大学学习,而后充任中共各级重要干部。前两种方式较为直接,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赴华专使的临时性和文化差异容易造成沟通不畅,而中共代表团又远离祖国,共产国际的指导存在诸多问题,中共早期出现的路线偏差与此不无关系。第三种方法需持续投入精力,见效较慢,但有利于中共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模式发展,符合苏联的长远利益,故共产国际积极推动。20世纪20年代,约有3000余名①中共选派的学生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以下简称“东大”)、莫斯科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②、列宁学院、列宁格勒军政大学等院校读书,他们后来成为影响中共和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代表团 莫斯科中山大学 莫斯科东方大学 列宁学院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中共党员 党小组 军政大学
下载PDF
旅莫支部成员的入党之路与中共早期组织建设 被引量:6
6
作者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138,M0006,M0007,共27页
1921—1926年,中共旅莫支部成员在国内和西欧渐次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革命者来源多样,入党情况各异,颇具代表性。入党前,他们普遍遭遇家庭和社会压迫、救国理想破灭、信仰迷失等情况;他们通过阅读书报宣传品、参加革命活动等渠道接触... 1921—1926年,中共旅莫支部成员在国内和西欧渐次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革命者来源多样,入党情况各异,颇具代表性。入党前,他们普遍遭遇家庭和社会压迫、救国理想破灭、信仰迷失等情况;他们通过阅读书报宣传品、参加革命活动等渠道接触马克思主义后,逐渐产生共鸣,思想发生转变,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这些革命者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后,旅莫支部对他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培养,使其马克思主义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从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至大革命结束,依托旅莫支部经验,中共对组织予以改造。在新的方针指引下,中共从中央到地方党组织,建立起权责明确的组织结构,党的规模得以扩长,中共的组织动员能力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旅莫支部 海外支部 莫斯科东方大学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策略转换与群众性政党的成长 被引量:4
7
作者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8,共15页
1921一1925年,因推行质量优先策略,中国共产党发展缓慢,难以建立群众性政党。从1925年起,中国共产党改行数量优先策略,放宽入党标准,采用多种方式主动吸收成员,疏通团员转党员的渠道,量化分配吸收党员的指标,实现快速发展。短短两年多时... 1921一1925年,因推行质量优先策略,中国共产党发展缓慢,难以建立群众性政党。从1925年起,中国共产党改行数量优先策略,放宽入党标准,采用多种方式主动吸收成员,疏通团员转党员的渠道,量化分配吸收党员的指标,实现快速发展。短短两年多时间,党员人数由不足1千人发展到5.79万人,青年团亦同步发展。大发展后,出现了党员干部质量下降、纪律决散、官僚主义等问题。中国共产党积极改造组织,改变制度以适应组织规模,努力训练党员,营造艰苦卓绝的组织文化。这一改造固然遗留不少问题,但不影响中国共产党整体上成为力量强大的群众性政党。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政治力量格局重塑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实现快速崛起对自身和国家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党 中国共产党 青年团 群众性政党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早期党群组织特派员制度述论 被引量:3
8
作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4-139,共6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为有效利用有限的人才资源,确保中央对各级组织的有效管理,逐步形成了党群组织特派员制度。这一制度既有助于维护中央权威,使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上下级组织成为一体,形成合力;又有助于发展党群组织,壮大党的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为有效利用有限的人才资源,确保中央对各级组织的有效管理,逐步形成了党群组织特派员制度。这一制度既有助于维护中央权威,使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上下级组织成为一体,形成合力;又有助于发展党群组织,壮大党的力量,又便于整顿各级党群组织,防止组织涣散。同时还有助于解决组织内部纠纷,维护组织团结。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如有的特派员包揽工作、中共中央对特派员过分倚重、特派员派遣人数过于均衡、特派员有时对自身定位不清等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群组织 特派员制度
下载PDF
中共旅莫支部清除小资产阶级思想运动与干部教育(1921—1926) 被引量:2
9
作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9,共14页
中共旅莫支部依托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建立,其成员绝大多数出身"中国式的小资产阶级"家庭。在缺乏革命实践条件的背景下,支部将清除小资产阶级思想作为干部训练的着力点,要求成员集体化、纪律化,积极参与批评运动,反省自己... 中共旅莫支部依托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建立,其成员绝大多数出身"中国式的小资产阶级"家庭。在缺乏革命实践条件的背景下,支部将清除小资产阶级思想作为干部训练的着力点,要求成员集体化、纪律化,积极参与批评运动,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现对党团员的整全性改造。清除小资产阶级思想运动以重塑党团员的感情和家庭观念为抓手,促使其树立革命人生观,思想、生活方式乃至于人格均达到无产阶级革命的要求。这场运动峻急而严格,虽有不足之处,但整体较为成功。旅莫支部归国干部积极将莫斯科的工作方法应用于国内,对中共从思想和组织上建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莫支部 小资产阶级思想 留苏学生 干部教育
原文传递
道德强国之梦:民初俄灾赈济会述论(1921~1923)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0-48,共9页
俄灾赈济会是在一战后中国思想界重新肯定精神文明价值、国民外交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成立的。当时各"文明国家"积极赈俄,中国政府则助赈不力,赈济会呼吁国民应以"中国人"的意识担起赈灾之任。时论认为救济外国灾荒实... 俄灾赈济会是在一战后中国思想界重新肯定精神文明价值、国民外交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成立的。当时各"文明国家"积极赈俄,中国政府则助赈不力,赈济会呼吁国民应以"中国人"的意识担起赈灾之任。时论认为救济外国灾荒实际上是国民"善力"的体现,为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够塑造国民形象,使中国成为道德上的强国。而且"善力"还能够推动国民外交,昭示国民力量。赈济会募捐过程中面临官商群体捐款不积极、仅有无资财的学生积极捐款、自身公信力受质疑等困境,募捐结果远低于预期。其中,国力不强是其根本原因。赈济会期待的以国民外交促进中俄政府外交的愿望未能实现,俄方也没有归还中东路。"道德强国"最终成为一场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强国 俄灾赈济会 救灾恤邻 善力 国民外交
原文传递
清末满人知识分子的民族认同思想——以《大同报》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卓恩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3,共7页
建立民族国家是晚清政学两界的普遍追求,汉族革命派、立宪派,满人知识分子和其他族群知识分子,甚至清廷,都加入其中。满人知识分子创办了《大同报》表达自己的民族认同见解。由于其身分角色的特殊性,他们不认同汉人革命派的"排满&q... 建立民族国家是晚清政学两界的普遍追求,汉族革命派、立宪派,满人知识分子和其他族群知识分子,甚至清廷,都加入其中。满人知识分子创办了《大同报》表达自己的民族认同见解。由于其身分角色的特殊性,他们不认同汉人革命派的"排满"主张,也不完全同于汉人立宪派和满清朝廷的民族认同论述,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看法,主张各族同源,满汉问题是政治问题非种族问题,撤销八旗制度统合各族建立大国民国家。其中有些是对其他派别的借鉴和吸收,有些是对其他派别观点的有益补充。清廷培养满人知识分子本寄传承政权之厚望,但新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并非完全和政府站在一边,有的甚至走向反对专制政府,为清政府始料未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满人知识分子 民族认同 《大同报》
下载PDF
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托派研究(1926-1930)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区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61-79,共19页
留苏学生托派的产生和发展深受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东方大学的小环境,以及苏联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大环境影响。留苏托派以中大为依托,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策略性地发展了众多成员,成为学校当权派最持久的反对派。为在中大校内推翻支部局,他们... 留苏学生托派的产生和发展深受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东方大学的小环境,以及苏联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大环境影响。留苏托派以中大为依托,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策略性地发展了众多成员,成为学校当权派最持久的反对派。为在中大校内推翻支部局,他们作了周密的部署并付诸行动。在反托和清党的背景下,中大领导人对处理托派极为谨慎,托派却借机加紧活动。中大托派顽强的斗争能力与校内激烈的斗争环境有关,而其在莫斯科的遭遇又深刻影响了国内组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派 莫斯科中山大学 中共 留苏学生
下载PDF
组织熔铸与个人努力: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成长 被引量:2
13
作者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邓小平在留法时入党并成为职业革命者。1926年1月,邓小平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通过个人努力和组织工作锻炼不断提高自己。他勤奋阅读、积极参加各种会议、有计划地与同学谈话,并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他积极投身党团工作,... 邓小平在留法时入党并成为职业革命者。1926年1月,邓小平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通过个人努力和组织工作锻炼不断提高自己。他勤奋阅读、积极参加各种会议、有计划地与同学谈话,并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他积极投身党团工作,分别担任党小组长、少共中大支部局委员和组织委员、少共小组长等职务,使自己的党务工作和革命斗争能力得到锻炼。凭借优异的表现,邓小平得以进入中山大学理论班学习。在一年后奉命回国之时,他已成为深受组织认可的优秀青年干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莫斯科中山大学 留学 成长
原文传递
“百年回眸与未来展望:历史学科视野下的中共党史研究”学术座谈会综述
14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7-160,F0003,共5页
伴随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中共党史研究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为回望百年党史,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推动历史学科视野下的中共党史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当代中国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百年回眸... 伴随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中共党史研究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为回望百年党史,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推动历史学科视野下的中共党史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当代中国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百年回眸与未来展望:历史学科视野下的中共党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于2021年9月18日至19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以及《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史学月刊》、《安徽史学》、《清华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机构的专家和编辑共50余人与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史研究》 《史学月刊》 华南师范大学 中共党史研究 山西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国家行政学院 《历史研究》
下载PDF
工运训练与工人革命:大革命结束后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在华工中的活动 被引量:1
15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9,共14页
莫斯科中山大学将在华工中从事工运训练视为实现学生工人化、中国化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校在大革命结束后加大工作力度,以实习、扶助华侨组织等方式大量派遣学生到莫斯科和远东等地的华工中工作。参训学生积极帮助华工解决实际困难,引导... 莫斯科中山大学将在华工中从事工运训练视为实现学生工人化、中国化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校在大革命结束后加大工作力度,以实习、扶助华侨组织等方式大量派遣学生到莫斯科和远东等地的华工中工作。参训学生积极帮助华工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进行政治学习,树立回国革命的目标。但在异国他乡动员革命并不容易,华工对国内工人阶级遭受的苦难不能感同身受,难以树立阶级意识,苏联存在的民族问题也抑制了宣传鼓动效果,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中大的工运训练反映了中共早期城市革命存在的问题,它是中共革命探索历程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运训练 工人革命 莫斯科中山大学 华工
下载PDF
中共早期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6
作者 《近代史学刊》 2019年第1期254-261,共8页
中共向以组织严密著称,在早期中共早期是一个相对概念,并无明确的划分,本文指建党至中央苏区时期。虽经历多次重大挫折却从未出现大面积的组织溃散,总能重整队伍奔向新目标,其背后有完备的制度支撑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共早期的制度建设... 中共向以组织严密著称,在早期中共早期是一个相对概念,并无明确的划分,本文指建党至中央苏区时期。虽经历多次重大挫折却从未出现大面积的组织溃散,总能重整队伍奔向新目标,其背后有完备的制度支撑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共早期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其组织架构和形态,锻造了党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确立了党的组织风格和气质,深度形塑了现当代中国,意义不言而喻。遗憾的是,学界对中共制度史,特别是早期制度史的研究,远不如史实丰富,研究深度亦有待加强。这一问题在党史研究长时段视野和整体史观缺乏的背景下更显突出。有鉴于此,有必要俯瞰20多年来的党史学术史,分析中共制度史特别是早期制度史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研究寻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组织 党史研究 中央苏区时期 整体史观 相对概念 中共早期 行为规范 长时段
下载PDF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与国共合作(1925-1928)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85,共14页
1925-1928年间,莫斯科中山大学虽在名义上一直是中国国民党的大学,但国民党学生仅占在校生一半左右,其余学生则全是中国共产党选派。国共两党在校内均有自己的组织,也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管理。共产党组织将国民党工作视为党团员在莫斯... 1925-1928年间,莫斯科中山大学虽在名义上一直是中国国民党的大学,但国民党学生仅占在校生一半左右,其余学生则全是中国共产党选派。国共两党在校内均有自己的组织,也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管理。共产党组织将国民党工作视为党团员在莫斯科难得的革命实践机会,全面"包办"国民党旅莫支部工作,努力让国民党员成为左派并加入共产党。右派国民党员则建立地下国民党支部与之抗衡。中大共产党学生的国民党工作,与共产国际的中国革命政策以及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呈现出极为特殊的国共合作面相,是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生长点。国共学生在中大学习的一败一成,亦是观察两党师俄的较好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科中山大学 共产党 国民党 联共(布) 国共合作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策略转换与群众性政党的成长
18
作者 《新华文摘》 2023年第7期162-162,共1页
孙会修在《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6期撰文指出,1925-1927年,中国共产党实现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党改变质量优先发展策略为数量优先,利用各种方法主动吸收成员。对新生政党而言,通过放宽标准扩大组织规模是常见的方法。中国共产党在建... 孙会修在《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6期撰文指出,1925-1927年,中国共产党实现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党改变质量优先发展策略为数量优先,利用各种方法主动吸收成员。对新生政党而言,通过放宽标准扩大组织规模是常见的方法。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力量弱小,处于被打压的秘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史研究》 群众性政党 中国共产党早期 主动吸收 策略转换 质量优先 建党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早期党群组织特派员制度述论
19
作者 《廉政文化研究》 2015年第3期92-92,共1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为有效利用有限的人才资源,确保中央对各级组织的有效管理,逐步形成了党群组织特派员制度。这一制度既有助于维护中央权威,使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上下级组织成为一体,形成合力;又有助于发展党群组织,壮... 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为有效利用有限的人才资源,确保中央对各级组织的有效管理,逐步形成了党群组织特派员制度。这一制度既有助于维护中央权威,使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上下级组织成为一体,形成合力;又有助于发展党群组织,壮大党的力量,又便于整顿各级党群组织,防止组织涣散;同时还有助于解决组织内部纠纷,维护组织团结。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如有的特派员包揽工作、中共中央对特派员过分倚重、特派员派遣人数过于均衡、特派员有时对自身定位不清等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派员制度 党群组织 中国共产党 述论 早期 中央权威 人才资源 有效管理
下载PDF
莫斯科中山大学动员华侨树立热爱苏维埃的意识
20
作者 晓政 《党史博览》 2018年第7期32-32,共1页
从十月革命始。很多华侨即对新生政权存在不少负面评价。这一现象到20年代后期也没有多少改观。1928年春,一份莫斯科中山大学的调查报告显示.莫斯科地区的华侨无论参加华侨俱乐部与否,骂联共(布)是“穷党”的大有人在。报告认为,... 从十月革命始。很多华侨即对新生政权存在不少负面评价。这一现象到20年代后期也没有多少改观。1928年春,一份莫斯科中山大学的调查报告显示.莫斯科地区的华侨无论参加华侨俱乐部与否,骂联共(布)是“穷党”的大有人在。报告认为,如不设法改变现状。“华侨们在这个组织之下待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也不明白苏维埃是个什么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科中山大学 苏维埃 华侨 意识 联共(布) 十月革命 负面评价 俱乐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