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扶贫战略与2020年后相对贫困线划定——基于理论、政策和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13
1
作者 久文 夏添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113,共16页
中国在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贫困问题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于中国相对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并与绝对贫困存在交叉,这使得以基尼系数为基础的相对贫困测度失真。本文首先通过回顾中国的贫困线调整和扶贫政策演变,分析贫困... 中国在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贫困问题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于中国相对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并与绝对贫困存在交叉,这使得以基尼系数为基础的相对贫困测度失真。本文首先通过回顾中国的贫困线调整和扶贫政策演变,分析贫困类型的转变;然后对城乡二元结构未打破背景下的农村相对贫困规模进行测算,提出基尼系数区域化的设想;最后对城乡统筹下的相对贫困线设定进行现实考量,并给出设计方案。即:中国2020年之后的相对贫困线设定应采取两区域、两阶段方法——非沿海地区实施绝对贫困线相对化、沿海地区实施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对贫困线,并每5年上调一次;2035年中国进入城镇化后期,相对贫困标准整体进入以全民可支配收入为识别基础的阶段。未来贫困治理仍需要在工作培训、区域转型、多维和精准识别上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线 贫困类型转变 潜在贫困人口 人力资源培育
原文传递
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展和在中国应用的探索 被引量:265
2
作者 久文 翔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共9页
区域经济韧性是近年来经济地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兴概念。很多学者试图解释,为何遭受外部冲击后,有的地区能成功复苏,重新实现经济稳步增长,有的地区却从此锁定于经济下行轨道中难以摆脱。文章对该概念出现10多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 区域经济韧性是近年来经济地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兴概念。很多学者试图解释,为何遭受外部冲击后,有的地区能成功复苏,重新实现经济稳步增长,有的地区却从此锁定于经济下行轨道中难以摆脱。文章对该概念出现10多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2010年为界分为起步发展阶段和探索研究阶段,探讨了这一研究热点形成的原因,总结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和不足,重点介绍了第二阶段国外区域经济韧性研究的新近研究进展。首先,是厘清概念,明确了区域经济韧性的定义和研究维度;其次,系统总结了相关文献对区域经济韧性测算的贡献;第三,评述了产业结构、制度环境、社会资本、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第四,各国学者将区域经济韧性概念应用于本国实践。虽然区域经济韧性研究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其蕴含的巨大潜力已经引起了经济地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评。最后,对区域经济韧性应用于中国现实的研究进行探索,从区域经济韧性视角分析当前东北地区经济下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韧性 区域锁定 研究进展 中国应用
原文传递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 被引量:136
3
作者 久文 原倩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共11页
文章采用纵向历史比较和三大城市群横向比较的方法,划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大时空演化阶段——被动阶段、自动阶段和协同阶段,纠正了人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认识的四大误区,并进一步界定了三大城市群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阶... 文章采用纵向历史比较和三大城市群横向比较的方法,划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大时空演化阶段——被动阶段、自动阶段和协同阶段,纠正了人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认识的四大误区,并进一步界定了三大城市群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阶段及实践原则。通过把握京津冀战略地位和方向定位,打造"扁平化"城市体系和多元化动力机制,构建一体化要素市场和长效化协调机制,京津冀地区将实现向更高的协同阶段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时空阶段 动力机制
原文传递
京津冀产业空间转移、地区专业化与协同发展--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23
4
作者 久文 姚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9,共9页
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可以分析京津冀一体化对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影响。我们利用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地区间专业化指数、SP指数来测算这一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区域经济一体化促使京津冀实现了产业分工;在京津冀三省市之间,北京与河北、天... 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可以分析京津冀一体化对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影响。我们利用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地区间专业化指数、SP指数来测算这一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区域经济一体化促使京津冀实现了产业分工;在京津冀三省市之间,北京与河北、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较大,这说明北京与河北、天津形成了不同的制造业格局,专业化分工较为明显,但是河北与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较小,并且呈现出小幅度下降趋势;北京正逐步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转移到河北与天津,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为主的制造业格局。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几点建议是:打破行政分割,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以协同创新为先导,构建京津冀区域分工新格局;在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区域产业综合发展的新局面;尽快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有序流动;完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协同创新提供支持,让人民群众尽快感受到交通一体化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地区专业化 协同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机制、次序与空间模式 被引量:108
5
作者 胡安俊 久文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33-1556,共24页
本文借助产业转移理论模型,提出了"核心区产业能否转移""按什么次序转移""以什么空间模式转移"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地级行政单元的三位数制造业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 本文借助产业转移理论模型,提出了"核心区产业能否转移""按什么次序转移""以什么空间模式转移"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地级行政单元的三位数制造业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出现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转移;在转移次序上,按照产业替代弹性的逆序展开。高替代弹性产业先转移,低替代弹性产业后转移;在空间模式上,低替代弹性产业呈现等级扩散模式,高替代弹性产业呈现扩展扩散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转移 转移次序 空间模式
原文传递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84
6
作者 久文 丁鸿君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58,共7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京津冀区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为此,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区域的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要求,选取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较为全面地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京津冀区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为此,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区域的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要求,选取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较为全面地分析近几年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和特征,并提出未来北京开展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一体化 区域经济联系 产业分工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合作途径探讨 被引量:70
7
作者 久文 邓慧慧 叶振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55-60,共6页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之一。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京津冀一体化的现状和进程,指出京津冀都市圈处在加速向全面一体化演变的关键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京津冀合作的思路、途径与政策重点。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合作
下载PDF
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68
8
作者 久文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9-114,151,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到2050年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梦,引发了经济学界对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广泛讨论。其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到2050年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梦,引发了经济学界对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广泛讨论。其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指导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是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关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区域协调 理论 实践 创新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不同城市类型的视角 被引量:63
9
作者 久文 陈超君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共10页
文章以黄河流域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区位商对城市类型进行划分,并通过莫兰指数、变异系数、斯皮尔曼相关性等多种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经济韧性水平接近地区具有明显空... 文章以黄河流域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区位商对城市类型进行划分,并通过莫兰指数、变异系数、斯皮尔曼相关性等多种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经济韧性水平接近地区具有明显空间集聚现象,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和农、林、牧、渔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韧性存在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②2008—2019年黄河流域各类型城市经济韧性波动较大,不同类型城市经济韧性差距整体呈现波动缩小趋势。③2008—2019年,黄河流域各类型城市经济韧性排名前两位的城市专业化类型主要是属于第三产业,排名后五的城市专业化类型主要属于第一、二产业。④对不同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均和其城市经济韧性显著正相关;除建筑业类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类城市外,金融发展水平同城市经济韧性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经济韧性 专业化类型 时空分布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乡村建设:意义、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59
10
作者 久文 张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4,共8页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之一,可弥补农村数字化短板和乡村集聚经济不足的缺陷,改善农村产业发展条件。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下乡、城乡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等机制实...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之一,可弥补农村数字化短板和乡村集聚经济不足的缺陷,改善农村产业发展条件。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下乡、城乡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等机制实现乡村的数字化转型。从实践角度看,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数据安全、农民数字化素养、协同治理和数字化带来潜在风险等问题和挑战。为此,数字乡村建设应从着力补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对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训、聚焦农村产业兴旺进行投资建设和注重发挥数字经济的普惠性促进农民参与市场分工体系等方面展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的时空格局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58
11
作者 久文 崔雅琪 张皓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73-1690,共18页
通过研究黄河流域战略背景和城市群发展规划,本文构建评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于城市群比较研究中,再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分析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2007—2019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时空... 通过研究黄河流域战略背景和城市群发展规划,本文构建评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于城市群比较研究中,再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分析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2007—2019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生态保护建设进展较为缓慢,二者耦合度波动上升。(2)上游城市群的协调度低于中下游,整体协调度提升至良好协调。(3)存在从经济发展滞后型向生态保护滞后型的转变。(4)各城市群的协调度存在关联效应。(5)影响耦合的机制和民生发展与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绿色发展与农业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 耦合协调度模型 驱动机制
原文传递
城市品牌促进了城市发展吗?——基于“全国文明城市”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被引量:56
12
作者 姚鹏 张泽邦 +1 位作者 久文 闫昊生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46,共15页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品牌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文章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利用2003-2015年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城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匹配双重差分和工具变量等方法研究了城市品牌价值提升对于城市...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品牌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文章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利用2003-2015年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城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匹配双重差分和工具变量等方法研究了城市品牌价值提升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地供给管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城市品牌价值的提升可以提高城市总产值、总人口和土地价格,而土地供给管制会降低品牌价值对于城市总产值的贡献,扩大对土地价格的影响程度,因此中国建设用地供给的严格管制导致城市品牌价值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土地价格的抬升方面。文章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品牌价值提升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拓宽了中国土地问题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文明城市 品牌价值 土地供给管制
原文传递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经济联系研究 被引量:55
13
作者 久文 罗标强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75,共5页
在运用中心职能强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进行中心城市等级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借助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中心职能强度K_(ei),可将京津冀地... 在运用中心职能强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进行中心城市等级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借助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中心职能强度K_(ei),可将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划分为三个等级;(2)根据京津冀地区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值的大小,可将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为十分紧密,很紧密,较紧密和不紧密四个层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修正引力模型 经济联系
原文传递
现代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和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久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共3页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形成了新经济地理学派、制度学派和管理学派等三个主流学派。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很快,目前主要在区域经济理论、区域发展机制、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开发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主要流派 发展 研究
下载PDF
2020年后我国相对贫困标准:经验、实践与理论构建 被引量:51
15
作者 久文 张倩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91,2,共14页
2020年后,中国的扶贫工作将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而构建相对贫困标准是开展相对贫困治理工作的前提。文本回顾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理论内涵和衡量标准,梳理了典型国家的相对贫困标准经验和中国发达省份的相对贫困治理实... 2020年后,中国的扶贫工作将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而构建相对贫困标准是开展相对贫困治理工作的前提。文本回顾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理论内涵和衡量标准,梳理了典型国家的相对贫困标准经验和中国发达省份的相对贫困治理实践,进而提出2020年后中国相对贫困标准的构建思路。研究发现,2020年后中国的相对贫困标准应转变为以收入标准为主、其他标准为辅的多维贫困标准,收入标准可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40%为标准,其他标准可从教育、健康、社会保障和对外沟通等四个方面进行合理设置。在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城乡发展差距逐步拉近并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还需进一步探索城乡统一的相对贫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多维贫困 贫困标准
下载PDF
本期聚焦:同城化研究 被引量:51
16
作者 焦张义 久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0,共5页
本文回顾了同城化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出现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同城化与城市功能耦合及产业优化的关系。并且归纳总结了4种目前存在的同城化模式.及每种模式的利弊.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同城化模式。本文的结论是,同城化... 本文回顾了同城化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出现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同城化与城市功能耦合及产业优化的关系。并且归纳总结了4种目前存在的同城化模式.及每种模式的利弊.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同城化模式。本文的结论是,同城化是区域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以作为优化城市功能.协调城市发展的一种手段,通过同城化一个区域可以达到提高区域竞争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城化 城市协调发展 同城化模式.城市功能耦合
下载PDF
“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笔谈 被引量:51
17
作者 久文 张可云 +2 位作者 安虎森 贺灿飞 潘文卿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31,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的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为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夏季)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5位知名学者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和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问题,为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雄安新区 东北振兴 全球生产网络 区域价值链
原文传递
中国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被引量:47
18
作者 久文 蒋治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94,共18页
高质量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的关键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沿海地区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国家制造业中心、打造创新型国家的前沿地带、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排头兵、绿色发展的示范窗口,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典型... 高质量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的关键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沿海地区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国家制造业中心、打造创新型国家的前沿地带、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排头兵、绿色发展的示范窗口,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特征,将有效带动内陆地区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正轨,形成对整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结合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本文从经济增长、产业实力、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绿色发展五方面入手,重点探究沿海地区整体以及沿海北部、中部、南部地区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分析其背后的现实原因,为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价值参考。新时代背景下,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需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产业升级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对外开放战略、生态文明战略并济,遵循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创新活力、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等路径,协同推进沿海北部、中部、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巩固沿海地区的引领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沿海地区 突出问题 路径构想
原文传递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差距演变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47
19
作者 久文 张皓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72,共10页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缓解区域经济发展矛盾和加强区域间协调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区域发展差距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之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着重解决的...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缓解区域经济发展矛盾和加强区域间协调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区域发展差距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之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着重解决的议题。本文解释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演进,论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沿革,着重探讨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阐明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价值,最终展望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方向。本文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在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当前,需要加快缩小东西发展差距,重视南北发展差距新动向,推动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形成协调发展大势,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区域发展差距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
原文传递
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战略判断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44
20
作者 久文 张静 +1 位作者 李承璋 卢怡贤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0-159,185,共11页
本文基于我国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2015年和2018年贫困发生率、2013~2018年人均GDP、2015~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及2017年交通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连片特困区贫困发生率下降速度较快,以... 本文基于我国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2015年和2018年贫困发生率、2013~2018年人均GDP、2015~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及2017年交通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连片特困区贫困发生率下降速度较快,以贫困发生率衡量的贫困面快速收窄,各片区农村人均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需求得到满足;2020年以后,按照现行标准,集中连片贫困区将基本上消失,但人均GDP及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进一步拉大,相对贫困现象将成为需要瞄准的课题。建议:确立扶持相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国家战略,实施保障性扶贫与开发式扶贫共存的策略,并结合乡村振兴等战略措施实施对相对贫困地区的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贫困发生率 相对贫困 人均可支配收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