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河西走廊地区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86
1
作者 牛世全 龙洋 +5 位作者 李海云 达文燕 胡山 李渭娟 朱学泰 维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67-2078,共12页
【目的】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9个盐碱土壤样品(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农田土)为材料,研究该地区盐碱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方法】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从分布在河西走... 【目的】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9个盐碱土壤样品(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农田土)为材料,研究该地区盐碱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方法】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从分布在河西走廊3个流域的9个盐碱土样品中共获得325 089条微生物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冗余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原生盐碱土与次生盐碱土、原生盐碱土与农田土微生物群落构成差异较大,次生盐碱土与农田土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小。土壤p H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最显著。多样性指数和稀释性曲线分析得出,在9个土壤样品中,S6号Shannon指数最大,S1号Shannon指数最小,S1号Simpson指数最大,S6号Simpson指数最小,说明原生盐碱土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低,次生盐碱土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高。盐碱土壤中主要的微生物群落包括9个门,其中变形菌门占主导地位,其余依次是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浮霉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原生盐碱土和农田土中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是变形菌门,次生盐碱土中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是放线菌门。【结论】河西走廊地区盐碱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类群,尤其是在次生盐碱土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 盐碱土 河西走廊
原文传递
大麦总多酚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陆健 樊伟 +4 位作者 维宝 赵海锋 董建军 单连菊 林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1,共5页
酚类化合物是大麦中主要的抗氧化物质之一,直接影响到麦芽、麦汁和啤酒的品质。研究了体积分数100%的甲醇、体积分数80%的甲醇、体积分数80%的乙醇、体积分数80%的丙酮和水等5种不同提取溶剂对大麦游离多酚和结合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以及... 酚类化合物是大麦中主要的抗氧化物质之一,直接影响到麦芽、麦汁和啤酒的品质。研究了体积分数100%的甲醇、体积分数80%的甲醇、体积分数80%的乙醇、体积分数80%的丙酮和水等5种不同提取溶剂对大麦游离多酚和结合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提取溶剂对大麦多酚的提取效率有显著影响,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80%丙酮溶液为提取溶剂时,所得提取物的游离多酚质量分数及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作为大麦抗氧化物质的提取溶剂;不同品种大麦间游离总多酚质量分数及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存在显著差异;结合Folin-Ciocalteu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分别测定大麦总多酚质量分数和抗氧化力,可初步评价大麦原料的抗氧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多酚物质 提取溶剂 抗氧化物质 DPPH自由基
下载PDF
L-半胱氨酸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维宝 陆健 +4 位作者 赵海锋 樊伟 董建军 单连菊 林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6-70,共5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凝胶过滤色谱法研究了L-半胱氨酸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机理。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PPO酶促反应产物与L-半胱氨酸结合生成的无色硫氢化合物在295nm处有最大吸收,可作为测定PPO活性的检测波长;分别在410nm和...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凝胶过滤色谱法研究了L-半胱氨酸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机理。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PPO酶促反应产物与L-半胱氨酸结合生成的无色硫氢化合物在295nm处有最大吸收,可作为测定PPO活性的检测波长;分别在410nm和295nm波长下检测醌类物质和硫氢化合物时,已生成的醌类物质可迅速与L-半胱氨酸结合,使410nm处的吸光度迅速降低,而295nm处的则迅速升高;经50mmol/LL-半胱氨酸处理30min的PPO酶液经凝胶过滤色谱分离之后其活性基本没有变化。研究认为:L-半胱氨酸并不是通过对PPO活性中心的结构性修饰,或是发生共价结合来抑制其活性,而是直接与其酶促反应产物——醌类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的硫氢化合物,从而抑制褐变的发生。利用这一抑制原理,可改进PPO酶活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氧化酶 L-半胱氨酸 抑制
下载PDF
土壤溶磷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海云 维宝 +1 位作者 达文燕 牛世全 《生物学通报》 2013年第7期1-5,共5页
土壤溶磷微生物是一类可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化合物的微生物,对于促进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磷、盐碱土壤治理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溶磷微生物的研究历史、种类、生态分布特征、溶磷能力的测定方法和溶磷机理,介绍了溶磷微... 土壤溶磷微生物是一类可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化合物的微生物,对于促进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磷、盐碱土壤治理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溶磷微生物的研究历史、种类、生态分布特征、溶磷能力的测定方法和溶磷机理,介绍了溶磷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以及该领域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微生物 土壤 溶磷能力 溶磷机理
下载PDF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5
作者 宋艳艳 维宝 +2 位作者 宋昊 华绍烽 夏春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5-354,共10页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Fe3O4,γ-Fe2O3等)因具有尺寸小、超顺磁性和低毒性等特点,已经引起了生物化工、医药工业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表面非常光滑的球形结构。近年来,已经制备出了平均粒径在10~2.5×105 nm之间...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Fe3O4,γ-Fe2O3等)因具有尺寸小、超顺磁性和低毒性等特点,已经引起了生物化工、医药工业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表面非常光滑的球形结构。近年来,已经制备出了平均粒径在10~2.5×105 nm之间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并在生物医药、食品工程和污水处理等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应用,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和酶固定化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和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磁性壳聚糖微球的改性方法及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壳聚糖微球 固定化 四氧化三铁 纳米材料
下载PDF
亚麻籽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祁惠芳 程子良 +2 位作者 维宝 梁俊玉 王俊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107,共6页
亚麻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种植。亚麻籽是亚麻的种子,目前国内外对亚麻籽的开发主要侧重于对亚麻籽油的提取,而亚麻籽其他功能活性物质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综述了亚麻籽油、亚麻籽胶、亚麻籽蛋白、... 亚麻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种植。亚麻籽是亚麻的种子,目前国内外对亚麻籽的开发主要侧重于对亚麻籽油的提取,而亚麻籽其他功能活性物质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综述了亚麻籽油、亚麻籽胶、亚麻籽蛋白、亚麻籽木脂素4种天然有效成分的含量、组成、生理功能、提取技术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等研究进展,旨在为亚麻籽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 亚麻籽油 亚麻籽胶 亚麻籽蛋白 木脂素 提取 综合利用
下载PDF
黄瓜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彦 牛世全 +5 位作者 郑豆豆 周璇 朱学泰 维宝 韩建山 张爱梅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2-1073,共12页
【背景】黄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黄瓜专化型引起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严重制约着黄瓜产业的发展。【目的】从河西走廊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黄瓜枯萎病病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放线菌... 【背景】黄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黄瓜专化型引起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严重制约着黄瓜产业的发展。【目的】从河西走廊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黄瓜枯萎病病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放线菌菌株,探究其分类地位及其最优发酵条件。【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放线菌,平板对峙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其最优发酵配方及培养条件。【结果】菌株16-3-10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菌株,最优发酵配方(g/L):小米10.0,乳糖20.0,蛋白胨1.0,NaCl 5.0,CaCO3 6.0,最优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8°C,装瓶量50/250 mL,培养3 d,起始pH 10.0,抑菌率达82.50%,比优化前增加153.43%。【结论】菌株16-3-10对黄瓜枯萎病病菌具有显著的拮抗效果,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菌 放线菌 筛选 鉴定 条件优化
原文传递
马衔山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爱梅 韩雪英 +3 位作者 王嘉 维宝 牛世全 朱学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4-301,共8页
采集甘肃省兰州市马衔山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oes)根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方法,分析中国沙棘根瘤内定殖的内共生细菌的组成、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研究结果的差异。在不同的微生物分类单元,高通量测序... 采集甘肃省兰州市马衔山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oes)根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方法,分析中国沙棘根瘤内定殖的内共生细菌的组成、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研究结果的差异。在不同的微生物分类单元,高通量测序检测到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24门50纲90目167科215属;而纯培养方法仅检测到3门5纲7目8科8属。进一步分析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主要类群的相对丰度,发现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方法的结果有明显差异,在科和属的分类单元上差异尤其显著。两种方法都表明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高通量测序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的群落组成,而纯培养方法仅能够分离到部分可培养的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在很大程度上极可能低估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的物种组成并高估其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纯培养 根瘤内共生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芽孢杆菌拮抗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活性初探 被引量:18
9
作者 豆雅楠 牛世全 +6 位作者 豆建涛 赵丹 郑豆豆 周璇 王彦 朱学泰 维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84-2694,共11页
【背景】苹果树腐烂病发生面积广、危害严重,目前对于该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对该病高效、安全的防治措施。【目的】从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 【背景】苹果树腐烂病发生面积广、危害严重,目前对于该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对该病高效、安全的防治措施。【目的】从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盐碱土中分离筛选的芽孢杆菌进行拮抗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筛选,并对优良拮抗效果菌株进行离体组织防效测定、发酵培养基选择以及结合培养形态、生理生化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结果】初筛阶段菌株7-2-1-2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6.18%,复筛试验中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73.2%;在离体枝条创面涂抹菌株7-2-1-2发酵原液后,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生长可被完全抑制;菌株7-2-1-2的最优生长培养基为NBY培养基;经初步鉴定,菌株7-2-1-2为枯草芽孢杆菌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pizizenii)。【结论】菌株7-2-1-2对苹果树腐烂病有较好的生防效果,为该病生防菌剂的选择提供了必要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壤 芽孢杆菌 苹果树腐烂病菌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麦芽制造过程中酚类物质及其相关酶类的变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维宝 樊伟 +4 位作者 陆健 赵海锋 董建军 单连菊 林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5,共5页
研究了3种典型国产啤酒大麦在麦芽制造过程中(包括浸麦、发芽和干燥)酚类物质及其相关酶类(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变化,分析了制麦过程中... 研究了3种典型国产啤酒大麦在麦芽制造过程中(包括浸麦、发芽和干燥)酚类物质及其相关酶类(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变化,分析了制麦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酶活力和制麦工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大麦发芽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在合成酚类物质方面的作用及过氧化物酶对根芽生长和制麦损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制造 酚类物质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制麦损失
下载PDF
不同营养方式对普通小球藻生长代谢及生化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维宝 汪洋 +3 位作者 杨红 葸玉琴 韩锐 牛世全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10,共12页
【目的】系统研究自养、混养和异养3种营养方式对真核模式微藻——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特性、细胞生化组分和碳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C.vulgaris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光合自养、混养和异养3种营养方式,采... 【目的】系统研究自养、混养和异养3种营养方式对真核模式微藻——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特性、细胞生化组分和碳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C.vulgaris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光合自养、混养和异养3种营养方式,采用光谱学、色谱学方法,研究不同营养方式对C.vulgaris从生长特性、细胞组分合成和碳代谢等方面的影响。【结果】C.vulgaris依次经自养至混养和异养的培养方式转变中,藻细胞的可溶性糖和油脂含量显著提高,油脂中C16、C18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降低,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蛋白质含量、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下降,18种氨基酸的相对含量也呈下降趋势;葡萄糖的添加可抑制藻细胞吸收和积累除碳元素以外的其他测试元素。在添加葡萄糖的前提下,光照可促进藻细胞的生长量、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以及除碳元素以外的其他测试参数增加。对微藻胞外碳酸酐酶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异养和混养直接影响C.vulgaris的碳代谢途径。【结论】光源和葡萄糖的供给与否直接影响C.vulgaris的生长代谢和生化组分合成,葡萄糖的添加在显著促进藻细胞生物量积累的同时,刺激碳素(糖类和油脂)生化成分的合成,而抑制氮素成分(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的合成;在光照条件下培养基质中葡萄糖的浓度和消耗水平直接决定藻细胞主营自养或异养生长。添加有机碳源葡萄糖的混养(光照)和异养(暗处理)培养可促进藻细胞的生长,异养和自养的生物量之和接近于混养,表明混养是最佳的藻细胞营养生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方式 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生长特性 代谢 细胞组成 差异性
原文传递
猪粪堆肥中一株溶磷菌的筛选鉴定及溶磷能力初步测定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海云 牛世全 +4 位作者 维宝 达文燕 耿晖 韩彩虹 阎薇如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4-1470,共7页
从猪粪堆肥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溶磷能力的菌株PSM-1,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了其溶磷能力和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菌落形态和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PSM-1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在3种不同无机... 从猪粪堆肥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溶磷能力的菌株PSM-1,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了其溶磷能力和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菌落形态和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PSM-1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在3种不同无机磷源液体培养基中其溶磷量依次为Ca3(PO4)2(138.36 mg·L-1)>Fe PO4(117.38 mg·L-1)>Al PO4(113.76 mg·L-1),且PSM-1的溶磷量均与培养液p H值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铵为氮源时,菌株PSM-1的溶磷量最高可达195.67 mg·L-1,比初始有效磷高141.42%;该菌株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效率分别依次为:葡糖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硝酸铵>硝酸钾>硫酸铵>草酸铵;经过20次传代培养后PSM-1的溶磷量保持在(124.54±3.50)mg·L-1,说明其溶磷遗传稳定性良好.研究表明:PSM-1菌株具有良好的溶解无机磷的能力,在土壤微生态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堆肥 溶磷菌 溶磷能力 遗传稳定性
原文传递
成熟度指数对不同品种橄榄油脂肪酸、酚类化合物及风味属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吕孝飞 马君义 +5 位作者 郭俊炜 杨立华 任晓霞 雍巧宁 维宝 邓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5,共8页
以甘肃省陇南市油橄榄研究所种质资源基因库的‘城固32号’和‘莱星’油橄榄果为原料提取橄榄油,运用GC-MS、HPLC和E-Nose对不同品种与不同成熟度指数的橄榄油脂肪酸、酚类化合物及风味属性进行检测分析,以探究成熟度指数与不同品种橄... 以甘肃省陇南市油橄榄研究所种质资源基因库的‘城固32号’和‘莱星’油橄榄果为原料提取橄榄油,运用GC-MS、HPLC和E-Nose对不同品种与不同成熟度指数的橄榄油脂肪酸、酚类化合物及风味属性进行检测分析,以探究成熟度指数与不同品种橄榄油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指数的增大,‘城固32号’橄榄油中的硬脂酸、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MUFA/PUFA)和油酸/亚油酸值呈下降趋势,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呈上升趋势,‘莱星’橄榄油中油酸和UFA含量及MUFA/PUFA和油酸/亚油酸值呈上升趋势,而亚油酸、亚麻酸和SFA含量呈下降趋势;油酸/亚油酸和MUFA/PUFA值在2个品种间存在差异,可作为鉴别‘城固32号’和‘莱星’橄榄油的依据;2个品种橄榄油中酪醇和总酚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香草酸和木犀草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羟基酪醇含量在‘城固32号’中总体逐渐减少,在‘莱星’中总体逐渐增加,木犀草苷含量在2个品种中保持稳定;风味物质的E-Nose信号响应值在2个品种中均显著减小。利用橄榄油中脂肪酸和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含量以及风味属性的信号响应值差异结合主成分(PCA)分析可有效鉴别和区分不同成熟度指数的‘城固32号’和‘莱星’橄榄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成熟度指数 脂肪酸 酚类化合物 风味属性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在酿酒业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寿洪志 谢广发 +2 位作者 凌志勇 孟德敬 维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0,共3页
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具有节能、几乎无污染、不会产生健康危险、不需要助滤剂、使用灵活等优点,有该文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无醇或低醇酒的生产、纯生酒的酿造、提高酒的非生物稳定性、代替硅藻土进行过滤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 无醇酒 纯生酒 非生物稳定性
下载PDF
1株类胡萝卜素产生菌的鉴定及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维宝 杨洋 +3 位作者 陈冬 汪洋 达文燕 牛世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08-115,共8页
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1株产类胡萝卜素的菌株K-1,采用比色法测定其生长和所产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借助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K-1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K-1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 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1株产类胡萝卜素的菌株K-1,采用比色法测定其生长和所产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借助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K-1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K-1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最适生长温度30℃,生长pH值范围2~7;含有红酵母烯,所产色素的基本稳定性良好,但高温(>60℃)、强光和添加氧化剂H_2O_2可使其稳定性下降。菌株K-1产类胡萝卜素的最适发酵条件为20g/L葡萄糖、20g/L(NH_4)_2SO_4、2g/L无水CaCl_2、5g/L柠檬酸三钠(培养温度30℃、接种量10%、摇床转速150 r/min、装瓶量50 mL/250 mL、初始pH 5.5、培养5 d);优化条件下类胡萝卜素产量达(180.14±2.45)μg/g(干菌体)。研究表明,菌株K-1具有高产类胡萝卜素的潜能,色素稳定性良好,可为微生物类胡萝卜素的发酵生产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胶红酵母 鉴定 色素稳定性 发酵条件
下载PDF
红曲、红曲霉和红曲色素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洋 陈冬 +2 位作者 达文燕 维宝 牛世全 《生物学通报》 2017年第7期1-3,共3页
红曲是一种由人工接种红曲霉培养制成的发酵产品,在我国已有1 000余年的使用历史。红曲霉作为重要的食品微生物资源,其代谢产物具有很高的生物学活性,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主要介绍红曲、红曲霉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红曲色... 红曲是一种由人工接种红曲霉培养制成的发酵产品,在我国已有1 000余年的使用历史。红曲霉作为重要的食品微生物资源,其代谢产物具有很高的生物学活性,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主要介绍红曲、红曲霉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红曲色素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 红曲霉 红曲色素 洛伐他汀 桔霉素
下载PDF
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中抑菌促生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爱梅 吴菊艳 +1 位作者 韩雪英 维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1-1051,共11页
【背景】植物内生细菌可产生具有抑菌和促生活性的物质,既能抑制植物病原菌对寄主植物的侵染,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沙棘根瘤内生细菌是根瘤内除共生固氮的弗兰克氏菌外,与沙棘共生的一大类微生物。研究具有抑菌和促生活性的植物内生菌,... 【背景】植物内生细菌可产生具有抑菌和促生活性的物质,既能抑制植物病原菌对寄主植物的侵染,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沙棘根瘤内生细菌是根瘤内除共生固氮的弗兰克氏菌外,与沙棘共生的一大类微生物。研究具有抑菌和促生活性的植物内生菌,可为微生物菌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目的】筛选具有优良抑菌和促生活性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初步研究其抑菌和促生活性,并对菌株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法、琼脂扩散法、双层平板对峙法、牛津杯法进行沙棘根瘤拮抗性内生细菌的筛选。选取抑菌活性较高的内生细菌,分别采用Salkowski比色法、ChromeAzurolS(CAS)平板检测法和钼锑抗比色法进行产吲哚乙酸、铁载体及溶磷能力的测定。采用发酵液灌根法测定沙棘根瘤内生细菌SR308对黄瓜促生作用的盆栽效果。通过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菌株TT201和SR308进行鉴定。【结果】从131株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中筛选出9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其中菌株TT201抑菌性最佳、抑菌谱广;菌株SR308的促生活性最好,其发酵液对黄瓜的生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具有较强抑菌和促生活性的菌株TT201和SR308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菌株TT201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菌株SR308为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mycoides)。【结论】获得2株具有优良抑菌和促生活性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为进一步开发微生物农药及菌肥提供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根瘤 内生细菌 筛选鉴定 抑菌活性 促生活性
原文传递
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对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趋避活性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程昉 张雨蔚 +4 位作者 邵明凯 张蕊 刘世佳 维宝 梁俊玉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22,共6页
为探索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有效绿色防治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牛尾蒿、灰苞蒿、红足蒿、白莲蒿和华北米蒿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的趋避活性试验。分别测试了5个浓度(烟草甲:78.63、15.73、3.15、0.63和0.13 nL/cm^2,嗜卷书虱:31.58、6.32、... 为探索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有效绿色防治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牛尾蒿、灰苞蒿、红足蒿、白莲蒿和华北米蒿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的趋避活性试验。分别测试了5个浓度(烟草甲:78.63、15.73、3.15、0.63和0.13 nL/cm^2,嗜卷书虱:31.58、6.32、1.26、0.25和0.05 nL/cm^2)条件下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対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趋避率,并评价了其趋避效果。结果表明:①红足蒿对烟草甲趋避活性最高,在高浓度(78.63 nL/cm^2)条件下,趋避率达98%,其次是白莲蒿和华北米蒿。其中,华北米蒿的持续作用时间较长,高测试浓度条件下作用4 h时,趋避率仍达到96%;②对嗜卷书虱而言,在较高浓度(31.58 nL/cm^2)条件下,牛尾蒿对其趋避效果最显著,达96%;③在使用浓度较低时,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的趋避作用效果均较弱。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在一定的浓度和时间内表现出明显的趋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植物 挥发油 烟草甲 嗜卷书虱 趋避活性
下载PDF
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维宝 陈冬 +3 位作者 杨洋 杨树玲 张爱梅 牛世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8-143,共6页
探索了以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可行性。从5种不同原料中筛选出豆渣为产红曲色素的最适固态发酵基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法得出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 探索了以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可行性。从5种不同原料中筛选出豆渣为产红曲色素的最适固态发酵基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法得出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基质初始含水量50%、甘油6%、NaNO_30. 04%、KH_2PO_40. 3%、MgSO_40. 2%、抗坏血酸2. 2%,最佳培养条件为湿度60%~65%、接种量8%、30℃培养12 d,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含量为(6. 03±0. 11) mg/g。研究认为,以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可行,可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发酵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固态发酵 紫色红曲霉 红曲色素
下载PDF
橄榄多酚的化学组成、药理作用及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程子良 祁惠芳 +4 位作者 黄鹏飞 霍焕燃 维宝 马君义 王俊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31,45,共7页
橄榄多酚是从橄榄果实和橄榄叶中提取的酚类抗氧化物质的总称,富含没食子酸、香豆酸、酪醇、羟基酪醇和橄榄苦苷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橄榄多酚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降糖降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在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等... 橄榄多酚是从橄榄果实和橄榄叶中提取的酚类抗氧化物质的总称,富含没食子酸、香豆酸、酪醇、羟基酪醇和橄榄苦苷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橄榄多酚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降糖降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在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综述了橄榄多酚的主要来源、化学组成、药理作用和主要提取技术,展望了橄榄多酚的研究和开发前景,旨在为橄榄特色资源及橄榄多酚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多酚 化学组成 药理作用 提取技术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