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执行和解协议救济机制的完善 被引量:9
1
作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167,共6页
我国立法和司法实务对执行和解协议的救济机制存在差异。《民事诉讼法》第230条第2款规定了可以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条件,但我国司法实务却一般将其处理为只能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后者的处理直接导致了违约不必付出... 我国立法和司法实务对执行和解协议的救济机制存在差异。《民事诉讼法》第230条第2款规定了可以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条件,但我国司法实务却一般将其处理为只能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后者的处理直接导致了违约不必付出代价的后果。对此,应当按照立法思路完善救济机制:第一,债务人违约时,不管原生效法律文书的申请执行期间是否届满都赋予债权人以选择权--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或者基于执行和解协议提起新诉;同时允许执行法官主持下达成的执行和解通过司法确认程序赋予和解协议以强制执行力。第二,构建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第三,延长申请执行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和解协议 私法自治 既判力 债务人异议之诉 申请执行期间
下载PDF
论被代位债权的仲裁协议对代位权人的效力 被引量:7
2
作者 《北京仲裁》 2018年第3期97-111,共15页
司法实务中各级、各地法院对于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签订的仲裁协议对代位权人是否具有约束力的观点不一致。本文在梳理对此问题不同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代位权与被代位的债权的关系、代位权与受转让的债权的关系以及诉讼管辖协议与仲裁... 司法实务中各级、各地法院对于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签订的仲裁协议对代位权人是否具有约束力的观点不一致。本文在梳理对此问题不同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代位权与被代位的债权的关系、代位权与受转让的债权的关系以及诉讼管辖协议与仲裁协议效力的计较分析,结合域外经验,认为被代位债权的仲裁协议对代位权人应当具有约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位权 仲裁协议 诉讼管辖协议
下载PDF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破与立——法律拟制的程序中利益主体 被引量:5
3
作者 黄亚洲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555-560,共6页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但关于原告资格争议不断。原告资格与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诉权理论、处分原则和两造平等存在冲突。学界提出担当人说、补位说、程序当事人说、代表人说和代理人说等理论,试图调和冲突。然而环境...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但关于原告资格争议不断。原告资格与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诉权理论、处分原则和两造平等存在冲突。学界提出担当人说、补位说、程序当事人说、代表人说和代理人说等理论,试图调和冲突。然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本质上是法律拟制的程序中利益主体,法律拟制遵循拟制法定、有效环保和便利诉讼的原则,利益主体只存在于诉讼程序中。此观点具有理论和实务上的合理性。基于此观点,只有检察院和部分环保组织适于作为原告,同时应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该研究有助于破除现有原告资格的桎梏,确立适当的原告资格,推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诉讼程序 法律拟制 利益主体
下载PDF
仲裁协议对保险代位权人的效力 被引量:5
4
作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85,共6页
对于“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与第三人签署的仲裁协议对保险人是否具有约束力”这一问题,由于我国在法律上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致使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的观点并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在案例中的基本观点是除非保险人同意,否则... 对于“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与第三人签署的仲裁协议对保险人是否具有约束力”这一问题,由于我国在法律上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致使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的观点并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在案例中的基本观点是除非保险人同意,否则原则上没有约束力。域外国家、地区则普遍认可仲裁协议对保险人的效力。这导致在相关国际贸易案例中,我国法院的判决在外国被拒绝承认和执行。从私法自治原则、文义解释、体系解释以及保险代位权与债权受让的类似性、诉讼管辖协议对保险人的有效性等角度来看,应当认定仲裁协议对保险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代位权 代位权 代位诉讼 债权转让 仲裁协议
下载PDF
论对外资企业约定境外机构仲裁的司法监督 被引量:2
5
作者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中国司法实务通常以授权性条款为由限制外资企业将境内争议提交境外机构仲裁,除非双方都是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上述限制存在如下问题:首先,不能彻底落实,反而导致仲裁协议效力不可预见,而且,即使适用上述限制,保护... 中国司法实务通常以授权性条款为由限制外资企业将境内争议提交境外机构仲裁,除非双方都是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上述限制存在如下问题:首先,不能彻底落实,反而导致仲裁协议效力不可预见,而且,即使适用上述限制,保护的也是违反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其次,仲裁协议是私法协议,中国却对其错误适用“法无授权即禁止”原则。再次,外资企业约定提交境外机构仲裁的仲裁协议是否具有涉外性的认定结果与适用程序之间存在矛盾,比如个案中虽然认定不具有涉外因素,但程序上却适用当时只有涉外案件才能适用的内部申报程序。考虑到法理上仲裁协议是私法协议,且当事人对可以仲裁的事项享有处分权,而《民法典》已经确立了“法无禁止即自由”原则,以及世界范围内尽量认可仲裁协议效力的国际商事仲裁趋势,应当认可该类仲裁协议的效力。也可借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及新加坡等国做法,明确认可约定提交境外机构仲裁的情形构成涉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协议 法无禁止即自由 外资 境外仲裁机构仲裁 涉外因素
下载PDF
《印刷术与西方现代性的形成——麦克卢汉印刷媒介思想研究》
6
作者 《中国文学年鉴》 2019年第1期1049-1051,共3页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是20世纪最具有探索精神、最富有原创性的西方媒介思想家。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思想遗产,以至于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对麦克卢汉及其思想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新的学问——“麦克卢汉学”。国内外...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是20世纪最具有探索精神、最富有原创性的西方媒介思想家。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思想遗产,以至于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对麦克卢汉及其思想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新的学问——“麦克卢汉学”。国内外学界普遍认为,以20世纪50年代为界,麦克卢汉的思想可以明显地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麦克卢汉将其在剑桥大学接受的“新批评派”文学研究传统和文艺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和文化批评实践之中,主要为文学和文化批评研究;后一阶段,麦克卢汉的学术重心转向关注“媒介本身”及其“感知效应”的媒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派 文艺美学思想 麦克卢汉 批评实践 印刷媒介 媒介研究 西方现代性 印刷术
原文传递
上诉请求拘束原则的适用——兼评“劝阻吸烟猝死案”
7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81,共11页
上诉请求是上诉审的诉讼标的,由上诉书中的上诉声明和上诉理由决定,上诉请求决定着上诉审的审理范围,这是上诉请求拘束原则的内涵。上诉请求拘束原则要求上诉审的审理范围应止于对上诉理由的审理。上诉请求拘束原则包含上诉不利变更禁... 上诉请求是上诉审的诉讼标的,由上诉书中的上诉声明和上诉理由决定,上诉请求决定着上诉审的审理范围,这是上诉请求拘束原则的内涵。上诉请求拘束原则要求上诉审的审理范围应止于对上诉理由的审理。上诉请求拘束原则包含上诉不利变更禁止原则和上诉有利变更禁止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条、第168条以及《民诉法解释》第323条基本确立了上诉请求拘束原则,还应当增设附带上诉制度作为配套制度。劝阻吸烟猝死案中二审法院误判案件诉讼标的涉及公共利益,以当事人双方皆未主张的法律适用错误为由改判违反了上诉不利变更禁止原则。我国应当对处分权主义和职权探知主义适用的案件类型分别立法,不应在立案后判断案件诉讼标的是否涉及公共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诉请求拘束原则 上诉不利变更禁止原则 处分权主义 公共利益 附带上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