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位置变化及其与膝关节临床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广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3期2312-2314,共3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当前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为减轻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是有研究[1]发现,TKA后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当前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为减轻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是有研究[1]发现,TKA后的假体生存率、临床疗效以及关节活动度与关节线(JL)位置的恢复有关,若JL下降,会使髌韧带过长、髌骨处于高位,降低髌骨关节的稳定性,并且减少股骨滑车和髌骨的接触面积,增加接触应力,从而出现膝前痛;而JL升高,则会使伸膝装置紧张,使髌骨处于低位,使髌骨关节的接触应力增加,并且还会使髌骨撞击胫骨假体,使机体磨损加重,使伸膝装置失效,从而降低膝关节中度屈曲的稳定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活动度 伸膝装置 髌韧带 关节线 临床功能 股骨滑车 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大鼠纤维环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影响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广 马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6期9053-9057,共5页
背景:近年来体外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特别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自体椎间盘细胞移植修复髓核缺损动物实验的初步成功,为退变椎间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完全再生修复带来了希望。目的:通过对椎间盘纤... 背景:近年来体外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特别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自体椎间盘细胞移植修复髓核缺损动物实验的初步成功,为退变椎间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完全再生修复带来了希望。目的:通过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的培养,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大鼠纤维环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及量效和时效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9/2007-01在山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1月龄Wistar系大鼠30只,雌雄不限。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纤维环细胞。剂量-效应实验:在培养的细胞中分别加入由含体积分数为0.01或0.1的小牛血清HAMF-12配制成的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0.1,1.0,10,100μg/L)。以不加生长因子做对照,培养72h。时间-效应实验:在培养的细胞中分别加入含有最佳效应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体积分数为0.1的小牛血清+F12培养液,分组为对照组和100μg/L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分别培养1,3,5,7d。主要观察指标:①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②噻唑蓝比色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体积分数为0.01和0.1的血清浓度下对大鼠纤维环细胞体外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其剂量、时间与作用效果的关系。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多为梭形,有伪足伸出,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甲苯胺蓝染色,胞浆为深蓝色;免疫细胞学方法检测表明纤维环细胞有Ⅰ型胶原表达;在体积分数为0.1的血清条件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能提高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且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能促进大鼠纤维环细胞的体外增殖,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纤维环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构建
下载PDF
皮瓣在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广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2677-2679,共3页
矫形外科重构手术能够解决严重创伤、假关节、慢性骨髓炎、肿瘤中骨质的缺损,包括使用外固定、内固定、关节置换、非血管化的骨瓣。然而,这些技术无法解决在病态状态下软组织的丢失。在过去,14%-43%需要截肢,随着近20年再血管化技术的... 矫形外科重构手术能够解决严重创伤、假关节、慢性骨髓炎、肿瘤中骨质的缺损,包括使用外固定、内固定、关节置换、非血管化的骨瓣。然而,这些技术无法解决在病态状态下软组织的丢失。在过去,14%-43%需要截肢,随着近20年再血管化技术的发展,截肢概率明显下降,再血管化提供了重构选择,它能够提供更好的皮肤接合,更高的稳定,更强的抗感染能力,更好的功能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临床应用 皮瓣 再血管化 慢性骨髓炎 抗感染能力 严重创伤 矫形外科
下载PDF
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广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23期3270-3271,共2页
目的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隆粗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使用髓内固定及髓外固定治疗各105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隆粗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使用髓内固定及髓外固定治疗各105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很高的治愈率及很小的软组织损伤,术中出血量小,住院时间短,更符合生物力学,使患者更多地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髓内装置 髓外装置 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