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西南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估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文强 李新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48-1758,共11页
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是黄土高原区面临的严峻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基于TM和OLI数据,分别估算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定量分析了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植被和生态恢复效果,并提出需要重点治理的区... 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是黄土高原区面临的严峻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基于TM和OLI数据,分别估算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定量分析了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植被和生态恢复效果,并提出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15年间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植被覆盖度和遥感生态指数都呈现增加的趋势,FVC指数从2002年的42.69%增加至2017年的47.67%,RSEI指数由2002年的45%增加至2017年的52.5%,反映出研究区生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除研究区内芝河流域、汾河谷地和沁河流域的生态质量出现严重退化外,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FVC指数和RSEI指数都呈改善趋势,因此需对芝河流域、汾河谷地和沁河流域加大生态治理力度;(3)除研究区汾河谷地外,其余地区植被覆盖度和遥感生态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汾河谷地由于冬小麦大面积种植,植被覆盖度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遥感生态指数并没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南黄土高原区 植被覆盖度(FVC) 遥感生态指数(RSEI) 生态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海河源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关系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0-799,共10页
对海河流域源区的丰、枯水期降水、地下水、河水进行取样测试,分析了海河源区不同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水化学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运用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对典型采样点地表水地下水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丰... 对海河流域源区的丰、枯水期降水、地下水、河水进行取样测试,分析了海河源区不同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水化学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运用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对典型采样点地表水地下水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丰水期地下水及地表水δD和δ18O及总溶解性固体(TDS)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而枯水期只有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及水化学特性表现出空间差异。(2)研究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HCO3·SO4、Ca-HCO3型为主,丰水期河水与地下水化学类型较为相似,枯水期地下水化学类型与同时期的河水及大气降水的水化学类型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枯水期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不明显。Gibbs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海河源区水体化学性质的主要影响为岩石风化作用。(3)枯水期地下水受其他水体影响较弱,而丰水期河水及大气降水对地下水具有显著的补给作用,3个源流区中西源的地表河水对地下水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水化学 海河流域源区 地下水地表水转化
下载PDF
汾渭平原PM_(2.5)空间分布的地形效应 被引量:22
3
作者 黄小刚 赵景波 +2 位作者 汤慧玲 梁旭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582-4592,共11页
地形不仅通过制约人口和产业布局作用于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而且对PM_(2.5)的形成、传输、累积、扩散和沉降有深刻影响,是PM_(2.5)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盆地地区表现尤为显著.本文基于栅格数据,利用均值变点法、回归分析、地理探... 地形不仅通过制约人口和产业布局作用于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而且对PM_(2.5)的形成、传输、累积、扩散和沉降有深刻影响,是PM_(2.5)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盆地地区表现尤为显著.本文基于栅格数据,利用均值变点法、回归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选取指标,探讨汾渭平原PM_(2.5)浓度分布的地形效应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汾渭平原地形起伏度总体呈中部低、四周高分布,与海拔分布基本一致.(2)PM_(2.5)分布格局与地形起伏度相反,总体呈中部高、四周低,且随地形起伏度的升高呈对数关系递减.(3)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汾渭平原PM_(2.5)分布格局主要由人口、GDP和能源消费等人为因素决定,气象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对PM_(2.5)分布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4)地形对人为和自然因素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地形起伏度的增加,人口、GDP和能源消费而呈幂函数关系递减,气温呈线性递减,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呈线性递增,植被指数呈对数关系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平原 PM_(2.5)浓度 空间分布 地形起伏度 地形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信息的吕梁山贫困区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晓明 +2 位作者 张文强 陈伟 王佳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52-5360,共9页
本文基于四个时段的遥感影像光谱信息计算了吕梁山连片贫困区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及植被覆盖度(FVC),分析了其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93~2018年间研究区FVC整体呈下降趋势,FVC由1993年0.65下降到2018年0.55;而RSEI整体上... 本文基于四个时段的遥感影像光谱信息计算了吕梁山连片贫困区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及植被覆盖度(FVC),分析了其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93~2018年间研究区FVC整体呈下降趋势,FVC由1993年0.65下降到2018年0.55;而RSEI整体上亦呈下降趋势,由1993年的0.47下降到2018年的0.40.(2)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其中北部、南部退化最为严重,除黄河沿岸外,其他河道沿线区域的FVC及生态环境退化明显.(3)研究区RSEI值整体偏低且区域差异性显著,其中部地区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北部忻州及南部临汾地区近年来生态环境退化尤为显著.(4)FVC变化趋势与RSE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FVC的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道路、建筑用地、农田的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区域扶贫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避免进一步损害该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连片贫困区 遥感生态指数 植被覆盖度(FVC) 定量评估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东部主要作物需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伟 陈丽 +2 位作者 郑振婧 李晓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6-171,176,共7页
为研究黄土高原东部主要作物需水量,基于P-M(Penman-Monteith)作物需水模型,采用山西省内25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黄土高原东部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谷子(Setaria italica)、高粱[Sorghum bicolor(L... 为研究黄土高原东部主要作物需水量,基于P-M(Penman-Monteith)作物需水模型,采用山西省内25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黄土高原东部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谷子(Setaria italica)、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的作物需水量、灌溉需水量及水分盈亏指数。结果表明:(1)4类作物的作物需水量为293.39~656.77 mm,谷子年均需水量较冬小麦节约39.99%、较玉米节约30.58%,高粱年均需水量较冬小麦节约14.01%、较玉米节约0.53%;(2)灌溉需水量为0~289.69 mm,作物平均灌溉需水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冬小麦、玉米、高粱、谷子;(3)主要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为-0.23~0.48,谷子是出现水分唯一盈余的作物,区域南部水分盈亏指数最小,冬小麦区域中部缺水严重,玉米、谷子、高粱在区域北部缺水最为严重。研究主要作物需水量空间分布对于确定作物灌溉用水量,了解水分盈亏程度,合理布局种植结构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需水 空间分布 P-M模型 水分盈亏指数
下载PDF
基于水土流失经验模型(RUSLE模型)的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若静 +2 位作者 郑振婧 王佳瑞 九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0-208,共9页
【目的】采用RUSLE模型,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方法】基于2000年以来Landsat TM和OLI数据,采用RUSLE模型与空间信息技术(GIS和RS)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 【目的】采用RUSLE模型,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方法】基于2000年以来Landsat TM和OLI数据,采用RUSLE模型与空间信息技术(GIS和RS)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特征,分析得出土壤侵蚀敏感区。【结果】①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区域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②2000—2018年研究区土壤侵蚀得到了有效控制,除轻度侵蚀面积上升外,其余侵蚀面积呈下降趋势,即土壤侵蚀高等级逐步向低等级转移。③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集中在流域的沟壑地区,在土壤侵蚀发生过程中,侵蚀首先发生在河流两侧,随之向人类活动地区扩散。④该地区在研究期内土壤侵蚀总量相对稳定,水土保持质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研究区中部、北部及南部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尤其是流域沟壑是生态修复最为重要的区域。【结论】本研究为黄河中游小流域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其研究结果对于黄河中游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土壤侵蚀 RUSLE 时空分布 土壤侵蚀因子
下载PDF
亚洲中部高山降水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子宇 +2 位作者 陈伟 李伟 陈若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8,共10页
为了揭示中亚高山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开展不同尺度下干旱区水文循环的研究,分析了亚洲中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地区18个站点的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资料。结果表明: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 为了揭示中亚高山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开展不同尺度下干旱区水文循环的研究,分析了亚洲中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地区18个站点的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资料。结果表明: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表现出夏半年高、冬半年低的变化趋势。3个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除昆仑山外,天山和祁连山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均低于全球大气降水线,说明这些地区的降水受到较强的蒸发影响。研究区各站点降水稳定同位素均呈显著的温度效应,区域内降水量效应不明显。春、夏季昆仑山地区3站点的降水δ^18O高程效应较明显,降水δ^18O随海拔上升而降低,其余地区没有明显的高程效应。除昆仑山地区西合休外,亚洲高山地区氘盈余(d值)总体表现出冬半年高,夏半年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 降水 稳定同位素 时空分布 亚洲中部
原文传递
质粒DNA的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及内毒素去除 被引量:11
8
作者 皮文辉 +5 位作者 宋志强 马连营 刘淑萍 白丁平 蔡宜东 刘守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9-813,共5页
采用Fractogel(EMD TMAE(M)强阴离子交换介质分离纯化质粒脱氧核糖核酸(DNA),该介质对质粒DNA的动态载样量达0.62mg/mL。用Triton X-114或Triton X-100预先处理质粒DNA的裂解澄清液后,经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获得的质粒DNA中内毒素含... 采用Fractogel(EMD TMAE(M)强阴离子交换介质分离纯化质粒脱氧核糖核酸(DNA),该介质对质粒DNA的动态载样量达0.62mg/mL。用Triton X-114或Triton X-100预先处理质粒DNA的裂解澄清液后,经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获得的质粒DNA中内毒素含量分别为6.42EU/mg和9.50EU/mg,显著低于未经Triton处理的裂解澄清液(67.82EU/mg)。该法实现了阴离子交换色谱一步纯化质粒DNA的目的,具有简便、省时、成本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色谱 纯化 质粒DNA TRITON X-114 TRITON X-100 内毒素 去除
下载PDF
2000年来吕梁连片贫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乔鹏 +2 位作者 王佳瑞 王红阳 九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7-286,共10页
多年来吕梁连片贫困区实施的生态恢复措施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掌握该区域在生态恢复措施实施(2000年)以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状况,利用2000—2018年时序的遥感数据和基于光能利用率的CASA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导... 多年来吕梁连片贫困区实施的生态恢复措施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掌握该区域在生态恢复措施实施(2000年)以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状况,利用2000—2018年时序的遥感数据和基于光能利用率的CASA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导致其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显示:(1)2000年以来吕梁连片贫困区NPP整体上升,其中93.46%的区域NPP呈增长状态,6.54%的区域呈减少状态,2010—2015年区域NPP出现下降。(2)受人类活动影响,过去18年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为显著,耕地面积缩减,草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林地与城镇面积增加且城镇面积扩张迅速,不同土地利用下的NPP特征差异显著,耕地NPP年均值增长最为迅速,为5.9 gC m^(-2)a^(-1),林地最为平稳,为1.32 gC m^(-2)a^(-1)。(3)研究区降水量波动对区域NPP的变化影响显著,未来气候变化中降水量的变化可能对区域NPP产生直接影响。研究结果将为区域生态恢复、精准扶贫及黄河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贫困区 净初级生产力(NPP) CASA模型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佳瑞 +2 位作者 郑振婧 陈伟 九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8-576,共9页
通过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小波分析方法、地统计插值等方法,基于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区及临近的21个站点的逐日降水量数据,对区域内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黄土塬面保护区1960-2017年多... 通过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小波分析方法、地统计插值等方法,基于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区及临近的21个站点的逐日降水量数据,对区域内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黄土塬面保护区1960-201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99.2 mm;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1 871.91 MJ·mm·hm-2·h-1·a-1,降雨侵蚀力在过去60 a来呈微弱上升趋势且变化的季节差异显著。(2)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区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大体呈由南部向两侧递减的趋势,Mann-Kendall Z值除研究区北部、东部呈下降趋势,其余区域都为上升趋势。(3)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区降雨侵蚀力多年存在32 a的大周期,在大周期内还存在13 a、52 a的小周期。(4)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主要的大气环流因子中仅Cold&Warm Episodes by Season因子的波动对整个区域和陕西塬区的降雨侵蚀力有一定影响,二者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其余环流指数与降雨侵蚀力没有显著的关联性;此外太阳黑子与陕西塬区降水侵蚀力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与其他塬区并无显著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降雨侵蚀力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山西省避暑旅游目的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文强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0-99,共10页
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旅游活动逐渐盛行,而近年来全球的气候变暖,暑期高温使得避暑旅游活动成为最大旅游需求.山西位于黄土高原,是山地型高原,拥有的避暑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有效利用的却很少.因此,如何科学的选择避暑旅游目的... 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旅游活动逐渐盛行,而近年来全球的气候变暖,暑期高温使得避暑旅游活动成为最大旅游需求.山西位于黄土高原,是山地型高原,拥有的避暑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有效利用的却很少.因此,如何科学的选择避暑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基于山西省范围气象站点气温、湿度、风级数据(6月、7月、8月)和山西省SRTM 90 m分辨率原始高程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法,对山西省的湿度、气温、风速三个气候条件影响的人体舒适度,与坡度、坡向、高程、地形起伏度、相对道路距离分别进行单因子分析,并对其适应性进行分级,划分出不适宜、适宜、最适宜三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有46.99%的区域最适合避暑.结合山西省具有避暑潜质的41个旅游景点,筛选出最适宜的避暑旅游景点20个,为游客提供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暑旅游 空间分析法 SUPERMAP
下载PDF
大气O_3升高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和氮素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伟 皇甫倩华 +2 位作者 张丽莉 武志杰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3-630,共8页
通过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试验平台(FAOE)对扬麦16(臭氧耐受品种)和烟农19(臭氧敏感品种)根际土壤氮转化相关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熏蒸5年后,小麦根际蛋白酶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敏感品种根际脲酶活性增高4.01%;氨氧化酶活性在敏... 通过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试验平台(FAOE)对扬麦16(臭氧耐受品种)和烟农19(臭氧敏感品种)根际土壤氮转化相关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熏蒸5年后,小麦根际蛋白酶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敏感品种根际脲酶活性增高4.01%;氨氧化酶活性在敏感和耐受品种根际土壤中分别提高19.38%和203.66%,土壤NH_4^+和NO_3^-显著升高,但微生物量氮显著下降;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呈现下降和升高的趋势,这种变化在臭氧敏感品种土壤中更显著。冗余分析表明,全氮、臭氧和pH是显著影响这5种酶活性的最主要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大气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小麦根际氮循环会在酶的调节下发生变化,可能会增加土壤氮素以温室气体N_2O和硝酸盐形式损失的风险,且臭氧敏感品种根迹土壤变化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试验平台 氮转化酶 不同小麦品种 裂区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信息的黄土高原主要灌溉农业分布区生态安全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晓明 +2 位作者 九林 陈伟 李新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77-3184,共8页
生态安全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研究基于2000—2018年间的遥感数据,系统分析了黄土高原4个主要灌溉农业分布区(银川平原、河套平原、汾河谷地和渭河平原)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 生态安全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研究基于2000—2018年间的遥感数据,系统分析了黄土高原4个主要灌溉农业分布区(银川平原、河套平原、汾河谷地和渭河平原)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间,研究区FVC整体呈下降趋势,但4个不同灌溉农业分布区FVC变化趋势各异。研究区RSEI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银川平原和渭河平原的RSEI下降明显,分别下降0.06和0.07,河套平原的RSEI无明显变化,而汾河谷地的RSEI整体呈上升趋势。4个区域中,银川平原、汾河谷地的生态稳定性较差,河套平原的生态环境较稳定,而渭河平原的生态环境持续退化。研究结果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农业区 遥感生态指数 植被覆盖度 生态安全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下的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内陆河流域径流组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伟 王诗语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气候变化对中亚高山区水循环影响显著,加剧了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认识区域内陆河径流组分特征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提孜那甫河流域过去60 a(1957—2016年)的气象、径流数据,分析了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径流... 气候变化对中亚高山区水循环影响显著,加剧了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认识区域内陆河径流组分特征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提孜那甫河流域过去60 a(1957—2016年)的气象、径流数据,分析了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径流组分的响应。结果表明:(1)过去60 a来,流域气温及山区降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2010年以来区域增温增湿趋势更为明显,这一变化下提孜纳甫河夏、秋季径流呈现显著增长。(2)径流分割结果显示:冰雪融水、地下水及降水对于年径流的贡献率分别为17%,40%及43%;不同的季节的径流组分差异明显,降水对流域夏季径流的贡献较为显著。作为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典型的内陆河流,未来区域气候变化尤其是降水的变化将会对于提孜纳甫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孜纳甫河流域 气候变化 径流 同位素 径流分割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部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空特征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子宇 +2 位作者 李捷 陈若霞 李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7-228,共12页
作为水环境的重要指示剂,稳定同位素已经成为区域水文学、气候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降水作为水循环的输入项,其同位素组成是研究山地地表水过程、地下水形成转化、冰川变化等问题的必要信息。为了进一步增加对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降水过程及... 作为水环境的重要指示剂,稳定同位素已经成为区域水文学、气候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降水作为水循环的输入项,其同位素组成是研究山地地表水过程、地下水形成转化、冰川变化等问题的必要信息。为了进一步增加对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降水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本文基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五个长期观测站点降水中δD和δ18O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西北部与塔里木盆地交界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表现出夏高冬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月份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除狮泉河站降水δ18O值与温度关系不显著外,其余站点δ18O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区域内降水量对降水δ18O值的影响不显著,降水稳定同位素高程效应明显,降水δ18O值随海拔上升而降低。降水过量氘(d值)的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总体表现出夏半年高、冬半年低的特点,受水汽再循环的影响,西合休站夏季降水的d值呈现较高的水平。研究表明,气温是控制该地区降水同位素分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于该区域降水蒸发比的计算发现,该地区临近沙漠的和田站的降水同位素受蒸发作用最为显著,而高海拔地区的狮泉河站降水受蒸发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δD Δ18O 时空分布 蒸发富集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东部夏半年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思捷 +1 位作者 陈伟 张鑫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45-1761,共17页
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组成可以指示降水过程的气候环境变化,分析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对于研究气候条件下的水文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9年夏半年(4—10月)黄土高原东部8个站点采集的152个降水样本的δ2H和δ18O的... 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组成可以指示降水过程的气候环境变化,分析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对于研究气候条件下的水文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9年夏半年(4—10月)黄土高原东部8个站点采集的152个降水样本的δ2H和δ18O的测定,系统分析δ2H和δ18O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参数、云下蒸发的关系,并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了水汽来源及运移路径。结果表明:(1)研究区夏半年降水δ2H1和δ18O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其中5—7月逐渐富集、8—9月逐渐贫化;研究区降水δ2H和δ18O亦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整体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的趋势。(2)区域大气降水线的结果表明,该区整体上降水受云下蒸发作用较为显著,但位于盆地地区(赵城、阳泉、长治)降水过程受局地内循环影响较明显。(3)该区域降水中δ18O并未表现出显著温度效应和降水量效应,仅汾河谷地的介休站存在温度效应而介休、临汾站存在降雨量效应。(4)云下蒸发过程对太行山土石山区中部的阳泉站、北部的大同站以及汾河谷地的临汾站影响较为显著,其云底与地表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差异较显著。(5)水汽来源分析的结果显示,该区域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为近地及东南方向下的渤海等地,远距离下的西方路径水汽含量占比较小。本文的结果对于增进区域水循环的认识及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氢氧同位素 时空分布 水汽来源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汾河下游河谷地区地下水水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若静 +2 位作者 陈伟 乔鹏 王永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5-142,共8页
地下水作为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不合理利用与过渡开发使得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许多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文中选用汾河下游河谷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模糊综合... 地下水作为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不合理利用与过渡开发使得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许多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文中选用汾河下游河谷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其北部及南部小部分区域地下水埋深较浅,东部及西部地下水埋深较深。2)研究区地下水属于弱碱性水,研究区地下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金属元素总体含量较少且变化幅度小。3)该区地下水总硬度、溶解性固体和硫酸盐超标,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镉、铬(六价)、铅、砷、氰化物。4)整体上,该区地下水水质良好,普遍在Ⅰ-Ⅱ等级之中,无Ⅳ、Ⅴ类水;Ⅱ类水分布范围最广;Ⅰ类水分布于霍州西南部;研究区Ⅲ类水主要分布在翼城东部地区。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中游地下水资源管理方案制定、水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低氮胁迫下苦荞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响应机制:荧光光谱法测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伟 李卫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59-3162,共4页
土壤纤维素酶参与土壤中养分的循环过程,分解纤维素为小分子糖分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源物质,并且对生态系统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如何快速、精确的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对土壤生态系统诊断、恢复等有重要指示意义。自然界中不同的氮肥处理及... 土壤纤维素酶参与土壤中养分的循环过程,分解纤维素为小分子糖分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源物质,并且对生态系统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如何快速、精确的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对土壤生态系统诊断、恢复等有重要指示意义。自然界中不同的氮肥处理及种植不同的苦荞品种均会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产生影响。利用德国进口全自动进样酶标仪(InfiniteR 200PRO),以4-Methylumbelliferylβ-D-cellobiopyranoside(Cel)纤维素荧光物质为底物,将不同耐瘠性苦荞(迪庆苦荞-耐低氮;黑丰1号-不耐低氮)根际土壤以悬液形式用排枪吸取微量和荧光底物混合加入到96孔微孔板进行充分反映、培养测定土壤中纤维素酶活性,其中将对照板和样品放在同一个板块上,减少培养空间占用和操作时间。结果表明,除了苦荞成熟期的常氮处理,苗期和开花期的低氮处理条件下,纤维素酶活性均表现为迪庆苦荞根际土壤显著高于黑丰1号,迪庆根际纤维素酶活性在苗期低氮处理下高于黑丰39.50%;纤维素酶活性在迪庆苦荞的开花期和成熟期氮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常氮高于其他处理,而黑丰1号仅在开花期时常氮处理和其他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灭菌处理酶活性显著低于常氮处理的54.29%,说明迪庆苦荞根际纤维素酶一部分来源于微生物的贡献,养分充足时微生物的活性更高,贡献越大。荧光光谱法分析出的纤维素酶活性表明耐瘠性品种迪庆苦荞可以通过增加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方法来抵抗外界环境的胁迫,面对黄土高原养分贫瘠的土壤,可以考虑选种耐贫瘠的品种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试验过程中,荧光标记的酶标仪测定方法与传统的测定方法相比更加快捷、准确和节约,同样适合大批量样品测定,可以为未来精准农业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方法 纤维素酶 苦荞 低氮胁迫
下载PDF
黄河中游不同地貌条件下植被干旱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郭宇星 +1 位作者 陈伟 张齐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6-1683,共8页
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降水数据构建温度植被降水干旱指数(TVPDI)分析黄河中游2000—2021年植被干旱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论证了黄河中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与区域植被干旱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河中游2000—2021年多... 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降水数据构建温度植被降水干旱指数(TVPDI)分析黄河中游2000—2021年植被干旱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论证了黄河中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与区域植被干旱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河中游2000—2021年多年平均TVPDI值呈不显著上升趋势,TVPDI多年均值为0.708,对应干旱等级为轻旱。②黄河中游2000—2021年TVPDI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呈现“东北、西南部地区旱情较轻,西北、东南部地区旱情较重”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各地貌分区来看,黄土高塬沟壑区旱情较轻,风沙区与河谷平原区旱情较重。③黄河中游TVPDI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气温、蒸散发和降雨量,且与TVPDI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黄河中游2000—2021年植被覆盖度与蒸散发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黄河中游 植被干旱 TVPDI
下载PDF
汾河下游地表水环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皎 +4 位作者 陈伟 张齐飞 刘显 周思捷 林若静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2年第4期380-392,共13页
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地表水作为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其整体环境变化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汾河下游15个水质监测断面2013—2017年的16项水质指标,采用水污染指数法(WPI)和多元统计方法,... 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地表水作为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其整体环境变化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汾河下游15个水质监测断面2013—2017年的16项水质指标,采用水污染指数法(WPI)和多元统计方法,以水质定量评价为基础,评估了汾河下游地表水水环境特征及其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汾河下游水质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劣Ⅴ类水为主,WPI值的多年平均值为74.1—636.2;(2)水质的年际变化上,2015年Ⅴ类和劣Ⅴ类水的占比最高,水质状况最差;(3)在空间上,位于汾河干流尧都区段及涝洰河的6个监测断面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区域;(4)研究区营养盐(TP、NH_(3)-N)和耗氧有机污染物(COD_(Mn)、COD_(Cr))等典型污染物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农业废水,霍州市和洪洞县的水质恶化受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最大。污染程度具有从北向南、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弱的特征。研究显示:汾河下游水环境污染严重,汾河干流道美桥—尧都段和涝洰河应当作为区域水环境治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时空特征 污染源 汾河下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