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束金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2期186-188,共3页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和增殖,并能分泌如IL-12、INF-γ等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参与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效应。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是在体外经多种细胞...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和增殖,并能分泌如IL-12、INF-γ等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参与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效应。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是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刺激形成的异质细胞群,兼具T细胞特异性的强大抗肿瘤活性与非MHC限制性的广谱杀伤肿瘤作用。经树突状细胞诱导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DC-CIK)比单纯的CIK有着更高的抗肿瘤活性。DC-CIK的生物免疫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提供又一有力手段,本文就DC-CIK的生物学作用及在NSCLC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细胞免疫治疗
下载PDF
EGFR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8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对其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靶向治疗的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对... 目的:探讨并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对其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靶向治疗的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EGFR基因检测,将其中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36例患者作为突变组,将其中未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靶向治疗,然后比较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治疗后1年内其病情进展的情况。结果:突变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1年内,突变组患者中病情未进展患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未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相比,对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控制其病情的发展,且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吉非替尼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