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临床试验队列保持力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付春静 钟晓妮 +9 位作者 彭斌 张燕 叶孟良 何佳桐 曾馨 荆少华 幸箐筠 林倚伊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 EP)临床试验中的队列保持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招募并筛选出297名MSM进入研究,随机分为每日用药组...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 EP)临床试验中的队列保持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招募并筛选出297名MSM进入研究,随机分为每日用药组、高危行为前后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每3月进行临床随访和问卷调查。利用Kaplan-Meier估计的生存曲线描述不同试验组的累积队列保持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用于分析队列保持的影响因素。结果:43.1%(128/297)的MSM完成了本研究的随访,队列平均保持时间(5.85±3.99)月。高危行为前后用药组相对空白对照组(AHR=0.62,95%CI=0.42-0.91)、年龄30岁以上(AHR=0.65,95%CI=0.47-0.90)的MSM有更高的队列保持力。结论:本研究中MSM人群Pr EP临床试验队列保持力不高,在后期研究中需加强空白对照组和低年龄MSM的队列管理,以提高临床试验的队列保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毒 暴露前预防用药 队列保持
下载PDF
288名学生男男性行为者HIV检测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韩明明 钟晓妮 +7 位作者 彭斌 张燕 谭明天 戴江红 张菊英 梁浩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80-983,共4页
目的:了解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近1年里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进行检测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四川、广西、新疆地区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方便抽样,共招募291名学生... 目的:了解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近1年里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进行检测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四川、广西、新疆地区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方便抽样,共招募291名学生MSM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HIV检测。结果:调查完成问卷291份,有效问卷288份(98.97%)。近1年HIV检测率为58.68%,本次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学生MSM近1年进行HIV检测的促进因素有:年龄≥22岁(OR=2.59,95%CI=1.24~5.42,P=0.012)、艾滋病知识得分>10分(OR=2.45,95%CI=1.37~4.39,P=0.003)、主动进行过艾滋病免费咨询(OR=6.64,95%CI=3.80~11.60,P=0.000)。结论:重庆、四川、广西、新疆地区学生MSM近1年HIV检测率不高。影响近1年HIV检测的主要因素有为年龄、艾滋病知识得分、主动进行艾滋病免费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男男性行为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多城市男男性接触者近1年HIV检测行为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曾馨 钟晓妮 +3 位作者 彭斌 张燕 黄爱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27-833,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男男性接触者(MSM)最近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及四川地区部分城市采用来自多个地区和途径的方便抽样,共招募1 245例MSM。调查对象通过匿名的自填式问卷完成调查并同时接受... 目的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男男性接触者(MSM)最近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及四川地区部分城市采用来自多个地区和途径的方便抽样,共招募1 245例MSM。调查对象通过匿名的自填式问卷完成调查并同时接受现场HIV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该地区MSM近1年HIV检测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完成问卷1 245份,有效问卷1 199份(96.31%)。调查中最近1年HIV检测比例为43.45%(521/1 199);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1.35%(256/1 199),其中近1年没有做过HIV检测者中HIV抗体阳性检出率(24.93%)高于检测者(16.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6 3,P=0.000 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10分(OR=1.593,95%CI:1.164~2.180)是MSM近1年参与HIV检测的促进因素,而既往未做过艾滋病主动咨询(OR=0.284,95%CI:0.218~0.371)、自认为所生活的市/区/县的"同志"人群感染艾滋病的比率低(OR=0.570,95%CI:0.386~0.841)、最近6个月与男性肛交时偶尔使用或从不使用安全套(OR=0.688,95%CI:0.514~0.919;OR=0.645,95%CI:0.421~0.987)是阻碍因素。结论西部地区MSM人群近1年HIV检测比例较低,而整体HIV感染率较高,且近1年未接受HIV检测的MSM具有更高的HIV感染风险。应继续深入加强以"同志"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感染风险教育,进一步提高艾滋病高流行地区MSM人群定期主动HIV检测的比例,有效控制艾滋病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接触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轨迹分析模型的男男性行为人群无保护性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林倚伊 钟晓妮 +7 位作者 彭斌 张燕 叶孟良 曾馨 荆少华 幸箐筠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通过轨迹分析模型了解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无保护性行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在重庆和新疆地区招募并筛选出390名MSM进入研究,并在第12、24、36、48周进行随访问卷调查。利用轨迹分... 目的:通过轨迹分析模型了解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无保护性行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在重庆和新疆地区招募并筛选出390名MSM进入研究,并在第12、24、36、48周进行随访问卷调查。利用轨迹分析模型对MSM人群进行无保护性行为轨迹特征分组并描述不同亚组轨迹特征,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轨迹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可分为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其中"高风险组"146人,"低风险组"244人,其2周无保护性行为次数分别为1.38次和0.43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和月均收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者较高年龄者有更高可能被纳入"高风险组"(OR=0.95,95%CI=0.92~0.99);低收入人群相较于高收入的更易被纳入"高风险组"(OR=0.53,95%CI=0.34~0.82);和已婚相比,离异/丧偶的MSM更容易进入"高风险组"(OR=3.35,95%CI=1.34~8.37)。结论:轨迹分析模型直观地反映了MSM人群在无保护性行为上不同的发展轨迹,其中低年龄、低收入、离异/丧偶的MSM是HIV防治中的重点关注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无保护性行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轨迹模型
下载PDF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性行为去抑制化情况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洮庭 付春静 +9 位作者 钟晓妮 彭斌 张燕 叶孟良 曾馨 荆少华 幸箐筠 林倚伊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833,共6页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参加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 EP)临床试验中是否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招募并筛选出108名MSM,随机分为77名服用药物...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参加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 EP)临床试验中是否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招募并筛选出108名MSM,随机分为77名服用药物组和31名空白对照组,第12、24、36、48周进行临床随访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广义估计方程分析MSM在参与Pr EP中是否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药物服用组MSM在参与Pr EP的第12、24、36、48周的性伴个数中位数分别为1(0,6)、1(0,6)、1(0,10)、1(0,3)、1(0,3),高危性行为次数中位数分别为1(0,26)、1.5(0,8)、1(0,12)、1(0,9)、2(0,30);空白对照组性伴个数中位数分别为1(0,21)、1(0,2)、1(0,3)、1(0,3)、1(0,3),高危性行为次数中位数分别为1(0,9)、1(0,6)、0.5(0,15)、0(0,10)、1(0,10);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MSM在参与Pr EP过程中性伴个数及高危性行为次数均没有发生改变(Z=-0.24,P=0.811;Z=0.93,P=0.355),性行为方式为"1"和"0.5"的较性行为方式为"0"的拥有更多的性伴(Z=2.47,P=0.014;Z=2.24,P=0.025);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MSM较没有发生过的拥有较少的性伴和高危性行为(Z=-2.82,P=0.005;Z=-2.28,P=0.023);已婚较离异MSM发生较少的高危性行为次数(Z=-2.34,P=0.019)。结论:本研究中暂未发现Pr EP中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性行为方式为"1"和"0.5"的MSM拥有较多性伴,是后期随访中的重点管理人群。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科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 暴露前预防用药 性行为去抑制化
下载PDF
四川和重庆地区大中学生男男性接触者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危险性行为调查 被引量:5
6
作者 谭明天 钟晓妮 +5 位作者 彭斌 张燕 韩明明 张菊英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75-979,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四川和重庆地区在校大中学生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态、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最近6个月多性伴(性伴数≥2个)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 目的:了解我国四川和重庆地区在校大中学生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态、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最近6个月多性伴(性伴数≥2个)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和四川采用非概率抽样,共招募200名在校大中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和现场HIV检测。采用频率描述HIV感染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最近6个月多性伴行为(性伴数≥2个)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回收调查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3份(96.50%)。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29%,在读学校是中学(高中/中专/职高)、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的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95%、8.33%、5.08%;户口是农村的和在此之前未做过HIV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70%、11.11%。最近1个月内82.47%(127人)发生插入性行为时未每次使用安全套;最近6个月内51.81%(100人)有多性伴行为(性伴数≥2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最近6个月内多性伴行为(性伴数≥2个)的独立因素有:在读学校是大专(OR=4.270,P=0.0083)、在读学校是大学及以上(OR=3.523,P=0.0043)、最近6个月通过互联网寻找男性性伴(OR=5.622,P<0.0001)、最近1个月内无保护插入式性行为(OR=2.255,P=0.0201)。结论:我国四川和重庆地区大中学生MSM的HIV感染率高,尤其是中学生MSM和农村户口的学生MSM的HIV感染率高,同时四川和重庆地区大中学生MSM危险性行为发生率高,多性伴行为普遍,应及时开展科学适用的干预方式,遏制艾滋病毒在学生MSM中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学生 男男性接触者 艾滋病病毒 阳性检出率 多性伴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